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目录
- 服务化架构
- 微服务架构
我的一个微服务项目,有兴趣可以一起做
服务化架构
我们知道,早期的项目,我们都是把前后端的代码放在同一个项目中,然后直接打包运行这个项目,这种项目我们称之为单体项目,比如早期的JSP项目,我就会把前端页面和后端代码放在一起,然后一起进行编写,然后使用tomcat去运行,这就是一个很典型的单体项目。
而单体项目,我们知道,他的好处就在于部署很方便,上线很快,毕竟所有代码都在你手上,你直接运行起来是很方便的。因此,单体项目是中小型企业的首选,因为它交付快,上线快,开发也快,这也是单体项目的好处。
当然,单体架构的缺点也很明显。
由于这个服务直接运行在单台服务器上,那么只要这台服务器出问题,服务就直接出了问题,没有高可用性这么一说。并且由于所有的请求都由单台机器承担,因此他的查询压力很大,因此查询的效率也比较受影响。
而单体项目的改进方式也就是我们所说的集群,也就是集群架构模式,它强调可用性。
我们部署的所有服务都以集群的方式进行部署,虽然增加了硬件成本,并且部署更加复杂,但是好处就是,由于每一台机器上都是全量数据,因此即使某一台机器奔溃了,还有其他的机器顶住,不会出现直接服务不可用的情况。
当然,虽然可用性提高了,但是很明显,项目的复杂程度也大大提高。
因为每一台机器上都是全量数据,那么意味着,如果需要修改某一台机器上的代码或者数据,就需要同时修改其他各个节点上的代码和数据,因此耦合性极大,开发复杂度大大提高。并且这就导致,项目的开发变为了以技术为核心,而非业务为核心,要求在技术上实现各类集群。
所以改进方法你也知道了,也就是把每一个业务,都拆分为一个又一个的小服务,然后由这些服务互相配合工作组成一个完整的业务。
因此,服务化架构也就出现了。
它是将一个业务进行拆分,它将不同的业务以独立的进程进行运行部署,服务化架构强调的就是将业务进行垂直拆分后,形成的多个的模块独立部署,独立维护,同时逻辑上,虽然还是分层的结构,不过他从逻辑上单独剥离出来了一个服务层,而这个服务层会有专门的组来负责。
服务化架构是以业务为核心,那么技术如何进行选型,就不确定了。
早期使用的是ESB企业服务总线。
设想一下,早期是没有面向服务架构的规范的,那么意味着各种服务可能会有不同的开发方式,比如有些暴露的接口是RestFul的,有些是webserver的,由于格式不统一,那么项目就会更加复杂,而随着项目服务的增加,项目的复杂程度越来越大,我们所谓的shishan也就出现了。
所以IBM就提出了ESB企业服务总线,其中最核心的就是格式转化,他能帮助我们为不同的业务进行转化,从而避免了上面所述的问题。ESB就提供了一个中心化的注册中心,因此ESB是非常重量级的,他很重要,因为毕竟各类服务需要进行互相转化就需要依赖ESB,而ESB成本超级高,没有好用的开源,并且它属于重量级唱片,部署规划异常笨重。
因此,SOA的问题就在于各个子系统之间没有采用统一的通信标准,导致系统通信与数据交互间变得异常复杂。
所以,为了解决SOA的问题,就出现了微服务架构模式。
微服务架构
微服务架构风格是一种将单个应用程序开发为一组小型服务的方法,每个小服务运行在自己的进程中,并且以轻量级机制(通常是HTTP REST API)通信。这些服务是围绕业务能力建立的,并且可以由完全自动化的部署机构独立部署。这些服务的集中管理只有最低限度,可以用不同的编程语言编写并使用不同的数据存储技术。
目前比较主流的微服务架构就是SpringCloud和SpringCloudAlibaba了
在上面我写出的项目就是使用SpringCloudAlibaba,有兴趣的可以联系我一起开发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