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一、哈希表概念
二、哈希函数
三、哈希冲突
Ⅰ、定义
Ⅱ、解决
①闭散列--开放定址法
线性探测
二次线性探测
②开散列--链地址法(哈希桶)
问题:哈希表何时扩容?
一、哈希表概念
哈希表又称散列表,它是一种数据存储结构,该结构主要是通过某种哈希函数将元素的存储位置与元素的关键码(值)之间建立起一种一一映射的关系。因此在查找时能够通过该哈希函数直接找到对应的元素,效率上明显提高。
例如:存在数据集合{1,3,6,2,4};
哈希函数设置为:hash(key)=key % capacity。capacity为存储元素底层空间总大小。
假设这里的capacity大小为10,则各元素之间的存储位置如下:
用该方法进行搜索不必进行多次关键码的比较,因此速度会很快!
在理想情况下:哈希表的查找可以达到O(1)。而顺序查找和平衡树中,因为值和位置之间没有直接的关系,查找需要进行多次比较,顺序查找O(N),平衡树查找为树的高度,即O(log_2N)。搜索的效率取决于元素的比较次数,相比于哈希,挺慢!
二、哈希函数
哈希函数设计的原则:
- 哈希函数的定义域必须包括需要存储的全部关键码,而如果散列表允许有m个地址时,其值域必须在0到m-1之间
- 哈希函数计算出来的地址能均匀分布在整个空间中
- 哈希函数应该比较简单
常见哈希函数:
- 直接定址法(常用)
取关键字的某个线性函数为散列地址:Hash(Key)=key 或者 Hash(Key)= A*Key + B
优点:简单、均匀
缺点:需要事先知道关键字的分布情况
使用场景:适合查找比较小且连续的情况
- 除留取余法(常用)
设散列表中允许的地址数为m(空间总容量),取一个不大于m,但最接近或者等于m的质数p作为除数,按照哈希函数:Hash(key) = key% p(p<=m),将关键码转换成哈希地址。
优点:使用十分广泛,不受限制。
缺点:存在哈希冲突,哈希冲突越多,效率越低。
- 平方取中
假设关键字为123,平方后15129,抽取中间3位512作为哈希地址。
再如关键字4321,平方后18671041,抽取中间3位671或者710作为哈希地址。
该方法适用于:不知道关键字的分布情况,而位数又不是很大的情况。
- 折叠法
折叠法是将关键字从左到右分割成位数相等的几部分(最后一部分位数可以短些),然后将这
几部分叠加求和,并按散列表表长,取后几位作为散列地址。适用于:不知道关键字的分布情况,而位数多的情况。
如:123456789 ->分割:123|456|789 ->相加:123+456+789=1368
假设表长为10,那就取后两位68作为哈希地址。
- 随机数法
选择一个随机函数,取关键字的随机函数值为它的哈希地址,即Hash(key) = random(key),其中random为随机数函数。
通常应用于关键字长度不等时采用此法
用得多还是前面两个,其他简单了解即可!
三、哈希冲突
Ⅰ、定义
所谓哈希冲突,就是不同的关键码通过同一个哈希函数计算得到相同的存储地址。即相同位置上存在不同的值的现象。
引起哈希冲突的原因可能就是:哈希函数设计不合理引起的!
例如:在上述例子再插入11,计算后得到的地址为下标1,和原来的1发生的冲突,那么该怎么去解决呢?
Ⅱ、解决
常见两种方法:闭散列 和 开散列
①闭散列--开放定址法
此法又称开放定址法,当发生哈希冲突时,如果哈希表未装满,说明有空位置,那么可以把key存放到冲突位置的下一个空位置去,这里寻找下一个空位置的方法又有两种
-
线性探测
这种方式是从发生冲突的位置开始,依次向后探测,直到发现下一个空位置为止。
H=(Hash0+i)%m ,i=1,2,3……
Hash0:通过散列函数Hash(x)对元素的关键码 key 进行计算得到的位置,即Hash(key)
m:散列表长度,这里取余,是为防止越界从而达到循环的效果。。
例如:上述例子插入11,通过哈希函数取余操作后发现和原来的1的位置冲突了,那就要继续向后探测,依次+1,+2,……,直到发现空位置,就放入该位置!
优点:实现简单
缺点:一旦发生哈希冲突,所有的冲突连在一起,容易产生数据“堆积”,即:不同
关键码占据了可利用的空位置,使得寻找某关键码的位置需要许多次比较,导致搜索效率降
低。所以需要扩容操作!
-
二次线性探测
这种探测方式能够避免线性探测的数据堆积问题的,它和线性探测的区别就是:依次跨越 个单位,i从1开始。数据之间会相对稀疏。
H=(Hash0+i^2)%m ,i=1,2,3……
上述例子的过程如下:
插入11,发现冲突,第一次探测先加1^2,第二次探测加2^2,发现了空位置直接放入即可
②开散列--链地址法(哈希桶)
开散列法又称为链地址法,当发生哈希冲突时,将相同地址的值归于同一个子集合,每一个子集合称为一个桶,这个桶里面的元素采用链表的方式链接起来。即每一个桶存放的都是冲突的数据!
还是以上述例子举例。插入元素11,发生冲突,采用开散列的方式,无需向后寻找空位置,直接采用头插法。。
问题:哈希表何时扩容?
这里就需要引入负载因子的说法:负载因子=有效数据个数 / 散列表长度。
从上述公式可以看出:当数据个数越多,负载因子越高,冲突率越高,效率就越低;当长度越长,负载因子越低,冲突率越低,效率就越高,但此时空间利用率就越低。
哈希表的平均查找长度是负载因子的函数,即每个元素比较次数总和 / 元素总个数
- 对于闭散列来说,一般严格将负载因子控制在0.7-0.8之间。超过0.8查表时,cpu缓存不命中按照指数曲线上升。因此采用闭散列的方式,保险起见超过0.7就需要扩容操作!
- 对于开散列来说,最好的情况是每个哈希桶中刚好挂一个节点,再继续插入元素时,每一次都会发生哈希冲突,因此,在元素个数刚好等于桶的个数(散列表长度)时,即负载因子等于1时,就可以给哈希表增容。
具体如何扩容,请看下一回实现部分,因为看到这里,您也累了,休息一下咯!
好了,老铁今天的分享内容就到这里,觉得对你有帮助,欢迎点赞+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