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中心环节,是企业实现基业长青的重要基础和保障。近年来,中央企业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高度重视财务管理工作,持续优化管理手段,不断创新管理模式,积极应用先进管理工具,财务报告、全面预算、资金管理、财务信息化、财务内控、财会队伍建设等工作取得显著成效,前瞻性、有效性稳步增强,规范化、标准化明显提高,有力支撑了中央企业持续健康发展。同时也要看到,部分中央企业集团化财务管控建设不到位、财务管理功能发挥不充分、财务管理手段落后于技术进步,与新时期中央企业高质量发展目标不匹配、不适应。为推动中央企业进一步提升财务管理能力水平,加快建设世界一流财务管理体系,现提出如下意见。
【参考:关于中央企业加快建设世界一流财务管理体系的指导意见_国务院部门文件_中国政府网】
大型集团财务管理信息化的目标通常包括实现财务流程的自动化、业务可视化和管理智能化,以提升财务管理的效率和效果。重点工作内容可能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
统一会计制度:构建统一的会计核算体系,满足不同行业、业务及运营模式的管理需求。
-
统一业务流程:设计端到端的业务流程,确保流程统一、核算规则一致。
-
统一会计科目:建立集团级会计科目体系,规范至末级,实现核算精细化。
-
统一会计凭证:梳理业务场景的核算规则,实现全集团同一业务场景匹配同一会计凭证。
-
统一财务报表:完善标准取数逻辑、规范表样及编报说明,统一规范报表格式。
-
统一评价体系:建立财务评价指标体系,全面评价业务执行效果、效率及效益。
-
财务共享中心建设:通过财务共享中心提高工作效率,降低运营成本,建立健全财务管理标准。
-
信息技术应用: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区块链等新技术,推动财务管理从信息化向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
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建立健全财务内控体系,提高自动控制水平,实现财务内控标准化、流程化、智能化。
-
数据管理和分析:建立健全数据产生、采集、清洗、整合、分析和应用的全生命周期治理体系,提升数据质量,激活数据价值。
央企司库管理是中央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涉及到企业资金的集中管理、风险控制、资金运作效率提升等多个方面。近年来,随着国资委对中央企业财务管理体系改革的推进,司库管理逐渐成为央企财务管理的核心内容。
司库体系的建设目标是利用现代网络信息技术,实现资金集中和信息集中,提高资金运营效率、降低资金成本、防控资金风险。这一体系的建设有助于企业更好地服务于战略、支撑业务、创造价值,是企业全面提升财务管理精益化、集约化、智能化的重要举措。
国资委发布的《关于推动中央企业加快司库体系建设 进一步加强资金管理的意见》(国资发财评规〔2022〕1号)中明确提出了司库体系的定义,并对司库体系的建设提出了具体要求。这包括了对企业资金等金融资源进行实时监控和统筹调度,以及建立穿透可视、安全可靠的司库信息系统。
在实施过程中,央企需要加强组织领导,优化工作机制,强化考核评价,确保司库体系的高标准起步、高水平设计、高质量建设和高效率运行。同时,还需要处理好财务共享和司库体系建设的关系,确保资金管理的规范性和有效性。
随着数字化转型的推进,司库管理也在不断地融入新的技术,如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等,以提高资金管理的智能化水平。例如,中国工商银行在2024中国司库年会上分享了其在司库服务方面的经验和成果,展示了如何通过数字化手段提升司库管理的效率和效果。
总体来看,央企司库管理的发展趋势是向着更加集中化、智能化和高效化的方向发展,以适应数字经济时代的新要求。通过司库体系的建设,央企能够更好地实现资金的集中管理和风险控制,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的财务支撑。
央企财务精细化核算管理是中央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涉及到企业财务的精确记录、分析和报告,以提高财务管理的效率和效果。根据国资委发布的《关于中央企业加快建设世界一流财务管理体系的指导意见》(国资发财评规〔2022〕23号),央企财务精细化核算管理应遵循以下原则和措施:
-
强化财务核算的规范性和准确性:确保会计信息真实可靠,严格遵守会计法律法规,准确界定合并范围,合理计提各类减值准备,规范对经济业务事项的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
-
推动财务核算的数字化转型:利用新一代ICT技术,如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推动财务管理与信息化的深度融合,实现财务核算的自动化和智能化。
-
建立全面预算管理体系:通过全面预算管理,强化财务预测和控制,提高资源配置的效率和效果。
-
完善财务风险管理体系:建立健全财务内部控制体系,提高自动控制水平,实现财务内控标准化、流程化、智能化,严格财务内控执行,定期开展有效性评价。
-
加强财务决算管理:按时完成财务决算工作,确保财务决算报告真实可靠,如实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会计信息。
-
提升财务信息的透明度和可操作性:通过财务共享服务和智能会计,提高财务处理的标准化和效率,促进财务组织职能转型。
-
构建财务管理能力评价体系:科学设计评价指标,分类、分级制定评价标准、评价方式和分值权重,促进各级企业财务管理能力水平渐进改善、持续提升。
通过这些措施,央企可以提升财务管理的精细化水平,实现财务管理的高质量发展,为建设世界一流财务管理体系打下坚实基础。
央企财务共享中心管理是中央企业财务管理创新的重要方向,它通过集中处理财务和会计业务,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加强内控和风险管理。根据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发布的报告,央企财务共享服务建设情况如下:
-
建设概况:截至2019年5月31日,国资委出资的97家央企中,48家已建立或正在建立财务共享服务中心,49家尚未建立。其中,31家已完成集团或多个下级单位共享服务中心的建设并上线运营,6家处于初步试点阶段,11家已启动项目但未上线,49家没有任何资料表明建立了财务共享服务中心。
-
运营时间:由于财务共享服务模式在中国企业中应用时间不长,央企共享服务中心运营时间普遍较短,65%的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成立不到3年。
-
战略布局:央企建立共享服务中心采用不同的战略布局,多数央企的下级单位各自建立共享服务中心,或者集团层面建立统一的共享服务中心,少数企业分区域建立多个共享服务中心,或按业务板块建立多个共享服务中心。
-
组织模式:大多数央企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模式是集团或下属单位的一个部门,极少数已经成为独立公司。
-
实施难点:在实施财务共享服务的过程中,央企可能会面临人员难以集中、财务信息系统难以统一、运营管理体系不完善等问题。
-
实施建议:央企应逐步建立集中的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实现流程标准化,分工专业化,全面提升效率、降低成本、加强财务管控。同时,应不断拓展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职能,将HR、IT等基础职能纳入共享服务中心的范围,逐渐发展成服务全球的多职能共享服务中心。
-
政策支持:国资委鼓励央企加快财务数智化转型,统筹制定全集团财务数字化转型规划,完善制度体系、组织体系和管控体系,建立智慧、敏捷、系统、深入、前瞻的数字化、智能化财务。
-
组织实施:国资委强调加强组织领导,抓好贯彻落实,强化培训交流,持续跟踪评估,以确保财务共享服务建设的有效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