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目录
- 43. 解释Java接口隔离原则和单一原则如何理解 ?
- 单一职责原则(Single Responsibility Principle, SRP)
- 接口隔离原则(Interface Segregation Principle, ISP)
- 44. Java 有没有 goto? 如果有,一般用在什么地方?如果没有,如何跳出当前的多重嵌套循环?
- 跳出当前的多重嵌套循环
- 45. 简述Java 创建对象的方式有哪些?
- 46. 简述Java 浅拷贝和深拷贝 ?
- 浅拷贝(Shallow Copy)
- 深拷贝(Deep Copy)
- 总结
- 47. Java简述super()与this()的区别?
- super()
- this()
- 总结
- 48. Java Final类有什么特点?
43. 解释Java接口隔离原则和单一原则如何理解 ?
在Java中,接口隔离原则和单一职责原则是面向对象设计中的重要原则,它们有助于构建更加灵活、可维护和可扩展的软件系统。下面分别解释这两个原则:
单一职责原则(Single Responsibility Principle, SRP)
单一职责原则是指一个类应该仅有一个引起它变化的原因。换句话说,一个类应该负责一组相对独立且紧密相关的职责,并且当这个类需要变动时,应该只有一项职责的变动会导致类的变动。
这个原则强调类的职责应该尽量单一,以便于理解和维护。如果一个类承担了过多的职责,那么当其中一个职责发生变更时,可能会影响到其他的职责,从而增加维护的复杂性和风险。
例如,考虑一个Employee
类,如果它同时负责员工信息的存储、员工薪资的计算以及员工考勤的管理,那么这个类就违反了单一职责原则。更好的做法是将这些职责分别划分到EmployeeInfo
、SalaryCalculator
和AttendanceManager
等不同的类中。
接口隔离原则(Interface Segregation Principle, ISP)
接口隔离原则指的是使用多个专门的接口,比使用单一的总接口(胖接口)要好。换句话说,一个类不应该被迫依赖于它不使用的方法。客户端不应该被迫依赖于它不使用的接口方法。
这个原则强调接口的职责应该尽量单一,只包含客户端需要的方法,从而减少接口之间的耦合。如果一个接口包含了多个职责,那么当其中一个职责发生变更时,可能会影响到依赖于该接口的多个类,从而增加维护的复杂性和风险。
例如,考虑一个Animal
接口,它包含了fly()
、walk()
和swim()
等方法。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动物都能飞行或游泳。如果有一个Dog
类实现了这个Animal
接口,那么它就必须实现fly()
和swim()
方法,即使这些方法对于狗来说是没有意义的。这明显违反了接口隔离原则。更好的做法是将飞行、行走和游泳等职责分别定义在Flyable
、Walkable
和Swimmable
等接口中,然后让不同的动物类根据需要实现相应的接口。
综上所述,单一职责原则和接口隔离原则都是为了提高软件系统的可维护性、可扩展性和灵活性。它们鼓励我们将系统的职责进行细分,并使用专门的类或接口来承担这些职责,从而避免因为职责的耦合而导致的复杂性和风险。
44. Java 有没有 goto? 如果有,一般用在什么地方?如果没有,如何跳出当前的多重嵌套循环?
Java 语言中确实存在 goto
关键字,但它是作为保留关键字存在的,并未在 Java 语言的规范中实际使用或实现。这意味着你不能在 Java 程序中使用 goto
语句来跳转控制流。Java 语言的这种设计决策是出于提高代码可读性和可维护性的考虑,因为 goto
语句可能会导致代码难以理解和维护,尤其是在复杂的控制流中。
跳出当前的多重嵌套循环
由于 Java 不支持 goto
语句,你需要使用其他方式来跳出多重嵌套循环。以下是一些常用的方法:
-
使用标签(Label)和
break
语句:
在 Java 中,你可以给循环(或任何块)添加一个标签,然后使用带有该标签的break
语句来跳出多重嵌套循环。这是一种模拟goto
跳出到特定标签位置的方式。outerLoop: for (int i = 0; i < 10; i++) { for (int j = 0; j < 10; j++) { if (i * j > 20) { break outerLoop; // 跳出最外层的循环 } System.out.println(i * j); } }
-
使用异常:
虽然这不是一个推荐的做法(因为异常处理应该用于处理异常情况,而不是控制程序流程),但在某些特殊情况下,你可以抛出一个自定义的异常,并在外层捕获它,以此来跳出多重循环。try { for (int i = 0; i < 10; i++) { for (int j = 0; j < 10; j++) { if (i * j > 20) { throw new Exception("Break from loops"); } System.out.println(i * j); } } } catch (Exception e) { // 处理异常或简单地忽略它 }
-
重构代码:
通常,如果你发现自己需要频繁地跳出多重嵌套循环,这可能是你的代码设计需要改进的信号。考虑将循环体或循环条件重构为单独的函数或方法,这样你就可以使用普通的return
语句来退出函数,而不是尝试跳出多层循环。public void process() { for (int i = 0; i < 10; i++) { if (!processInner(i)) { break; } } } private boolean processInner(int i) { for (int j = 0; j < 10; j++) { if (i * j > 20) { return false; // 相当于跳出外层循环 } System.out.println(i * j); } return true; }
这种方法通常会使代码更加清晰和易于维护。
45. 简述Java 创建对象的方式有哪些?
在Java中,创建对象的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
使用
new
关键字:
这是创建对象最常用和直接的方式。通过new
关键字调用类的构造方法(Constructor)来创建对象。如果类中没有显式定义构造方法,Java编译器会提供一个默认的无参构造方法;如果类中定义了构造方法,则必须使用这些构造方法之一来创建对象。MyClass obj = new MyClass(); // 使用无参构造方法 MyClass objWithArgs = new MyClass(arg1, arg2); // 使用有参构造方法
-
使用
Class
类的newInstance()
方法(已过时,不推荐使用):
在Java 9之前,Class
类提供了一个newInstance()
方法,它使用无参构造方法来创建类的实例。但是,从Java 9开始,这个方法被标记为过时(deprecated),因为它不能传递任何构造参数,且不如Constructor
类的newInstance()
方法灵活。不过,在了解旧代码时仍然可能会遇到它。// 注意:此方法已过时,不推荐使用 MyClass obj = MyClass.class.newInstance();
-
使用反射(Reflection)的
Constructor
类的newInstance()
方法:
通过反射,可以在运行时动态地创建对象,包括使用有参构造方法。这涉及到java.lang.reflect.Constructor
类。这种方式比Class.newInstance()
更灵活,因为它允许传递构造参数。Class<?> clazz = Class.forName("com.example.MyClass"); Constructor<?> constructor = clazz.getConstructor(String.class, int.class); MyClass obj = (MyClass) constructor.newInstance("arg1", 123);
-
使用克隆(Cloning):
如果类实现了Cloneable
接口,并覆盖了Object
类的clone()
方法,那么可以通过调用已存在对象的clone()
方法来创建该对象的一个副本。注意,这里创建的是浅拷贝(shallow copy),如果对象包含对可变对象的引用,则这些引用也会被拷贝,但引用的对象本身不会被拷贝。MyClass original = new MyClass(); MyClass clone = (MyClass) original.clone();
-
使用反序列化(Serialization/Deserialization):
如果一个类的对象可以被序列化,那么可以通过序列化该对象到一个流中,然后再从流中反序列化出该对象的一个新实例来创建对象。这通常用于对象状态的持久化或网络传输。ObjectOutputStream out = new ObjectOutputStream(new FileOutputStream("obj.ser")); out.writeObject(originalObj); out.close(); ObjectInputStream in = new ObjectInputStream(new FileInputStream("obj.ser")); MyClass newObj = (MyClass) in.readObject(); in.close();
这些是在Java中创建对象的一些主要方式。每种方式都有其特定的使用场景和限制。
46. 简述Java 浅拷贝和深拷贝 ?
在Java中,拷贝(Copy)对象时,有两种主要的拷贝方式:浅拷贝(Shallow Copy)和深拷贝(Deep Copy)。这两种拷贝方式的主要区别在于它们如何处理对象中的引用类型字段。
浅拷贝(Shallow Copy)
浅拷贝是指创建一个新对象,然后将当前对象的非静态字段复制到该新对象,如果字段是值类型的,那么对该字段执行逐位复制;如果字段是引用类型,则复制引用但不复制引用的对象。因此,原始对象及其副本会引用同一个对象。
这意味着,如果在原始对象或其副本中修改了引用类型的字段,那么这些修改将反映在两个对象上,因为它们实际上指向的是内存中的同一个对象。
浅拷贝的实现方式之一是使用Object
类的clone()
方法(注意,并不是所有的类都继承自Cloneable
接口,只有实现了Cloneable
接口的类才能调用clone()
方法,否则会抛出CloneNotSupportedException
)。另外,也可以使用拷贝构造函数或拷贝工厂方法来实现浅拷贝。
深拷贝(Deep Copy)
深拷贝是指创建一个新对象,然后将当前对象的非静态字段复制到该新对象,无论字段是值类型的还是引用类型。对于引用类型的字段,深拷贝会创建一个全新的对象,并将这个新对象的引用赋值给副本的字段。因此,原始对象和副本对象在内存中是完全独立的。
这意味着,对原始对象或其副本中的引用类型字段所做的任何修改都不会影响到另一个对象。
实现深拷贝通常需要程序员自己编写代码来复制所有字段,包括引用类型的字段。这可以通过递归地调用clone()
方法(如果适用)或使用序列化(Serialization)和反序列化(Deserialization)技术来实现。序列化是将对象状态转换为可以保存或传输的格式的过程,反序列化则是将已保存的序列化对象状态重新构造为对象的过程。通过序列化和反序列化,可以实现对象的深拷贝,因为序列化时会保存对象的状态以及对象引用的所有对象的状态,反序列化时会创建所有对象的全新实例。
总结
- 浅拷贝:只复制对象本身和基本数据类型字段,对于引用类型字段,只复制引用而不复制引用的对象。
- 深拷贝:不仅复制对象本身和基本数据类型字段,还复制引用类型字段指向的对象,并创建全新的对象实例。
47. Java简述super()与this()的区别?
在Java中,super()
和 this()
都是构造方法中的特殊用法,但它们有着明显的区别和用途。
super()
- 用途:
super()
用于在子类的构造方法中调用父类的构造方法。这是确保父类被正确初始化的一种方式。 - 调用时机:
super()
必须是子类构造方法中的第一条语句(除了注释之外)。如果子类构造方法中没有显式地调用父类的构造方法,那么编译器会自动插入一个调用父类无参构造方法的super()
。但是,如果父类没有无参构造方法且子类构造方法中没有显式调用其他父类构造方法,则编译时会报错。 - 限制:在子类构造方法中,
super()
调用只能出现一次,且必须作为第一条语句(除非父类没有无参构造方法且你显式调用了其他父类构造方法)。
this()
- 用途:
this()
用于在当前类的构造方法中调用当前类的另一个构造方法。这通常用于代码复用,避免重复初始化代码。 - 调用时机:与
super()
类似,this()
也必须是构造方法中的第一条语句(除了注释和super()
调用之外,如果有的话)。 - 限制:
this()
调用在构造方法中也只能出现一次,且同样必须是第一条语句(如果存在super()
调用,则super()
调用必须在this()
之前)。 - 注意:
this()
和super()
不能同时出现在同一个构造方法中,因为两者都必须是构造方法中的第一条语句,而这个位置只能被其中一个占用。
总结
- 用途:
super()
用于调用父类构造方法,确保父类被正确初始化;this()
用于调用当前类的另一个构造方法,实现代码复用。 - 调用时机和位置:两者都必须是构造方法中的第一条语句(
super()
除外,如果它是自动插入的)。this()
调用必须在super()
调用之后(如果存在super()
调用)。 - 限制:两者都只能在构造方法中出现一次,且都是构造方法中的第一条语句(除非存在特殊情况,如父类没有无参构造方法且子类没有显式调用父类构造方法)。
- 同时使用:
this()
和super()
不能同时出现在同一个构造方法中。
48. Java Final类有什么特点?
Java中的final
类具有一些独特的特点,这些特点主要围绕其不可变性(在继承方面的)和性能优化方面。以下是final
类的一些主要特点:
-
不可被继承:
final
类不能被其他类继承。这是final
修饰符在类定义中最直接的作用。当你将类声明为final
时,你就是在告诉编译器和其他开发者,这个类的设计是完整的,不需要也不应该被扩展或修改。这有助于保持类的封装性和安全性,防止子类破坏父类的设计。 -
设计上的稳定性:通过将类声明为
final
,开发者可以明确表示这个类的设计是稳定的,不需要通过继承来扩展其功能。这有助于其他开发者理解类的用途和限制,并避免不必要的继承尝试。 -
性能优化:在某些情况下,将类声明为
final
可以提高性能。这是因为编译器和JVM可以对final
类进行更深入的优化,因为它们知道这些类不会被继承。例如,JVM可以缓存final
类的布局信息,从而加快类加载和实例化的速度。 -
简化调试:由于
final
类不能被继承,因此当在调试过程中遇到问题时,你可以更容易地确定问题的来源,因为不需要考虑子类可能引入的复杂性。 -
鼓励组合而非继承:在面向对象编程中,继承是一种强大的特性,但它也可能导致设计上的复杂性。通过将类声明为
final
,开发者可以鼓励其他开发者使用组合(composition)而不是继承(inheritance)来扩展类的功能。组合通常被认为是一种更灵活、更易于维护的设计方法。 -
与final方法和final变量的关系:虽然
final
类、final
方法和final
变量在Java中都扮演着不同的角色,但它们都体现了不可变性的概念。final
方法不能被覆盖,final
变量一旦被初始化就不能被重新赋值,而final
类则不能被继承。这些特性共同构成了Java中不可变性的一部分。
总之,final
类在Java中是一种有用的特性,它可以帮助开发者创建稳定、高效且易于维护的类。然而,它也应该谨慎使用,以确保不会不必要地限制类的灵活性和可扩展性。
答案来自文心一言,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