球体检测检测系统源码分享
[一条龙教学YOLOV8标注好的数据集一键训练_70+全套改进创新点发刊_Web前端展示]
1.研究背景与意义
项目参考AAAI Association for the Advancement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项目来源AACV Association for the Advancement of Computer Vision
研究背景与意义
随着计算机视觉技术的迅猛发展,物体检测作为其核心任务之一,已经在多个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如自动驾驶、安防监控、智能制造等。YOLO(You Only Look Once)系列模型因其高效的实时检测能力和良好的准确性,成为了物体检测领域的热门选择。特别是YOLOv8的推出,进一步提升了检测精度和速度,为复杂场景下的物体识别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然而,尽管YOLOv8在多种应用中表现出色,但在特定场景和目标物体的检测上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尤其是在多类别目标的识别和定位精度方面。因此,基于改进YOLOv8的球体检测系统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本研究的主要目标是通过对YOLOv8模型的改进,提升其在球体检测任务中的性能。我们选取了Robocon 2024数据集,该数据集包含3939张图像,涵盖了四个类别:蓝色、紫色、红色和筒仓。这些类别的选择不仅丰富了检测任务的多样性,也为模型的训练和评估提供了良好的基础。球体作为一种常见的物体,其在运动、游戏、工业等多个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准确检测和识别球体对于实现智能化管理和控制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YOLOv8模型的改进,我们将重点关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优化特征提取网络,以提高对球体的细节捕捉能力;其次,调整锚框设置,以更好地适应不同尺寸和形状的球体;最后,结合数据增强技术,提升模型的泛化能力和鲁棒性。这些改进措施旨在提升模型在复杂背景下对球体的检测精度,降低误检和漏检的概率,从而实现更为可靠的检测结果。
本研究的意义不仅在于提升YOLOv8在球体检测任务中的性能,更在于为后续的研究提供借鉴。通过对模型的改进和优化,我们希望能够为其他物体检测任务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此外,随着数据集的不断扩展和丰富,未来的研究还可以进一步探索多类别物体的联合检测、实时检测系统的构建等方向,推动计算机视觉技术的不断进步。
综上所述,基于改进YOLOv8的球体检测系统的研究,既是对现有技术的深化和拓展,也是对实际应用需求的积极响应。通过本研究,我们期望能够为物体检测领域的发展贡献一份力量,同时为相关应用场景的智能化发展提供技术支持。
2.图片演示
注意:由于此博客编辑较早,上面“2.图片演示”和“3.视频演示”展示的系统图片或者视频可能为老版本,新版本在老版本的基础上升级如下:(实际效果以升级的新版本为准)
(1)适配了YOLOV8的“目标检测”模型和“实例分割”模型,通过加载相应的权重(.pt)文件即可自适应加载模型。
(2)支持“图片识别”、“视频识别”、“摄像头实时识别”三种识别模式。
(3)支持“图片识别”、“视频识别”、“摄像头实时识别”三种识别结果保存导出,解决手动导出(容易卡顿出现爆内存)存在的问题,识别完自动保存结果并导出到tempDir中。
(4)支持Web前端系统中的标题、背景图等自定义修改,后面提供修改教程。
另外本项目提供训练的数据集和训练教程,暂不提供权重文件(best.pt),需要您按照教程进行训练后实现图片演示和Web前端界面演示的效果。
3.视频演示
3.1 视频演示
4.数据集信息展示
4.1 本项目数据集详细数据(类别数&类别名)
nc: 2
names: [‘ball’, ‘silo’]
4.2 本项目数据集信息介绍
数据集信息展示
在本研究中,我们使用了名为“Robocon 2024”的数据集,以支持对YOLOv8模型的改进,专注于球体检测系统的训练和优化。该数据集包含了丰富的图像数据,旨在提升模型在特定场景下的检测精度和效率。数据集的类别数量为2,具体类别包括“ball”(球体)和“silo”(筒仓),这两个类别的选择不仅反映了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也为模型的训练提供了多样化的目标检测任务。
“Robocon 2024”数据集的构建考虑到了多种环境和条件,以确保模型在不同场景下的鲁棒性。数据集中包含的图像来源于多个实际场景,涵盖了室内和室外的不同光照条件、背景复杂度以及视角变化。这种多样性使得模型在训练过程中能够学习到更为全面的特征,从而提高其在实际应用中的适应能力。例如,球体在不同背景下的表现可能会受到光照、颜色和形状的影响,而筒仓则可能因为其结构特征而在视觉上与其他物体产生混淆。因此,数据集的设计旨在最大限度地减少这些潜在的干扰因素,以提升模型的检测准确性。
在数据集的标注过程中,采用了高精度的标注工具,确保每个图像中的目标都得到了准确的框选和分类。标注人员经过严格的培训,能够识别出不同类别的特征,确保数据集的质量和可靠性。通过这种方式,数据集不仅为模型提供了大量的训练样本,还为后续的验证和测试阶段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此外,数据集还包含了丰富的元数据,包括图像的拍摄时间、地点、环境条件等信息。这些元数据为后续的分析和模型调优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使研究人员能够更深入地理解模型在不同条件下的表现。通过对数据集的全面分析,研究人员可以识别出模型在特定场景下的弱点,从而进行针对性的改进。
在模型训练过程中,采用了数据增强技术,以进一步提升模型的泛化能力。通过对“Robocon 2024”数据集中的图像进行旋转、缩放、裁剪等操作,研究人员能够生成更多的训练样本,增强模型对各种变换的适应能力。这种方法不仅提高了模型的训练效率,还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过拟合的问题。
总之,“Robocon 2024”数据集为改进YOLOv8的球体检测系统提供了坚实的基础。通过多样化的图像数据、精准的标注和丰富的元数据,研究人员能够有效地训练和优化模型,以实现更高的检测精度和更强的适应能力。这一数据集的成功应用,将为未来的研究和实际应用提供宝贵的经验和数据支持。
5.全套项目环境部署视频教程(零基础手把手教学)
5.1 环境部署教程链接(零基础手把手教学)
5.2 安装Python虚拟环境创建和依赖库安装视频教程链接(零基础手把手教学)
6.手把手YOLOV8训练视频教程(零基础小白有手就能学会)
6.1 手把手YOLOV8训练视频教程(零基础小白有手就能学会)
7.70+种全套YOLOV8创新点代码加载调参视频教程(一键加载写好的改进模型的配置文件)
7.1 70+种全套YOLOV8创新点代码加载调参视频教程(一键加载写好的改进模型的配置文件)
8.70+种全套YOLOV8创新点原理讲解(非科班也可以轻松写刊发刊,V10版本正在科研待更新)
由于篇幅限制,每个创新点的具体原理讲解就不一一展开,具体见下列网址中的创新点对应子项目的技术原理博客网址【Blog】:
8.1 70+种全套YOLOV8创新点原理讲解链接
9.系统功能展示(检测对象为举例,实际内容以本项目数据集为准)
图9.1.系统支持检测结果表格显示
图9.2.系统支持置信度和IOU阈值手动调节
图9.3.系统支持自定义加载权重文件best.pt(需要你通过步骤5中训练获得)
图9.4.系统支持摄像头实时识别
图9.5.系统支持图片识别
图9.6.系统支持视频识别
图9.7.系统支持识别结果文件自动保存
图9.8.系统支持Excel导出检测结果数据
10.原始YOLOV8算法原理
原始YOLOv8算法原理
YOLOv8作为YOLO系列的最新模型,继承并发展了前几代YOLO算法的核心思想,将目标检测任务转化为一个回归问题,利用深度学习的强大能力实现高效的目标定位与分类。与之前的YOLO版本相比,YOLOv8在算法架构和检测策略上进行了显著的改进,尤其是在检测精度和速度方面的提升,使其在实际应用中表现出色。
YOLOv8的网络结构主要由三个部分组成:主干网络(Backbone)、特征增强网络(Neck)和检测头(Head)。主干网络负责从输入图像中提取特征,采用了一系列卷积层和反卷积层,通过残差连接和瓶颈结构来减小网络的复杂度,同时提高特征提取的性能。YOLOv8的主干网络中,C2模块作为基本构成单元,能够有效捕捉图像中的重要特征信息。
特征增强网络则是YOLOv8的一大亮点,采用了PAN(Path Aggregation Network)结构,旨在通过多尺度特征融合技术,将来自主干网络不同阶段的特征图进行整合。这种整合方式使得YOLOv8能够更好地捕捉不同尺度目标的信息,从而提升了目标检测的性能和鲁棒性。通过对特征图的上采样和下采样,YOLOv8能够在不同的空间尺度上进行信息融合,确保小目标和大目标都能被有效检测。
在检测头部分,YOLOv8采用了解耦头的设计,将分类和回归任务分开处理。传统的目标检测方法通常将这两个任务耦合在一起,导致在复杂场景下定位不准确或分类错误。而YOLOv8通过解耦设计,使得每个任务可以更加专注于自身的目标,从而提高了检测的准确性。检测头包含多个检测层,分别负责不同尺寸目标的检测,这种多头结构能够有效应对多样化的目标尺寸。
YOLOv8的另一个重要创新是采用了Anchor-free目标检测方法。这一方法的核心在于不再依赖于预先定义的锚点框,而是通过回归的方式直接预测目标的位置和大小。这种方式不仅简化了模型的设计,也提高了检测的灵活性。传统的锚点框选择和调整过程繁琐且易出错,而YOLOv8的Anchor-free方法使得网络能够更快地聚焦于目标位置的邻近点,从而使得预测框更接近于实际的边界框区域。
尽管YOLOv8在多个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进步,但在某些复杂环境下仍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例如,在复杂的水面环境中,小目标漂浮物的特征往往复杂多变,背景也可能极为多样化,这使得YOLOv8在定位精度和目标感知能力上面临挑战。为了应对这些问题,研究者们提出了YOLOv8-WSSOD算法,旨在对YOLOv8进行进一步的改进。
YOLOv8-WSSOD算法的改进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为了减轻主干网络在下采样过程中的噪声影响,研究者引入了捕获远程依赖的思想,采用了BiFormer双层路由注意力机制构建C2fBF模块。这一模块能够保留特征提取过程中更细粒度的上下文信息,从而提升模型对复杂背景的适应能力。其次,针对小目标漏检的问题,YOLOv8-WSSOD在网络中添加了一个更小的检测头,以增强网络对小目标的感知力。此外,在Neck端引入了GSConv和Slim-neck技术,这不仅保持了检测精度,还有效降低了计算量,进一步提升了模型的实用性。
最后,YOLOv8-WSSOD还使用了MPDIoU损失函数替换了传统的CIoU损失函数,以提高模型的泛化能力和精准度。MPDIoU损失函数在目标检测任务中表现出色,能够更好地处理目标之间的重叠关系,从而提升检测的准确性。
综上所述,YOLOv8通过其创新的网络结构和Anchor-free检测方法,在目标检测领域取得了显著的进展。尽管在某些复杂环境下仍存在挑战,但通过后续的改进和优化,YOLOv8及其衍生算法有望在更广泛的应用场景中展现出更强的性能。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YOLO系列算法将继续推动目标检测技术的进步,为各类智能应用提供更为强大的支持。
11.项目核心源码讲解(再也不用担心看不懂代码逻辑)
11.1 ui.py
以下是代码的核心部分,并附上详细的中文注释:
import sys
import subprocess
def run_script(script_path):
"""
使用当前 Python 环境运行指定的脚本。
Args:
script_path (str): 要运行的脚本路径
Returns:
None
"""
# 获取当前 Python 解释器的路径
python_path = sys.executable
# 构建运行命令,使用 streamlit 运行指定的脚本
command = f'"{python_path}" -m streamlit run "{script_path}"'
# 执行命令
result = subprocess.run(command, shell=True)
# 检查命令执行的返回码,如果不为0则表示出错
if result.returncode != 0:
print("脚本运行出错。")
# 主程序入口
if __name__ == "__main__":
# 指定要运行的脚本路径
script_path = "web.py" # 这里可以直接指定脚本路径
# 调用函数运行脚本
run_script(script_path)
代码分析与注释:
-
导入模块:
import sys
: 导入sys
模块以获取 Python 解释器的路径。import subprocess
: 导入subprocess
模块以便在 Python 中执行外部命令。
-
定义
run_script
函数:- 该函数接收一个参数
script_path
,表示要运行的 Python 脚本的路径。 - 使用
sys.executable
获取当前 Python 解释器的路径。 - 构建一个命令字符串,使用
streamlit
模块运行指定的脚本。 - 使用
subprocess.run
执行构建的命令,并将shell
参数设置为True
,以便在 shell 中运行命令。 - 检查命令的返回码,如果返回码不为0,表示脚本运行出错,打印错误信息。
- 该函数接收一个参数
-
主程序入口:
- 使用
if __name__ == "__main__":
确保只有在直接运行该脚本时才会执行以下代码。 - 指定要运行的脚本路径为
web.py
。 - 调用
run_script
函数,传入脚本路径以运行该脚本。
- 使用
总结:
该代码的核心功能是使用当前 Python 环境运行指定的 Streamlit 脚本,并处理可能出现的错误。
这个程序文件 ui.py
的主要功能是通过当前的 Python 环境来运行一个指定的脚本,具体来说是一个名为 web.py
的脚本。程序首先导入了必要的模块,包括 sys
、os
和 subprocess
,这些模块分别用于访问系统参数、处理文件路径和执行外部命令。
在 run_script
函数中,首先获取当前 Python 解释器的路径,这通过 sys.executable
实现。接着,构建一个命令字符串,该命令用于调用 streamlit
模块并运行指定的脚本。这里使用了 -m
参数来确保以模块的方式运行 streamlit
,后面跟着脚本的路径。
使用 subprocess.run
方法来执行构建好的命令,并通过 shell=True
参数允许在 shell 中执行该命令。执行完后,程序会检查返回的状态码,如果状态码不为 0,表示脚本运行出错,程序会输出一条错误信息。
在文件的最后部分,使用 if __name__ == "__main__":
语句来确保只有在直接运行该文件时才会执行下面的代码。这部分代码指定了要运行的脚本路径,这里使用了 abs_path
函数来获取 web.py
的绝对路径,并调用 run_script
函数来运行这个脚本。
总的来说,这个程序的核心功能是通过当前的 Python 环境来运行一个 Streamlit 应用,确保用户可以方便地启动和测试 web.py
脚本。
11.2 70+种YOLOv8算法改进源码大全和调试加载训练教程(非必要)\ultralytics\models\yolo\pose\train.py
以下是代码中最核心的部分,并附上详细的中文注释:
# 导入必要的库和模块
from copy import copy
from ultralytics.models import yolo
from ultralytics.nn.tasks import PoseModel
from ultralytics.utils import DEFAULT_CFG, LOGGER
from ultralytics.utils.plotting import plot_images, plot_results
class PoseTrainer(yolo.detect.DetectionTrainer):
"""
PoseTrainer类,扩展了DetectionTrainer类,用于基于姿态模型的训练。
"""
def __init__(self, cfg=DEFAULT_CFG, overrides=None, _callbacks=None):
"""初始化PoseTrainer对象,使用指定的配置和覆盖参数。"""
if overrides is None:
overrides = {}
overrides['task'] = 'pose' # 设置任务类型为姿态估计
super().__init__(cfg, overrides, _callbacks) # 调用父类的初始化方法
# 针对Apple MPS设备的已知问题发出警告
if isinstance(self.args.device, str) and self.args.device.lower() == 'mps':
LOGGER.warning("WARNING ⚠️ Apple MPS known Pose bug. Recommend 'device=cpu' for Pose models. "
'See https://github.com/ultralytics/ultralytics/issues/4031.')
def get_model(self, cfg=None, weights=None, verbose=True):
"""获取指定配置和权重的姿态估计模型。"""
# 创建PoseModel实例
model = PoseModel(cfg, ch=3, nc=self.data['nc'], data_kpt_shape=self.data['kpt_shape'], verbose=verbose)
if weights:
model.load(weights) # 如果提供了权重,则加载权重
return model # 返回模型
def set_model_attributes(self):
"""设置PoseModel的关键点形状属性。"""
super().set_model_attributes() # 调用父类的方法
self.model.kpt_shape = self.data['kpt_shape'] # 设置关键点形状
def get_validator(self):
"""返回PoseValidator类的实例,用于验证。"""
self.loss_names = 'box_loss', 'pose_loss', 'kobj_loss', 'cls_loss', 'dfl_loss' # 定义损失名称
return yolo.pose.PoseValidator(self.test_loader, save_dir=self.save_dir, args=copy(self.args)) # 返回验证器实例
def plot_training_samples(self, batch, ni):
"""绘制一批训练样本,包括注释的类别标签、边界框和关键点。"""
images = batch['img'] # 获取图像
kpts = batch['keypoints'] # 获取关键点
cls = batch['cls'].squeeze(-1) # 获取类别
bboxes = batch['bboxes'] # 获取边界框
paths = batch['im_file'] # 获取图像文件路径
batch_idx = batch['batch_idx'] # 获取批次索引
# 绘制图像并保存
plot_images(images,
batch_idx,
cls,
bboxes,
kpts=kpts,
paths=paths,
fname=self.save_dir / f'train_batch{ni}.jpg',
on_plot=self.on_plot)
def plot_metrics(self):
"""绘制训练和验证的指标。"""
plot_results(file=self.csv, pose=True, on_plot=self.on_plot) # 保存结果图像
代码核心部分说明:
- PoseTrainer类:继承自
DetectionTrainer
,用于姿态估计的训练。 - 初始化方法:设置任务类型为姿态估计,并处理特定设备的警告。
- 获取模型:创建和加载姿态估计模型。
- 设置模型属性:设置模型的关键点形状。
- 获取验证器:返回用于验证的PoseValidator实例。
- 绘制训练样本:可视化训练数据,包括图像、关键点和边界框。
- 绘制指标:可视化训练和验证过程中的指标。
这个程序文件是一个用于训练基于姿态估计模型的YOLOv8算法的实现,文件名为train.py
,属于Ultralytics YOLO项目的一部分。该文件定义了一个名为PoseTrainer
的类,该类继承自DetectionTrainer
,并专门用于处理姿态估计任务。
在文件的开头,导入了一些必要的模块和类,包括YOLO模型、PoseModel、默认配置、日志记录器以及用于绘图的工具。这些导入为后续的模型训练和结果可视化提供了支持。
PoseTrainer
类的构造函数__init__
接受配置参数和覆盖参数,并在初始化时设置任务类型为“pose”。如果设备类型为“mps”(即Apple的Metal Performance Shaders),则会发出警告,建议使用CPU进行姿态模型的训练,以避免已知的bug。
get_model
方法用于获取姿态估计模型,接受配置和权重参数。如果提供了权重,则会加载相应的模型权重。该方法返回一个PoseModel
实例,该实例的通道数和类别数根据数据集的配置进行设置。
set_model_attributes
方法用于设置模型的关键点形状属性。它首先调用父类的方法,然后将关键点形状从数据集中提取并赋值给模型。
get_validator
方法返回一个PoseValidator
实例,用于模型验证。该方法定义了损失名称,包括边界框损失、姿态损失、关键对象损失、类别损失和分布损失。
plot_training_samples
方法用于绘制一批训练样本,显示带有注释的类别标签、边界框和关键点。它接收一个批次的数据,提取图像、关键点、类别和边界框信息,并调用plot_images
函数生成可视化图像,保存到指定的目录中。
最后,plot_metrics
方法用于绘制训练和验证的指标,调用plot_results
函数生成结果图,便于观察模型的训练效果。
总体而言,这个文件提供了一个结构化的方式来训练和验证姿态估计模型,结合了YOLOv8的强大功能和Ultralytics的高效实现。
11.3 70+种YOLOv8算法改进源码大全和调试加载训练教程(非必要)\ultralytics\utils\atss.py
以下是代码中最核心的部分,并附上详细的中文注释:
import torch
import torch.nn as nn
import torch.nn.functional as F
def generate_anchors(feats, fpn_strides, grid_cell_size=5.0, grid_cell_offset=0.5, device='cpu', is_eval=False, mode='af'):
'''根据特征生成锚框(anchors)。'''
anchors = [] # 存储锚框
anchor_points = [] # 存储锚点
stride_tensor = [] # 存储步幅
num_anchors_list = [] # 存储每层的锚框数量
assert feats is not None # 确保特征不为空
if is_eval: # 如果是评估模式
for i, stride in enumerate(fpn_strides):
_, _, h, w = feats[i].shape # 获取特征图的高度和宽度
shift_x = torch.arange(end=w, device=device) + grid_cell_offset # x方向的偏移
shift_y = torch.arange(end=h, device=device) + grid_cell_offset # y方向的偏移
shift_y, shift_x = torch.meshgrid(shift_y, shift_x, indexing='ij') # 创建网格
anchor_point = torch.stack([shift_x, shift_y], axis=-1).to(torch.float) # 生成锚点
if mode == 'af': # anchor-free模式
anchor_points.append(anchor_point.reshape([-1, 2])) # 将锚点展平
stride_tensor.append(torch.full((h * w, 1), stride, dtype=torch.float, device=device)) # 生成步幅张量
elif mode == 'ab': # anchor-based模式
anchor_points.append(anchor_point.reshape([-1, 2]).repeat(3, 1)) # 重复锚点
stride_tensor.append(torch.full((h * w, 1), stride, dtype=torch.float, device=device).repeat(3, 1)) # 重复步幅
anchor_points = torch.cat(anchor_points) # 合并锚点
stride_tensor = torch.cat(stride_tensor) # 合并步幅
return anchor_points, stride_tensor # 返回锚点和步幅
else: # 如果不是评估模式
for i, stride in enumerate(fpn_strides):
_, _, h, w = feats[i].shape # 获取特征图的高度和宽度
cell_half_size = grid_cell_size * stride * 0.5 # 计算单元格的一半大小
shift_x = (torch.arange(end=w, device=device) + grid_cell_offset) * stride # x方向的偏移
shift_y = (torch.arange(end=h, device=device) + grid_cell_offset) * stride # y方向的偏移
shift_y, shift_x = torch.meshgrid(shift_y, shift_x, indexing='ij') # 创建网格
anchor = torch.stack(
[
shift_x - cell_half_size, shift_y - cell_half_size,
shift_x + cell_half_size, shift_y + cell_half_size
],
axis=-1).clone().to(feats[0].dtype) # 生成锚框
anchor_point = torch.stack([shift_x, shift_y], axis=-1).clone().to(feats[0].dtype) # 生成锚点
if mode == 'af': # anchor-free模式
anchors.append(anchor.reshape([-1, 4])) # 将锚框展平
anchor_points.append(anchor_point.reshape([-1, 2])) # 将锚点展平
elif mode == 'ab': # anchor-based模式
anchors.append(anchor.reshape([-1, 4]).repeat(3, 1)) # 重复锚框
anchor_points.append(anchor_point.reshape([-1, 2]).repeat(3, 1)) # 重复锚点
num_anchors_list.append(len(anchors[-1])) # 记录每层的锚框数量
stride_tensor.append(torch.full([num_anchors_list[-1], 1], stride, dtype=feats[0].dtype)) # 生成步幅张量
anchors = torch.cat(anchors) # 合并锚框
anchor_points = torch.cat(anchor_points).to(device) # 合并锚点并移动到指定设备
stride_tensor = torch.cat(stride_tensor).to(device) # 合并步幅并移动到指定设备
return anchors, anchor_points, num_anchors_list, stride_tensor # 返回锚框、锚点、锚框数量和步幅
class ATSSAssigner(nn.Module):
'''自适应训练样本选择分配器'''
def __init__(self, topk=9, num_classes=80):
super(ATSSAssigner, self).__init__()
self.topk = topk # 每层选择的前k个候选框
self.num_classes = num_classes # 类别数量
self.bg_idx = num_classes # 背景类别索引
@torch.no_grad()
def forward(self, anc_bboxes, n_level_bboxes, gt_labels, gt_bboxes, mask_gt, pd_bboxes):
'''前向传播函数,用于分配锚框和计算目标标签、框和分数'''
self.n_anchors = anc_bboxes.size(0) # 总锚框数量
self.bs = gt_bboxes.size(0) # 批次大小
self.n_max_boxes = gt_bboxes.size(1) # 每个批次最大框数量
if self.n_max_boxes == 0: # 如果没有真实框
device = gt_bboxes.device # 获取设备
return torch.full([self.bs, self.n_anchors], self.bg_idx).to(device), \
torch.zeros([self.bs, self.n_anchors, 4]).to(device), \
torch.zeros([self.bs, self.n_anchors, self.num_classes]).to(device), \
torch.zeros([self.bs, self.n_anchors]).to(device) # 返回背景标签和零框
overlaps = iou2d_calculator(gt_bboxes.reshape([-1, 4]), anc_bboxes) # 计算真实框与锚框的IoU
overlaps = overlaps.reshape([self.bs, -1, self.n_anchors]) # 重新调整形状
distances, ac_points = dist_calculator(gt_bboxes.reshape([-1, 4]), anc_bboxes) # 计算距离
distances = distances.reshape([self.bs, -1, self.n_anchors]) # 重新调整形状
is_in_candidate, candidate_idxs = self.select_topk_candidates(distances, n_level_bboxes, mask_gt) # 选择top-k候选框
overlaps_thr_per_gt, iou_candidates = self.thres_calculator(is_in_candidate, candidate_idxs, overlaps) # 计算阈值
# 选择IoU大于阈值的候选框作为正样本
is_pos = torch.where(iou_candidates > overlaps_thr_per_gt.repeat([1, 1, self.n_anchors]),
is_in_candidate, torch.zeros_like(is_in_candidate))
is_in_gts = select_candidates_in_gts(ac_points, gt_bboxes) # 检查候选框是否在真实框内
mask_pos = is_pos * is_in_gts * mask_gt # 计算正样本掩码
target_gt_idx, fg_mask, mask_pos = select_highest_overlaps(mask_pos, overlaps, self.n_max_boxes) # 选择重叠度最高的真实框
# 生成目标
target_labels, target_bboxes, target_scores = self.get_targets(gt_labels, gt_bboxes, target_gt_idx, fg_mask)
# 通过IoU进行软标签处理
if pd_bboxes is not None:
ious = iou_calculator(gt_bboxes, pd_bboxes) * mask_pos # 计算IoU
ious = ious.max(axis=-2)[0].unsqueeze(-1) # 获取最大IoU
target_scores *= ious # 更新目标分数
return target_labels, target_bboxes, target_scores, fg_mask.bool(), target_gt_idx # 返回目标标签、框、分数、前景掩码和目标索引
主要功能
- 生成锚框:
generate_anchors
函数根据输入特征生成锚框,支持anchor-free和anchor-based两种模式。 - 自适应训练样本选择:
ATSSAssigner
类实现了自适应训练样本选择,能够根据IoU和距离等信息选择最优的锚框与真实框的匹配。
这个程序文件主要实现了YOLOv8算法中的一些工具函数和类,主要用于目标检测中的锚框生成、重叠计算、距离计算以及自适应训练样本选择等功能。
首先,文件导入了必要的PyTorch库,并定义了一些函数。generate_anchors
函数用于根据特征图生成锚框。它支持两种模式:anchor-free(无锚框)和anchor-based(基于锚框)。在评估模式下,它生成锚点并返回锚点和步幅张量;在训练模式下,它生成具体的锚框坐标。
接下来,fp16_clamp
函数用于对张量进行数值限制,特别是针对半精度浮点数(FP16),以避免数值溢出。bbox_overlaps
函数计算两个边界框集合之间的重叠程度,支持多种重叠计算模式(如IoU、IoF和GIoU),并考虑了对齐的情况。
cast_tensor_type
和iou2d_calculator
函数则用于处理张量类型转换和计算2D边界框的重叠。dist_calculator
函数计算所有边界框与真实框之间的中心距离,而iou_calculator
函数则计算批量的IoU值。
在类ATSSAssigner
中,实现了自适应训练样本选择的逻辑。该类的构造函数接受参数如topk
和num_classes
,并定义了前向传播方法。forward
方法中,首先计算锚框与真实框之间的IoU,然后根据距离选择候选框,并计算重叠阈值,最终确定正样本和负样本的标签、边界框和得分。
该类还包含一些辅助方法,如select_topk_candidates
用于选择距离最小的前k个候选框,thres_calculator
用于计算每个真实框的重叠阈值,以及get_targets
用于获取最终的目标标签、边界框和得分。
整体来看,这个文件为YOLOv8目标检测模型提供了重要的基础功能,帮助模型在训练过程中更有效地选择和处理样本,提高检测精度。
11.4 train.py
以下是代码中最核心的部分,并附上详细的中文注释:
class DetectionTrainer(BaseTrainer):
"""
DetectionTrainer类扩展了BaseTrainer类,用于基于检测模型的训练。
"""
def build_dataset(self, img_path, mode="train", batch=None):
"""
构建YOLO数据集。
参数:
img_path (str): 包含图像的文件夹路径。
mode (str): 模式,可以是'train'或'val',用户可以为每种模式自定义不同的增强。
batch (int, optional): 批次大小,仅用于'rect'模式。默认为None。
"""
gs = max(int(de_parallel(self.model).stride.max() if self.model else 0), 32)
return build_yolo_dataset(self.args, img_path, batch, self.data, mode=mode, rect=mode == "val", stride=gs)
def get_dataloader(self, dataset_path, batch_size=16, rank=0, mode="train"):
"""构造并返回数据加载器。"""
assert mode in ["train", "val"] # 确保模式有效
with torch_distributed_zero_first(rank): # 在分布式训练中,确保数据集只初始化一次
dataset = self.build_dataset(dataset_path, mode, batch_size)
shuffle = mode == "train" # 训练模式下打乱数据
if getattr(dataset, "rect", False) and shuffle:
LOGGER.warning("WARNING ⚠️ 'rect=True'与DataLoader的shuffle不兼容,设置shuffle=False")
shuffle = False
workers = self.args.workers if mode == "train" else self.args.workers * 2 # 根据模式设置工作线程数
return build_dataloader(dataset, batch_size, workers, shuffle, rank) # 返回数据加载器
def preprocess_batch(self, batch):
"""对一批图像进行预处理,包括缩放和转换为浮点数。"""
batch["img"] = batch["img"].to(self.device, non_blocking=True).float() / 255 # 将图像转换为浮点数并归一化
if self.args.multi_scale: # 如果启用多尺度
imgs = batch["img"]
sz = (
random.randrange(self.args.imgsz * 0.5, self.args.imgsz * 1.5 + self.stride)
// self.stride
* self.stride
) # 随机选择新的尺寸
sf = sz / max(imgs.shape[2:]) # 计算缩放因子
if sf != 1:
ns = [
math.ceil(x * sf / self.stride) * self.stride for x in imgs.shape[2:]
] # 计算新的形状
imgs = nn.functional.interpolate(imgs, size=ns, mode="bilinear", align_corners=False) # 进行插值缩放
batch["img"] = imgs
return batch
def set_model_attributes(self):
"""设置模型的属性,包括类别数量和名称。"""
self.model.nc = self.data["nc"] # 将类别数量附加到模型
self.model.names = self.data["names"] # 将类别名称附加到模型
self.model.args = self.args # 将超参数附加到模型
def get_model(self, cfg=None, weights=None, verbose=True):
"""返回YOLO检测模型。"""
model = DetectionModel(cfg, nc=self.data["nc"], verbose=verbose and RANK == -1) # 创建检测模型
if weights:
model.load(weights) # 加载权重
return model
def get_validator(self):
"""返回YOLO模型验证器。"""
self.loss_names = "box_loss", "cls_loss", "dfl_loss" # 定义损失名称
return yolo.detect.DetectionValidator(
self.test_loader, save_dir=self.save_dir, args=copy(self.args), _callbacks=self.callbacks
)
def label_loss_items(self, loss_items=None, prefix="train"):
"""
返回带标签的训练损失项字典。
对于分类不需要,但对于分割和检测是必要的。
"""
keys = [f"{prefix}/{x}" for x in self.loss_names] # 创建损失项的键
if loss_items is not None:
loss_items = [round(float(x), 5) for x in loss_items] # 将张量转换为保留5位小数的浮点数
return dict(zip(keys, loss_items)) # 返回键值对字典
else:
return keys
def plot_training_samples(self, batch, ni):
"""绘制带有注释的训练样本。"""
plot_images(
images=batch["img"],
batch_idx=batch["batch_idx"],
cls=batch["cls"].squeeze(-1),
bboxes=batch["bboxes"],
paths=batch["im_file"],
fname=self.save_dir / f"train_batch{ni}.jpg",
on_plot=self.on_plot,
)
def plot_metrics(self):
"""从CSV文件绘制指标。"""
plot_results(file=self.csv, on_plot=self.on_plot) # 保存结果图像
def plot_training_labels(self):
"""创建YOLO模型的标记训练图。"""
boxes = np.concatenate([lb["bboxes"] for lb in self.train_loader.dataset.labels], 0) # 合并所有边界框
cls = np.concatenate([lb["cls"] for lb in self.train_loader.dataset.labels], 0) # 合并所有类别
plot_labels(boxes, cls.squeeze(), names=self.data["names"], save_dir=self.save_dir, on_plot=self.on_plot) # 绘制标签
代码核心部分解释
- DetectionTrainer类:该类负责训练YOLO检测模型,继承自BaseTrainer。
- build_dataset方法:构建YOLO数据集,支持训练和验证模式。
- get_dataloader方法:创建数据加载器,支持多线程和数据打乱。
- preprocess_batch方法:对输入的图像批次进行预处理,包括归一化和缩放。
- set_model_attributes方法:设置模型的类别数量和名称。
- get_model方法:返回YOLO检测模型,并可加载预训练权重。
- get_validator方法:返回用于验证模型的验证器。
- label_loss_items方法:返回训练损失项的字典。
- plot_training_samples方法:绘制训练样本及其注释。
- plot_metrics方法:绘制训练过程中的指标。
- plot_training_labels方法:绘制训练数据的标签信息。
这个程序文件 train.py
是一个用于训练 YOLO(You Only Look Once)目标检测模型的实现,继承自 BaseTrainer
类。程序中包含多个方法,负责数据集构建、数据加载、模型设置、训练过程中的损失计算和可视化等功能。
首先,程序导入了必要的库和模块,包括数学运算、随机数生成、深度学习相关的 PyTorch 库以及 Ultralytics 提供的 YOLO 相关模块。接着定义了 DetectionTrainer
类,这个类主要用于训练目标检测模型。
在 build_dataset
方法中,程序根据传入的图像路径和模式(训练或验证)构建 YOLO 数据集。这个方法还支持不同模式下的图像增强,确保训练和验证过程中的数据处理能够适应不同的需求。
get_dataloader
方法用于构建数据加载器。它会根据传入的参数初始化数据集,并根据模式决定是否打乱数据顺序。对于训练模式,数据会被打乱,而在验证模式下则不会。
preprocess_batch
方法负责对输入的图像批次进行预处理,包括将图像缩放到适当的大小并转换为浮点数格式。该方法还支持多尺度训练,通过随机选择图像的尺寸来增强模型的鲁棒性。
set_model_attributes
方法用于设置模型的属性,包括类别数量和类别名称等。这些信息会被附加到模型中,以便在训练过程中使用。
get_model
方法返回一个 YOLO 检测模型实例,并可选择加载预训练权重。get_validator
方法则返回一个用于模型验证的 DetectionValidator
实例,以便在训练后评估模型的性能。
label_loss_items
方法用于返回带有标签的训练损失项字典,便于在训练过程中监控模型的学习情况。progress_string
方法则格式化输出训练进度信息,包括当前的 epoch、GPU 内存使用情况、损失值、实例数量和图像大小等。
在训练过程中,plot_training_samples
方法会绘制训练样本及其标注,以便可视化训练数据的质量。最后,plot_metrics
和 plot_training_labels
方法用于从 CSV 文件中绘制训练过程中的指标和生成带标签的训练图,帮助用户更好地理解模型的训练效果。
总体而言,这个程序文件提供了一个完整的框架,用于训练和评估 YOLO 目标检测模型,涵盖了数据处理、模型构建、训练监控和结果可视化等多个方面。
11.5 70+种YOLOv8算法改进源码大全和调试加载训练教程(非必要)\ultralytics\trackers\basetrack.py
以下是经过简化和注释的核心代码部分:
# Ultralytics YOLO 🚀, AGPL-3.0 license
from collections import OrderedDict
import numpy as np
class TrackState:
"""对象跟踪状态的枚举类。"""
New = 0 # 新跟踪
Tracked = 1 # 正在跟踪
Lost = 2 # 跟踪丢失
Removed = 3 # 跟踪已移除
class BaseTrack:
"""对象跟踪的基类,处理基本的跟踪属性和操作。"""
_count = 0 # 全局跟踪ID计数器
def __init__(self):
self.track_id = BaseTrack.next_id() # 为每个跟踪分配唯一ID
self.is_activated = False # 跟踪是否被激活
self.state = TrackState.New # 初始状态为新跟踪
self.history = OrderedDict() # 存储跟踪历史
self.features = [] # 特征列表
self.curr_feature = None # 当前特征
self.score = 0 # 跟踪得分
self.start_frame = 0 # 开始帧
self.frame_id = 0 # 当前帧ID
self.time_since_update = 0 # 自上次更新以来的时间
# 多摄像头支持
self.location = (np.inf, np.inf) # 初始位置为无穷大
@property
def end_frame(self):
"""返回跟踪的最后帧ID。"""
return self.frame_id
@staticmethod
def next_id():
"""递增并返回全局跟踪ID计数器。"""
BaseTrack._count += 1
return BaseTrack._count
def mark_lost(self):
"""将跟踪标记为丢失。"""
self.state = TrackState.Lost
def mark_removed(self):
"""将跟踪标记为已移除。"""
self.state = TrackState.Removed
@staticmethod
def reset_id():
"""重置全局跟踪ID计数器。"""
BaseTrack._count = 0
代码注释说明:
- TrackState 类:定义了跟踪状态的枚举,包括新跟踪、正在跟踪、丢失和已移除状态。
- BaseTrack 类:是对象跟踪的基类,包含跟踪的基本属性和方法。
__init__
方法:初始化跟踪对象的属性,包括唯一ID、状态、历史记录、特征等。end_frame
属性:返回跟踪的最后帧ID。next_id
静态方法:用于生成唯一的跟踪ID。mark_lost
和mark_removed
方法:用于更新跟踪状态。reset_id
静态方法:用于重置全局跟踪ID计数器。
这个程序文件是YOLO(You Only Look Once)系列算法中的一个基础追踪类的实现,主要用于处理对象追踪的基本属性和操作。文件中定义了一个TrackState
类,用于枚举可能的对象追踪状态,包括新建、被追踪、丢失和已移除。接着,定义了一个BaseTrack
类,这是一个对象追踪的基类,包含了一些基本的属性和方法。
在BaseTrack
类中,首先定义了一些类属性,例如_count
用于跟踪全局的追踪ID计数,track_id
表示当前追踪的ID,is_activated
表示追踪是否被激活,state
表示当前追踪的状态,默认为新建状态。history
是一个有序字典,用于存储追踪历史,features
和curr_feature
用于存储特征信息,score
表示追踪的分数,start_frame
和frame_id
用于记录追踪的起始帧和当前帧,time_since_update
表示自上次更新以来的时间。location
用于存储多摄像头情况下的位置信息。
BaseTrack
类中还定义了一些方法。end_frame
是一个属性方法,用于返回追踪的最后一帧ID。next_id
是一个静态方法,用于递增并返回全局追踪ID计数。activate
、predict
和update
方法是需要子类实现的抽象方法,分别用于激活追踪、预测下一个状态和更新追踪信息。mark_lost
和mark_removed
方法用于将追踪状态标记为丢失或已移除。最后,reset_id
是一个静态方法,用于重置全局追踪ID计数。
总体来说,这个文件提供了一个基础的追踪框架,后续可以通过继承BaseTrack
类来实现具体的追踪算法和逻辑。
11.6 70+种YOLOv8算法改进源码大全和调试加载训练教程(非必要)\ultralytics\nn\extra_modules\ops_dcnv3\modules\dcnv3.py
以下是代码中最核心的部分,并附上详细的中文注释:
import torch
from torch import nn
import torch.nn.functional as F
class DCNv3(nn.Module):
def __init__(self,
channels=64,
kernel_size=3,
stride=1,
pad=1,
dilation=1,
group=4,
offset_scale=1.0,
center_feature_scale=False,
remove_center=False):
"""
DCNv3模块的初始化函数
:param channels: 输入通道数
:param kernel_size: 卷积核大小
:param stride: 步幅
:param pad: 填充
:param dilation: 膨胀
:param group: 分组数
:param offset_scale: 偏移缩放因子
:param center_feature_scale: 是否使用中心特征缩放
:param remove_center: 是否移除中心点
"""
super().__init__()
# 确保通道数可以被分组数整除
if channels % group != 0:
raise ValueError(f'channels must be divisible by group, but got {channels} and {group}')
self.channels = channels
self.kernel_size = kernel_size
self.stride = stride
self.dilation = dilation
self.pad = pad
self.group = group
self.group_channels = channels // group
self.offset_scale = offset_scale
self.center_feature_scale = center_feature_scale
self.remove_center = int(remove_center)
# 定义卷积层、偏移量和掩码的线性层
self.dw_conv = nn.Conv2d(channels, channels, kernel_size, stride=1, padding=pad, groups=channels)
self.offset = nn.Linear(channels, group * (kernel_size * kernel_size - remove_center) * 2)
self.mask = nn.Linear(channels, group * (kernel_size * kernel_size - remove_center))
self.input_proj = nn.Linear(channels, channels)
self.output_proj = nn.Linear(channels, channels)
# 初始化参数
self._reset_parameters()
# 如果使用中心特征缩放,初始化相关参数
if center_feature_scale:
self.center_feature_scale_proj_weight = nn.Parameter(torch.zeros((group, channels), dtype=torch.float))
self.center_feature_scale_proj_bias = nn.Parameter(torch.tensor(0.0, dtype=torch.float).repeat(group))
def _reset_parameters(self):
"""重置网络参数"""
nn.init.constant_(self.offset.weight.data, 0.)
nn.init.constant_(self.offset.bias.data, 0.)
nn.init.constant_(self.mask.weight.data, 0.)
nn.init.constant_(self.mask.bias.data, 0.)
nn.init.xavier_uniform_(self.input_proj.weight.data)
nn.init.constant_(self.input_proj.bias.data, 0.)
nn.init.xavier_uniform_(self.output_proj.weight.data)
nn.init.constant_(self.output_proj.bias.data, 0.)
def forward(self, input):
"""
前向传播函数
:param input: 输入张量,形状为 (N, H, W, C)
:return: 输出张量,形状为 (N, H, W, C)
"""
N, H, W, _ = input.shape # 获取输入的形状
# 输入投影
x = self.input_proj(input)
x_proj = x # 保存输入投影的结果
# 进行深度卷积
x1 = input.permute(0, 3, 1, 2) # 将输入张量从 (N, H, W, C) 转换为 (N, C, H, W)
x1 = self.dw_conv(x1).permute(0, 2, 3, 1) # 深度卷积后再转换回 (N, H, W, C)
# 计算偏移量和掩码
offset = self.offset(x1)
mask = self.mask(x1).reshape(N, H, W, self.group, -1)
mask = F.softmax(mask, -1).reshape(N, H, W, -1) # 对掩码进行softmax处理
# 使用DCNv3的核心函数进行卷积操作
x = DCNv3Function.apply(
x, offset, mask,
self.kernel_size, self.kernel_size,
self.stride, self.stride,
self.pad, self.pad,
self.dilation, self.dilation,
self.group, self.group_channels,
self.offset_scale,
256,
self.remove_center)
# 如果使用中心特征缩放,进行相应的处理
if self.center_feature_scale:
center_feature_scale = self.center_feature_scale_proj_weight @ x1 + self.center_feature_scale_proj_bias
center_feature_scale = center_feature_scale[..., None].repeat(1, 1, 1, 1, self.channels // self.group).flatten(-2)
x = x * (1 - center_feature_scale) + x_proj * center_feature_scale
# 输出投影
x = self.output_proj(x)
return x # 返回输出结果
代码核心部分说明:
- DCNv3类:实现了深度可分离卷积的核心功能,包含初始化、参数重置和前向传播方法。
- _reset_parameters方法:用于初始化网络的权重和偏置,确保模型的训练稳定性。
- forward方法:实现了前向传播的逻辑,包括输入的投影、深度卷积、偏移量和掩码的计算,以及最终的输出投影。
以上代码展示了深度可分离卷积的实现,适用于计算机视觉任务中的特征提取和图像处理。
这个程序文件是一个实现了DCNv3(Deformable Convolutional Networks v3)模块的PyTorch代码。DCNv3是一种改进的卷积网络,能够更好地处理形变和复杂的图像特征。文件中包含了多个类和函数,用于构建和使用DCNv3模块。
首先,文件引入了一些必要的库,包括PyTorch和一些常用的神经网络模块。接着,定义了两个辅助类to_channels_first
和to_channels_last
,用于在通道优先和通道最后格式之间进行转换。这对于处理不同格式的输入数据非常重要。
接下来,build_norm_layer
函数用于构建归一化层,可以选择批归一化(Batch Normalization)或层归一化(Layer Normalization),并根据输入和输出格式进行相应的转换。build_act_layer
函数则用于构建激活函数层,支持ReLU、SiLU和GELU等激活函数。
_is_power_of_2
函数用于检查一个数是否是2的幂,这在优化CUDA实现时非常有用。
CenterFeatureScaleModule
类用于计算中心特征缩放,它通过线性变换将输入的特征进行缩放处理。
DCNv3_pytorch
类是DCNv3模块的主要实现。构造函数中定义了多个参数,包括通道数、卷积核大小、步幅、填充、扩张率、分组数等。它还初始化了一些线性层和卷积层,并根据需要设置中心特征缩放模块。_reset_parameters
方法用于初始化模型参数。
forward
方法是DCNv3模块的前向传播逻辑。它接收输入特征,并通过一系列线性变换和卷积操作,计算出偏移量和掩码。然后,调用dcnv3_core_pytorch
函数进行核心的可变形卷积操作,最后通过输出投影层生成最终输出。
DCNv3
类是DCNv3模块的另一种实现,使用了自定义的卷积类Conv
,其余部分与DCNv3_pytorch
类似。
DCNv3_DyHead
类是DCNv3模块的动态头实现,主要用于处理输入的偏移量和掩码。它的前向传播逻辑与DCNv3
相似,但在处理输入时有一些不同的细节。
总体而言,这个文件实现了DCNv3模块的核心功能,提供了灵活的构建和使用方式,可以用于各种计算机视觉任务中,尤其是在处理复杂形变的图像时表现优异。
12.系统整体结构(节选)
整体功能和构架概括
该项目主要是一个基于YOLOv8算法的目标检测和追踪系统,包含了多个模块和功能,旨在提供一个全面的解决方案来处理计算机视觉任务。整体架构分为几个主要部分:
- 用户界面 (
ui.py
): 提供了一个简单的界面来运行和测试YOLOv8模型。 - 模型训练 (
train.py
,pose/train.py
): 包含训练YOLOv8模型的逻辑,支持数据集构建、模型设置和训练过程的监控。 - 工具函数 (
atss.py
,checks.py
): 提供了辅助功能,如锚框生成、损失计算、数据验证等。 - 追踪模块 (
basetrack.py
,kalman_filter.py
): 实现了对象追踪的基本框架和算法,支持对检测到的对象进行追踪。 - 神经网络模块 (
dcnv3.py
,transformer.py
,EfficientFormerV2.py
): 实现了各种神经网络结构和模块,包括可变形卷积和变换器架构,以增强模型的表现力。
文件功能整理表
文件路径 | 功能描述 |
---|---|
ui.py | 提供用户界面以运行和测试YOLOv8模型。 |
70+种YOLOv8算法改进源码大全和调试加载训练教程(非必要)\ultralytics\models\yolo\pose\train.py | 实现姿态估计模型的训练逻辑,包括数据集构建、模型设置和训练过程监控。 |
70+种YOLOv8算法改进源码大全和调试加载训练教程(非必要)\ultralytics\utils\atss.py | 提供目标检测中的锚框生成、重叠计算和自适应训练样本选择等功能。 |
train.py | 训练YOLO目标检测模型的主逻辑,处理数据集、模型构建和训练过程监控。 |
70+种YOLOv8算法改进源码大全和调试加载训练教程(非必要)\ultralytics\trackers\basetrack.py | 定义基础追踪类和状态管理,用于实现对象追踪的基本框架。 |
70+种YOLOv8算法改进源码大全和调试加载训练教程(非必要)\ultralytics\nn\extra_modules\ops_dcnv3\modules\dcnv3.py | 实现DCNv3模块,增强卷积操作以处理复杂的图像特征。 |
code\ultralytics\utils\checks.py | 提供模型验证和检查功能,确保数据和模型的正确性。 |
70+种YOLOv8算法改进源码大全和调试加载训练教程(非必要)\ultralytics\nn\modules\transformer.py | 实现变换器模块,用于增强模型的特征提取能力。 |
code\ultralytics\trackers\__init__.py | 初始化追踪模块,可能包含追踪相关的类和函数的导入。 |
code\ultralytics\trackers\utils\kalman_filter.py | 实现卡尔曼滤波器,用于追踪算法中的状态估计和更新。 |
70+种YOLOv8算法改进源码大全和调试加载训练教程(非必要)\ultralytics\nn\backbone\EfficientFormerV2.py | 实现EfficientFormerV2骨干网络,用于特征提取。 |
code\ultralytics\solutions\object_counter.py | 实现对象计数功能,基于检测结果进行对象数量统计。 |
这个表格总结了每个文件的主要功能,帮助理解整个项目的结构和各个模块之间的关系。
注意:由于此博客编辑较早,上面“11.项目核心源码讲解(再也不用担心看不懂代码逻辑)”中部分代码可能会优化升级,仅供参考学习,完整“训练源码”、“Web前端界面”和“70+种创新点源码”以“13.完整训练+Web前端界面+70+种创新点源码、数据集获取(由于版权原因,本博客仅提供【原始博客的链接】,原始博客提供下载链接)”的内容为准。
13.完整训练+Web前端界面+70+种创新点源码、数据集获取(由于版权原因,本博客仅提供【原始博客的链接】,原始博客提供下载链接)
参考原始博客1: https://gitee.com/qunshansj/Robocon-2024661
参考原始博客2: https://github.com/VisionMillionDataStudio/Robocon-20246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