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面向对象编程(OOP)是一种编程范式,它通过将属性和行为整合到对象中来构建程序。本教程将带你了解Python语言中面向对象编程的基本概念。
想象一下,对象就像是系统中的各个部件。可以把程序比作一条工厂流水线。在流水线的每一个环节,部件都会对材料进行处理,最终将原材料变成成品。
对象内部存储着数据,类似于流水线上各个环节所需的原材料或经过初步处理的材料。同时,对象还具有行为,即流水线上每个部件执行的具体操作。
通过本教程[1],你将学会:
-
如何定义一个类,这可以看作是创建对象的模板。 -
如何利用类来生成新的对象。 -
如何利用类继承来构建和模拟复杂的系统。
如何继承另一个类?
继承是一种机制,允许一个类获得另一个类的属性和方法。通过这种方式形成的新类称为子类,而作为继承基础的类则称为父类。
继承父类是通过定义一个新类,并在新类的声明中将父类的名称放在括号内来实现的。
# inheritance.py
class Parent:
hair_color = "brown"
class Child(Parent):
pass
在这个简化的示例中,子类 Child 继承了父类 Parent 的特性。由于子类自动继承了父类的属性和方法,所以 Child 的 hair_color 属性也会是 "brown",无需你明确指定。
子类不仅可以继承父类的所有属性和方法,还可以重写或扩展它们,以形成自己独特的特性和行为。
虽然这个比喻不是完全准确,但你可以将对象的继承想象成遗传学中的遗传。比如,你的发色可能是从父母那里遗传来的,这是你出生时就确定的属性。但如果某天你决定将头发染成紫色,那么在这个属性上,你就相当于覆盖了从父母那里遗传来的特征。
# inheritance.py
class Parent:
hair_color = "brown"
class Child(Parent):
hair_color = "purple"
如果你对代码示例做出这样的修改,那么 Child 类的 hair_color 属性值将变为 "purple"。
在某种程度上,你也继承了父母的语言。如果你的父母说英语,你自然也会说英语。设想你决定学习第二语言,例如德语。这样,你就扩展了自己的属性集,因为你添加了一个你的父母所不具备的新属性:
# inheritance.py
class Parent:
speaks = ["English"]
class Child(Parent):
def __init__(self):
super().__init__()
self.speaks.append("German")
你将在后续章节中更深入地了解上述代码的运作机制。但在深入探讨Python的继承概念之前,我们先去一个狗公园散步,这有助于你更好地理解在自己的代码中使用继承的原因。
-
示例:狗公园
想象一下,你现在身处一个狗公园。这里聚集了各种不同品种的狗,它们各自展示着不同的行为。
假设你想用Python类来构建一个狗公园的模型。在上一节中你编写的Dog类能够根据名字和年龄来区分不同的狗,但还无法根据品种进行区分。
你可以通过在编辑器窗口中为Dog类添加一个.breed
属性来对其进行修改:
# dog.py
class Dog:
species = "Canis familiaris"
def __init__(self, name, age, breed):
self.name = name
self.age = age
self.breed = breed
def __str__(self):
return f"{self.name} is {self.age} years old"
def speak(self, sound):
return f"{self.name} says {sound}"
按下F5键来保存你的文件。接下来,你可以在交互式窗口中创建多种不同品种的狗,以此来构建一个狗公园的模型:
>>> miles = Dog("Miles", 4, "Jack Russell Terrier")
>>> buddy = Dog("Buddy", 9, "Dachshund")
>>> jack = Dog("Jack", 3, "Bulldog")
>>> jim = Dog("Jim", 5, "Bulldog")
不同品种的狗有着各自独特的行为特征。比如,斗牛犬发出的低沉吠声听起来像是“汪汪”,而腊肠犬则发出更尖锐的“啾啾”声。
如果只使用Dog类,每次调用Dog实例的.speak()方法时,你都需要为sound参数指定一个具体的叫声字符串:
>>> buddy.speak("Yap")
'Buddy says Yap'
>>> jim.speak("Woof")
'Jim says Woof'
>>> jack.speak("Woof")
'Jack says Woof'
反复为.speak()方法传递字符串不仅繁琐,也缺乏便捷性。更合理的设计是让.breed属性自动决定每个Dog实例的叫声,但在当前情况下,你每次都需要手动为.speak()方法指定正确的字符串。
为了改善使用Dog类的体验,你可以通过为每种狗的品种创建一个子类来实现。这样,你不仅可以扩展每个子类继承的功能,还可以为.speak()方法设置一个默认的叫声参数。
-
父类与子类
在接下来的部分,你将为前文提到的三种狗的品种——杰克罗素梗、腊肠犬和斗牛犬——各创建一个子类。
以下是你目前所使用Dog类的完整定义,供参考:
# dog.py
class Dog:
species = "Canis familiaris"
def __init__(self, name, age):
self.name = name
self.age = age
def __str__(self):
return f"{self.name} is {self.age} years old"
def speak(self, sound):
return f"{self.name} says {sound}"
在上一节完成了狗公园的示例之后,你已经去除了.breed
属性。接下来,你将使用子类的方式来记录狗的品种信息。
创建子类的过程是,你首先定义一个具有独立名称的新类,然后在其后添加父类的名称,并用括号括起来。在dog.py文件中添加以下代码,以便创建Dog类的三个新的子类:
# dog.py
# ...
class JackRussellTerrier(Dog):
pass
class Dachshund(Dog):
pass
class Bulldog(Dog):
pass
按下F5键保存并执行文件。定义好子类之后,你就可以在交互式窗口里创建几种不同品种的狗了:
>>> miles = JackRussellTerrier("Miles", 4)
>>> buddy = Dachshund("Buddy", 9)
>>> jack = Bulldog("Jack", 3)
>>> jim = Bulldog("Jim", 5)
子类的对象会继承其父类的所有特性和方法。
>>> miles.species
'Canis familiaris'
>>> buddy.name
'Buddy'
>>> print(jack)
Jack is 3 years old
>>> jim.speak("Woof")
'Jim says Woof'
要识别一个特定对象属于哪个类,你可以利用Python内置的type()
函数来查询:
>>> type(miles)
<class '__main__.JackRussellTerrier'>
如果你想判断miles是否属于Dog类,可以使用内置的isinstance()
函数进行判断:
>>> isinstance(miles, Dog)
True
isinstance()
函数需要两个参数:一个对象和一个类。如上例所示,isinstance()
用来判断miles是否是Dog类的实例,结果返回True。
>>> isinstance(miles, Bulldog)
False
>>> isinstance(jack, Dachshund)
False
miles、buddy、jack和jim这些对象都是Dog类的实例。但是,miles并不是Bulldog类的实例,同样,jack也不是Dachshund类的实例。
# dog.py
# ...
class JackRussellTerrier(Dog):
def speak(self, sound="Arf"):
return f"{self.name} says {sound}"
# ...
通常来说,所有通过子类创建的对象都被视为父类的实例,尽管它们可能并不属于其他子类的实例。
既然你已经为一些不同品种的狗定义了子类,现在你可以为每个品种的狗指定它们特有的叫声。
-
扩展父类功能
因为不同品种的狗叫声略有不同,你可能会想要为它们的.speak()
方法的sound参数设定一个默认值。这需要你在每个品种的类定义中重写.speak()
方法。
重写父类中定义的方法,就是在子类中定义一个相同名称的方法。以下展示了如何在JackRussellTerrier类中进行这样的操作:
# dog.py
# ...
class JackRussellTerrier(Dog):
def speak(self, sound="Arf"):
return f"{self.name} says {sound}"
# ...
.speak()
方法已经在JackRussellTerrier类中被重新定义,其sound参数的默认值被设定为“Arf”。
更新dog.py文件,加入新定义的JackRussellTerrier类,并按下F5键来保存并执行文件。此后,你可以直接在JackRussellTerrier的实例上调用.speak()
方法,无需再为sound参数提供任何值。
>>> miles = JackRussellTerrier("Miles", 4)
>>> miles.speak()
'Miles says Arf'
狗狗有时会发出各种各样的声音。比如,如果Miles生气了,开始咆哮,你依然可以通过.speak()
方法传入“Grrr”这样的不同声音来表达:
>>> miles.speak("Grrr")
'Miles says Grrr'
关于类继承的一个重要概念是,对父类所做的更改会自动影响到子类,前提是子类没有重写被更改的属性或方法。
举个例子,如果你在编辑器中修改了Dog类中.speak()
方法的返回字符串:
# dog.py
class Dog:
# ...
def speak(self, sound):
return f"{self.name} barks: {sound}"
# ...
保存并运行文件(按F5)。此时,如果你创建了一个新的Bulldog实例,比如命名为jim,调用jim.speak()将返回新的字符串格式:
>>> jim = Bulldog("Jim", 5)
>>> jim.speak("Woof")
'Jim barks: Woof'
但是,如果你在JackRussellTerrier实例上调用.speak()
,输出的格式将不会按照Dog类的更新而改变:
>>> miles = JackRussellTerrier("Miles", 4)
>>> miles.speak()
'Miles says Arf'
有时候,我们可能需要完全重写父类中的某个方法。但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希望JackRussellTerrier类能够保留对Dog类.speak()
方法输出格式可能做出的任何更改。
为此,你需要在JackRussellTerrier子类中定义一个.speak()
方法。与其明确指定输出字符串,不如在子类的.speak()
方法内部,使用传递给JackRussellTerrier.speak()的相同参数,调用父类Dog的.speak()
方法。
你可以通过super()
函数来访问子类方法中的父类:
# dog.py
# ...
class JackRussellTerrier(Dog):
def speak(self, sound="Arf"):
return super().speak(sound)
# ...
当你在JackRussellTerrier类中调用super().speak(sound)
时,Python会在Dog类中查找.speak()
方法,并使用你提供的声音参数调用它。
更新dog.py文件,加入修改后的JackRussellTerrier类。保存并运行(按F5),然后在交互式窗口中测试新的实现:
>>> miles = JackRussellTerrier("Miles", 4)
>>> miles.speak()
'Miles barks: Arf'
现在,当你调用miles.speak()时,输出的格式将与Dog类中更新后的格式保持一致。
总结
本教程向你介绍了Python中的面向对象编程(OOP)概念。像Java、C#和C++这样的现代编程语言都采用了OOP原则,所以你在这里学到的知识将对你未来的编程道路大有裨益。
通过本教程,你学会了:
-
如何定义一个类,它作为创建对象的模板 -
如何通过类的实例化来生成具体的对象 -
利用属性和方法来确定对象的特性和行为 -
利用继承机制,从一个父类派生出多个子类 -
使用super()来调用父类中的方法 -
通过isinstance()函数来判断一个对象是否基于另一个类进行扩展
Source: https://realpython.com/python3-object-oriented-programming/
本文由 mdnice 多平台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