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几种常见的大模型架构模式:
1. 路由分发架构模式
-
工作原理
- 当用户输入一个Prompt查询时,该查询会被发送到路由转发模块。路由转发模块对输入Prompt进行分类。
- 如果Prompt查询是可以识别的,那么它会被路由到小模型进行处理。小模型通常具有更准确、响应更快且成本更低的特点。
- 如果Prompt查询无法被识别,那么它将由大模型来处理。大模型虽然运行成本较高,但能够成功返回更多种类型查询的答案。
-
优势
- 通过这种路由分发的方式,大模型应用产品可以在成本、性能和用户体验之间实现平衡。
-
深度
该模式的核心在于对输入的 Prompt 查询进行精准分类和高效处理。当用户发起一个 Prompt 查询时,其并非简单地被传递,而是经过路由转发模块的深度剖析。这一模块如同智能的交通指挥员,通过对查询内容的深入理解,精准判断其类别和性质。从广度来看,这种模式的应用场景极为丰富。在大规模的信息处理系统中,面对海量的用户请求,它能够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例如,对于可识别的 Prompt 查询,将其路由至小模型处理,这不仅能充分发挥小模型准确、响应快速且成本较低的优势,还能确保系统在高并发情况下保持高效运行。而对于复杂或无法识别的查询,则交由大模型处理,尽管大模型运行成本较高,但其强大的处理能力能够成功应对各种复杂需求,从而保障系统的全面性和稳定性。
此外,该模式还与其他相关技术和理念相互关联。从技术角度,它涉及到自然语言处理、机器学习等领域的知识,需要对模型的性能、准确性有深入的理解和把握;从理念层面,它体现了资源优化和效率最大化的思想,通过合理分配任务,在成本、性能和用户体验之间找到了最佳平衡点。
2. 大模型代理架构模式
- 工作原理
- 在复杂问题解决场景中,大模型(比如GPT - 4)负责理解上下文,并将其分解为特定的任务或信息请求。
- 这些任务或信息请求被传递给更小的代理模型。代理模型可能是较小模型,它们已经接受过特定任务的训练,或者是具有特定功能的通用模型,比如BERT、Llama - 2、上下文提示和函数调用等。
- 多个代理模型并行工作,处理特定类型的查询,然后将这些响应整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全面的答案。
- 优势
- 非常适合复杂问题解决场景,不同方面的问题可以由不同专业知识的“代理专家”处理,就像一个由专家组成的小组协同工作。
- 深度
-
这一模式的本质是构建了一个多专家协同工作的生态系统。在这个系统中,更大的模型(如 GPT-4 等)宛如智慧的总指挥,负责理解上下文,并将复杂问题巧妙分解为特定的任务或信息请求。这些任务如同精确的指令,被传递给各个具备专业能力的小模型。这些小模型经过专门训练,如同专业领域的高手,能够高效地处理各自擅长的任务。
-
从更广泛的视角来看,这种架构模式在众多领域都能大显身手。在科学研究领域,它可以协助科学家处理跨学科的复杂问题,整合不同专业的知识和方法;在企业管理中,能够协调各部门的工作,使不同专业背景的人员协同合作,实现企业目标;在医疗领域,有助于整合医学专家、诊断模型等多方面的资源,为患者提供更全面、精准的医疗服务。
-
而且,该模式还与分布式计算、人工智能协作等技术和理念紧密相连。它借助分布式计算的能力,实现了任务的分散处理和高效协同;同时也体现了人工智能协作的理念,让不同的模型在统一的框架下发挥各自优势,共同解决复杂问题。
-
3. 基于缓存的微调架构模式
-
工作原理
- 将缓存和微调引入到大模型应用架构中。首先,缓存初始结果,当后续有相同或相似的Prompt查询时,能够在缓存中迅速获取答案,从而显著提高了效率。
- 当累积了足够的数据后,微调层将启动,利用早期交互的反馈,进一步完善一个更为专业化的私有大模型。
-
优势
- 可以解决成本高、推理速度慢以及幻觉等组合问题。同时,专有私有大模型能更好地适应特定任务,在需要高度精确性和适应性的环境中表现得更为高效。
-
深度
-
该模式巧妙地融合了缓存和微调的优势。通过缓存初始结果,能够迅速响应用户的后续查询,极大提高了效率,减少了重复计算的成本。而当积累了足够的数据后,微调层的启动则进一步提升了模型的性能和适应性。
-
从更宏观的角度来看,这种架构模式在多个领域都具有重要意义。在互联网领域,它可以显著提升内容推荐系统的准确性和响应速度,为用户提供更个性化、更优质的服务;在金融交易系统中,能够快速处理大量的交易请求,并根据市场变化进行实时调整;在智能客服系统中,有助于更快地回答用户的常见问题,同时不断优化对复杂问题的解答能力。
-
此外,该模式的发展还与数据管理、机器学习优化等技术密切相关。在数据管理方面,需要高效的缓存策略和数据存储技术,以确保缓存数据的快速访问和更新;在机器学习优化领域,涉及到如何选择合适的微调算法和参数,以达到最佳的模型性能提升效果。
-
4. 面向目标的Agent架构模式
-
工作原理
- 对于用户的Prompt提示词,Agent会基于大模型先做规划(Planning),拆解成若干子任务。
- 然后对每个子任务分别执行(Action),同时对每一步的执行结果进行观测(Observation)。
- 如果观测结果合格,就直接返回给用户最终答案,如果观测结果不合格或者执行出错,会重新进行规划(Replanning)。
-
优势
- 是AGI大模型时代常见且重要的架构设计模式,有助于更有条理地处理任务并提高准确性。
-
深度
-
该模式强调了目标导向的重要性。当用户提出 Prompt 提示词后,Agent 如同一位具有高度智慧的决策者,首先进行规划(Planning),将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子任务。然后,通过执行(Action)各个子任务,逐步朝着目标迈进。在执行过程中,持续进行观测(Observation),如同敏锐的观察者,时刻关注着结果的变化。一旦发现观测结果不合格或出现执行错误,便立即重新进行规划(Replanning),展现出强大的自我调整和优化能力。
-
从广泛的应用角度来看,这种架构模式在各种复杂的场景中都能发挥关键作用。在自动化生产系统中,它可以指导机器人完成复杂的生产任务,确保生产过程的高效和准确;在智能交通系统中,帮助交通管理 Agent 实时调整交通流量,优化出行方案;在游戏开发领域,为游戏中的智能角色提供决策和行动的框架,增强游戏的趣味性和挑战性。
-
此外,该模式与人工智能、控制理论等学科领域有着紧密的联系。它融合了人工智能中的决策算法、学习机制等技术,使 Agent 能够不断学习和改进自己的行为;同时也借鉴了控制理论中的反馈和调整原理,确保 Agent 的行动始终朝着目标前进。
-
5. Agent智能体组合架构模式
- 工作原理
- 强调灵活性,通过模块化AI系统,能自我重新配置以优化任务性能。
- 可以使用各种自主代理框架和体系结构来开发每个Agent智能体,比如CrewAI、Langchain、LLamaIndex、Microsoft Autogen和superAGI等。
- 通过组合不同的模块,不同的Agent可以专注于不同的任务,例如一个Agent专注于预测,一个处理预约查询,一个专注于生成消息,一个Agent来更新数据库等。
- 优势
- 对于需要为各种客户需求或产品需求定制解决方案的企业来说非常有效,可以根据具体需求灵活调整功能模块。
- 深度
-
该模式的核心在于通过模块化的方式构建 AI 系统,实现自我重新配置以优化任务性能。它就像一个功能强大的多功能工具箱,能够根据不同的需求和任务,灵活选择和激活不同的功能模块。
-
从更广泛的视野来看,这种架构模式在众多领域都有着出色的表现。在企业管理中,可以根据不同的业务需求和客户要求,定制化地组合各种 Agent 智能体,以实现高效的业务流程管理和优化;在智能家居系统中,能够将不同功能的智能体(如环境控制、安全监控、家电管理等)进行组合,为用户提供全方位的智能化生活体验;在物流与供应链管理中,有助于优化物流路径规划、库存管理等环节,提高整个供应链的效率和响应能力。
-
此外,该模式的发展与分布式系统、软件架构设计等领域的进步密切相关。分布式系统为多个 Agent 智能体之间的协同工作提供了技术支持,确保它们能够在不同的节点上高效运行和协作;软件架构设计的理念和方法则为构建灵活、可扩展的 Agent 智能体组合架构提供了指导原则和设计思路。
-
6. 双重安全架构设计模式
- 工作原理
- 围绕大模型的核心安全性至少包含两个关键组件:一是用户组件,即用户Proxy代理;二是防火墙。
- 用户Proxy代理在查询发出和返回的过程中对用户的Prompt查询进行拦截,负责清除个人身份信息和知识产权信息,记录查询的内容,并优化成本。
- 防火墙则保护大模型及其所使用的基础设施。
- 优势
- 为大模型应用提供了基本的安全保障,保护模型和用户数据的安全。
- 深度
-
该模式包含了用户组件(用户 Proxy 代理)和防火墙这两个关键组件。用户 Proxy 代理在查询发出和返回过程中,充当了严格的卫士角色。它不仅负责清除个人身份信息和知识产权信息,保护用户隐私和权益,还记录查询内容,为后续的分析和追溯提供依据。同时,它还能优化成本,确保资源的合理利用。防火墙则如同坚实的城墙,为大模型及其所使用的基础设施提供了全面的保护。
-
从更广泛的角度来看,这种架构模式在当今数字化时代的各种应用场景中都至关重要。在金融领域,它能有效保护敏感的金融数据和交易信息,防范潜在的安全威胁;在医疗行业,保障患者的隐私信息不被泄露,维护医疗系统的安全稳定;在企业内部,确保企业的商业机密和核心数据得到可靠的防护。
-
此外,该模式的实施还需要结合网络安全、数据加密、访问控制等多方面的技术和措施。网络安全技术用于监测和防范网络攻击;数据加密确保数据在传输和存储过程中的保密性;访问控制则严格限制对大模型的访问权限,只允许授权人员进行操作。同时,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安全威胁的变化,该模式也需要不断地进行更新和完善,以适应新的安全挑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