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我在谷歌工作时留下的最深刻印象是“必须以全世界最快的速度取得成果”这一谷歌特有的强烈的使命感。
为什么日本的企业生产效率低下
过度推迟讨论
过分讨论
过度的交流
改变工作方式方法才是生存之道
在这样的时代,我们不应该害怕“自己的工作消失”,而是应该思考“怎样做才能够用IT来代替自己的工作”“怎样做才能够更加自动化、省力化”。
就算做不到那么夸张的程度,至少你也可以利用空余下来的时间做点别的事情,取得更多的成果。
在这个世界上有许多效率化和高速化的技巧。但是就算你把键盘上的所有快捷键都记住,缩短每一次工作的时间,也不可能引发根本性的变化。
效率化的终极目标并不是提前一小时完成工作。而是通过更有效地利用时间,去做更重要的工作,给更多的人提供帮助,获得更多的利益。这才是效率化的根本目的。从这个角度来看的话,“缩短每一次工作的时间”其实毫无意义。
第一章 让你比世界更快的工作术
一次结束
过度“推迟”会浪费许多人的时间
- 这虽然只是我遇到的一件小事,但将本来一次能够做完的事情“推迟”去做,这就是工作迟迟无法做完的最大原因。
- 将工作分两次做不但浪费时间,还会因为这个工作没有做完而无法集中精神到下一项工作,导致工作效率低下。
- 不要认为“公司是自己的办公室”,而要时刻记住“自己在哪里哪里就是办公室”,“此时此刻”就将工作完成的意识是非常重要的。为了实现这一点,我们可以使用许多工具。
不要“推迟讨论”
- “如果现在有必要的话,现在就联系。”
- “如果现在应该决定的话,现在就决定。”
当场做出决定
- 至少可以先继续进行确定部分的工作。
- 应该规定一个期限,然后在期限之内集中精力解决问题。
活用“身边的人”
- 实际上,这样的问题只是在你自己的权限范围之内无法解决,但只要收集到解决问题所需的必要资源,那么问题自然迎刃而解。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只要你能当场告诉对方“要想解决这个问题,需要收集这些必要的资源”,那么也算是一种解决办法。
即便“不知道应该怎样做才好”仍然能够采取行动的人才会成功
1.将“知道的内容”和“不知道的内容”区分开
2.提出问题
在不知道原因与结果的时候,适当地提出“什么是最本质的问题”“究竟发生了什么”之类的问题并逐渐推进解决问题的进程非常重要。
3.留出时间
遇到不知道该怎么处理的问题的时候,不妨放下问题稍微休息一下,或者出去散散步,给自己点时间放松一下也是一个解决问题的办法。
增加“现在”的密度
- 而为了增加“现在”的密度,还可以尝试同时做两件事。
不要被邮件夺走时间
不用邮件,所有人同时工作的话可以将工作时间缩短到原本的十分之一
绝对不要用邮件来进行日程调整
为了提高效率,英语必不可少
直接见面最有效率!
- 首先确定解决问题或者做出决定都需要哪些人,然后将这些人召集到一起,最后迅速地解决问题或者做出决定。
邮件是“等待文化”,即时通信是“实时文化”
- 邮件是等待文化。不当场做出回答而是等待仔细分析研究之后再做出回答。而即时通信则是实时交流文化。当场将问题全部解决。这种速度上的差异会非常明显地表现在工作成果上。
- 将所有人都聚集起来一起工作,能在十分之一的时间内取得10倍的成果。如果能够灵活地利用云服务等工具,就可以从根本上改变工作的方法。
限制访问是阻碍竞争的主要因素
- 很多人认为公司内部的IT负责人就是解决电脑出现的故障和帮忙升级系统的人,但今后希望IT负责人也能想一想如何用电脑来帮助公司提高竞争力。
给“尽快”规定一个期限
由委托人来决定优先顺序
- 明确工作的优先顺序和品质要求是专业人士的基本素养。
创意性工作也需要规定期限
- 只有时刻意识到工作的期限,最终才能够取得更好的结果。
大胆地将期限提前
- 也就是说,就算上司让你“周五之前”做完,你自己也要将期限提前,在“周二最晚不超过周三”的时候做好一个样品并拿给上司确认。
集中精力于此时此刻……不要让多余的事情占用大脑资源
- 反之,如果排除一切干扰,将精力集中于“此时此刻”,就能够发挥出最佳的水平。
- 这些令人烦恼的问题根本无法创造任何附加价值。
- 所以我们不应该将大脑资源用在思考这些问题上。
不要把时间浪费在选择衣服上
- 有人每天都要花很多时间挑选上班时穿的衣服,每个季度都去购买流行的服装,享受搭配的乐趣,并且不认为这是一种无用功。但这样的人对待工作的态度显然和我不一样。
对“此时此刻”持有明确的目的
- 清楚“为什么要解决这个问题”“在什么时间之前得出答案”,设定好“目的与目标”(期限)之后全力以赴。
事先预测、控制局面
- 要想在事前就明确目的,必须事先进行预测。而事先预测主要是为了在当时能够控制局面。
- 与客户见面之前,应该事先想好合适的问题;参加会议之前,应该事先设定好目标;接受上司的委托时,应该将期限提前,先做出一个样品让上司确认;外出办事之前,应该随身携带笔记本电脑并且将所需的数据资料上传到云端,以便能够当场处理可能出现的问题。
将一周每天要做的事情区分开
- 比如将与部下交流的时间都安排在周一,与其他团队开会讨论的时间都安排在周二,而周六则尽量减少会议时间,将更多的时间留给自己静下心来思考或者放松一下精神。
选择舒适的工作环境
- 工作的目的并不是“从早9点到晚5点坐在同一个地方”,而是取得令人满意的成果。
- 如果想提高工作效率,一个舒适的工作环境十分重要。
第二章 没时间去进行逻辑分析!
与逻辑和分析相比“灵感”更重要
- 人们常说在商业活动中切忌感情用事,要重视逻辑思考。要基于证据进行逻辑思考,条理清晰地进行说明。
- 诚然,对有些问题必须经过缜密的逻辑思考和条理清晰的说明才能够准确地将意思传达给对方。但这并不意味着逻辑思考的方法是万能的。有时候过于理性甚至会带来麻烦。
没有结论的分析毫无意义
-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因为日本人不知道自己究竟为什么要调查,也就是没有明确调查的目的。
- 在不了解目的的情况下进行的盲目分析对任何人都没有好处,只是浪费时间罢了。
分析的目的是什么
- 创意思维需要的是灵感以及来自丰富经验的直觉。
- 管理顾问经常使用的SWOT分析(分析自己公司与竞争对手的强项与弱点、事业机会、威胁)和思考的框架,都是在需要将已知事实向其他人进行说明的时候十分有效的工具,但并不适合用来思考创意。
- 为了引发这种“突然出现的创意瞬间”,最好的办法是多准备一些能够激发灵感的材料。
创意思维需要活用集体智慧
多准备一些灵感的提示(线索)
通过制造混乱让大脑活跃起来
- 脑科学和心理学家阿拉斯塔·普兰提斯指出,人在出现混乱的时候脑波异常活跃,能够连接到位于深层心理与潜意识中的信息。也就是说,通过人为地制造混乱,可以使潜意识活性化,从而更容易思考出新的创意。
- 只有在需要对他人进行说明的时候才需要条理清晰的思考。也就是说,逻辑思考的作用只是“履行说明责任”,并不能产生灵感。
- 靠集体智慧才能产生创意思维
- 集体智慧(Collective intelligence)是产生创意的秘诀。
有“灵感”才有新创意
- 但集体智慧和头脑风暴有一个最大的区别,那就是需要实际准备几百张线索卡,通过对线索卡的排列组合来进行思考和讨论。
只对竞争对手进行“分析”不可能开发出新产品
将乍看上去毫无关系的东西联系起来就可能创造价值
什么时候需要逻辑思考,什么时候应该依靠直觉
- 在独自创业的时候,与MBA(工商管理硕士)的知识相比,直觉和执行力更加重要。在分析和解决技术层面的问题时,逻辑思考确实能够派上用场,但在解决无法把握因果关系的问题时,只能制作样品和不断尝试错的方法。
- 经验和直觉与逻辑思考之间没有孰优孰劣,两者各自适用于不同的情况,具有不同的作用。
- 为其提供最合适的目标广告,完全属于数据分析和逻辑思考的领域,这正是管理顾问最擅长的事情。
Youtube的失败
- 对这种更重视感性的领域来说,直觉比逻辑更能够发挥作用。
一味地模仿不可能实现差异化
企划会议不需要总结报告
- 但在思考创意的时候,灵感比逻辑更加重要。因此,在企划阶段不需要发表总结报告,总结报告甚至可能会影响创意思维的产生。
总结报告式的会议无法拓展思考
需要的不是“评价”而是“成果”
- 取消之前那种一个人独自思考,然后在会议上发表总结报告的做法,改成只确定一个会议议题,然后大家当场展开讨论的形式。
独自思考不如大家一起思考
- 正是因为拥有如此出众的组织能力,他才能够连续不断地开创新事业。
- 这一切都源于布兰森对有趣事物的敏锐嗅觉。他非常喜欢冒险,总是在全世界到处转,而在游历世界的过程中他就会接触到许许多多的信息,从而更容易激发出将两个不相干的要素结合到一起的“灵感”。
东京是诞生创意的沃土
积极听取不同类型和立场的意见
第三章 取得10倍成果的方法
目标不是提高10%,而是提高到10倍
- 比如现在谷歌为整个纽约提供免费的Wi-Fi(无线网络),但实际上谷歌的目标是取得10倍的成果,也就是为整个美国提供免费Wi-Fi。
- 以取得10倍的成果为目标,可以避免工作停滞不前、一成不变。
- 也就是说,关键在于设定一个比较高的目标,然后根据这一目标展开行动。
- 一般的公司在全体会议上提出的大多是“销售额达到什么数值”之类的目标,但谷歌在TGIF上提出的是非常抽象的目标。比如“做这件事会给世界带来怎样的好处”“这样做会不会使社会变得更好”。
不打破规则就不可能取得10倍的成果
- 那么,要想取得10倍的成果,应该采用什么样的思考方法呢?
- 如果只是增加至10倍的工作量,那么除了把自己忙得焦头烂额之外无法取得任何成果。
- 要想取得10倍的成果,首先必须做的一件事就是“打破束缚自己的条条框框和固有观念”。
- 只有敢于走出自己的舒适区才能取得更大的成果。
做一个敢于打破规则的人
- 还有一次,销售部对我说:“顾客说想要这样的东西,请做一个吧。”但我觉得根本没有做这个东西的必要,于是我立刻反问道:“满足顾客的需求固然重要,但顾客真的需要这个东西吗?还是应该把实际情况对顾客解释清楚才好。”
- 这种做法或许违背了公司的规则,但最终的结果是我说服了销售负责人,而他根据顾客的需求提出了更加合理的解决方案。当然,顾客对最后的解决方案也十分满意。
- 但在打破规则或者纠正错误的惯例时也需要注意方式方法。
承担风险是为了取得成功
- 另一个必须要打破的是“自己的规则”,也就是自己的固定观念、固有印象。
- 从一开始就像目标实现了一样行动,一定能够更快地实现目标。
- 但有一点需要注意,将风险列举出来进行分析的目的是取得成功,而不是给放弃寻找借口。
- 谷歌的员工都很清楚“公司之所以给你高额的薪水,是因为你能做到别人无法做到的困难工作”。
“比去年提高10%”这一目标的错误之处
- 但这种思考方法是传统思想的延续,并没有跳出原有的框架,只是徒增工作量罢了。
活用“20%规则”的方法
- “要想让项目持续下去,就必须让所有人都有‘学习提高的机会’。当有人取得优秀的成果,应该将他的成绩汇报给上级,让他的工作得到公司的认可。”
- 只要充分利用空闲的时间和人,就可以使工作变得更有效率。
为了走入新的阶段必须“让自己的工作消失”
- 要想找出自己工作中的无用功,必须要吸取他人的经验,寻求他人的帮助。
- 另外,站在更高的高度进行思考也是一个有效的方法。
think like an owner
- 在工作的时候总是保持着这种“所有者意识”。当我还只是一名普通员工的时候,我就开始思考“如果我是管理顾问,以我的年收入应该取得多少成果,要想取得这些成果应该做哪些工作,每项工作应该有怎样的结果”。
- 不管是自己创业也好还是在公司里做一名员工也罢,都必须有“领多少薪水就必须取得相应成果”的意识。
- 要想取得10倍的成果,自己给自己设定目标和保持工作热情都非常重要。
成功取得10倍成果的人的共同点
- 拥有预见性
- 预见机会与威胁
- 寻找周期、趋势以及规律
- 短期、中期与长期思考
- 换位思考
- 敢于提出自己的见解
- 敢说真话
- 主动承担责任
- 积极参与交流
- 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
- 打破常规
- 不害怕失败
- 勤于思考、保持怀疑
- 改变视角
第四章 创建提高工作效率的人际关系的方法
用“实物”说话
- 像这种通过实物来进行交流的方法被称为“实物思考”。
- 这样你可以把握任务的准确内容,在工作中不会做无用功,更不会因为做错而被迫返工,结果当然是提高了工作的效率。
消除交流无用功的方法
上司也是成本!
- 英语中有一句话叫作Manage your Manager(管理你的上司),意思是要善于“使用”自己的上司。
与部下的交流每周一次就够了
- 一般来说,对于团队中的每位成员我都会每周专门拿出一小时来与他进行交流。虽然时间很短,但只要交流顺畅也一样能够解决很多问题。
- 只要每周都拿出时间来与部下进行交流,绝大多数的问题都能够及时地得到解决,从而减少出现突发性问题的概率,节省大量的时间。
让自己平易近人
告诉部下“上司的使用方法”
- 自己能解决的事情请自己解决。
- 不要只带着问题来找我,同时还要带来解决办法。
- 遇到无法解决的问题,请告诉我你需要什么(比如需要建议、决定,还是需要我出面动用权限)。
为什么在我的办公桌上会出现“彼得神社”
- 谷歌曾经进行过一项研究,发现如果能够提升职场中的“心理安全”,那么团队中的每个成员就会有更好的表现。
- 而得到他人的信赖和尊重,也会使自己产生安心感。
- 另外,一旦构筑起信赖关系,交流双方就会像朋友一样,更容易相互提出意见和建议,工作现场的气氛也会更加活跃。
通过团队活动提高职场的“心理安全”
因为信赖所以能恶作剧
如何创建心理安全程度较高的环境
- 成员之间越是互相尊重、互相信赖,拥有越高“心理安全”程度的职场,团队成员之间的交流就越顺畅。因为成员之间不必费力去揣测对方的心思,也不容易产生误解,所以极大地降低了交流的成本。
- 上司必须赢得部下的尊重与信赖
创建“反馈渠道”
- 谷歌还有匿名提问的制度。
绝对不能完全否定对方的意见
- 要想建立信赖关系,让对方袒露心声,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倾听。
- 哈佛大学的艾米·埃德蒙顿教授指出,不要将问题单纯地看成“需要解决的问题”,而是要将其当作“需要学习的问题”来进行讨论,这样不清楚的部分就会自然而然地浮现,也更容易让团队成员都积极地进行思考。我觉得这种做法对于开拓团队成员的视野也非常重要。
日本企业原本就有的做法
提高工作效率的不是流程而是“人”
- 而要想更快地取得成果,最重要的因素其实是“人际关系”。
- 因为你在公司里独自一人无法解决的问题,或许与其他部门的人或者公司外部的人商量一下就能够解决,甚至他们还会给你带来更多的工作机会。
- 在好奇心的驱使下不断地追求自己感兴趣的东西,这将成为你职场中的通行证。
- 取得成功的人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他们都拥有孩子一样的好奇心,对许多领域都非常关注。
你的人际圈将改变你的人生
- 但实际上哪怕只有一点点交集,也足以让你和对方产生联系。
见到关键人物的时候应该说什么
- 我之所以没有心理上的恐惧,是因为我知道对方和我一样都是普通的人。尊敬对方和畏惧对方不是一个概念。而且只有你表现出热情、平等的态度,对方才能心情舒畅地和你交流。
- 在与关键人物和身居高位的人对话时,不能只看表面的问题,而应该思考对方现在拥有哪些课题、关心哪些事情、对什么内容感兴趣,然后有针对性地提问。
发现最有能力的人
- “发现谁是现场最有能力的人”对尽快取得成果来说是必不可少的能力。
改变人际关系的优先顺序
与关键人物建立联系
不要“take”而是“give”
- 既然好不容易得到了见面的机会,那就尽量给对方提供一些有用的东西。
- 也就是说,首先要竭尽全力给对方留下印象。因为你需要对方,但对方不一定需要你。所以要想让对方和自己建立起联系,必须让对方知道和你成为朋友会有哪些好处。
接近关键人物的方法
- 如果按照普通的方式无法接近关键人物的话,那就将关键人物的行动彻底调查清楚。
如何在有很多人参加的派对上给对方留下印象
- 如果从一开始就没有想要结识的目标,那么就应该主动加入人最多、讨论最热烈的交流。只要问一句“大家在讨论什么呢”,自然会有热心的人为你说明。靠在墙边一个人喝酒是不会取得任何成果的,主动参与交流的态度非常重要。
利用脸书保持一种若即若离的状态
- 所以,首先应该利用脸书等SNS来建立联系,适当地发送消息来维持关系。但消息发送得太频繁也会给对方造成困扰,一定要把握住节奏,偶尔表现一下自己的存在感,这种若即若离的状态对双方来说都是最合适的。
第五章 迅速学习必要技能的方法
应该学习的不是知识而是经验
- “要想在组织运营中取得成果,需要的是在自己框架之内的‘达成’,而要想创造新的价值,那就必须打破自己的框架实现‘成长’”。
“检索时代”学习的基本原则
- 首先通过检索获取一定程度的知识,然后再找熟悉的人询问,这样能够获得更多的信息。
与学习相关的“询问”规则
- 将不同的人所拥有的知识和经验组合起来,就能够找到最合适的方法。
- 所以在向别人询问的时候,一定要提出自己的假设。
向擅长工作的人询问
- 在询问他人的时候,一定要找擅长工作的人。
- 首先,根据我多年进行人才培训的经验,越是成功的人越愿意认真仔细地教导别人。
- 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擅长工作的人语言的组织能力也很强。
在职场中“学习”
利用反馈获得自己意想不到的情报
- 我认为像这种“自己没有意识到的信息”对今后的工作来说是一种非常宝贵的经验。
工作前进行“前馈”
- 要想获取有价值的信息,在提问的时候一定要包含四个要素,分别是“①具体来说,②要在什么地方,③改变什么,④怎样做,才能让工作比较顺利”。
实践比研修更容易获得自信
- 首先改变信念,其次改变态度,再次改变能力与技能,最后改变行动。
通过交流学习
- 这种聚会虽然是非正式的,但获取信息的速度很快,大家学习的效率自然很高。而提高获取信息的速度和学习效率又会对工作效率带来直接的影响。
多参加交流
- 如果一切都依赖公司,那么当公司出现危机的时候,自己也会失去立足之地。为了保证自己的生存,最好多参加交流,给自己多创造几个立足点。
不要排斥不同领域的人
将sns活用到学习中
孤身一人不如齐心协力
- 当今社会,个人要想取得成功,大体上可以采取两个方法。
- 一个是以赚钱为目标,明确客户群体,积极地开展商业活动。
- 另一个则是用自己的热情来感染人,通过SNS提出“让世界变得更好”“为社会做出贡献”之类的远大理想,吸引志同道合的人与你一同展开行动,在这个过程中自然会有利润可以获取。
“for”与“with”
为什么要学习
不断改变,坚持学习
- 为什么现在学习变得如此重要?因为拥有的“选项”越多,在竞争中生存下来的可能性就越大。
- 而且,所有的失败都能够给我们提供经验。
- 所以人生没有“胜利”和“失败”,只有“胜利”和“学习”。就算一个人失败了,他也同样在失败中学习到了经验。
- 思维模式大致可以分为“成长型思维”“学习型思维”“回避型思维”以及“证明型思维”。但这并不意味着一个人只有一种思维模式,一个人可以拥有多种思维模式。
- “成长型思维”,顾名思义,指的是追求成长的思维模式。
- “学习型思维”指的是有学习意识的思维模式。也就是不让自己原地踏步,通过学习来不断地取得进步。
- “证明型思维”指的是因为十分在意周围人的目光,所以总是想证明自己是一个有能力的人的思维模式。这样的人具有自我证明的倾向。
- “回避型思维”则是尽量避免失败的思维模式。
- 在这种时候,是应该从失败中吸取经验并且积极改变呢,还是不承认失败?不同的选择对今后的成长有着非常深远的影响。
第六章 谷歌的轻松工作方法
留出关闭电脑的时间
正念会议
- 比如在召开视频会议之前先用一分钟左右的时间来进行冥想。
将同时进行多项工作的时间与专心致志的时间区分开
- 我认为应该将同时进行多项工作的时间与集中精力做一项工作的时间和进行重要交流的时间区分开。
- 比如坐电车的时候,可以利用手机进行许多工作。
- 在与别人交流和进行思考的时候,应该尽可能地不让其他事情打扰到自己的思考。
- 回复邮件应该在空闲时间集中进行。
同时进行多项工作的技巧
- 同时处理多项工作确实在效率上存在很大的问题。
- 在这种情况下我会采用“冲刺工作法”。比如“接下来的一小时集中处理邮件”。
- 除此之外,在进行某项工作的时候屏幕上只显示与之相关的内容。
应对感情波动
- 如果你发现自己现在正在生气,那就将这个情绪状态说出来。
- 不会表达自己情绪的人更容易出现情绪失控的情况。
睡午觉、吃零食、放松是自己的责任
- 人在处于疲惫状态的时候判断力会下降,如果不得不通宵工作,那么在感到困倦的时候最好睡上5~10分钟,这样工作反而会更快完成。
用性善论来管理企业
- 而根据2014年盖洛普咨询公司进行的调查发现,拥有“工作价值”可以使员工的工作效率提高21%,使企业获得的利润提高22%。由此可见,日本生产效率低的原因大概就出在这里吧。
- 未来创意经济型的人才将是最受欢迎的,谷歌追求的就是这样的人才。
终章 破坏自己工作的人,将创建下一个时代
为了不让AI抢走自己的工作
- 我认为,要想不让AI夺走自己的工作,唯一的办法就是自己让自己的工作消失。
- 如果你对自己的行业和自己的工作十分了解的话,那么不妨试着主动将自己的工作IT化,然后将节省下来的时间用来思考开创新的事业。
- 究竟是选择站在革新的一侧,还是选择袖手旁观,不同的选择带来的结果可谓是天壤之别。
分析时代的发展变化
- 但从今往后,与分析过去的成功经验相比,思考“今后将会出现怎样的变化”会变得越来越重要。
- 在金融领域已经出现了通过AI来帮助交易的电子金融分析师。有一家叫作“金钱规划”的公司就利用AI购买发展中国家的股票,并且赚取了丰厚的利润。
- 关键在于找到在巨变的洪流中发挥自己的能力并且赚取利润的方法,而不是单纯地随波逐流。
如何掌握最新的科技
积极尝试热门应用程序
就算对技术细节不了解,也要跟上趋势
不要害怕变化
- 我进行了许多尝试,一旦发现这条路行不通就马上改变方向。实际的发展方向与我预先设想的路线截然不同,虽然经历了许多次的调整(方向转换),但我发现这种效率非常适合我。
你是否成了习惯的奴隶
- 如果同样的工作每天、每周、每月都在出现,那么思考如何让自己不必去做这项工作才是真正的工作方法:利用IT实现自动化,找别人帮忙,将工作分解成许多小任务分派下去,利用外部资源。
离开公司才知道自己的价值
工作不能“和昨天一样”
- 我之所以能够活到今天,就是因为我一直在勇于求变。
波兰剧变带来的伤痕
现在的世界绝对不是理所当然的
- 改变总是突然降临。而我们既无法阻止改变,也没有办法逃避改变。所以只能接受改变、利用改变、享受改变。改变、不断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