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板和策略设计模式一般是使用最频繁的设计模式,模板的场景主要是处理一系列相同的流程,将这些流程放到模板里,每个流程里的处理可能有一些不一样的地方,则可以抽象出一个方法,由每一个有实际意义的子类实现。
策略模式:由于总会有不同的实现类,而最终总会要调用实现里,所以用策略模式帮助我们如何调用到实现类里。
1.背景说明
以我自己亲身经历的场景说一下,我接手了之前写好的系统,但是有个问题,一个新建功能,在还没有保存前就先获取了编号,不入库不记录,导致会出现很多人进入相同页面也就分配相同的编号,有一个保存被占用后,其他都无法保存因为编号重复,查看整个系统后发现很多都是这种方式,所以需要优化一下。
思考了一下,业务逻辑是需要记录一个编号值的库表,然后类别不同,再有一个编码值就可以,也就是如下这种方式,设计了如下库表
code | type |
20220102 | goods:商品编码 |
CD20230205 | biss:业务编码 |
23 | order:序号码值 |
每次生成编码则将对应的类型的code更新,这样库里永远是新的,处理共性业务就会出现,
1.获取库里当前类型的编码,
2.根据当前编码的值得到新的编码(前一个编码值+1或者其他规则),
3.得到新的编码值则更新到库里,
所有的生成编号逻辑都要经历这三步,那么就抽出来共性用模板方式,唯一不同的是生成新的编码规则,看表里有的是序号,有的是年月日,有的是前缀+年月日,所以生成编码的方法需要抽象化由各个子类实现。
流程出来了,现在看来已经有三个子类了,我们如何在用户使用时精准使用某个具体类呢,这里就采用策略模式,由于策略模式会出现多个if判断的情况,所以这里对策略模式进行优化,采取map映射key获取具体的实现类。
2.UML类图
还是蛮简单的,看下面的UML图,就涉及到几个类,CodeStrategy则是策略模式,启动时将不同实例存储到map里,使用时从map获取实例,
CodeProcessAbstract为抽象类,除了共有方法在这里实现外,不同实现类不同规则则在此类进行抽象化方法,留给子类实现即可
GoodsCode以及OrderCode则是实现类,此只实现抽象类的抽象方法,用来处理不同规则处理,还是蛮简单的,大家可以仔细看下并对下代码
3.代码实现
3.1 模板模式
抽象类定义编码生成流程:
其中getCreateCode方法则是模板模式的体现,getPreCode是所有子类都可以使用的(因为根据不同类型查询码值),所以在此类里直接定义私有方式实现。
第二个是generateCode方法,这个方法在此类里只是定义抽象方法不实现,原因是每一个的子类实现是不一样的规则,所以这里交给具体子类实现即可。
第三个方法是updateNewCode,此方法也是所有子类共有可使用,所以在此类里实现即可,所有的都可以通过类型更新对应的新的码值即可,
public abstract class CodeProcessAbstract {
// 模板模式处理流程
public String getCreateCode(String codeType){
// 获取前一个code码
String preCode=getPreCode(codeType);
// 根据旧编号生成新的编号
String newCode=generateCode(preCode);
// 将新的编号更新到库里
updateNewCode(newCode,codeType);
return newCode;
}
private String getPreCode(String codeType){
// 假装从库里取出对应类型的code
System.out.println("从库里取出码值:20230504001或1|"+codeType);
return "20230504001";
}
protected abstract String generateCode(String preCode);
private void updateNewCode(String newCode,String codeType){
// 假装将新的编码入库
System.out.println("将"+codeType+"更新code码为:"+newCode);
}
}
商品编号生成码类,继承 CodeProcessAbstract类,实现generateCode来生成新的编码,假如这个规则是年月日+序号,就需要将前一个编码值传入根据后几位序号+1
@Component
public class GoodsCode extends CodeProcessAbstract {
@Override
protected String generateCode(String preCode){
// 模拟商品规则生成
System.out.println("生成新的编号:20230504002");
return "20230504002";
}
}
序号生成码类,继承CodeProcessAbstract,实现自己的生成规则
@Component
public class OrderCode extends CodeProcessAbstract {
@Override
protected String generateCode(String preCode) {
// 模拟序号生成编号
System.out.println("生成新的编号:20230504002");
return "2";
}
}
还有别的一系列的子类,咱们先不一一介绍了,都是这样的方式。
这样执行流程我们定义完了,我们有了获取编码,生成编码,更新编码的能力,但是我们怎么去统一调用它呢,如果这个类用这个实现类,那个类用那个实现类,等到实现类一多是不是很混乱呢,对于用户来说更喜欢简洁的呀,所以这里我们用一个类来统一入口
3.2 策略模式
其实很简单,定义一个全局变量Map类型的用来存储各个子类实例的,子类实例采用Spring管理以及获取,然后在spring加载以后调用注册方法,则将两个子实例加载到map里,再用户使用时根据类型获取实例即可。
@Component
public class CodeStrategy {
@Resource
private GoodsCode goodsCode;
@Resource
private OrderCode orderCode;
private final Map<String,CodeProcessAbstract> instanceMap=new HashMap(2);
// 项目启动即可注册实例
@PostConstruct
public void register(){
instanceMap.put(CodeTypeEnum.GOODS_NO.getCode(),goodsCode);
instanceMap.put(CodeTypeEnum.ORDER_NO.getCode(),orderCode);
}
// 获取实例
public CodeProcessAbstract getInstance(String codeType){
return instanceMap.get(codeType);
}
}
CodeTypeEnum枚举类
public enum CodeTypeEnum{
GOODS_NO("goods_no","商品编号"),
ORDER_NO("order_no","序号");
private String code;
private String name;
private CodeTypeEnum(String code,String name){
this.code=code;
this.name=name;
}
public String getCode(){
return code;
}
public String getName(){
return name;
}
}
4.使用
使用方式:单元测试如下
@SpringBootTest
public class TestStrategyMooban {
@Resource
private CodeStrategy codeStrategy;
@Test
void useMS() {
GoodsCode goods=(GoodsCode)codeStrategy.getInstance(CodeTypeEnum.GOODS_NO.getCode());
String newCode=goods.getCreateCode(CodeTypeEnum.GOODS_NO.getCode());
System.out.println("最终商品编号:"+newCode);
OrderCode order=(OrderCode)codeStrategy.getInstance(CodeTypeEnum.ORDER_NO.getCode());
String newCode1=order.getCreateCode(CodeTypeEnum.ORDER_NO.getCode());
System.out.println("order序号编号:"+newCode1);
}
}
测试结果,我们可以看到只需要引用一个策略类即可调用不同的实例处理流程,每个流程都是一样的,只不过具体生成编码策略不同,这样代码是不是清晰了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