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安全生产法》,将组织建立并落实双重预防工作机制写入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职责中,双重预防机制建设已上升到法律的高度。2021 年 12 月 31 日国务院安委会印发《全国危险化学品安全风险集中治理方案》,将推进基于信息化的危险化学品企业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建设作为重点保障制度措施之一。
《危险化学品安全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实施方案》要求“运用信息化手段,实现企业、化工园区和监管部门信息共享、上下贯通,到 2022 年底前,涉及重大危险源企业要全面完成以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为重点的安全预防控制体系建设”。
截止2021年12月底,已经取得安全生产许可证的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23815家;其中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其下属企业工艺比较先进、设备状况比较好、安全管理机构健全、制度比较完善、管理比较严格、职工队伍素养较高;其次地方管理企业,这些企业建立较早、管理有基础、但工艺、设备相对陈旧、安全投入欠帐较多、安全隐患整改任务较重。最后乡镇集体个体等小型化工企业,数量庞大,成分复杂、安全管理水平参差不齐,工艺、设备、管理较差,是事故易发多发、安全隐患较多、必需重点监管的一类。危险化学品事故具有是易发性、突发性、连续扩散性、伤害形式多样,救援难度大、事故发生的原因往复杂、人员伤亡大,经济损失多,社会影响广,事故后果深。
监管部门需要掌握辖区内各类生产经营企业的实际安全生产情况,目前只能通过行政手段要求各级单位定期上报,整理企业的上报安全生产信息,从而进行有针对性的监督检查工作。但在实际工作中,上报信息数量庞大,难以整理分析,其监督工作也难以精准开展。
各生产经验企业根据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大多制定了相关安全生产管理制度,按要求执行相关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定期向上级主管部门上报安全生产工作情况。但受限于企业对安全生产的重视程度,往往自身安全责任落实不到位,定期上报工作走形式,上报信息不尽真实、全面。
双重预防机制数字化管理解决方案以应急管理部门掌握辖区内化工生产企业的实际安全生产情况监管为目标。面向多层级企业管理组织形式,实现体系统一、分权分域、全员安全、移动协同;
四级管理体系:系统打通了政府监管-集团监督-分子公司管控-工厂车间落实四级管理体系,依托全国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风险监测预警系统,进行功能提升,构建基于重大危险源的危险化学品风险分布一张图,监测企业风险预警数据的完整性,监测数据真实性,确保系统稳定性,实现企业的高危工艺装置、储存罐区、厂区泄漏监测等数据的实时监控与风险预警。
基于风险防控大数据和智能算法,实现从静态留痕向动态预测、精准决策转变.通过打通行业、交通运输、工运、安全、生态环境、市场监管等多部门对产品的管理数据、实现危化品的生产、使用、经营、停运等险情化进行全过程过程信息化管理和动态监控。
支撑双重预防体系有效落地
通过数字化管理手段,帮助各级管理机构有效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便捷高效的监督安全双重预防管理相关要求,能够严格执行和有效的落地。
推动企业安全基础管理信息化
推动企业安全基础管理数字化、 风险预警精准化、风险管控系统化、危险作业无人化、运维辅 助远程化,为实现危险化学品企业安全风险管控数字化转型智 能化升级注入新动能。
打通物联感知实现动态管控
通过数字化管理手段,打通物联网感知数据,依据智能算法实现动态评估和动态管控,沉淀风险要素大数据,进一步提升协同联防能力。
提升动态精准决策指挥水平
通过数字化管理手段,构建企业风险和隐患智控大脑,精准分析管理态势,精确定位管理问题和责任,不断提升安全决策和指挥管理水平,实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全天候管理体系。
本系统遵循“木梳模型”理论下的微服务架构体系,按照“四个统一”原则,构建统一的技术底座、统一的应用中台、统一的消息聚合和统一的数据中台;
让本系统具备应用架构统一、技术逻辑清晰、业务功能微服务化、弹性扩展能力突出的特点;
从而不仅能够满足当前建设所需,又能够很好兼容已有和在建的其他信息化系统和数据,还能较好的适应未来业务、管理和技术的发展变化.
安全基础管理
面向多层级企业管理组织形式,实现体系统一、分权分域、全员安全、移动协同。
重大危险源管理
基于工业互联网和物联网技术,从事后追溯向实时监测、动态预警、全局联控转变。
双重预防机制
基于风险防控大数据和智能算法,实现从静态留痕向动态预测、精准决策转变。
特殊作业许可与作业过程管理系统
实现特殊作业申请、预约、审查、安全条件确认、许可、监护、验收全流程信息化、规范化、程序化管理,支持同园区及上级监管部门的数据互通。
智能巡检系统
实现巡检、巡查全过程数字化管理,从而实现内外操作人员、管理人员、企业各个信息化系统间共享巡检数据。并与双重预防机制系统、设备完整性管理系统等有机结合、互联互通。
人员定位
依托大数据和指数算法,实现从盲目分析向精准画像、指数评价、差异化管理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