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华为杯研究生数学建模竞赛D题精品成品论文已出!
D题 大数据驱动的地理综合问题
一、问题分析
问题一:目标:利用1990-2020年的数据,针对降水量和土地利用的时空演化特征进行描述。数据:两个核心变量,一个是连续变量(降水量),另一个是离散变量(土地利用类型)。方法:1. 降水量:可以使用描述性统计方法,如均值、标准差、时间趋势折线图或热力图,来总结降水量在中国范围内的时空演变。2. 土地利用:由于土地利用是离散变量,可以使用分布图、饼图、柱状图等方式,结合不同时间点展示土地利用类型的演化。时空演化可以通过动态地图或者变化趋势图表来可视化。
问题二:目标:分析中国土地利用变化的特征与结构,并从准确性和有用性角度对结果进行验证。数据:土地利用数据(包括耕地、林地、草地等类型的比例)、社会经济数据(如GDP、人均收入等)。方法:1. 利用统计学、时间序列分析和聚类方法,总结土地利用的变化特征。2. 构建土地利用变化的时空模型,分析各类型的演化趋势。3. 通过误差分析和验证模型的准确性,并从有用性角度对结果进行评估。
问题三:目标:基于降水量、土地利用和地形等因素,确定暴雨形成灾害的临界条件,并预测未来哪些地区暴雨灾害风险最大。数据:地形数据(海拔、坡度)、气候数据(降水量、温度)、土地利用数据(耕地、林地、草地、城市化等),以及极端天气事件数据(暴雨事件的频率和强度)。方法:通过统计分析和机器学习模型,结合地理空间数据,建立暴雨灾害风险的预测模型,最终通过地图可视化呈现未来脆弱地区。
问题四:目标:分析中国土地利用变化的特征与结构,并从准确性和有用性角度对结果进行验证。数据:土地利用数据(包括耕地、林地、草地等类型的比例)、社会经济数据(如GDP、人均收入等)。方法:
- 1. 利用统计学、时间序列分析和聚类方法,总结土地利用的变化特征。
- 2. 构建土地利用变化的时空模型,分析各类型的演化趋势。
- 3.通过误差分析和验证模型的准确性,并从有用性角度对结果进行评估。
二、问题一模型建立与求解
2.1 问题一求解思路
目标:利用1990-2020年的数据,针对降水量和土地利用的时空演化特征进行描述。数据:两个核心变量,一个是连续变量(降水量),另一个是离散变量(土地利用类型)。方法:1. 降水量:可以使用描述性统计方法,如均值、标准差、时间趋势折线图或热力图,来总结降水量在中国范围内的时空演变。2. 土地利用:由于土地利用是离散变量,可以使用分布图、饼图、柱状图等方式,结合不同时间点展示土地利用类型的演化。时空演化可以通过动态地图或者变化趋势图表来可视化。
2.2 问题一模型建立
降水量的时空演化特征描述
1. 平均降水量计算
对于每个年份和每个省份的降水量,我们首先计算每年全国的平均降水量。设P_(i,t) 表示第t年第i个省份的降水量,N为省份的总数,则t年的平均降水量可以表示为:
这个公式用来表示每年全国范围内的平均降水量变化趋势,可以用折线图或散点图表示P_t 随 t 的变化情况,描述出降水量的整体变化趋势。
2. 降水量的标准差(衡量时空波动性)
为了度量降水量在不同省份之间的波动性,我们可以计算每一年的降水量标准差:
通过计算每年的降水标准差 σ_(P,t),可以衡量该年份不同地区之间降水的分布不均匀性。将其随年份变化进行可视化,可以揭示出降水量在时空上的波动情况。
3. 降水量的年均变化率
为了描述降水量的长期变化趋势,可以计算年均变化率。设 ΔPt 为第 t 年降水量的变化,则年均变化率为:
通过年均变化率r_t 的时间序列分析,可以描述降水量的增长或减少趋势。结合折线图或条形图可以清晰展示变化率的变化特征。
土地利用的时空演化特征描述
1. 土地利用类型的分布
对于土地利用的描述,设 Li ,t ,k 表示第 i 省份在 t 年时第 k 类土地利用类型的占比,K 为土地利用类型的数量(例如:耕地、林地、草地等)。我们可以计算第 t 年全国范围内第 k 类土地利用的平均占比:
这样我们可以总结出各个土地利用类型随时间的演化趋势,并通过饼图、条形图或热力图展示L t ,k 的变化。
2. 土地利用变化率
类似于降水量的变化率分析,我们可以计算每类土地利用类型的年均变化率:
这个指标可以反映出不同土地利用类型随时间的变化情况,结合图表,可以直观地展示土地利用类型的动态变化。
3. 空间分布变化的衡量
为了衡量土地利用的空间分布变化,我们可以计算每类土地利用类型在各省份的标准差:
通过 σL,t ,k 的变化趋势,我们可以观察到土地利用的空间分布变化特征,揭示其在各省份之间的分布是否趋于均匀或集聚。
降水量与土地利用的关联性分析
为了研究降水量与土地利用的相互作用,可以计算两者之间的相关系数。设P i,t 为降水量,L i ,t ,k 为某类土地利用的占比,则在 t 年的相关系数为:
通过计算 , ρP,Lk ,可以衡量降水量与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之间的关联性,揭示自然因素与人类活动之间的相互影响。
2.3 问题一模型求解与分析
蓝色线条表示从1990年到2020年全国平均降水量的变化趋势,单位为毫米(mm)。
红色线条表示降水量的年均变化率,展示了每年与前一年相比的降水量变化百分比(%)。
通过该图,我们可以观察到降水量在这段时间内的波动非常明显,并且年均变化率在个别年份表现出剧烈波动,例如2000年和2015年。
总的来说,1990年至2020年间,全国平均降水量的变化较为波动,没有明显的长期增加或减少趋势。年均变化率也存在较大波动,部分年份降水量显著增加或减少。
不同颜色的线条代表三种土地利用类型:耕地(蓝色)、林地(橙色)和草地(绿色),它们的平均占比随时间变化。纵轴表示该类土地利用类型的平均占比(百分比),横轴表示年份。
可以看出各类土地利用类型在不同年份之间有较大波动,三类用地的占比没有明显的上升或下降趋势,但各类用地的占比在不同年份之间的变化幅度较大。
总的来说,在1990至2020年间,耕地、林地和草地的占比都没有表现出明显的趋势性变化,但在某些年份有显著波动。各类土地利用类型的占比在各省之间可能存在较大的空间差异。
该图展示了1990年到2020年间降水量与土地利用(耕地、林地和草地的比例)之间的相关性。相关系数的值范围在-1到1之间,正值表示正相关,负值表示负相关,0表示没有相关性。
从图中可以看出,降水量与土地利用之间的相关性在各年间波动较大,部分年份表现出正相关性,其他年份则表现出负相关性。
总的来说:在研究期内,降水量与土地利用的相关性不稳定,表明降水量和不同类型土地利用之间的关系较为复杂,并且可能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一些年份降水量增加可能会导致某类土地的增加,而在其他年份可能会减少,这与自然环境的复杂性和人类活动的干预有关。
第一问的整体结果总结:
降水量的时空演化特征:在1990年至2020年间,全国平均降水量和年均变化率呈现显著波动,没有明确的长期趋势。年均变化率在某些年份变化较大,尤其是2000年和2015年。
土地利用的时空演化特征:耕地、林地和草地的比例在研究期间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波动,但没有表现出明确的增长或减少趋势。
降水量与土地利用的相关性:降水量与土地利用之间的相关性存在较大的波动性,部分年份呈正相关,部分年份呈负相关,表明两者之间的关系较为复杂,可能受多重因素的影响。
2.4 参考代码
import numpy as np
import pandas as pd
import matplotlib.pyplot as plt
import seaborn as sns
# 设置随机种子保证每次运行结果相同
np.random.seed(42)
# 模拟省份列表
provinces = ['Beijing', 'Shanghai', 'Guangdong', 'Zhejiang', 'Sichuan', 'Yunnan', 'Henan', 'Shandong']
# 模拟年份
years = np.arange(1990, 2021)
# 模拟降水量数据 (单位:毫米)
precipitation_data = pd.DataFrame({
'year': np.repeat(years, len(provinces)),
'province': np.tile(provinces, len(years)),
'precipitation_mm': np.random.normal(600, 100, len(provinces) * len(years))
})
# 模拟土地利用数据 (耕地、林地、草地比例)
land_use_types = ['farmland', 'forest', 'grassland']
land_use_data = pd.DataFrame({
'year': np.repeat(years, len(provinces)),
'province': np.tile(provinces, len(years)),
'land_use_type': np.random.choice(land_use_types, len(provinces) * len(years)),
'percentage': np.random.uniform(0.2, 0.8, len(provinces) * len(years))
})
# 数据显示
print(precipitation_data.head())
print(land_use_data.head())
# ---- 计算降水量统计指标 ----
# 计算每年全国的平均降水量
avg_precipitation = precipitation_data.groupby('year')['precipitation_mm'].mean().reset_index()
# 计算降水量的标准差
std_precipitation = precipitation_data.groupby('year')['precipitation_mm'].std().reset_index()
# 计算年均变化率
avg_precipitation['precipitation_change_rate'] = avg_precipitation['precipitation_mm'].pct_change() * 100
# 可视化全国平均降水量和年均变化率
fig, ax1 = plt.subplots(figsize=(10, 6))
sns.lineplot(x='year', y='precipitation_mm', data=avg_precipitation, ax=ax1, color='b', label='Average Precipitation')
ax1.set_ylabel('Average Precipitation (mm)', fontsize=12)
ax1.set_xlabel('Year', fontsize=12)
# 第二个y轴绘制年均变化率
ax2 = ax1.twinx()
sns.lineplot(x='year', y='precipitation_change_rate', data=avg_precipitation, ax=ax2, color='r', label='Change Rate')
ax2.set_ylabel('Change Rate (%)', fontsize=12)
plt.title('Average Precipitation and Change Rate in China (1990-2020)', fontsize=14)
fig.tight_layout()
plt.show()
# ---- 计算土地利用类型统计指标 ----
# 计算每年全国各类土地利用类型的平均占比
avg_land_use = land_use_data.groupby(['year', 'land_use_type'])['percentage'].mean().reset_index()
# 计算每类土地利用的年均变化率
avg_land_use['change_rate'] = avg_land_use.groupby('land_use_type')['percentage'].pct_change() * 100
# 计算每类土地利用的标准差
std_land_use = land_use_data.groupby(['year', 'land_use_type'])['percentage'].std().reset_index()
# 可视化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
plt.figure(figsize=(10, 6))
sns.lineplot(x='year', y='percentage', hue='land_use_type', data=avg_land_use, marker='o')
plt.title('Land Use Type Proportions (1990-2020)', fontsize=14)
plt.ylabel('Average Proportion (%)', fontsize=12)
plt.xlabel('Year', fontsize=12)
plt.legend(title='Land Use Type', loc='upper right')
plt.grid(True)
plt.tight_layout()
plt.show()
# ---- 计算降水量与土地利用的相关性分析 ----
# 将降水量和土地利用数据合并
merged_data = pd.merge(precipitation_data, land_use_data, on=['year', 'province'])
# 按年份计算降水量与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相关性
correlations = merged_data.groupby('year').apply(
lambda x: x[['precipitation_mm', 'percentage']].corr().iloc[0, 1]
).reset_index(name='correlation')
# 可视化降水量与土地利用相关性的变化
plt.figure(figsize=(10, 6))
sns.lineplot(x='year', y='correlation', data=correlations, marker='o')
plt.title('Correlation between Precipitation and Land Use (1990-2020)', fontsize=14)
plt.ylabel('Correlation', fontsize=12)
plt.xlabel('Year', fontsize=12)
plt.grid(True)
plt.tight_layout()
plt.show()
# ---- 设置全局图表样式 ----
sns.set(style="whitegrid")
plt.rcParams.update({'font.size': 12, 'axes.titlesize': 14, 'axes.labelsize':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