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前言
- 1.开发模型
- 1.1快速原型模型优点
- 1.2敏捷统一模型
- 1.3增量模型的优缺点
- 1.4极限编程
- 1.5螺旋模型
- 2.软件开发方法
- 3.数据流图与数据字典
- 3.1判定表
- 3.2数据流图绘制
- 3.3决策树
- 4.概要设计和详细设计
- 5.内聚性
- 6.耦合性
前言
本文专门用来记录本人在做软考中有关系统开发基础的错题,我始终认为教学相长是最快提高的方法,所以写下了这边文章,加深印象也为了帮助大家,最后希望大家都能软考上岸!!!
相关题目已按知识点分类,读者大大们可依目录观看:)
1.开发模型
1.1快速原型模型优点
题目:
以下关于快速开发模型优点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B)
- A.有助于满足用户的正式需求
- B.适用于大型软件系统的开发
- C.开发人员快速开发出原型系统,因此可以加速软件开发过程,节约开发成本
- D.原型系统以及通过与用户的交互得到验证,因此对应的规格说明文档能正确描述用户需求
相关解析
原型开发适用于需求不明确的系统,整个过程再不断的探索需求,开发成本高
1.2敏捷统一模型
题目:一些关于敏捷统一过程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C)
- A.再大型任务上连续
- B.再小型活动上迭代
- C.每一个不同的系统都需要一套不同的策略、约定和方法论(这是敏捷方法——水晶法的描述)
- D.采用经典的UP阶段性活动,即初始、精化、构建和转换
相关解析
敏捷统一过程构建软件系统的原理:
- 在大型上连续
- 在小型上迭代
也采用了经典统一过程模型阶段性活动:
初始、精化、构建、转换
每个迭代由5个核心工作流:
- 捕获系统应该做什么的需求工作流(计划)
- 精化和结构需求的分析工作流(分析)
- 在系统结构内实现需求的设计工作流(设计)
- 构造软件的实习工作流(构造)
- 验证是否如期那样工作的测试工作流(测试)
1.3增量模型的优缺点
题目:以下关于增量模型优点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D)
- A.强调开发阶段性早期计划
- B.第一个可交付版本所需要的时间少和成本低
- C.开发由增量表示的小系统所承担的风险小
- D.系统管理成本低、效率高、配置简单
相关解析
增量模型是瀑布模型的一个变体,具有瀑布模型的所有优点
增量模型的优点:
- 第一个可交付版本所需要的成本和时间很少
- 开发由增量表示的小系统所承担的风险小
- 第一个版本很快交付,减少用户需求的变更
增量模型的缺点:
- 如果没有对用户变更的要求进行规划,那么产生的初始量可能会造成后来增量的不稳定
- 如果需求不像早期思考的那样稳定,那么一些增量就可能需要重新开发,重新发布
- 管理成本高、配置的复杂性高
1.4极限编程
题目:以下关于极限编程中结对编程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D)
- A.支持共同代码拥有和共同对系统负责
- B.承担了非正式的代码审查过程
- C.代码质量更高
- D.编码速度更快
相关解析
4大价值观 | 5大原则 |
---|---|
沟通、简单、反馈、勇气 | 快速反馈、简单性假设、逐步修改、提倡更改、优质工作 |
极限编程中的结对编程是一种对代码的审查过程,主要解决代码质量低的问题,编码速度不能改变
1.5螺旋模型
题目:以下关于螺旋模型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D)
- A.它是风险驱动的,要求开发人员必须具有风险评估知识和经验
- B.它是可以降低过多测试或测试不足带来的风险
- C.它包含维护周期,因此维护和开发之间没有本质区别
- D.它不适用于大型软件开发
相关解析
螺旋模型的特点:
- 引入风险分析,式软件在无法排除重大风险时有机会停止,减小损失
- 更适合大型的昂贵的系统级的软件应用
2.软件开发方法
题目:以下关于结构开发方法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C)
- A.总的指导思想是自顶向下,逐层分解
- B.基本原则是功能的分解于抽象
- C.与面向对象开发方法相比,更适合于大规模、特别复杂的项目
- D.特别适合于数据处理领域的项目
相关解析
结构化方法
- 用户至上
- 严格区分工作阶段,每个阶段由任务和结果
- 强调系统开发过程的整体性和全局性
- 系统开发过程工程化,,文档资料标准化
- 自顶向下,逐步分解
3.数据流图与数据字典
3.1判定表
题目:某零件厂商的信息系统中,一个基本加工根据客户类型、订单金额、客户信用等信息的不同采取不同的行为,此时最适宜采用(C)来描述加工规格说明
- A.自然语言
- B.流程图
- C.判定表
- D.某程序设计语言
相关解析
判定表对于大量判断的加工能很清楚地进行分解
3.2数据流图绘制
题目:绘制分层数据流图时需要注意的问题中,不包括(B)
- A.给图中的每个数据流、加工、数据存储和外部实体命名
- B.图中要表示出控制流
- C.一个加工不适合有过多的数据流
- D.分解尽可能均匀
相关解析
绘制数据流图,应该严格遵循父子平衡原则
不能出现黑洞、灰洞、奇迹三种状况
黑洞 (Black Hole):在数据流图中,黑洞指的是一个节点或过程,它能够接收数据输入,但不产生任何数据输出。
灰洞 (Grey Hole):在数据流图中,灰洞通常指的是一个节点或过程,它能够接收数据输入,但产生的数据输出质量不佳,或者只有部分数据能够正常输出。
奇迹 (Miracle):在数据流图中,奇迹通常指的是一个节点或过程,它能够实现一些特殊的功能或处理,超出了普通节点或过程的能力。
3.3决策树
题目:数据流图中某个加工的一组动作依赖与多个逻辑条件的取值,则用(D)能够清楚地表示复杂的条件组合与应做的动作之间的对应关系
- A.流程图
- B.NS盒图
- C.形式语言
- D.决策树
相关解析
名称 | 说明 |
---|---|
结构化语言 | 结构化语言在自然语言基础上加了一些限定,使用有限的词汇和有限的语句来描述加工逻辑 |
程序流程图 | 描述模块或程序执行过程的历史最久、流行最广的一种图形表示方式 |
NS图 | 是支持结构化程序设计方法而产生的一种描述工具 |
决策树 | 一种适合于描述加工中具有多个决策且每个策略和若干条件有关的逻辑功能的图形工具 |
4.概要设计和详细设计
题目:软件详细设计阶段的主要任务不包括(C)
- A.数据结构设计
- B.算法设计
- C.模块之间的接口设计
- D.数据库的物理设计
相关解析
概要设计的主要任务
- 软件系统总体结构设计,将系统封划分成模块
- 确定每个模块的功能
- 确定模块之间的调用关系
- 确定模块之间的接口,即模块之间传递的信息
- 评价模块结构的质量
- 数据结构即数据库设计
详细设计的主要任务
- 对模块内的数据结构进行设计
- 对数据库进行物理设计
- 对每个模块进行详细的算法设计
- 代码设计、输入输出设计、用户界面设计
5.内聚性
题目:若模块内所有处理元素都在同一个数据结构上操作,则该模块的内聚类型为(C)内聚
- A.逻辑
- B.过程
- C.通信
- D.功能
题目:模块A、B、C都包含相同的5个语句,这些语句之间没有联系。为了避免重复把这5个语句抽取出来组成一个模块D,则模块D的内聚类型为(D)内聚
- A.功能
- B.通信
- C.逻辑
- D.巧合
题目:某模块中各个处理元素都密切相关于同一功能且必须顺序执行,前一处理元素的输出就是下一任元素的输入,则该模块的内聚类型为(C)内聚
- A.过程
- B.时间
- C.顺序
- D.逻辑
相关解析
内聚性
- 顺序内聚:处理元素相关,必须顺序执行
- 过程内聚:要按特定的次序执行
- 瞬时内聚:所包含的任务必须在同一时间执行
- 时间内聚:模块的动作没有关系或松散关系
- 功能内聚:指模块内所有元素共同完成一个功能,联系紧密,缺一不可。
- 通信内聚:模块内各元素之间通过同一数据结构进行通信。
- 巧合内聚:完成一组没有关系或松散关系的任务
6.耦合性
题目:已知模块A给模块B传递结构数据X,则两个模块的耦合类型为(D)
- A.数据耦合
- B.公共耦合
- C.外部耦合
- D.标记耦合
题目:某企业惯性力信息系统中,采购子系统更具材料价格、数量等信息计算采购的金额,并给财务子系统传递采购金额、收款方和采购信息等信息则这两个子系统之间的耦合类型为(B)耦合
- A.数据
- B.标记
- C.控制
- D.外部
相关解析
耦合性
- 内容耦合:一个模块需要涉及另一个模块的内部信息
- 公共耦合:两个模块之间通过一个公共的数据区域传递信息
- 控制耦合:两个模块彼此间传递的信息中有控制信息
- 标记耦合:几个模块共享一个复杂的数据结构
- 消息耦合:模块间通过消息传递进行通信
- 数据耦合:一组模块借助参数表传递简单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