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华为杯研究生数学建模竞赛E题成品论文已出!
E题 高速公路应急车道紧急启用模型
一、问题一模型建立与求解
1.1 问题一求解思路
赛题要求我们基于四个观测点的视频数据,提取交通流参数并分析这些参数随时间的变化规律。交通流参数包括:
- 流量(每分钟通过某点的车辆数)
- 密度(某段路内车辆的数量,单位千米)
- 速度(车辆通过某点的平均速度,单位公里/小时)
需要针对这些交通流参数,统计它们在不同时间段的变化,并通过可视化分析找出规律。
1.2 模型假设
为简化分析和便于模型的建立,做出以下假设:
假设1:每个观测点提供的数据能够精确反映车辆的流量、密度和速度,不存在视频数据丢失或观测误差。
假设2:各观测点之间的交通流是独立的,即在不同时刻,观测点的交通状况不互相干扰(即上下游观测点之间没有直接影响)。
假设3:时间间隔内的交通流是平稳的,即每次统计的时间段内,交通状况不发生剧烈变化。
1.3 数据提取与处理
交通流量:
- 定义:单位时间(每分钟)通过某个观测点的车辆数。
- 处理方式:通过逐帧分析视频数据,统计车辆在每个时间间隔内通过观测点的数量。
公式表示:
其中,N(t,Δt) 表示在时间段 [t, t+Δt]内通过观测点𝑖的车辆数量。
车辆密度:
• 定义:某时刻单位长度内的车辆数。
• 处理方式:通过逐帧检测车辆在观测点附近的分布情况,计算车辆密度。
公式表示:
车辆速度:
• 定义:通过观测点的车辆的平均速度。
• 处理方式:通过检测车辆在连续帧之间的位置变化,结合帧率计算车辆的速度。
公式表示:
其中,Δx 是车辆在时间间隔 Δt 内的位移。
1.4 数据可视化与统计分析
通过上述公式提取出各个观测点的交通流参数后,使用matplotlib或其他可视化工具对这些参数进行时间序列分析。
- 流量随时间变化曲线:
对每个观测点绘制流量随时间的变化图,以折线图表示交通流量的波动情况,找到流量高峰和低谷。
- 密度随时间变化曲线:
对每个观测点绘制密度随时间的变化图,分析密度是否在某些时段过高,预示可能发生拥堵。
- 速度随时间变化曲线:
对每个观测点绘制速度随时间的变化图,通过观察速度波动,判断是否存在减速带来的潜在拥堵风险。
1.5 求解与分析
(1)流量分析:通过流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可以观察到某些时间段流量较高,可能导致后续密度增加、速度降低。
- 在流量的峰值时刻,预示着交通压力较大,车辆通过的密度和速度可能会相应发生变化。
(2)密度分析:通过密度随时间的变化,可以找到某些时段车流积压现象,尤其是在流量大的时间段,密度也会相应升高。
- 如果密度在某个时间段持续上升,说明车辆在此时段汇聚,可能导致局部拥堵。
(3)速度分析:通过速度的变化,可以判断车辆是否在某些时段减速,特别是密度高的时段,速度通常会降低。
- 如果速度在某些时段显著降低,预示交通可能出现拥堵,需要进一步分析密度的变化。
1.6 参考代码
import numpy as np
import pandas as pd
import matplotlib.pyplot as plt
from mpl_toolkits.mplot3d import Axes3D
# 生成时间序列,每隔10分钟,总共12个时段
time_intervals = pd.date_range(start='2024-09-21 08:00', periods=12, freq='10T')
# 模拟4个观测点的流量(车辆数/分钟)
flow_data = {
'P1_flow': np.random.randint(10, 30, size=12),
'P2_flow': np.random.randint(15, 35, size=12),
'P3_flow': np.random.randint(20, 40, size=12),
'P4_flow': np.random.randint(5, 25, size=12)
}
# 模拟4个观测点的密度(单位千米内的车辆数)
density_data = {
'P1_density': np.random.uniform(5, 15, size=12),
'P2_density': np.random.uniform(7, 17, size=12),
'P3_density': np.random.uniform(10, 20, size=12),
'P4_density': np.random.uniform(4, 14, size=12)
}
# 模拟4个观测点的速度(车辆的平均速度,单位:公里/小时)
speed_data = {
'P1_speed': np.random.uniform(80, 120, size=12),
'P2_speed': np.random.uniform(60, 110, size=12),
'P3_speed': np.random.uniform(50, 100, size=12),
'P4_speed': np.random.uniform(90, 130, size=12)
}
# 创建数据表
data = {**flow_data, **density_data, **speed_data}
df = pd.DataFrame(data, index=time_intervals)
df.index.name = 'Time'
# 输出模拟数据
print(df)
# 生成观测点标签和时间标签
points = ['P1', 'P2', 'P3', 'P4']
time_labels = [t.strftime('%H:%M') for t in df.index]
# 生成 x、y 网格数据
x_data = list(range(len(time_labels))) # 时间索引
y_data = list(range(len(points))) # 观测点索引
X, Y = np.meshgrid(x_data, y_data)
# 定义3D图形
fig = plt.figure(figsize=(16, 10))
# 1. 流量的3D可视化
ax1 = fig.add_subplot(131, projection='3d')
Z_flow = np.array([df[f'{p}_flow'] for p in points]) # 流量的Z轴数据
ax1.plot_surface(X, Y, Z_flow, cmap='viridis')
ax1.set_xticks(x_data)
ax1.set_xticklabels(time_labels, rotation=45)
ax1.set_yticks(y_data)
ax1.set_yticklabels(points)
ax1.set_zlabel('Flow (vehicles/min)')
ax1.set_title('3D Flow Visualization')
# 2. 密度的3D可视化
ax2 = fig.add_subplot(132, projection='3d')
Z_density = np.array([df[f'{p}_density'] for p in points]) # 密度的Z轴数据
ax2.plot_surface(X, Y, Z_density, cmap='plasma')
ax2.set_xticks(x_data)
ax2.set_xticklabels(time_labels, rotation=45)
ax2.set_yticks(y_data)
ax2.set_yticklabels(points)
ax2.set_zlabel('Density (vehicles/km)')
ax2.set_title('3D Density Visualization')
# 3. 速度的3D可视化
ax3 = fig.add_subplot(133, projection='3d')
Z_speed = np.array([df[f'{p}_speed'] for p in points]) # 速度的Z轴数据
ax3.plot_surface(X, Y, Z_speed, cmap='coolwarm')
ax3.set_xticks(x_data)
ax3.set_xticklabels(time_labels, rotation=45)
ax3.set_yticks(y_data)
ax3.set_yticklabels(points)
ax3.set_zlabel('Speed (km/h)')
ax3.set_title('3D Speed Visualization')
# 自动调整布局
plt.tight_layout()
# 显示图形
plt.show()
二、问题二模型建立与求解
2.1 问题二求解思路
问题二涉及高速公路事故的预测与应急响应。事故的发生不仅影响交通流量,还可能导致更长时间的拥堵。我们需要建立模型来预测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并制定相应的应急响应策略。
2.2 模型假设
事故发生与车流量、天气条件、时间等因素有关。
历史事故数据可以用来识别潜在的事故模式。
在发生事故后,应急响应时间对缓解拥堵有显著影响。
假设应急车辆的响应时间和事故位置之间的关系是线性的。
2.3 事故发生概率模型
我们可以使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来估计事故发生的概率。模型表达为:
变量说明:
2.4 拥堵预测模型
在事故发生时,交通流模型用于预测可能的拥堵情况。可以使用LWR模型(Lighthill-Whitham-Richards模型):
流量与密度关系:
拥堵判断: 若 N(t) > C,则发生拥堵。
2.5 应急响应时间模型
我们假设应急车辆的响应时间与事故路段长度成正比,可以表达为:
变量说明:
T :应急响应时间(分钟)
k :比例系数,表示每公里所需的响应时间
L :事故路段的长度(公里)
2.6 模型求解
数据准备:收集历史事故数据,包括车流量、天气状况及事故发生情况,构建数据集。
拟合事故发生概率模型:
使用线性回归模型对历史数据进行训练,得到α 、β 、γ。
事故发生预测:
在特定时间 t 预测车流量和天气指数,计算事故发生概率 A(t)。
拥堵情况预测:
若 A(t) 超过一定阈值(如 0.05),则进行拥堵预测:
应急响应分析:
计算应急响应时间 T ,根据 T 和预测的拥堵情况,制定相应的交通管理策略。
2.7 参考代码
import numpy as np
import matplotlib.pyplot as plt
from sklearn.linear_model import LinearRegression
# 示例数据:时间、车流量、天气指数和事故发生情况
# 假设数据格式为 [时间, 车流量, 天气指数, 事故发生 (1为发生, 0为未发生)]
data = np.array([
[0, 20, 1, 0],
[1, 30, 2, 0],
[2, 40, 1, 1],
[3, 35, 3, 0],
[4, 50, 4, 1],
[5, 60, 2, 0]
])
# 提取特征和标签
X = data[:, 1:3] # 车流量和天气指数
y = data[:, 3] # 事故发生情况
# 线性回归模型拟合事故发生概率
model = LinearRegression()
model.fit(X, y)
# 预测事故发生概率
predicted_prob = model.predict(X)
# 可视化事故发生概率与实际情况
plt.figure(figsize=(10, 6))
plt.scatter(data[:, 0], y, color='blue', label='实际事故发生情况')
plt.plot(data[:, 0], predicted_prob, color='orange', label='预测事故发生概率', linewidth=2)
# 设置图表
plt.title('事故发生概率预测')
plt.xlabel('时间(分钟)')
plt.ylabel('事故发生 (0: 未发生, 1: 发生)')
plt.legend()
plt.grid()
plt.show()
# 拥堵预测
# 假设通行能力和响应时间
C = 50 # 道路通行能力(辆/分钟)
k = 0.5 # 每公里响应时间(分钟)
L = 1 # 假设事故路段长度(公里)
# 计算应急响应时间
T = k * L
# 模拟在每个时间点的车流量预测
for t in range(len(data)):
flow = data[t, 1]
if flow > C:
print(f"在时间 {data[t, 0]} 分钟,发生拥堵,预计应急响应时间为 {T:.2f} 分钟。")
else:
print(f"在时间 {data[t, 0]} 分钟,车流量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