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奥卡姆剃刀”,如何用“奥卡姆剃刀”解决复杂问题?复杂问题简单化
- 问题
- 什么是“奥卡姆剃刀”?
- 如何使用“奥卡姆剃刀”解决问题
- 复杂问题简单化
- “汉隆剃刀”
- 小结
问题
假设你在夜空中看到一颗闪闪发光的「不明飞行物」,你认为这会是什么呢?
A:地心人的飞行器。
B:外星人的飞行器。
C:人类飞机的灯光。
回答类似这种问题,往往越简单的解释,接近真相的可能性越大。
什么是“奥卡姆剃刀”?
在公元 14 世纪左右,有一个来自奥卡姆的威廉,对当时关于「本质」之类的争吵感到厌倦,于是提出了「奥卡姆剃刀」定律。
「奥卡姆剃刀」定律的核心思想可以简单概括为 8 个字:「如无必要,勿增实体」。
也就是说,砍掉那些无用的细枝末节,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所以,我们也称之为「简约法则」。
奥卡姆的这把「剃刀」出鞘之后,产生了非常广泛、丰富而且深刻的影响。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有很多问题正在变得越来越复杂,数据和文件变得越来越多,制度和规则变得越来越繁琐,奥卡姆这把闪闪发光的剃刀,正在向更多的领域发起挑战。
如何使用“奥卡姆剃刀”解决问题
在工作、生活和学习的过程中,我们可以运用「奥卡姆剃刀」定律,让事情变得更加简单高效。
比如,在生活中,养成早睡早起、经常运动等习惯,就能自己拥有一个健康的身体。
怎么才能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呢?按照《微习惯》的方法,你不妨从最简单的习惯开始,比如:每天做一个俯卧撑。
运用「奥卡姆剃刀」定律,最简单的方法,往往就是最有效的方法。一件事情,如果用较少的时间和精力就能做好,那为什么还要浪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呢?
在遇到问题,需要做决策的时候,不妨运用「奥卡姆剃刀」,避免寻找过于复杂的解决方案,而关注简单可行的方法。 如果用复杂的方法和简单的方法都能解决问题,那么就选择简单的那种方法。
我们把「奥卡姆剃刀」应用到目标管理中,养成了「以终为始」的习惯,找到自己的终极目标,然后对它进行分解,每天关注最重要的一件事,并进行复盘总结,让目标和行动产生关联,做到知行合一。
为了聚焦目标,我们按照「断舍离」的理念,定期查看「数据赋能系统」中记录的时间数据,并问一问自己:如果不做这件事,会有什么后果?
通过认真审视每件事对长期目标的贡献,从中找到一些其实可以不做的事,并从后续的日程计划中排除掉,就能节省出来很多时间,用来去做其他更加重要的事情。
每个人的时间和精力都是有限的,如果目标过于分散的话,就容易导致顾此失彼,分不清「重要的事」和「紧急的事」,结果成为低效的忙碌者,目标也就难以实现。
爱因斯坦说过:
Everything should be made as simple as possible, but not simpler.
这句话有 2 种不同的翻译,
-
第 1 种翻译是:凡事应该尽可能简单,但不能过于简单。
-
第 2 种翻译是:凡事应该尽可能简单,而不是相对简单。
我个人比较认同上面第 1 种翻译,因为我相信「物极必反」,这是世界普遍运行的规律,当一件事物过度简化之后,可能会导致不当的后果。
在一些数据分析报告中,如果使用了太多的垃圾图表,可能是因为过度简化,也可能是因为「偷懒」行为,使用软件的默认设置,让读者无法认识到问题的本质。
复杂问题简单化
比如,在《图表会说话》这本书中,有一个图表,呈现了美国在 100 年内每年人均可获得肉量的演变过程:
如果剔除不相关的、多余的、没有价值的内容(灰色背景、边框、图例、标记、微笑的牛的图片……),使数据的本质显现出来,直观地看到牛肉和鸡肉的价格变化较大,这样图表可以变得更有效、更优雅,这是应用了「奥卡姆剃刀」定律,让图表尽可能简单,但没有过度简单。
把简单的事情复杂化很容易,但是反过来,把复杂的事情简单化并不容易,特别是需要做到理性思考的时候,更加不容易。
“汉隆剃刀”
在现实生活中,绝大多数的问题,其实都是因为无知导致的,并不是有人故意和你唱反调,这就是「汉隆剃刀」原则,算是「奥卡姆剃刀」的一种特殊情况。
有人甚至还把「汉隆剃刀」原则做了进一步的推广:
能解释为愚蠢的,就不要解释为恶意。
能解释为无知的,就不要解释为愚蠢。
能解释为可原谅的错误的,就不要解释为无知。
能用未知的其他原因解释的,就不要解释为错误。
不要恶意揣测别人,其实发生在我们身上的事情,99.99% 的问题都可以用逻辑分析得清清楚楚,一旦你习惯了用理性的、逻辑的分析方法,就不容易被他人欺骗,更不会被自己欺骗。
理性的习惯和逻辑的方法,都是可以通过训练来获得的。我们在日常的工作生活中,需要特别重视这样的训练。
小结
当你遇到一个复杂问题的时候,不妨想一想「奥卡姆剃刀」,它就像一个诱发装置,启发你找到更好的解决办法。
如今,我们生活在一个复杂得让人难以理解的世界,但正因为如此,使得「奥卡姆剃刀」成为一个更有价值的思维模型,值得我们好好学习和应用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