一、什么是KD树?
-
KD树(K-Dimensional Tree)是一种用于高效处理多维数据的数据结构。它是二叉搜索树的一种变体,在每个节点上对数据进行分割,从而构建一个多维空间的层次结构。
-
因为KD树是基于二叉搜索树的特性构建的,所以它保留了二叉搜索树的一些性质,例如在插入和搜索操作中的平均时间复杂度为O(log n)。但与传统的二叉搜索树不同的是,KD树的节点划分是基于多维空间的划分,而不仅仅是单个维度上的划分
-
KD树主要用于解决最近邻搜索(Nearest Neighbor Search)等问题。
二、KD树和K-近邻算法的关系
- KD树和K近邻算法(K-Nearest Neighbors,简称KNN)之间有密切的关系。KD树可以作为KNN算法的一种数据结构,用于加速最近邻搜索过程。
- 在KNN算法中,当给定一个未知样本点时,需要在训练数据集中找到距离该样本点最近的K个邻居样本,然后根据这K个邻居的标签进行分类或预测。传统的KNN算法需要对每个训练样本计算与未知样本之间的距离,然后进行排序和选择。当数据集较大时,这种线性搜索方法可能会变得非常耗时。
- 为了加速KNN算法的执行,可以使用KD树来组织训练数据集。KD树通过将数据集进行递归划分,构建了一个多维空间的层次结构。通过KD树,可以快速定位到离未知样本点最近的邻居候选集,避免对整个数据集进行遍历。
通过使用KD树加速KNN算法,可以减少对训练数据集的搜索时间,提高算法的效率。特别是在高维数据集和大规模数据集上,使用KD树可以显著提升KNN算法的性能。
三、KD树的基本原理
KD树(K-Dimensional Tree)的基本原理是通过对多维空间进行递归划分,构建一种层次结构,以支持高效的最近邻搜索和其他相关操作。
- 数据划分:KD树的每个节点代表一个数据点,通过选择一个维度和对应的分割值,将当前节点的数据集划分为左子树和右子树。划分依据可以是轮流选择维度(在数据比较分散的那一维进行划分(分散的程度可以根据方差来衡量)),也可以使用其他的启发式方法。划分的目标是使左子树中的数据点在选定维度上小于或等于分割值,而右子树中的数据点在选定维度上大于分割值。
- 多维空间的划分:划分过程交替在不同的维度上进行,以便在构建树的过程中充分考虑每个维度的数据分布情况。例如,根节点按照第一个维度进行划分,左子树按照第二个维度进行划分,右子树再按照第三个维度进行划分,以此类推。
- 递归构建子树:对左子树和右子树递归执行步骤1和步骤2,构建下一层的节点。递归过程会继续划分子空间,直到达到终止条件,例如数据集中只有一个数据点或达到预定义的树的深度。
- 最近邻域搜索:在KD树中进行最近邻搜索时,首先从根节点开始,根据目标点与当前节点所代表的分割超平面的关系,选择向左子树或右子树进行搜索。根据选定维度的数值大小,可以确定搜索方向。然后递归地沿着选定的搜索方向继续向下搜索,直到到达叶子节点。在搜索过程中,根据目标点与当前最近邻点的距离进行剪枝,以提高搜索效率。
通过以上原理,KD树能够将多维空间的数据划分为一系列子空间,并构建一种高效的层次结构,以支持最近邻搜索和其他相关操作。这使得KD树在处理高维数据和快速查找最近邻点等问题上具有优势。
四、案例分析
1. 树的建立
给定一个二维空间数据集:T={(2,3),(5,4),(9,6),(4,7),(8,1),(7,2)},构建一个平衡kd树。
- 由上图可以看出,数据集的X轴方差大,所以先以X轴划分数据集为:T2={(2,3),(4,7)}、T3={(7,2),(8,1),(9,6)},T2数据集的Y轴方差大,所以T2数据集再以Y轴进行划分。同理,T3数据集也以Y轴进行划分。
2. 最近邻域搜索
-
查找点(2.1,3.1)
- 从根节点开始,比较目标点与当前节点所代表的分割超平面的关系。由于目标点(2.1, 3.1)的x轴坐标小于当前节点(5, 4)的x轴坐标,所以向左子树进行搜索。
- 进入左子树,当前节点为(2, 3)。比较目标点与当前节点的关系,由于目标点(2.1, 3.1)的y轴坐标大于当前节点(2, 3)的y轴坐标,所以向右子树进行搜索。
- 进入右子树,当前节点为(4, 7)。发现当前节点为叶子节点,无法继续向下搜索。此时可以将当前节点(4, 7)作为候选最近邻点。
- 回溯到父节点(2, 3),根据当前最近邻点与目标点的距离进行剪枝。计算目标点(2.1, 3.1)当前节点(2, 3)的距离,发现目标点与当前节点的距离更近,此时将当前节点(2, 3)作为候选最近邻点。
- 回溯到根节点(5,4),根据当前最近邻点与目标点的距离进行剪枝。计算目标点(2.1, 3.1)与当前节点(5,4)的距离,发现目标点与当前最近邻点的距离更近。
- 完成搜索,得到最近邻点为(2, 3)。
-
查找点(2,4.5)
- 从根节点(5, 4)开始,比较目标点与当前节点所代表的分割超平面的关系。由于目标点(2, 4.5)的x轴坐标小于当前节点(5, 4)的x轴坐标,所以向左子树进行搜索。
- 进入左子树,当前节点为(2, 3)。比较目标点与当前节点的关系,由于目标点(2, 4.5)的y轴坐标大于当前节点(2, 3)的y轴坐标,所以向右子树进行搜索。
- 进入右子树,当前节点为(4, 7)。发现当前节点为叶子节点,无法继续向下搜索。此时可以将当前节点(4, 7)作为候选最近邻点。
- 回溯到父节点(2, 3),根据当前最近邻点与目标点的距离进行剪枝。计算目标点(2.1, 3.1)当前节点(2, 3)的距离,发现目标点与当前节点的距离更近,此时将当前节点(2, 3)作为候选最近邻点。
- 回溯到根节点(5,4),根据当前最近邻点与目标点的距离进行剪枝。计算目标点(2.1, 3.1)与当前节点(5,4)的距离,发现目标点与当前最近邻点的距离更近。
进行剪枝。计算目标点(2.1, 3.1)与当前节点(5,4)的距离,发现目标点与当前最近邻点的距离更近。 - 完成搜索,得到最近邻点为(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