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B协议组主要用于构建无丢包以太网,以满足数据中心网络融合后的QoS需求。
数据中心网络融合后,LAN、SAN和IPC流量的QoS需求上存在较大的差异:
- SAN流量对丢包很敏感且要求报文在传输过程中是保序的。
- LAN流量允许丢包,只需要设备提供尽力而为的服务BE(Best Effort)。
- IPC用于服务器之间的通信,流量要求低时延。
除此之外,融合网络对链路共享的要求也很高,普通以太网QoS已经没有办法满足上述需求。
IEEE 802.1工作组定义了一组以太网扩展协议,即数据中心桥DCB(Data Center Bridging)协议,其通过构建无丢包以太网,满足了数据中心网络融合后的QoS需求。
DCB原理描述
数据中心桥接DCB(Data Center Bridging)协议是一组由IEEE 802.1工作组定义的以太网扩展协议。DCB协议组主要用于构建无丢包以太网,以满足数据中心网络融合后的QoS需求。
DCB特性主要包括PFC、ETS、DCBX。
PFC优先级流量控制
产生原因
网络融合后的SAN流量在以太网中传输时都要求不丢包。
现有以太Pause机制即可实现不丢包。以太Pause机制的原理如下:当下游设备发现接收能力小于上游设备的发送能力时,会主动发Pause帧给上游设备,要求暂停流量的发送,等待一定时间后再继续发送数据。但是以太Pause机制是将链路上所有的流量都暂停,即流量暂停是针对整个接口。而对实际业务而言链路共享至关重要。链路共享要求:
- 一种类型的突发流量不能影响其他类型流量的转发。
- 一种类型的流量大量积压在队列中不能抢占其他类型流量的缓存资源。
为了解决现有以太Pause机制和链路共享之间的冲突,基于优先级流量控制PFC(Priority-based Flow Control)产生了。
基本原理
PFC也称为Per Priority Pause或 CBFC(Class Based Flow Control),是对现有以太Pause机制的增强。PFC是一种基于优先级的流控机制,如图1所示,DeviceA发送接口分成了8个优先级队列,DeviceB接收接口有8个接收缓存,两者一一对应。当DeviceB的接口上某个接收缓存产生拥塞时,发送一个反压信号“STOP”到DeviceA,DeviceA停止发送对应优先级队列的报文。
优先级 | 队列 |
---|---|
0 | 0 |
1 | 1 |
2 | 2 |
3 | 3 |
4 | 4 |
5 | 5 |
6 | 6 |
7 | 7 |
“反压信号”实际上是一个以太帧,其具体报文格式如图2所示。
项目 | 描述 |
---|---|
Destination address | 目的MAC地址,取值固定为01-80-c2-00-00-01。 |
Source address | 源MAC地址。 |
Ethertype | 以太网帧类型,取值为88-08。 |
Control opcode | 控制码,取值为01-01。 |
Priority enable vector | 反压使能向量。 其中E(n)和优先级队列n对应,表示优先级队列n是否需要反压。当E(n)=1时,表示优先级队列n需要反压,反压时间为Time(n);当E(n)=0时,则表示该优先级队列不需要反压。 |
Time(0)~Time(7) | 反压定时器。 当Time(n)=0时表示取消反压。 |
Pad(transmit as zero) | 预留。 传输时为0。 |
CRC | 循环冗余校验。 |
由此可见,流量暂停只针对某一个或几个优先级队列,不针对整个接口进行中断。每个队列都能单独进行暂停或重启,而不影响其他队列上的流量,真正实现多种流量共享链路。而对非PFC控制的优先级队列,系统则不进行反压处理,即在发生拥塞时将直接丢弃报文。
在FCoE环境下,管理员可指定FCoE流量对应的队列使能PFC保证不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