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清华五道口:“十五五”金融规划研究白皮书》的核心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五年金融规划的重要功能与作用
- 凝聚共识:五年金融规划是国家金融发展的前瞻性谋划和战略性安排,通过广泛听取社会各界意见,凝聚社会共识,形成全社会共同的金融行动纲领,推动金融体系的协调发展。
- 引导资源配置:规划能够引导金融资源向国家发展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配置,如明确绿色金融、普惠金融、科技金融等重点领域的发展方向,促进经济结构的优化和转型升级。
- 提供决策依据:为政府和金融机构的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增强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产业政策等之间的协同效应,形成政策合力,提高政策实施效果。
- 约束市场和政府行为:规划中的约束性指标和空间约束内容,有效约束市场和政府的行为,防止金融市场的过度投机和无序竞争,维护金融稳定。
二、中国历次五年金融规划的实践经验与启示
- 坚持服务实体经济:从早期的信贷资金管理到支持科技创新、绿色发展等,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定位始终不变。
- 统筹金融改革、发展与安全:在推动金融创新的同时,不断强化风险防控能力建设。
- 加快构建现代金融体系:促进金融机构、市场和监管体系的协调发展。
- 推进金融高水平对外开放:在开放中提升我国金融的国际竞争力。
三、构建多层次金融规划体系
- 规划主体与侧重点的差异性:中国的五年金融规划体系涵盖政府、行业和机构多个层面。政府层面包括国家级、省级和市县级规划,通过垂直传导和横向协调机制,将国家战略转化为具体行动。行业和机构的规划则根据自身特点,响应国家规划。
- 协同共进:各层次规划协同共进,形成上下衔接、内外联动的发展格局。
四、科学编制五年金融规划的方法与路径
- 明确目标:设定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质效、完善金融市场体系等目标。
- 坚持原则:坚持党对金融工作的领导等原则。
- 运用方法:运用目标导向法、市场分析法等多种方法。
- 严格程序:严格按照前期调研、草案编制、征求意见、专家评审和审批发布的程序进行。
五、金融机构五年规划编制要点
- 把握宏观环境与政策导向:关注国际国内宏观环境与政策变化。
- 聚焦金融科技与业务创新:分析金融科技应用和业务创新趋势。
- 精准定位市场与客户需求:分析市场竞争格局和客户需求变化。
- 应对挑战:应对同业与跨界挑战,评估自身条件。
- 采用科学系统的规划工作流程:设计合理的规划框架,进行情景分析和战略选择,合理配置资源并制定实施路径。
六、“十五五”金融规划的新任务与新要求
- 新任务:支持新质生产力发展、服务实体经济、防范金融风险等。
- 新内容:涵盖金融科技与数字化转型、金融高水平开放等。
- 新要求:对规划的科学性、系统性、民主化、规范化有新要求,同时要避免“合成谬误”等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