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va面经01-基础篇-排序算法、ArrayList、Iterator、LinkedList、HashMap、单例模式

news2024/11/15 17:26:14

文章目录

  • 基础篇
    • 1. 二分查找
    • 2. 冒泡排序
    • 3. 选择排序
    • 4. 插入排序
    • 5. 希尔排序
    • 6. 快速排序
    • 7. ArrayList
      • 7.1 初始化:
      • 7.2 add扩容
      • 7.3 addAll扩容
    • 8. Iterator
      • 8.1 ArrayList 源码分析
      • 8.2 CopyOnWriteArrayList 源码分析
    • 9. LinkedList
    • 10. HashMap
      • 1)基本数据结构
      • 2)树化与退化
  • 注意
      • 3)索引计算
      • 4)put 与扩容
      • 5)并发问题
      • 6)key 的设计
    • 11. 单例模式
  • 好玩的工具类

基础篇

基础篇要点:算法、数据结构、基础设计模式

1. 二分查找

要求

  • 能够用自己语言描述二分查找算法
  • 能够手写二分查找代码
  • 能够解答一些变化后的考法

算法描述

  1. 前提:有已排序数组 A(假设已经做好)

  2. 定义左边界 L、右边界 R,确定搜索范围,循环执行二分查找(3、4两步)

  3. 获取中间索引 M = Floor((L+R) /2)

  4. 中间索引的值 A[M] 与待搜索的值 T 进行比较

    ① A[M] == T 表示找到,返回中间索引

    ② A[M] > T,中间值右侧的其它元素都大于 T,无需比较,中间索引左边去找,M - 1 设置为右边界,重新查找

    ③ A[M] < T,中间值左侧的其它元素都小于 T,无需比较,中间索引右边去找, M + 1 设置为左边界,重新查找

  5. 当 L > R 时,表示没有找到,应结束循环

更形象的描述请参考:binary_search.html

算法实现

public static int binarySearch(int[] a, int t) {
    int l = 0, r = a.length - 1, m;
    while (l <= r) {
        m = (l + r) / 2;
        if (a[m] == t) {
            return m;
        } else if (a[m] > t) {
            r = m - 1;
        } else {
            l = m + 1;
        }
    }
    return -1;
}

测试代码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int[] array = {1, 5, 8, 11, 19, 22, 31, 35, 40, 45, 48, 49, 50};
    int target = 47;
    int idx = binarySearch(array, target);
    System.out.println(idx);
}

▲解决整数溢出问题

当 l 和 r 都较大时,l + r 有可能超过整数范围,造成运算错误,解决方法有两种:

int m = l + (r - l) / 2;

还有一种是:

int m = (l + r) >>> 1;

其它考法

  1. 有一个有序表为 1,5,8,11,19,22,31,35,40,45,48,49,50 当二分查找值为 48 的结点时,查找成功需要比较的次数 (4)

  2. 使用二分法在序列 1,4,6,7,15,33,39,50,64,78,75,81,89,96 中查找元素 81 时,需要经过( )次比较

  3. 在拥有128个元素的数组中二分查找一个数,需要比较的次数最多不超过多少次

对于前两个题目,记得一个简要判断口诀:奇数二分取中间,偶数二分取中间靠左。对于后一道题目,需要知道公式:

n = l o g 2 N = l o g 10 N / l o g 10 2 n = log_2N = log_{10}N/log_{10}2 n=log2N=log10N/log102

其中 n 为查找次数,N 为元素个数

2. 冒泡排序

要求

  • 能够用自己语言描述冒泡排序算法
  • 能够手写冒泡排序代码
  • 了解一些冒泡排序的优化手段

算法描述

  1. 依次比较数组中相邻两个元素大小,若 a[j] > a[j+1],则交换两个元素,两两都比较一遍称为一轮冒泡,结果是让最大的元素排至最后
  2. 重复以上步骤,直到整个数组有序

更形象的描述请参考:bubble_sort.html

算法实现

public static void bubble(int[] a) {
    for (int j = 0; j < a.length - 1; j++) {
        // 一轮冒泡
        boolean swapped = false; // 是否发生了交换
        for (int i = 0; i < a.length - 1 - j; i++) {
            System.out.println("比较次数" + i);
            if (a[i] > a[i + 1]) {
                Utils.swap(a, i, i + 1);
                swapped = true;
            }
        }
        System.out.println("第" + j + "轮冒泡"
                           + Arrays.toString(a));
        if (!swapped) {
            break;
        }
    }
}
  • 优化点1:每经过一轮冒泡,内层循环就可以减少一次
  • 优化点2:如果某一轮冒泡没有发生交换,则表示所有数据有序,可以结束外层循环

进一步优化

public static void bubble_v2(int[] a) {
    int n = a.length - 1;
    while (true) {
        int last = 0; // 表示最后一次交换索引位置
        for (int i = 0; i < n; i++) {
            System.out.println("比较次数" + i);
            if (a[i] > a[i + 1]) {
                Utils.swap(a, i, i + 1);
                last = i;
            }
        }
        n = last;
        System.out.println("第轮冒泡"
                           + Arrays.toString(a));
        if (n == 0) {
            break;
        }
    }
}
  • 每轮冒泡时,最后一次交换索引可以作为下一轮冒泡的比较次数,如果这个值为零,表示整个数组有序,直接退出外层循环即可

3. 选择排序

要求

  • 能够用自己语言描述选择排序算法
  • 能够比较选择排序与冒泡排序
  • 理解非稳定排序与稳定排序

算法描述

  1. 将数组分为两个子集,排序的和未排序的,每一轮从未排序的子集中选出最小的元素,放入排序子集

  2. 重复以上步骤,直到整个数组有序

更形象的描述请参考:selection_sort.html

算法实现

public static void selection(int[] a) {
    for (int i = 0; i < a.length - 1; i++) {
        // i 代表每轮选择最小元素要交换到的目标索引
        int s = i; // 代表最小元素的索引
        for (int j = s + 1; j < a.length; j++) {
            if (a[s] > a[j]) { // j 元素比 s 元素还要小, 更新 s
                s = j;
            }
        }
        if (s != i) {
            swap(a, s, i);
        }
        System.out.println(Arrays.toString(a));
    }
}
  • 优化点:为减少交换次数,每一轮可以先找最小的索引,在每轮最后再交换元素

与冒泡排序比较

  1. 二者平均时间复杂度都是 O ( n 2 ) O(n^2) O(n2)

  2. 选择排序一般要快于冒泡,因为其交换次数少

  3. 但如果集合有序度高,冒泡优于选择

  4. 冒泡属于稳定排序算法,而选择属于不稳定排序

    • 稳定排序指,按对象中不同字段进行多次排序,不会打乱同值元素的顺序
    • 不稳定排序则反之

稳定排序与不稳定排序

System.out.println("=================不稳定================");
Card[] cards = getStaticCards();
System.out.println(Arrays.toString(cards));
selection(cards, Comparator.comparingInt((Card a) -> a.sharpOrder).reversed());
System.out.println(Arrays.toString(cards));
selection(cards, Comparator.comparingInt((Card a) -> a.numberOrder).reversed());
System.out.println(Arrays.toString(cards));

System.out.println("=================稳定=================");
cards = getStaticCards();
System.out.println(Arrays.toString(cards));
bubble(cards, Comparator.comparingInt((Card a) -> a.sharpOrder).reversed());
System.out.println(Arrays.toString(cards));
bubble(cards, Comparator.comparingInt((Card a) -> a.numberOrder).reversed());
System.out.println(Arrays.toString(cards));

都是先按照花色排序(♠♥♣♦),再按照数字排序(AKQJ…)

  • 不稳定排序算法按数字排序时,会打乱原本同值的花色顺序

    [[♠7], [♠2], [♠4], [♠5], [♥2], [♥5]]
    [[♠7], [♠5], [♥5], [♠4], [♥2], [♠2]]
    

    原来 ♠2 在前 ♥2 在后,按数字再排后,他俩的位置变了

  • 稳定排序算法按数字排序时,会保留原本同值的花色顺序,如下所示 ♠2 与 ♥2 的相对位置不变

    [[♠7], [♠2], [♠4], [♠5], [♥2], [♥5]]
    [[♠7], [♠5], [♥5], [♠4], [♠2], [♥2]]
    

4. 插入排序

要求

  • 能够用自己语言描述插入排序算法
  • 能够比较插入排序与选择排序

算法描述

  1. 将数组分为两个区域,排序区域和未排序区域,每一轮从未排序区域中取出第一个元素,插入到排序区域(需保证顺序)

  2. 重复以上步骤,直到整个数组有序

更形象的描述请参考:insertion_sort.html

算法实现

// 修改了代码与希尔排序一致
public static void insert(int[] a) {
    // i 代表待插入元素的索引
    for (int i = 1; i < a.length; i++) {
        int t = a[i]; // 代表待插入的元素值
        int j = i;
        System.out.println(j);
        while (j >= 1) {
            if (t < a[j - 1]) { // j-1 是上一个元素索引,如果 > t,后移
                a[j] = a[j - 1];
                j--;
            } else { // 如果 j-1 已经 <= t, 则 j 就是插入位置
                break;
            }
        }
        a[j] = t;
        System.out.println(Arrays.toString(a) + " " + j);
    }
}

与选择排序比较

  1. 二者平均时间复杂度都是 O ( n 2 ) O(n^2) O(n2)

  2. 大部分情况下,插入都略优于选择

  3. 有序集合插入的时间复杂度为 O ( n ) O(n) O(n)

  4. 插入属于稳定排序算法,而选择属于不稳定排序

提示

插入排序通常被同学们所轻视,其实它的地位非常重要。小数据量排序,都会优先选择插入排序

5. 希尔排序

要求

  • 能够用自己语言描述希尔排序算法

算法描述

  1. 首先选取一个间隙序列,如 (n/2,n/4 … 1),n 为数组长度

  2. 每一轮将间隙相等的元素视为一组,对组内元素进行插入排序,目的有二

    ① 少量元素插入排序速度很快

    ② 让组内值较大的元素更快地移动到后方

  3. 当间隙逐渐减少,直至为 1 时,即可完成排序

更形象的描述请参考:shell_sort.html

算法实现

private static void shell(int[] a) {
    int n = a.length;
    for (int gap = n / 2; gap > 0; gap /= 2) {
        // i 代表待插入元素的索引
        for (int i = gap; i < n; i++) {
            int t = a[i]; // 代表待插入的元素值
            int j = i;
            while (j >= gap) {
                // 每次与上一个间隙为 gap 的元素进行插入排序
                if (t < a[j - gap]) { // j-gap 是上一个元素索引,如果 > t,后移
                    a[j] = a[j - gap];
                    j -= gap;
                } else { // 如果 j-1 已经 <= t, 则 j 就是插入位置
                    break;
                }
            }
            a[j] = t;
            System.out.println(Arrays.toString(a) + " gap:" + gap);
        }
    }
}

参考资料

  • https://en.wikipedia.org/wiki/Shellsort

6. 快速排序

要求

  • 能够用自己语言描述快速排序算法
  • 掌握手写单边循环、双边循环代码之一
  • 能够说明快排特点
  • 了解洛穆托与霍尔两种分区方案的性能比较

算法描述

  1. 每一轮排序选择一个基准点(pivot)进行分区
    1. 让小于基准点的元素的进入一个分区,大于基准点的元素的进入另一个分区
    2. 当分区完成时,基准点元素的位置就是其最终位置
  2. 在子分区内重复以上过程,直至子分区元素个数少于等于 1,这体现的是分而治之的思想 (divide-and-conquer)
  3. 从以上描述可以看出,一个关键在于分区算法,常见的有洛穆托分区方案、双边循环分区方案、霍尔分区方案

更形象的描述请参考:quick_sort.html

单边循环快排(lomuto 洛穆托分区方案)

  1. 选择最右元素作为基准点元素

  2. j 指针负责找到比基准点小的元素,一旦找到则与 i 进行交换

  3. i 指针维护小于基准点元素的边界,也是每次交换的目标索引

  4. 最后基准点与 i 交换,i 即为分区位置

public static void quick(int[] a, int l, int h) {
    if (l >= h) {
        return;
    }
    int p = partition(a, l, h); // p 索引值
    quick(a, l, p - 1); // 左边分区的范围确定
    quick(a, p + 1, h); // 左边分区的范围确定
}

private static int partition(int[] a, int l, int h) {
    int pv = a[h]; // 基准点元素
    int i = l;
    for (int j = l; j < h; j++) {
        if (a[j] < pv) {
            if (i != j) {
                swap(a, i, j);
            }
            i++;
        }
    }
    if (i != h) {
        swap(a, h, i);
    }
    System.out.println(Arrays.toString(a) + " i=" + i);
    // 返回值代表了基准点元素所在的正确索引,用它确定下一轮分区的边界
    return i;
}

双边循环快排(不完全等价于 hoare 霍尔分区方案)

  1. 选择最左元素作为基准点元素
  2. j 指针负责从右向左找比基准点小的元素,i 指针负责从左向右找比基准点大的元素,一旦找到二者交换,直至 i,j 相交
  3. 最后基准点与 i(此时 i 与 j 相等)交换,i 即为分区位置

要点

  1. 基准点在左边,并且要先 j 后 i

  2. while( i < j && a[j] > pv ) j–

  3. while ( i < j && a[i] <= pv ) i++

private static void quick(int[] a, int l, int h) {
    if (l >= h) {
        return;
    }
    int p = partition(a, l, h);
    quick(a, l, p - 1);
    quick(a, p + 1, h);
}

private static int partition(int[] a, int l, int h) {
    int pv = a[l];
    int i = l;
    int j = h;
    while (i < j) {
        // j 从右找小的
        while (i < j && a[j] > pv) {
            j--;
        }
        // i 从左找大的
        while (i < j && a[i] <= pv) {
            i++;
        }
        swap(a, i, j);
    }
    swap(a, l, j);
    System.out.println(Arrays.toString(a) + " j=" + j);
    return j;
}

快排特点

  1. 平均时间复杂度是 O ( n l o g 2 ⁡ n ) O(nlog_2⁡n ) O(nlog2n),最坏时间复杂度 O ( n 2 ) O(n^2) O(n2)

  2. 数据量较大时,优势非常明显

  3. 属于不稳定排序

洛穆托分区方案 vs 霍尔分区方案

  • 霍尔的移动次数平均来讲比洛穆托少3倍
  • https://qastack.cn/cs/11458/quicksort-partitioning-hoare-vs-lomuto

补充代码说明

  • day01.sort.QuickSort3 演示了空穴法改进的双边快排,比较次数更少
  • day01.sort.QuickSortHoare 演示了霍尔分区的实现
  • day01.sort.LomutoVsHoare 对四种分区实现的移动次数比较

7. ArrayList

要求

  • 掌握 ArrayList 扩容规则

扩容规则

  1. ArrayList() 会使用长度为零的数组

  2. ArrayList(int initialCapacity) 会使用指定容量的数组

  3. public ArrayList(Collection<? extends E> c) 会使用 c 的大小作为数组容量

  4. (初始为空时)add(Object o) 首次扩容为 10,再次扩容为上次容量的 1.5 倍

  5. addAll(Collection c) 没有元素时,扩容为 Math.max(10, 实际元素个数),有元素时为 Math.max(原容量 1.5 倍, 实际元素个数)

其中第 4 点必须知道,其它几点视个人情况而定

提示

  • 测试代码见 day01.list.TestArrayList ,这里不再列出
  • 注意的是,示例中用反射方式来更直观地反映 ArrayList 的扩容特征,但从 JDK 9 由于模块化的影响,对反射做了较多限制,需要在运行测试代码时添加 VM 参数 --add-opens java.base/java.util=ALL-UNNAMED 方能运行通过,后面的例子都有相同问题

代码说明

  • day01.list.TestArrayList#arrayListGrowRule 演示了 add(Object) 方法的扩容规则,输入参数 n 代表打印多少次扩容后的数组长度

7.1 初始化:

其实看构造方法源码就行了: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7.2 add扩容

初始为空
第一次加入元素: 扩容10
以后每次扩容到原来的1.5倍,但是计算规则用的移位+加法:
    假设上次容量为 n
    这次插入第n+1个元素,会扩容: n+n>>1
    也就是新申请一块长度为n+n>>1的新空间,将原来的n个元素原样复制到新空间,再插入第n+1个元素

插入第11个元素时: 扩容到: 10+10>>1 = 10+5 = 15
插入第16个元素时: 扩容到: 15+15>>1 = 15+7 = 22   (并不是15*1.5=22.5 并不是乘法计算出来的)

反射报错:

java.lang.reflect.InaccessibleObjectException: Unable to make field transient java.lang. Object[] java.util.ArrayList.elementData accessible: module java. base does not "opens java. util" to unnamed module @5ef04b5

解决1:切换到jdk8
解决2: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工具类:反射获取ArrayList里数组的长度

public static int capcity(ArrayList<Object> list) {
    try {
        Field field = ArrayList.class.getDeclaredField("elementData");
        field.setAccessible(true);
        return ((Object[]) field.get(list)).length;
    } catch (Exception e) {
        e.printStackTrace();
        return 0;
    }
}

测试main: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ArrayList<Object> arrayList = new ArrayList<>();
    for (int i = 1; i <= 16; i++) {
        arrayList.add(i);
        System.out.println(i+" : "+ capcity(arrayList));
    }
}
1 : 10
2 : 10
3 : 10
4 : 10
5 : 10
6 : 10
7 : 10
8 : 10
9 : 10
10 : 10
11 : 15
12 : 15
13 : 15
14 : 15
15 : 15
16 : 22

7.3 addAll扩容

一句话:此次本该扩容量批量添加元素个数之间取一个较大值

工具类:

public static int capcity(ArrayList<Object> list) {
    try {
        Field field = ArrayList.class.getDeclaredField("elementData");
        field.setAccessible(true);
        return ((Object[]) field.get(list)).length;
    } catch (Exception e) {
        e.printStackTrace();
        return 0;
    }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ArrayList<Object> arrayList = new ArrayList<>();
    arrayList.addAll(List.of(1,2,3));
    System.out.println(capcity(arrayList));//10
}

刚开始容量是0
addAll(3个元素) 扩容到 Math.max(10,一次性添加元素个数) = max(10,3)=10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ArrayList<Object> arrayList = new ArrayList<>();
    // 为空 再加
    arrayList.addAll(List.of(1,2,3,4,5,6,7,8,9,10,11,12));
    System.out.println(capcity(arrayList));//12
}

刚开始容量是0
addAll(3个元素) 扩容到 Math.max(10,一次性添加元素个数) = max(10,12) = 12 注意不是15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ArrayList<Object> arrayList = new ArrayList<>();
    for (int i = 0; i < 10; i++) {
        arrayList.add(i);//装慢10个
    }
    // 原来有 再加
    arrayList.addAll(List.of(1,2,3));
    System.out.println(capcity(arrayList));//15
}

刚开始容量是10 也即非空有元素:
addAll(3个元素) 扩容到 Math.max(10+10>>1,10+一次性添加元素个数) = max(15,13) = 15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ArrayList<Object> arrayList = new ArrayList<>();
     for (int i = 0; i < 10; i++) {
         arrayList.add(i);//装慢10个
     }
     // 原来有 再加
     arrayList.addAll(List.of(1,2,3,4,5,6,7));
     System.out.println(capcity(arrayList));//17
 }

刚开始容量是10 也即非空有元素:
addAll(3个元素) 扩容到 Math.max(10+10>>1,10+一次性添加元素个数) = max(15,17) = 17


8. Iterator

要求

  • 掌握什么是 Fail-Fast、什么是 Fail-Safe

Fail-Fast 与 Fail-Safe

  • ArrayList 是 fail-fast 的典型代表,遍历的同时不能修改,尽快失败

  • CopyOnWriteArrayList 是 fail-safe 的典型代表,遍历的同时可以修改,原理是读写分离

提示

  • 测试代码见 day01.list.FailFastVsFailSafe,这里不再列出

fail-fast 一旦发现遍历的同时其它人来修改,则立刻抛异常
fail-safe 发现遍历的同时其它人来修改,应当能有应对策略,例如牺牲一致性来让整个遍历运行完成

  • 辅助类 Student
public class Student {
    private String name;
    //get/set 
    //无参,空参
    //toString()
}
  • FailFast
// 普通 ArrayList 遍历同时不能修改 =》一旦修改 立刻抛出异常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ArrayList<Student> list = new ArrayList<>();
    list.add(new Student("张三"));
    list.add(new Student("李四"));
    list.add(new Student("王五"));
    list.add(new Student("赵六"));

    for (Student student : list) {
        System.out.println(student);
        // 遍历的同时修改了 肯定报错 (哪怕在另一个线程里修改了他 还是会报错的)
        list.add(new Student(student.getName()+"丰"));
    }
    System.out.println(list);
}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 FailSafe
// 普通 CopyOnWriteArrayList 遍历同时可以修改 但是修改不会被遍历到 牺牲了一致性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CopyOnWriteArrayList<Student> list = new CopyOnWriteArrayList<>();
    list.add(new Student("张三"));
    list.add(new Student("李四"));
    list.add(new Student("王五"));
    list.add(new Student("赵六"));

    for (Student student : list) {
        System.out.println(student);
        // 遍历的同时修改了 任然能遍历完 但是新的修改不会在本次被遍历到 牺牲了一致性
        list.add(new Student(student.getName()+"丰"));
        list.get(4).setName("赵666666666666");
    }
    System.out.println(list);
}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8.1 ArrayList 源码分析

注意需要Force step into 新版默认没有,工具栏右键添加 “customer toolbar”即可添加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说明增强for底层就用到了迭代器,迭代器也只是一个类而已,有自己的构造方法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8.2 CopyOnWriteArrayList 源码分析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迭代器迭代时会将list数组copy一份,实际迭代遍历的数组和list.add(x)作用的数组是两个数组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拓:Vector也是fail-fast 遍历时不允许修改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Vector<Integer> vector = new Vector<>();
    for (int i = 0; i < 10; i++) {
        vector.add(i);
    }

    for (Integer i : vector) {
        System.out.println(i);
        vector.add(i*10);
    }
    System.out.println(vector);
}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9. LinkedList

要求

  • 能够说清楚 LinkedList 对比 ArrayList 的区别,并重视纠正部分错误的认知

LinkedList

  1. 基于双向链表,无需连续内存
  2. 随机访问慢(要沿着链表遍历)
  3. 头尾插入删除性能高(中间要先查找前驱,也不是很快)
  4. 占用内存多

ArrayList

  1. 基于数组,需要连续内存
  2. 随机访问快(指根据下标访问)
  3. 尾部插入、删除性能可以,其它部分插入、删除都会移动数据,因此性能会低
  4. 可以利用 cpu 缓存,局部性原理

代码说明

  • day01.list.ArrayListVsLinkedList#randomAccess 对比随机访问性能 (ArrayList远快于LinkedList)
  • day01.list.ArrayListVsLinkedList#addMiddle 对比向中间插入性能 (ArrayList竟然远远远远快于LinkedList 更新指针远远慢于相邻位置移动元素)
  • day01.list.ArrayListVsLinkedList#addFirst 对比头部插入性能 (LinkedList远快于ArrayList)
  • day01.list.ArrayListVsLinkedList#addLast 对比尾部插入性能 (ArrayList反而更快 但是快得不是很明显,LinkedList肯定维护了尾部指针)
  • day01.list.ArrayListVsLinkedList#linkedListSize 打印一个 LinkedList 占用内存 (24080B 远远高于ArrayLIst)
  • day01.list.ArrayListVsLinkedList#arrayListSize 打印一个 ArrayList 占用内存 (4976B)

综上: 除了头部插入,ArrayList都要快于LinkedList,所以实际开发基本都用ArrayList,平均性能好多了
ArrayList还有一个非常非常好的特性,完美复合了空间局部性,CPU缓存命中率极高 (LinkedList看起来就太可怜了 几乎没有局部性,这就理解了为什么中间插入ArrayList要移动大量元素反而快,因为直接在缓存里面复制元素,LinkedList几乎没有局部性,没有缓存,查找前驱时需要经常读内存,一旦大量读内存,时间量就不是一个级别的了 (头部插入不需要查找,不需要经常读内存分散的指针,因为数组的局部性就没啥用了,移动元素就多了时间))

int类型每个元素占用4B, Integer每个元素本身也是4B, 但整个Integer在内存中占用16B (还有一些其他成员信息也占内存)

同理LinkedList基于双向链表,里面的东西肯定比ArrayList基于数组的数据结构成员要多得多,因此同样的元素内容,LinkedList占用的内存远远高于ArrayList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 比较1

ArrayList实现了RandomAccess接口 (随机访问接口)
LinkedList并没有实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其实这个接口啥也没有,只是一个标志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底层类库实现时会看看你有没有实现RandomAccess接口,实现了的话,找元素时就会直接根据下标去找了。

开发基本都用ArrayList (平均性能比LinkedList好太多了)

10. HashMap

自定义类型需要重新hashCode方法和equals方法
hashCode方法是用来生成hashCode值的,然后mod capacity 得到映射下标
equals方法则直接判断两个元素是否相等,相等一定会映射到同一个下标位置了(不允许重复时很好去重)

要求

  • 掌握 HashMap 的基本数据结构
  • 掌握树化
  • 理解索引计算方法、二次 hash 的意义、容量对索引计算的影响
  • 掌握 put 流程、扩容、扩容因子
  • 理解并发使用 HashMap 可能导致的问题
  • 理解 key 的设计

1)基本数据结构

  • 1.7 数组 + 链表
  • 1.8 数组 + (链表 | 红黑树)

更形象的演示,见资料中的 hash-demo.jar,运行需要 jdk14 以上环境,进入 jar 包目录,执行下面命令

java -jar --add-exports java.base/jdk.internal.misc=ALL-UNNAMED hash-demo.jar

HashMap底层就是hash表+拉链法
当元素个数>容量的3/4时就会扩容,教程演示直接扩容了一倍。
扩容之后capacity变了,下标也就会重新计算了,会减少很多冲突

极端情况: 所有元素hashCode都一样,无论扩容多少,总会映射到同一个下标位置,或者说映射位置与容量无关
这种时候就只能进行红黑树 树化了

2)树化与退化

树化意义

  • 红黑树用来避免 DoS 攻击(恶意构造一大堆hash值一样的对象),防止链表超长时性能下降,树化应当是偶然情况,是保底策略
  • hash 表的查找,更新的时间复杂度是 O ( 1 ) O(1) O(1),而红黑树的查找,更新的时间复杂度是 O ( l o g 2 ⁡ n ) O(log_2⁡n ) O(log2n),TreeNode 占用空间也比普通 Node 的大,如非必要,尽量还是使用链表 (因为也不会很长)
  • hash 值如果足够随机,则在 hash 表内按泊松分布,在负载因子 0.75 的情况下,长度超过 8 的链表出现概率是 0.00000006,树化阈值选择 8 就是为了让树化几率足够小

树化规则

  • 当链表长度超过树化阈值 8 时,先尝试扩容来减少链表长度,如果数组容量已经 >=64,才会进行树化(别扩容了吧,再扩也没用了 并不是容量小导致的冲突问题)

(数组容量扩容到64,还是有拉链长度 >8 ,说明扩容不好使了,他们可能就是HashCode值就完全一样的,这个时候就进行拉链的树化了)
(一开始容量默认16,元素个数超过3/4时开始扩容,依次扩容32,64…)
总之树化要满足两个条件: 1、拉链长度严格大于8 2、数组容量>=64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问: 为何不一上来就树化?
答:因为开始链表很短,线性查找已经很快了。如果变成红黑树,由于红黑树需要维护其红黑树的性质,这些开销反而使得性能降低了。(链表短:其性能大于红黑树 链表很长时:其性能才远远不如红黑树)

问:为何阈值是8
答:不要刻意设置,正常情况下,Hash映射冲突的概率是很低很低的,拉链长度超过8概率为1亿分之6 【树化意义:第3条】
23万个随机单词用HashMap来存,冲突如下,最大冲突为长度为6的拉链,也才2个桶(下标位置)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刻意指的就是DOS攻击,刻意构造一些HashCode值一样的对象到你系统中,导致拉链非常长,从而严重影响系统性能,随便找个元素都要花好长时间

退化规则

  • 情况1:在扩容时如果拆分树时,树元素个数 <= 6 则会退化链表
  • 情况2:remove 树节点时,若 root、root.left、root.right、root.left.left 有一个为 null ,也会退化为链表

问:RBT何时会退化为链表?
答:情况1:扩容可能解除拉链里的一些冲突,导致树拆分 (扩容看节点个数决定要不要退化(不看那4个结点是否存在))
情况2:移除之前看RBT的根的左孩子根的右孩子根的左孙子,这4个结点是否都存在,若至少一个不存在(为null), 本次移除之后一定会退化为链表 (移除看4个结点是否在决定是否退化(不看结点个数))

注意

并不是看这么多就够了,后期还要背,这只是基础,在此基础上查资料,拓展,查漏补缺~

3)索引计算

索引计算方法

  • 首先,计算对象的 hashCode()
  • 再进行调用 HashMap 的 hash() 方法进行二次哈希
    • 二次 hash() 是为了综合高位数据,让哈希分布更为均匀
  • 最后 & (capacity – 1) 得到索引 (%capacity 和 & (capacity – 1) 都能映射到 0~capacity-1)
  • (如果capacity == 2^n 那么 %capacity == & (capacity – 1) 大于等于capacity的所有高位的1是商,低位是余数,更简单一点%2^n就是截取二进制的低n位

特殊情况相等: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一般情况也不会大于capacity – 1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capacity 映射到 0~(capacity-1)
&(capacity-1) 其实也是映射到 0~(capacity-1) 【因为capacity-1高位全部是0,&之后不会比capacity-1大,最最大也就是全1的二进制和capacity-1的二进制相与,最大也就是capacity-1】
然后%是除法取余,&就是按位与。前者耗费的时钟周期>后者

数组容量为何是 2 的 n 次幂

  1. 计算索引时效率更高:如果是 2 的 n 次幂可以使用位与运算代替取模
  2. 扩容时重新计算索引效率更高: hash & oldCap == 0 的元素留在原来位置 ,否则新位置 = 旧位置 + oldCap
    (因为都是位运算嘛,扩容时变成 2(n+1)-1 也有规律可循 不需要真的重新mod(2(n+1)-1))

解释2:新capacity-1的二进制就是在原来capacity-1二进制的基础上高位多了一个1 高1位是0 多的一位没意义了
原始capacity=16 则capacity-1=15=1111B 扩容后capacity=32 capacity-1=31=11111B
1、hash & 16 =0 说明 hash第5位为0 : 0xxxx & 01111 == 0xxxx & 11111B , 映射到的下标位置不变
2、hash & 16 !=0 说明 hash第5位为1: 1xxxx & 01111 = 0xxxx & 11111B + 16 = 旧位置 + oldCap 。 判断过程也就是计算新位置过程,新位置计算突然变得很简单很快了

注意

  • 二次 hash 是为了配合 容量是 2 的 n 次幂 这一设计前提,如果 hash 表的容量不是 2 的 n 次幂,则不必二次 hash
  • 容量是 2 的 n 次幂 这一设计计算索引效率更好,但 hash 的分散性就不好(完全没有考虑到高位,只考虑了低n位),需要二次 hash 来作为补偿,没有采用这一设计的典型例子是 Hashtable

二次Hash源码: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上面是1.8的实现
下面是1.7的实现,更复杂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最后说一个缺点: 人家选择容量为2n,是综合考虑的结果,计算映射位置简单高效,扩容重新计算位置,判断要不要移动,简单。
但是肯定有缺点,还记得否学数据结构Hash表时,数组容量(或者说mod的那个值)应该选取一个质数的,这样分布是最均匀的。 java HashMap这种做法,弊端就出来了,假设都是偶数,就只能映射一半了。偶数 偶数%(2^n)==偶数&(2^n-1) =偶数 (最低位 1&0=0 还是偶数) =》 所以才需要二次Hash来进行优化
而且,质数没有只取低n位的弊端,不需要二次Hash

Hashtable 数组容量就不是2n 而是:[0,11,23,47,95,191 … ] 上次容量翻倍+1 也不是严格的质数(eg: 95) 但一定不是偶数 (只要不是2n 就不需要二次Hash,也不需要那个扩容优化)

4)put 与扩容

问: 介绍HashMap Put方法流程, 1.7和1.8 有什么不同

put 流程

  1. HashMap 是懒惰创建数组的,首次使用才创建数组
  2. 计算索引(桶下标)
  3. 如果桶下标还没人占用,创建 Node 占位返回
  4. 如果桶下标已经有人占用
    1. 已经是 TreeNode 走红黑树的添加或更新逻辑
    2. 是普通 Node,走链表的添加或更新逻辑,如果链表长度超过树化阈值,走树化逻辑
  5. 返回前检查容量是否超过阈值,一旦超过进行扩容

1.7 与 1.8 的区别

  1. 链表插入节点时,1.7 是头插法,1.8 是尾插法 (拉链法冲突时)

  2. 1.7 是大于等于阈值没有空位时才扩容,而 1.8 是大于阈值就扩容

  3. 1.8 在扩容计算 Node 索引时,会优化(hash & oldCap == 0 的元素留在原来位置 ,否则新位置 = 旧位置 + oldCap)

扩容是先加到旧数组对应位置(此时旧数组超量了一个),再扩容,再将超量一个的旧数组重新计算Hash,移动到新数组

1.7没有空位时才扩容是合理的,没有空位指的是,虽然有拉链过长,但是我新插入的元素映射在一个空位置啊,不增加你的冲突负担,不需要扩容哈。

扩容(加载)因子为何默认是 0.75f

  1. 在空间占用与查询时间之间取得较好的权衡
  2. 大于这个值,空间节省了,但链表就会比较长影响性能
  3. 小于这个值,冲突减少了,但扩容就会更频繁,空间占用也更多

元素>阈值 就扩容 阈值=容量*扩容因子

5)并发问题

扩容死链(1.7 会存在)

1.7 源码如下:

void transfer(Entry[] newTable, boolean rehash) {
    int newCapacity = newTable.length;
    for (Entry<K,V> e : table) {
        while(null != e) {
            Entry<K,V> next = e.next;
            if (rehash) {
                e.hash = null == e.key ? 0 : hash(e.key);
            }
            int i = indexFor(e.hash, newCapacity);
            e.next = newTable[i];
            newTable[i] = e;
            e = next;
        }
    }
}
  • e 和 next 都是局部变量,用来指向当前节点和下一个节点
  • 线程1(绿色)的临时变量 e 和 next 刚引用了这俩节点,还未来得及移动节点,发生了线程切换,由线程2(蓝色)完成扩容和迁移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 线程2 扩容完成,由于头插法,链表顺序颠倒。但线程1 的临时变量 e 和 next 还引用了这俩节点,还要再来一遍迁移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 第一次循环
    • 循环接着线程切换前运行,注意此时 e 指向的是节点 a,next 指向的是节点 b
    • e 头插 a 节点,注意图中画了两份 a 节点,但事实上只有一个(为了不让箭头特别乱画了两份)
    • 当循环结束是 e 会指向 next 也就是 b 节点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 第二次循环
    • next 指向了节点 a
    • e 头插节点 b
    • 当循环结束时,e 指向 next 也就是节点 a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 第三次循环
    • next 指向了 null
    • e 头插节点 a,a 的 next 指向了 b(之前 a.next 一直是 null),b 的 next 指向 a,死链已成
    • 当循环结束时,e 指向 next 也就是 null,因此第四次循环时会正常退出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数据错乱(1.7,1.8 都会存在)

  • 代码参考 day01.map.HashMapMissData,具体调试步骤参考视频

补充代码说明

  • day01.map.HashMapDistribution 演示 map 中链表长度符合泊松分布
  • day01.map.DistributionAffectedByCapacity 演示容量及 hashCode 取值对分布的影响
    • day01.map.DistributionAffectedByCapacity#hashtableGrowRule 演示了 Hashtable 的扩容规律
    • day01.sort.Utils#randomArray 如果 hashCode 足够随机,容量是否是 2 的 n 次幂影响不大
    • day01.sort.Utils#lowSameArray 如果 hashCode 低位一样的多,容量是 2 的 n 次幂会导致分布不均匀
    • day01.sort.Utils#evenArray 如果 hashCode 偶数的多,容量是 2 的 n 次幂会导致分布不均匀
    • 由此得出对于容量是 2 的 n 次幂的设计来讲,二次 hash 非常重要
  • day01.map.HashMapVsHashtable 演示了对于同样数量的单词字符串放入 HashMap 和 Hashtable 分布上的区别

并发可能会丢失数据,多线程操作同一个HashMap,没有做同步互斥机制,会导致同一个HashMap位置写后写,后写覆盖先写,导致数据丢失。 也就是本身是线程不安全的

6)key 的设计

问:key能否为null

key 的设计要求

  1. HashMap 的 key 可以为 null,但 Map 的其他实现则不然
  2. 作为 key 的对象,必须实现 hashCode 和 equals,并且 key 的内容不能修改(不可变)
  3. key 的 hashCode 应该有良好的散列性

如果 key 可变,例如修改了 age 会导致再次查询时查询不到

重写 hashCode 是为了有更好的散列性,分布更均匀
重写 equals 是万一 hashCode 计算出来一样,需要equals判断是否是同一个对象 (hashCode相同equals不一定true,但是equals是true, hashCode一定相同)

如下:修改了作为key的stu,再计算hashCode然后映射的位置肯定不对了,肯定就找不到了

public class HashMapMutableKey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HashMap<Student, Object> map = new HashMap<>();
        Student stu = new Student("张三", 18);
        map.put(stu, new Object());

        System.out.println(map.get(stu));//java.lang.Object@682a0b20

        stu.age = 19; // 修改了作为key的对象 (再计算hashCode肯定就不一样了)
        System.out.println(map.get(stu));// null   hashCode都不一样了,肯定就找错了呀
    }

    static class Student {
        String name;
        int age;

        public Student(String name, int age) {
            this.name = name;
            this.age = age;
        }

        public String getName() {
            return name;
        }

        public void setName(String name) {
            this.name = name;
        }

        public int getAge() {
            return age;
        }

        public void setAge(int age) {
            this.age = age;
        }

        @Override
        public boolean equals(Object o) {
            if (this == o) return true;
            if (o == null || getClass() != o.getClass()) return false;
            Student student = (Student) o;
            return age == student.age && Objects.equals(name, student.name);
        }

        @Override
        public int hashCode() {
            return Objects.hash(name, age);
        }
    }
}

String 对象的 hashCode() 设计

  • 目标是达到较为均匀的散列效果,每个字符串的 hashCode 足够独特
  • 字符串中的每个字符都可以表现为一个数字,称为 S i S_i Si,其中 i 的范围是 0 ~ n - 1 (字符串长度为n)
  • 散列公式为: S 0 ∗ 3 1 ( n − 1 ) + S 1 ∗ 3 1 ( n − 2 ) + … S i ∗ 3 1 ( n − 1 − i ) + … S ( n − 1 ) ∗ 3 1 0 S_0∗31^{(n-1)}+ S_1∗31^{(n-2)}+ … S_i ∗ 31^{(n-1-i)}+ …S_{(n-1)}∗31^0 S031(n1)+S131(n2)+Si31(n1i)+S(n1)310 (每个数组乘以不同个数个31,就把每个数字错开了,散列性就会非常好)
  • 31 代入公式有较好的散列特性,并且 31 * h 可以被优化为
    • 32 ∗ h − h 32 ∗h -h 32hh
    • 2 5 ∗ h − h 2^5 ∗h -h 25hh
    • h ≪ 5 − h h≪5 -h h5h

31*h = 32*h-h = 2^5*h-h = h<<5-h

11. 单例模式

要求

  • 掌握五种单例模式的实现方式
  • 理解为何 DCL 实现时要使用 volatile 修饰静态变量
  • 了解 jdk 中用到单例的场景

1)饿汉式

私有化构造器
然后提供静态方法

public class Singleton1 implements Serializable {
    private Singleton1() {
        if (INSTANCE != null) {
            throw new RuntimeException("单例对象不能重复创建");
        }
        System.out.println("private Singleton1()");
    }

    private static final Singleton1 INSTANCE = new Singleton1();

    public static Singleton1 getInstance() {
        return INSTANCE;
    }
	
	// 检验懒汉还是饿汉式的测试方法  (实际中完全不需要)
    public static void otherMethod() {
        System.out.println("otherMethod()");
    }
    
    public Object readResolve() {
        return INSTANCE;
    }
}

1、反射就可以破坏单例 =》 解决: 抛异常
2、实现了Serializable 接口就有可能通过先序列化再反序列化破坏单例 =》 解决: 重写readResolve方法 (反序列化过程创建对象就是调用readResolve方法 且不用走构造方法)
3、Unsafe破坏单例 =》 目前没有找到解决方法

  • 构造方法抛出异常是防止反射破坏单例
  • readResolve() 是防止反序列化破坏单例

2)枚举饿汉式

public enum Singleton2 {
    INSTANCE; //其实天然就是一个单例对象了
	
	// 下面代码都可以不写 完全为了测试用
	// eg: 枚举类没有无参构造器,只有有参构造器, 非要写无参构造器默认也是private,也必须是private
    private Singleton2() {
        System.out.println("private Singleton2()");
    }
	
	//完全为了测试用 枚举类toString默认只打印名字,不打印hashCode
    @Override
    public String toString() {
        return getClass().getName() + "@" + Integer.toHexString(hashCode());
    }

    public static Singleton2 getInstance() {
        return INSTANCE;
    }
	
	// 检验懒汉还是饿汉式的测试方法  (实际中完全不需要)
    public static void otherMethod() {
        System.out.println("otherMethod()");
    }
}
  • 枚举饿汉式能天然防止反射、反序列化破坏单例
  • Unsafe还是能破坏单例,Unsafe谁也挡不住

其实这样,就是单例了:

enum Sex {
    MALE, FEMALE;
}

具体实现翻译为java代码就是:

final class Sex extends Enum<Sex> {
    public static final Sex MALE;
    public static final Sex FEMALE;

    private Sex(String name, int ordinal) {
        super(name, ordinal);
    }

    static {
        MALE = new Sex("MALE", 0);
        FEMALE = new Sex("FEMALE", 1);
        $VALUES = values();
    }

    private static final Sex[] $VALUES;

    private static Sex[] $values() {
        return new Sex[]{MALE, FEMALE};
    }

    public static Sex[] values() {
        return $VALUES.clone();
    }

    public static Sex valueOf(String value) {
        return Enum.valueOf(Sex.class, value);
    }
}

饿汉式:类一加载就会调用构造器创建对象(静态字段或者方法实现)
懒汉式:调用getInstance()方法获取单例时才创建

3)懒汉式

public class Singleton3 implements Serializable {
    private Singleton3() {
        System.out.println("private Singleton3()");
    }

    private static Singleton3 INSTANCE = null;

    // Singleton3.class
    public static synchronized Singleton3 getInstance() {
        if (INSTANCE == null) {
            INSTANCE = new Singleton3();
        }
        return INSTANCE;
    }
	
	// 检验懒汉还是饿汉式的测试方法  (实际中完全不需要)
    public static void otherMethod() {
        System.out.println("otherMethod()");
    }

}

注意getInstance方法要加锁synchronized。否则多线程访问明显不安全,多个线程可能同时访问到INSTANCE = new Singleton3(); 导致创建了多个实例

但是synchronized直接加在getInstance方法上很不好,效率很低,因为:

  • 其实只有首次创建单例对象时才需要同步,但该代码实际上每次调用都会同步
  • 因此有了下面的双检锁改进

4)双检锁懒汉式

加锁之前先做一次判断,只会竞争一次了,以后创建好了实例之后,就再也不会进行竞争了
锁里面还是要做判断,因为第一个if可能同时多个线程成立,里面的代码好多线程都会执行,只能让第一个竞争到的线程创建实例
INSTANCE 变两需要加 volatile 修饰,解决变量有序性问题

public class Singleton4 implements Serializable {
    private Singleton4() {
        System.out.println("private Singleton4()");
    }

    private static volatile Singleton4 INSTANCE = null; // 可见性,有序性

    public static Singleton4 getInstance() {
        if (INSTANCE == null) { // 有了实例之后不需要竞争
            synchronized (Singleton4.class) { 
                if (INSTANCE == null) { // 首次需要竞争(因为第一个if可能同时好多线程成立)
                    INSTANCE = new Singleton4();
                }
            }
        }
        return INSTANCE;
    }

    public static void otherMethod() {
        System.out.println("otherMethod()");
    }
}

为何必须加 volatile:

  • INSTANCE = new Singleton4() 不是原子的,分成 3 步:创建对象、调用构造、给静态变量赋值,其中后两步可能被指令重排序优化,变成先赋值、再调用构造
  • 如果线程1 先执行了赋值,线程2 执行到第一个 INSTANCE == null 时发现 INSTANCE 已经不为 null,此时就会返回一个未完全构造的对象(返回了一个构造方法没有被执行的实例对象 可能导致一些必要的成员没有被赋值,明显这是不合理的)
  • 加上volatile就能解决这个问题,相当于给此行赋值指令加上了屏障,阻止了其他赋值指令越过屏障,跑到我后面去

饿汉式不需要考虑线程安全问题,因为给静态变量赋值其实是编译到静态代码块执行赋值的,静态代码块是类加载时jvm虚拟机保证了安全的。 (个人觉得类加载不是只加载一次吗,没有多线程问题吧)

5)内部类懒汉式

内部类可以直接访问外部类的私有成员
内部类被使用到时才会被加载:懒汉模式
内部类静态加载时实例化对象,不需要考虑线程安全问题
(于是 集合了 懒加载+天然线程安全 这两个优点 )

public class Singleton5 implements Serializable {
    private Singleton5() {
        System.out.println("private Singleton5()");
    }

    private static class Holder {
        static Singleton5 INSTANCE = new Singleton5();
    }

    public static Singleton5 getInstance() {
        return Holder.INSTANCE;
    }

    public static void otherMethod() {
        System.out.println("otherMethod()");
    }
}
  • 避免了双检锁的缺点 (直接给静态变量赋值,天然就是线程安全的)

JDK 中单例的体现

  • Runtime 体现了饿汉式单例 (System.java)
  • Console 体现了双检锁懒汉式单例 (System.java)
  • Collections 中的 EmptyNavigableSet 内部类懒汉式单例 (有一些空集合对象 还有好多懒汉单例成员变量) (Collections.java)
  • ReverseComparator.REVERSE_ORDER 内部类懒汉式单例 (Comparators.java)
  • Comparators.NaturalOrderComparator.INSTANCE 枚举饿汉式单例 (Comparators.java)

单例模式都是在jdk中找到的
千万不要说自己在项目中用到了单例模式,很容易用错的

System.exit(i) —调用—> Runtime.getRuntime().exit(i)
System.gc() —调用—> Runtime.getRuntime().gc() 做一次垃圾回收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视频里讲了好多,没有一一做笔记了 可以再看看视频


好玩的工具类

import java.util.Random;

public class Utils {
    public static void swap(int[] array, int i, int j) {
        int t = array[i];
        array[i] = array[j];
        array[j] = t;
    }

    public static void shuffle(int[] array) {
        Random rnd = new Random();
        int size = array.length;
        for (int i = size; i > 1; i--) {
            swap(array, i - 1, rnd.nextInt(i));
        }
    }

    public static int[] randomArray(int n) {
        int lastVal = 1;
        Random r = new Random();
        int[] array = new int[n];
        for (int i = 0; i < n; i++) {
            int v = lastVal + Math.max(r.nextInt(10), 1);
            array[i] = v;
            lastVal = v;
        }
        shuffle(array);
        return array;
    }

    public static int[] evenArray(int n) {
        int[] array = new int[n];
        for (int i = 0; i < n; i++) {
            array[i] = i * 2;
        }
        return array;
    }

    public static int[] sixteenArray(int n) {
        int[] array = new int[n];
        for (int i = 0; i < n; i++) {
            array[i] = i * 16;
        }
        return array;
    }

    public static int[] lowSameArray(int n) {
        int[] array = new int[n];
        Random r = new Random();
        for (int i = 0; i < n; i++) {
            array[i] = r.nextInt() & 0x7FFF0002;
        }
        return array;
    }
}

本文来自互联网用户投稿,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coloradmin.cn/o/441240.html

如若内容造成侵权/违法违规/事实不符,请联系多彩编程网进行投诉反馈,一经查实,立即删除!

相关文章

C#基础学习--LINQ(2

标准查询运算符 标准查询运算符由一系列API方法组成 序列指实现了Ienumerable<>接口的类&#xff0c;包括List<>,Dictionary<>,Stack<>,Array等 标准查询运算符的签名 扩展方法是公共的静态方法&#xff0c;尽管定义在一个类中&#xff0c;但目的是为…

python整活时间到——27行代码一键获取写真集~~~

嗨害大家好鸭&#xff01;我是爱摸鱼的芝士❤ 来吧&#xff0c;直接整活~ 先准备一下 首先咱们需要安装一下这两个第三方模块 requests >>> parsel >>> 不会安装的小伙伴&#xff0c;键盘按住winr 在弹出来的运行框 输入cmd 按确定&#xff0c;然后弹出…

【python中的协程了解一下?】

什么是协程 协程&#xff08;Coroutine&#xff09;是一种比线程更加轻量级的并发方式&#xff0c;它不需要线程上下文切换的开销&#xff0c;可以在单线程中实现并发。协程通常具有以下特点&#xff1a; 协程中的代码可以暂停执行&#xff0c;并且在需要的时候可以恢复执行。…

我的Qt作品(18)模仿Qt Creator IDE写了一个轻量级的视觉框架

Qt Creator的源码比较庞大。前几年我陆陆续续读过里面的源码。也写了几篇博文&#xff1a; https://blog.csdn.net/libaineu2004/article/details/104728857 https://blog.csdn.net/libaineu2004/article/details/89407333 最近一直想找机会&#xff0c;借用这个IDE的皮&…

谷歌Chrome浏览器在新标签页打开书签链接的五个方法

方法一&#xff1a;快捷键Ctrl/Command键 Ctrl/Command 左键单击书签 方法二&#xff1a;右键菜单建立新的标签页 在书签上单击右键选择【在新标签页中打开】 方法三&#xff1a;鼠标中键/拖拽到新标签页 拖拽方法&#xff1a;点击对应书签的文字或者图标——拖拽到浏览器…

Unity出模型动画的序列帧(特效序列帧)

模型动画的序列帧 我这里是通过Recorder和Timeline的结合操作&#xff0c;输出带有透明通道是序列帧图片 流程图 #mermaid-svg-ig9s3Ys4ZkUqP2IW {font-family:"trebuchet ms",verdana,arial,sans-serif;font-size:16px;fill:#333;}#mermaid-svg-ig9s3Ys4ZkUqP2IW …

机器学习 day03(成本函数,简化后的和一般情况下的成本函数)

1. 成本函数 平方误差成本函数是最通常用于线性回归的成本函数最终&#xff0c;我们要找到一组w和b&#xff0c;让j函数的值最小误差&#xff1a;ŷ - y 2. 简化后的平方误差成本函数&#xff0c;即b 0 当w 1时&#xff0c;f(x) x&#xff0c;J(1) 0 左侧为f(x)函数&am…

QT笔记——信号转发器之QSignalMapper

QSignalMapper类可以看成是信号的翻译和转发器。 它可以把一个无参的信号翻译成带以下4种参数的信号再转发&#xff1a;int、QString、 QObject以及QWidget 。 应用场景一般是&#xff1a;有一些信号&#xff0c;发送的参数都是一样的情况下&#xff0c;常用的方法是给每一个信…

mapreduce基础: 手写wordcount案例

文章目录 一、源代码二、运行截图 一、源代码 WordCountMapper类 package org.example.wordcount;import org.apache.hadoop.io.IntWritable; import org.apache.hadoop.io.LongWritable; import org.apache.hadoop.io.Text; import org.apache.hadoop.mapreduce.Mapper;impo…

[架构之路-169]-《软考-系统分析师》-4-据通信与计算机网络-0-Ad hoc网络(分组无线网络)

目录 什么是Ad hoc网络 adhoc无线网络的历史 ad hoc特点 独立性 结构 通信带宽 主机能源 分布式特性 生存周期 物理安全 adhoc无线网络的结构 adhoc无线网络的应用 什么是Ad hoc网络 Ad hoc是一种多跳的、无中心的、自组织无线网络&#xff0c;又称为多跳网&#xff08;M…

天龙八部手游服务端架设搭建教程

天龙八部手游服务端架设搭建教程 大家好&#xff0c;我是艾西。最近更新游戏搭建教程比较少也被不少小伙伴催更&#xff0c;今天我和大家聊聊天龙八部手游服务端架设搭建。 游戏讲述元佑元年&#xff0c;大宋遭受辽国入侵的故事&#xff0c;玩家可扮演峨眉、丐帮、天山、逍遥、…

SQL Server基础 第一章 (新建,分离,附加)

目录 前言 一&#xff0c;新建数据库 二&#xff0c;分离数据库 1&#xff0c;右键数据库&#xff0c;任务&#xff0c;分离 2&#xff0c;右键数据库&#xff0c;任务&#xff0c;分离 三&#xff0c;附加数据库 前言 本文主要详细介绍SQL server2019的简单使用&#xf…

ESP8266 +I2C SH1106 OLED仿数码管时钟

ESP8266 +I2C SH1106 OLED仿数码管时钟 📌相关篇《ESP8266 +I2C SSD1306 OLED仿数码管时钟》🎞🎬显示效果: 🔖本工程基于Arduino IDE框架下开发。🌿采用esp8266:Nodemcu📑配置参数信息: ✨在上面一篇的基础上做了改版,去除掉了原来在SSD1306那版中获取时间的NTP…

微信小程序制作

小程序是一种在移动设备上使用的轻量级应用程序&#xff0c;不需要下载安装&#xff0c;具有体积小、加载快和用户粘性高的优点。对于创业者和企业来说&#xff0c;开发一个小程序可以帮助他们拓宽商业渠道、增强品牌影响力和提升用户体验。那么&#xff0c;要开发一个小程序&a…

【Spring6】| 简述Spring中的八大模式

一&#xff1a;Spring中的八大模式 Spring中的八大模式&#xff0c;有很多我们前面已经讲过了&#xff0c;这里只需要大概有个印象&#xff0c;后期会出一个专门对23种设计模式的详解&#xff01; 1. 简单工厂模式 BeanFactory的getBean()方法&#xff0c;通过唯一标识来获取…

51单片机(8051系列)最小系统图--内部时钟

最小系统电路图&#xff08;无源晶振&#xff09; 电容的作用 C1,C2&#xff1a;协助晶振起振&#xff08;一般称为负载电容&#xff09; 解释&#xff1a; 负载电容的计算公式CL C1*C2 / &#xff08;C1C2&#xff09; CS 其中CS为电路板的寄生电容一般取3~5pF 一般情况下&…

对表中数据进行删改,基础查询

目录 一.DML&#xff1a;对表中的数据进行增删改 二.DQL 一.DML&#xff1a;对表中的数据进行增删改 1.添加:insert 2.修改&#xff1a;update 3.删除&#xff1a;delete 二.DQL 1.基础查询&#xff1a; 2. 排序查询 3.聚合函数 概念&#xff1a;将一列数据作为一个整体&am…

带你彻底理解栈和队列

文章目录 前言一、栈是什么&#xff1f;二、栈的使用1.方法2.代码实现 三.栈的模拟四.队列1.方法2.代码实现3.循环队列4.双端队列 总结&#xff1a; 前言 今天&#xff0c;带你彻底理解栈和队列。 一、栈是什么&#xff1f; 栈英文叫做stack&#xff0c;是一种特殊的线性表。…

ARM busybox 的移植实战1

前言 先逐步构建 “文件夹形式”的根文件系统&#xff0c;然后制作烧录镜像。 (1) rootfs 有 2 种格式&#xff1a;nfs 方式启动的 “文件夹形式” 的 rootfs&#xff0c;和用来烧录的镜像形式的 rootfs。 (2) 我们先从空文件夹开始&#xff0c;逐步向其中添加一些 rootfs 中…

消息队列总结

消息队列 KafkaRocketMQRabbitMQActiveMQZeroMQMQ对比选型结论 消息队列的优点&#xff1a; 实现系统解耦实现异步调用流量削峰 消息队列的缺点&#xff1a; 系统可用性降低提升系统的复杂度数据一致性问题 Kafka Apache Kafka 是一个分布式消息发布订阅系统。它最初是由L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