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底,智己L7首批200台Beta体验版下线交付。
智能网联车,“新赛道”上疾驶着“新终端”。“聪明车”如何更好接驳“智慧路”?全国两会现场,不少代表委员聚焦于这一话题展开热议,出谋划策。
“只有把‘终端’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才能在产业链中变成执牛耳者。代表委员们纷纷从不同维度出谋划策——既要在法律、法规、技术标准上健全和助力;也要在技术层面渗入,呼唤高算力支撑,加快行业合作;更需在完善基础设施建设、车路协同的基础上,提供网络安全保障,“让智能网联车安全行驶在智慧道路上”。
智能网联车都上路了,十九年前的《道交法》也该‘大修’了。两会现场,不少代表委员这样建议。现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于2003年审议通过,2004年5月1日起实施。以后,分别在2007年、2011年和2021年对个别规章进行了修改。
现行《道交法》及配套法规,是在‘自然人驾驶’基础上的法律规范,智能网联车自然会面临一系列的阻碍和不匹配。理应对智能网联车作独立规范。代表建议:在借鉴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交通运输部等三部门联合下发的《智能网联车道路测试与示范应用管理规范(试行)》有关规定前提下,明确智能网联车上道路通行的基本规定,包含上道路通行的条件及要求,发生交通违章和交通事故后的处理原则等。
《道交法》应当明确自动驾驶系统的合法地位,并制定人类驾驶员与“自动驾驶系统”的责任划分标准规则和处置机制。在上海,《上海市智能网联车测试与应用管理办法》已于今年2月实施,智能网联车也被纳入上海市人大年度立法计划。只有尽早健全相关法律法规,才能加快推动商业化落地。
要从引导关键技术突破及关键零部件发展等方面,推出更多政策扶持。可以参考新能源有关政策扶持的成功实践,颁布核心零部件系统软硬件产业的政策扶持。具体来说,便是增加重点领域专项资金扶持力度,引导自主掌控的关键技术突破和关键零部件发展,激励头部企业增加技术研发攻关,推动自动驾驶产业链核心部件规范化、规模化。
加强产业链布局与低碳技术研发创新
汽车行业落实“双碳”目标,发展智能网联车是必由之路;发展“新终端”,一定要掌握核心技术。
中国智能汽车操作系统等关键技术如果缺失,将会对智能汽车产业进一步发展导致阻碍。应统筹建设智能汽车操作系统生态——不仅是单一技术点的简单突破,而是产业底层逻辑与上层架构的整合。在他的设想中,这是一个基于汽车底层操作系统的架构生态,应用生态、价值链生态、工具链和标准的生态体系一应俱全,离不开产业链各方面的团结奋进,协力打造。
产业链补链强链,加强产业链布局与低碳技术研发创新,对锂、钴等上游资源进行有效整合与掌控,确保产业链安全;推动“政产学研”多方形成合力,通过技术孵化、项目示范等方式,加速绿色能源、绿色制造等技术落地,以及原料的循环利用。
智能网联车是交通运输工具,也是大型智能终端、计算中心。在安全可控范围内,宽容新兴产业发展,同时有效整合政府、公司、市场、技术等资源,加快产业生态建设,打破数据壁垒。
尽快建成“车路云网”总体安全体系
去年11月,上海公布新增7000多个能测交通情景。其中临港新片区两港大道部分道路的开放,意味着上海准许智能网联车可以在城市快速路进行道路检测活动。
自动驾驶智能化是智能网联车发展的必然趋势,应适度超前建设智能交通基础设施,发挥5G的远程操作优势,通过车路协同,促进交通效率和安全性的大幅提升,推动汽车产业向智能化和网联化的转型发展,让真正无人的智能网联车尽快行驶在中国道路上。
智能网联车的网络安全问题,也关系到智能车市场的整体跃升。今年全国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第五空间信息科技研究院院长谈剑锋带来了一个关于健全智能网联车新式安全体系的提案,建议尽快形成一套贯穿“车、路、云、网”的整体安全体系,保证车辆网络安全可靠、数据安全有效、隐私保护得力。从数字安全“底盘”促进产业健康发展。
顾客的支持,才是产业发展的动力之源。加强顾客安全知识普及,让更多人了解技术进展,同时还要积极面对智能汽车安全责任认定等法律问题,积极探索伦理规范、监管手段研究,树立适当的网络安全、数据管理、隐私保护等最佳实践,促进“人、车、路、网”的新型协同关系培养。
搜索千寻位置,查看更多北斗产业相关资讯、产品及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