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元青
微信公众号 「技乐书香」
引言
虽然从小学开始算起,一直到我现在硕士快毕业,已经学习了接近十九年了,但是只有最近两年算得上真正的在"学习",之前的十七年都没有明白也没有认可学习的意义,只能算是某种应付吧。只是用心地去学习了,才有可能对"学习"本身有一些思考,所以我这两年才开始对学习本身有一些思考,有的文章中称之为"元认知"。"元认知"似乎很难仅仅通过读几篇或者一本书来提升,因为里面的道理都很简单,甚至可能我们上小学时老师就教过,但是不自己走过这些弯路都是不会相信这些"大道理"的,我这两年把大量的时间投入学习,在学习的过程中也在不断地思考学习本身,以我现在的观念回过头看这两年,在一年半多的时间里,我都在走弯路,花了大量的时间,却没有应得的效果,在失败的打击和不断地自我反思下,才推动着我"元认知"不断地提升,和两年前已经有了相当大的变化,所以写一篇文章记录一下我这两年的变化,以及现在的不足。
第0阶段:一头蛮劲
标题可以换个好听一点的,叫做 “我想学”。在这个阶段,混沌初开,终于认识到学习是为了自己,而不是为了考试,不是为了老师,有那么点"兴趣使然"的意思了。
你明白了,如果真的想学好一门课,仅仅靠学校老师上的那么一点课是远远不够的,何况很多老师课上得就不怎么样,用的教材也是国内的一些很烂的教材,这个时候就需要去读一些国外的优秀教材,看一些其他学校比较优秀的公开课增进理解。
除了学校的课,技多不压身,你肯定还有其他不少想要学习的东西,不论是兴趣爱好,还是专业相关的拓展知识,为此你也需要学习大量的材料。
你买了堆积成山的书,下载了很多资料,然后发现,你要学习的东西太多了,为此你把一天 12 小时几乎所有的时间都投入了学习,尽可能地减少没有意义的活动,但是时间依旧不够用的。
因为资料太多,时间有限,很多资料都没有读完,或者读得很肤浅,以至于读完就忘,产生不了任何沉淀。
这个阶段的学习是最浪费时间的,成效也是最低微的,会遭受不少挫折想要放弃,怀疑这么努力的学习是否值得,情绪最低谷时,甚至怀疑自己的智商与记忆力。
虽然这个阶段的学习效率被我说得如此不堪,但是它的重要性如同盘古开天辟地一般,以前不知听谁讲过人的能力可以分为四层:
越上层的能力越容易在短时间内获得,而越底层的能力越能决定一个人的长远发展,而在第0阶段你获得了最为重要的"动机",虽然上面几层目前还是一片空白,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你迟早都会将他们填满。所以千万不要瞧不起一些虽然努力学习但是却没有什么成效的人,他们只要忍耐下去,很快会破茧成蝶的。
在这个阶段我耗了大约一年的时间,如果你悟性高一些,可能会更快地进入下一个阶段。
第1阶段 懂得积累
为了让自己能够记住看过那些匆匆看过的资料,你开始记笔记,虽然从小学开始,老师就开始强调做笔记的重要性,但是你之前一直都不信,现在你相信了,记笔记确实能让印象更深刻一点。
记笔记不是单纯摘抄书中的话,而是用自己的话去概括书中的大段内容,起到把书"由厚读薄"的效果。
最开始你可能只是把笔记记在本子上,但是随着笔记越來越多,你发现一个很严重的问题,就是不方便检索,当你学到一个知识点时,你感觉你之前学过类似的东西,但是记不得在哪里了,于是你到处翻笔记,就是翻不到。而且当你想要对笔记进一步归纳整理时,发现必须总是要抄来抄去,十分浪费时间,于是你下定决心要将笔记电子化。市面上的电子笔记很多,你随便挑选了一款用的比较舒服的。
之后你都采用电子笔记记笔记了,你总是尽可能地用纯文字来纪录(当然必要时还是要配图的),因为这样更容易发挥电子笔记易于检索的特点,你很容易就可以将所有学过的相关知识整理起来,让知识由点到面,理解地更加深刻全面。你感觉你的学习容量比以前大了100倍都不止,这个原理和计算机的结构比较类似,当你思考问题或者关联知识点时就是在运行 CPU,大脑中的记忆 CPU 的高速寄存器,虽然存取十分快速方便,但是容量小,而你的笔记就是计算机的硬盘,容量巨大,当你需要硬盘中的数据(笔记上的知识点)时,就先将硬盘中数据读入寄存器(大脑),让后再进行联想与思考,刚好弥补寄存器的缺点。
你在记笔记的同时可能还会写一些博客,或许你还想直接把博客作为笔记,但是我建议还是分开比较好,博客毕竟是一个公开的东西,不会像笔记写得那么随意,而且博客的检索功能也没有笔记软件好用。
因为你现在读每本书都要记笔记,而记笔记也是需要一些时间的,所以你感觉你现在读书没有以前快了,虽然印象深刻了一些,但是并不是所有的书都需要这么深刻的印象的,只有特别精彩或者经典的书才需要这样学习,对于一些普通的书,你可以每读一章再回来做一些笔记,这样对于阅读速度就没有这么大的影响了。
在这个阶段的你回望"第0阶段",觉得那个时候的自己好蠢,学了那么多东西却没有积累下任何东西,时间全部浪费掉了,如果自己从那个时候开始就有现在的学习习惯就好了。
但是同时,天空中也飘着一朵乌云,那是一个在"第0阶段"就已经有的问题,那就是资料太多,而时间有限,你东看看西看看,至今没有完整地听完一门公开课,留下了很多不完整的笔记,很多书读得也是匆匆忙忙,比如两三天就吞掉一本信息量很大的书,这样即使即使几个了笔记,因为没有长时间的熏陶和思考,印象也不是很深刻。
面对茫茫的知识海洋,你感到了茫然。
我在这个阶段耗了接近一年的时间,这个阶段初步构建了自己的知识体系,但是相当零散且没有方向,比上一阶段虽然好了不少,但是学习上手忙脚乱,时间利用率依旧非常的低,一些偶然的机会,才让我跳出这个阶段。
第2阶段(当前) 懂得规划
一次偶然的机会,你刷完了一门公开课或者一本好书,利用上一阶段记笔记的方法,你感觉到收获很多,而且记得也比较深刻,你决定回过头来复盘,为什么这一次的效果这么好?总结之后发现是因为时间规划得比较合理,比如每周听三节课,然后用了三个月时间才把学完,这三个月一直受到同一门课的熏陶,外加笔记的助力,印象就比较深刻,之前总是想快点把当前资料看完好去看下一份,明明是一本信息量很大的书,却只给自己一两周或者几天时间,导致根本看不完或者印象不深,换句话说就是"想一口吃成胖子"。
经过上面的反思,你总结到:如果要精读一门公开课或者一本好书,至少要安排三个月及以上的时间。这样才能接受足够长时间熏陶和思考而留下比较深刻的印象,不要总想着用几天或者一周的时间"集中攻关",“集中公关"的效果往往是囫囵吞枣,差强人意的,过了几天知识就淡忘了,所以你宁愿用空闲时间干点别的事情,学点别的知识,也不要进行"集中攻关”。
顺着上面的思路你进一步思考,这些年来你之所以花了很多时间,但是进步不大,就是因为缺少规划,没有"战略",或者说"用战术上的勤奋掩盖战略上的懒惰"。学习任何领域的知识都是一个由浅入深的过程,要对这个过程进行合理的规划,如果只是随便地东看看西看看的话,相当于一直在原地踏步,没有实质性的进步。
所以你进一步总结到:“在开始进行一个领域的学习之前,要先确定好自己计划的学习深度,以及由浅入深的学习过程”。
如何合理规划自己的学习过程呢?一个比较大的误区的是去网上随便搜一门公开课,或者去当当上随便搜一本书买回来看,这是你在第 0 阶段经常干的事情,这种做法就像买彩票一样,如果刚好买到一本好书,那么恭喜你,受益匪浅,否则的话代价就是大量的时间与自信心受损,其实你完全可以请教周围的前辈,看看他们推荐什么学习过程,又或者直接去知乎上搜索"如何学习xxx",往往也能搜到不错的答案,把他们提到的资料整理整理,梳理个由浅入深的学习过程,然后再开始自己的学习。
从此你的学习有了合理的规划,外加电子笔记的使用,很容易就可以将知识体系构建出来,学习效率有了质的飞跃,仿佛从封建社会一跃到了信息时代。
在学习中,你明白了人每天的"心力"是有限的,一天在学习了几个比较难的知识点后,可能就学不下更多的东西了,或者说学了也很难留下深刻的印象,况且工作也是要耗费一部分心力的。而且"心力"就像时间一样,过去就过去了,不会因为你几天没有学习,后面的心力就会增多,所以你每天都会坚持学习,不能让一天的心力白白浪费掉,因为它逝去了就不会再回来了。
在这个阶段你成功构建出了相对完整的知识体系,你能够明显的感觉出自己日新月异的进步,越來越有自信,即使对于业内人士,他们也能感受到你"渊博"的知识。
仔细一想,第 3 阶段你悟出的这些道理,其实你一直都是知道的,从小学到高中,再到大学,我们一直被动地"规划",学校和老师帮我们规划了知识由浅入深的学习过程,但是效果并不是很好,很多人出了校门,考完试就把这些知识给忘了,一些老师还美其名曰"知识不重要,我们教导的是学习的方法",其实学生们不仅没有学会知识,连学习的方法都没有掌握,只是白白浪费了时间而已。
我目前差不多就处在这个阶段的初期,待了接近半年了,我感觉我这半年学习的收获要超过前面两年的总和,当然这和前两年的努力也不能完全分开。
这里总结一下3个阶段之间相辅相成的关系:
- 在第 0 阶段中,我们有了学习的动力,想要去学习大量的知识,但是无奈人脑的容量非常有限,我们的学习没有任何有效积累
- 在第 1 阶段中,我们使用电子笔记解决了容量问题,让我们可以容纳的知识提升了数百倍,容量上去之后,我们发现输入的质量很不理想,那些东看看西看看的零碎知识输入根本满足不了我们的容量
- 在第 2 阶段中,我们着重提升输入,对学习的过程进行规划,这样才获得能够匹配上一阶段容量的输入
那么第 2 阶段就是"元认知"的最终阶段了吗?我认为远远不是这样,在当前阶段我还是能感觉到很多问题存在。
远远还未结束
第 2 阶段的很多问题也在你尝试应用的这些日子里断显现。
第 2 阶段最大的问题是,虽然在总体规划上的指导已经非常好,但是缺乏对具体时间管理上指导:
- 为了学习的印象深刻,你可能故意把精读的一门课或者一本书的学习时间拉长,所以会产生一些空闲时间,此时这些空闲时间可以去学习一些别的领域的资料,所以几个领域的学习过程之间不是串行的关系,而是并行的关系。并行的几个学习过程之间的时间如何分配,是一件比较棘手的事情,有那么几周工作比较空闲,你就会并行的多一点,然后几个月工作突然又比较忙了,这样学习方面又容易退化到第 1 阶段手忙脚乱的情况,但是如果你强行停掉一个学习过程,隔好几个月不看这个领域的知识,又有一种前功尽弃的感觉。
- 虽然你已经是个很自律的人了,但是在学习时还是会因为各种原因,会有很多时间在玩手机或者只是在磨蹭和发呆,表面上学习了很久,其实你自己清楚其有效学习时间连一半都不到。现在尽管有一些时间管理方法,比如"番茄时钟",但是你实用下来感觉效果过并不好,因为这些方法总是假设你处在一个完全不会被打扰的环境中,但是在现代社会,这是不可能的,比如你就是有个朋友突然打电话找你,你就是突然地发呆了等等
如果能够突破这些问题,我相信还有更多的阶段有待发现,如果读者朋友们对这些问题有自己的解决方法,欢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