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路由协议包括距离向量路由协议和链路状态路由协议。RIP(Routing Information Protocol,路由信息协议)是使用最广泛的距离微向量路由协议。RIP 是为小型网络环境设计的,国为这类协议是路由学习及路由更新将产生较大的流量,占用过多的带宽。
4.1 RIP 概述
RIP 是由Xerox 在20世纪70年代开发的,最初定义在RFC1058 中。RIP 用两种数据包传输更新:更新和请求,每个有RIP 功能的路由器在默认情况下,每隔30 s 利用UDP520 端口向与它直连的网络邻居广播(RIPv1)或组播(RIPv2)路由更新。因此,路由器不知道网络的全局情况,如果路由更新在网络上传播慢,将会导致网络收敛慢,造成路由环路。为了避免路由环路,RIP 采用水平分割、毒性逆转、定义最大跳数、闪式更新和抵制计时5个机制来避免路由环路。
RIP 协议分为版本1 和片版本2 。不论是版本1 还是版本2,都 具备下面的特征:
①是距离向量路由协议;
②使用跳数(Hop Count)作为度量值;
③默认路由更新周期为130 s;
④管理距离(AD)为120;
⑤支持触发更新;
⑥最大跳数为150 跳;
⑦支持等价路径,默认4 条,最大6 条;
⑧使用UDP520 端口进行路由更新。
而RIPv1 和RIPv2 的区别如表所示。
RIPv1 | RIPv2 |
在路由更新的过程中不携带子网信息 | 在路由更新的过程中携带子网信息 |
不提供认证 | 提供明文和MD5 认证 |
不支持VLSM 和CIDR | 支持VLSM 和CIDR |
采用广播更新 | 采用组播(222.0.0.9)更新 |
有类别(Classful)路由协议 | 无类别(Classless)路由协议 |
4.2 RIP 命令汇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