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介绍:简历上没有一个精通的运维工程师。希望大家多多关注作者,下面的思维导图也是预计更新的内容和当前进度(不定时更新)。
Linux 系统中的日志是记录系统活动和事件的重要工具,它们可以帮助管理员监视系统状态、调查问题以及了解系统运行状况。主要涉及到系统日志,登录日志,定时任务日志,监控日志,崩溃日志,二进制日志等内容,这些日志都存储在/var/log目录下,有的日志文本格式,可以直接使用前面学到的tail cat 等命令分析,有的日志是二进制格式需要专门的命令才能解释,比如sa journal等。我们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介绍Linux的日志情况。
1.Linux日志-message日志
2.Linux日志-secure日志
3.Linux日志-btmp日志
4.Linux日志-wtmp日志
5.Linux日志-lastlog日志
6.Linux日志-cron日志
7.Linux日志-sar日志
8.Linux日志-journal日志
9.Linux日志-dmesg日志
10.Linux日志-kdump日志(本章节)
11.Linux日志-日志小结
在Linux基础-系统安装的时候,我们曾经在部署介绍说kdump功能,那什么是kdump呢?
kdump 是一个用于在 Linux 系统中进行内核崩溃转储的工具和机制。它允许系统在发生严重内核问题或崩溃时,捕获并保存内核转储文件(core dump),以便后续分析和故障排除。
主要功能和用途:
-
捕获内核转储文件:kdump 的主要功能是在系统遇到严重的内核问题、panic 或崩溃时,能够捕获当前内核的状态并将其保存到预先配置的文件系统中。这些转储文件包含了导致崩溃的内核、内存和进程信息,有助于后续进行故障分析和修复。
-
保护关键系统数据:当系统遇到崩溃时,常规的日志和调试工具可能无法正常工作。kdump 提供了一种在系统崩溃时仍能获取关键数据的方法,避免了信息丢失和无法复现问题的困难。
-
提供可靠的故障诊断工具:使用 kdump,系统管理员可以通过分析生成的转储文件来确定崩溃原因,查找相关的软件缺陷或硬件问题,并采取相应的修复措施。
-
集成和配置:kdump 需要事先进行配置才能正常工作。管理员需要为其指定一个用于保存转储文件的合适的文件系统分区,并确保系统在崩溃时能够自动触发 kdump 的操作。
日志基本信息
-
日志路径:/var/crash(目录)默认为空,因为崩溃了才有
-
日志格式: 二进制格式
-
查看方法:需要专用命令或者工具才能分析
总结
1.需要确保kdump功能的打开,或者配置正确,在系统崩溃的时候才会记录日志。
2.kdump需要专门的内存,在系统安装的时候可以选。
3.kdump文件一般比较大,需要预留足够的空间,避免空间不够大,导致生成日志失败,我见过都是几十G。
4.kdump可以提前测试模拟崩溃,避免配置导致kdump无法生成。
5.已知内核bug,或者硬件故障可能会出发系统崩溃而产生kdump日志。
6.kdump需要专业工具和专业人员才能分析,至少我是不会分析的。
7.手工让系统崩溃
#请慎重执行,这个真的会让系统崩溃。
echo c > /proc/sysrq-trigger
关注微信公众号《运维小路》获取更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