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科马海峡大桥
1940年7月1日,耗资600万美元的塔科马海峡大桥正式通车。仅仅四个月后的11月7日,在一场风暴中,这座桥解体并倒塌。这座悬索桥全长超过一英里,曾在它短暂的使用期内因桥面在风中剧烈摆动而被称为“跳跃的格蒂”(Galloping Gertie)。大桥的倒塌不仅成为一场灾难,还爆发了多重丑闻,其中包括保险费被挪用,导致大桥并未投保的事实。*
悬索桥的桥面通过竖直悬索悬挂,而这些悬索连接在塔之间的主索上(如图4.30所示的示意图)。如果我们将这些竖直悬索视为长弹簧,那么很容易将桥面的振动建模为谐波振动方程。我们可以认为风提供了一种周期性的外力。这使人很容易得出结论:“啊哈,桥的倒塌一定是由于共振引起的。”
然而,事情并非如此简单。我们知道,强迫谐波振子的外力频率必须非常接近其固有频率,才能引起剧烈的效应。而风很少会长时间保持这样“理想”的行为。如果风引发的振动恰好与桥的固有频率几乎完全一致,那实在是非常不幸的偶然事件。
最近,关于悬索桥动态行为的研究(由两位数学家A. C. Lazer 和 P. J. McKenna 进行)表明,线性谐波振动器并不能准确地描述悬索桥的运动。竖直的悬索在被拉伸时确实像弹簧一样发挥作用,也就是说,当桥面低于其静止位置时,悬索会向上拉动桥面。然而,当桥面显著高于其静止位置时,悬索会松弛下来,不再向下施加压力。
悬索桥模型的研究
当桥面被抬高时,拉回静止位置的力比桥面被拉低时要小得多(见图4.31)。在本节中,我们将研究一个具备这些特性的模型。这组方程由Lazer和McKenna从更复杂的悬索桥振动模型中发展而来。通过这个系统,我们对悬索桥的潜在行为有了相当深入的理解,并获得了一些如何提升桥梁安全性的启示。
Lazer和McKenna的模型旨在描述悬索桥在风力作用下的振动行为,其中考虑了竖直悬索的非线性特性,即悬索在拉伸时像弹簧一样产生恢复力,但在松弛时则几乎不施加力。这一模型能够解释悬索桥在特定情况下的剧烈振动现象,尤其是桥面在大风中的非线性响应行为。
通过研究这个模型,研究者们能够更好地理解桥梁在不同外力条件下的振动特性,尤其是在共振频率下的响应。这个模型为桥梁设计和维护提供了新的理论支持,帮助工程师们制定有效的措施,以减少桥梁在强风条件下发生共振和其他危险振动的可能性。
这种理论不仅适用于塔科马海峡大桥的倒塌研究,还为未来桥梁的设计提供了指导,通过理解桥梁在不同环境中的响应,能够增强桥梁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方程的推导
我们研究的桥梁运动模型只使用一个变量来描述桥梁的位置。假设桥梁上下振荡,如图4.31所示。我们用 y ( t ) y(t) y(t)(以英尺或米为单位)表示桥梁中心的垂直位置,其中 y = 0 y = 0 y=0 对应悬索拉紧但没有被拉伸的位置。我们将 y < 0 y < 0 y<0 对应于悬索被拉伸的位置,而 y > 0 y > 0 y>0 则对应悬索松弛的位置(见图4.32)。当然,使用一个变量来研究桥梁的运动忽略了许多可能的运动方式,我们将在本节末对其他模型做一些评论。
为了建立 y ( t ) y(t) y(t) 的模型,我们考虑作用在桥梁中心的各种力。重力提供了垂直方向的一个常量力,朝负 y y y 方向。此外,假设悬索在 y < 0 y < 0 y<0 时提供向上的拉力,并且该力与 y y y 成正比;而在 y > 0 y > 0 y>0 时,悬索不提供任何力。当 y ≠ 0 y \neq 0 y=0 时,桥面的拉伸会产生一种恢复力,将 y y y 拉回到 y = 0 y = 0 y=0。最后,系统中还存在一定的阻尼力,假设其与 d y d t \frac{dy}{dt} dtdy 成正比。我们选择单位使得桥梁的质量为 1。
基于这些假设,Lazer 和 McKenna 推导出一个无风情况下悬索桥的模型方程:
d 2 y d t 2 + α d y d t + β y + c ( y ) = − g . \frac{d^2 y}{dt^2} + \alpha \frac{dy}{dt} + \beta y + c(y) = -g. dt2d2y+αdtdy+βy+c(y)=−g.
在这个方程中:
- α \alpha α 表示阻尼系数;
- β \beta β 是描述桥面拉伸的恢复力常数;
- c ( y ) c(y) c(y) 是描述悬索在不同 y y y 值下的力的函数;
- g g g 表示重力的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