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我是心觉,与你一起玩转潜意识、脑波音乐和吸引力法则,轻松掌控自己的人生!
挑战每日一省写作175/1000天
小时候,我们常常被父母或老师教导:
不要去打扰别人
不要影响别人
不要出头
人多要往后站
别逞能
......
这些话听起来像是为了保护我们
实际说这些话的人,也确实是想保护我们,用心良苦
只是他们没有想到这些话悄悄的变成了限制我们成长的枷锁
是认知的局限导致的,也不是他们的错
我们还是要感恩他们,他们用认为最好的方式教育了我们
为什么说这些话变成了我们成长的枷锁呢
从表面上看,“不要打扰别人”是一种礼貌的表现,但如果我们剖析得更深,这背后其实是一种隐藏的恐惧和自我压抑
可能会让你在需要帮助或表达自己意见时,觉得自己是在给别人添麻烦,从而选择沉默
这种教育方式,或许无意间在我们的潜意识里种下了不敢表达自己、不敢争取、不敢表现的“毒种子”
-
不敢争取,错失机会
从小到大,我们被告知“不要出头”,会让你害怕展示自己的独特性或才华,担心这样会受到批评或负面评价,于是你在班级中不敢举手发言,在工作中也总是默默无闻,担心自己一旦表现就会引起别人的不满甚至你会觉得自己不配得到更多机会,觉得自己在任何群体中都不应该站在最前面
这些想法,其实就是典型的自我设限,丢掉了本该属于你的机会
-
内心的自我否定与恐惧
“不要影响别人”,这种教导让我们对自己的行为和存在产生了深深的怀疑,总是担心自己的任何举动会让别人不舒服这种心理逐渐发展为一种深层的自卑和自我否定,让你在社交中总是处于被动地位
你是否经常觉得自己不值得被关注? 这种想法就是潜意识中根深蒂固的限制性信念在作祟
-
压抑创造力和领导力
有多少人因为“人多要往后站”而错过了展现领导力的机会?从小被教导要谦让、低调,结果很多人在成人后连主动争取领导岗位或者项目的勇气都没有,总是害怕被人评价为“太张扬”但真正的领导者从不惧怕站在前面,而这种勇气正是被压抑了的创造力和自信
这些限制性信念是怎么形成的?
从小,家长和老师出于保护我们的心理,给我们灌输这些看似“为你好”的观念。他们害怕我们因为出头而被批评,因为争取而犯错
但久而久之,这些潜意识中的“教诲”就像是一道无形的墙,把我们和外界的无限可能隔离开来
这些信念在你内心深处不断地重复,根深蒂固,导致你时刻处在自我防御的状态,不敢挑战、不敢突破、不敢表达真实的自我
换句话说,这些限制性信念,成了我们成功路上最大的敌人
如何打破限制性信念,重塑自己的信念?
-
觉察:识别限制性信念的存在
第一步,就是要觉察到这些信念的存在。当你在社交场合不敢开口发言时,当你遇到机会却选择退缩时,停下来,问问自己:“为什么我不敢?这是真的吗?我真的不配得到吗?” 多问自己几次,开始意识到这是潜意识里的旧有信念在控制你,而不是事实 -
质疑:反思这些信念的来源
深挖这些信念的根源,它们通常来自于我们小时候的教育、家庭观念或社会环境。但你必须要明白,这些观念是他人基于他们的恐惧和局限教给你的,并不是真理。你可以选择拒绝它们开始质疑这些观念的合理性:“
我为什么不能打扰别人?可不可以在打扰别人的时候,给别人带来价值呢,帮助别人一下,当然是可以的,要时刻有利他的思维
我真的不能影响别人吗?其实我们每天都在影响别人,你打工,你是在影响你的团队和老板;你当老板,你是在影响你的客户
如果你一点影响力都没有,做的事一点价值都没有,是空气的话,你的工资一定很低,甚至会被解雇,客户就也会选择你
为什么我要永远站在最后?就应该站第一排
如果我不去争取,谁来帮我争取?”
-
肯定:用积极的信念取代它们每当旧有的限制性信念出现时,用积极的肯定语句去取代它们
比如,当你觉得自己不配得奖时,告诉自己:“我配得上成功,我的努力值得被看见。”不断强化这些积极的自我肯定,你会发现自己的潜意识开始发生改变
-
行动:勇敢迈出第一步,实践是最好的突破方式
意识到这些限制性信念的存在并质疑它们后,最重要的一步就是行动。无论是主动争取一次升职机会,还是在社交场合大胆表达自己的意见,每一次迈出行动的第一步,都是在向潜意识证明:我可以做到,我值得拥有 -
练习冥想和潜意识开发
冥想和潜意识开发能够帮助我们深入内在世界,重新编程潜意识中的信念系统。通过冥想,我们能够放松心灵,深入挖掘并清理那些不再适合我们的旧有信念,植入新的、支持我们成长的信念
看看那些成功人士,你会发现,他们都曾经历过自我突破的过程
比尔·盖茨曾经说过:“你可以为自己设限,也可以打破自己的极限。” 他在年轻时也是一个内向、不爱表达的人,但正是他决定打破“不要出头”的限制性信念,勇敢地将自己的想法推向市场,才有了今天的微软帝国
曾经的你或许总是退缩,但从今天开始,觉察、质疑、肯定、行动,你会发现自己拥有了无限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