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目录
- 一、图的存储形式
- 二、图的基本概念
- 三、图的表示方式
- 1、邻接矩阵
- 2、邻接表
- 四、图的创建 ( 代码示例 )
一、图的存储形式
线性表 中的元素 , 有 一个 直接前驱 和 一个 直接后继 ;
树 中的元素 , 有 一个 直接前驱 和 多个 直接后继 ;
图 中的元素 , 有 多个 直接前驱 和 多个 直接后继 ;
图 数据结构 中 , 每个 结点 是一个 元素 , 可以有 0 个或 多个 相邻元素 , 两个结点 之间的 连接 称为 边 ;
在下面的图中 , A ~ G 是结点 , 结点之间的连接是 边 , 每条边 可以有权重 ;
二、图的基本概念
图的基本概念 :
- 顶点 : 图中的 结点 ;
- 边 : 图中 结点 之间的边 ;
- 路径 : 边的权重 ;
- 图的分类 : 边的方向 ;
- 无向图 : 结点之间的边 没有方向 ; 上图是一个无向图 ;
- 有向图 : 结点之间的边 有方向 ; 节点之间的边有箭头 ;
- 带权图 : 边 是有 权重 的 , 计算时不仅要计算路径 , 还要考虑路径的权重 ;
三、图的表示方式
图的表示方式 :
- 邻接矩阵 : 二维数组 ;
- 邻接表 : 链表 ;
1、邻接矩阵
图 中有 6 个结点 , 0 ~ 5 ;
使用 6x6 的矩阵 表示 图 , 第 i 行 第 j 列 的元素表示 结点 i 和 结点 j 是否连接 ;
默认情况下 结点 与 结点 本身 没有连接 ;
第 0 行 第 1 列 值为 1 , 表示 结点 0 到 结点 1 之间 有边连接 ;
第 4 行 第 5 列 值为 1 , 表示 结点 4 到 结点 5 之间 有边连接 ;
2、邻接表
邻接矩阵 要 为 n 个顶点 分配 n x n 大小的空间 , 存储结点间的边是否存在 , 这样会造成一定的损失 ;
邻接表 中 , 只存储 存在的 边 , 不存储 不存在的 边 ;
邻接表 底层数据结构 由 数组 + 链表 组成 ;
上图中 , 邻接表 左侧的 0 ~ 5 表示 标号为 0 ~ 5 之间的结点 ;
第一行 0 : 1 -> 2 -> 3 ->4 ->
表示 结点 0 与 1、2、3、4 四个结点之间存在边 ;
第二行 1 : 0 -> 4 ->
表示 结点 1 与 0、4 两个节点之间存在边 ;
第二行 2 : 0 -> 4 -> 5 ->
表示 结点 2 与 0、4、5 三个节点之间存在边 ;
四、图的创建 ( 代码示例 )
创建下图的数据结构 , 使用 邻接矩阵 表示图 ;
使用矩阵表示上图 :
[ 0 A B C D E A 0 1 1 0 0 B 1 0 1 1 1 C 1 1 0 0 0 D 0 1 0 0 0 E 0 1 0 0 0 ] \begin{bmatrix} 0 & A & B & C & D & E \\ A & 0 & 1 & 1 & 0 & 0 \\ B & 1 & 0 & 1 & 1 & 1 \\ C & 1 & 1 & 0 & 0 & 0 \\ D & 0 & 1 & 0 & 0 & 0 \\ E & 0 & 1 & 0 & 0 & 0 \\ \end{bmatrix} 0ABCDEA01100B10111C11000D01000E01000
数据结构分析 :
- 使用 ArrayList 存储顶点 ;
- 使用 int[][] 邻接矩阵 存储 图 ;
代码示例 :
import java.util.ArrayList;
import java.util.Arrays;
public class Graph {
/**
* 图顶点
*/
private ArrayList<String> vertexList;
/**
* 图的邻接矩阵
*/
private int[][] edges;
/**
* 图中边的数据
*/
private int numOfEdges;
/**
* 构造器
* @param n 顶点个数
*/
public Graph(int n) {
// 创建 n x n 邻接矩阵
edges = new int[n][n];
// 初始化顶点容器
vertexList = new ArrayList<>(n);
// 边数量统计
numOfEdges = 0;
}
/**
* 插入顶点
* @param vertex 顶点名称
*/
public void insertVertex(String vertex) {
vertexList.add(vertex);
}
/**
* 插入边
* @param v1 起始顶点索引
* @param v2 终止顶点索引
* @param weight 顶点的权重
*/
public void insertEdge(int v1, int v2, int weight) {
edges[v1][v2] = weight;
edges[v2][v1] = weight;
// 边的数量增加 1
numOfEdges++;
}
/**
* 获取结点个数
* @return
*/
public int getNumberOfVertex() {
return vertexList.size();
}
/**
* 获取边的个数
* @return
*/
public int getNumberOfEdges() {
return numOfEdges;
}
/**
* 获取指定节点的索引值
* @param i
* @return
*/
public String getVertexByIndex(int i) {
return vertexList.get(i);
}
/**
* 获取 v1 到 v2 的权值
* @param v1
* @param v2
* @return
*/
public int getWeight(int v1, int v2) {
return edges[v1][v2];
}
/**
* 打印邻接矩阵
*/
public void showGraph() {
for (int i = 0; i < edges.length; i++) {
System.out.println(Arrays.toString(edges[i]));
}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 创建图
Graph graph = new Graph(5);
// 添加顶点
graph.insertVertex("A");
graph.insertVertex("B");
graph.insertVertex("C");
graph.insertVertex("D");
graph.insertVertex("E");
// 添加边
graph.insertEdge(0, 1, 1); // AB
graph.insertEdge(0, 2, 1); // AC
graph.insertEdge(1, 0, 1); // BA
graph.insertEdge(1, 2, 1); // BC
graph.insertEdge(1, 3, 1); // BD
graph.insertEdge(1, 4, 1); // BE
graph.insertEdge(2, 1, 1); // CA
graph.insertEdge(2, 2, 1); // CB
graph.insertEdge(3, 1, 1); // DB
graph.insertEdge(4, 1, 1); // EB
// 打印临街矩阵
graph.showGraph();
}
}
执行结果 :
> Task :Graph.main()
[0, 1, 1, 0, 0]
[1, 0, 1, 1, 1]
[1, 1, 1, 0, 0]
[0, 1, 0, 0, 0]
[0, 1, 0,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