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解析数据挖掘,最短时间明白什么是数据挖掘------下

news2024/11/14 17:04:05

信息损失函数

(Information Loss Function)是衡量在数据转换或处理过程中信息丢失的程度的函数。在数据科学、机器学习和统计学中,信息损失是一个重要的概念,尤其是在数据降维、特征选择、数据压缩和隐私保护等领域。
信息损失函数通常有以下几种类型:

  1. 均方误差(Mean Squared Error, MSE):
    均方误差是回归问题中最常用的信息损失函数之一,它衡量的是预测值与实际值之间差异的平方的平均值。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2. 交叉熵损失(Cross-Entropy Loss):
    交叉熵损失函数常用于分类问题,特别是神经网络中的多分类问题。它衡量的是实际输出分布与预测输出分布之间的差异。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3. 相对熵(Kullback-Leibler Divergence, KL Divergence):
    相对熵是一种衡量两个概率分布之间差异的方法,它不是对称的,因此不是一个真正的“距离”度量。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4. 信息熵(Entropy):
    信息熵是衡量数据集不确定性的一个指标,当对数据进行压缩或处理时,熵的变化可以用来衡量信息损失。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5. 范数损失:
    例如,L1范数损失(绝对误差)和L2范数损失(均方误差)都是衡量预测值与实际值之间差异的方法。
    [L1 = \sum_{i=1}^{n} |Y_i - \hat{Y}i|]
    [L2 = \sum
    {i=1}^{n} (Y_i - \hat{Y}_i)^2]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应用这些函数时,目标通常是最小化信息损失,以便尽可能保留原始数据中的有用信息。具体选择哪种信息损失函数取决于具体的应用场景和数据类型。

ROC曲线

ROC(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曲线是一种图形化的评估工具,用于分析和可视化分类模型在不同阈值设置下的性能。它由两个关键指标组成:真正率(True Positive Rate, TPR)和假正率(False Positive Rate, FPR)。以下是ROC曲线的详细解释:

关键概念:

  • 真正率(TPR),也称为灵敏度(Sensitivity):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其中TP是真正例(True Positive),FN是假反例(False Negative)。

  • 假正率(FPR)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其中FP是假正例(False Positive),TN是真反例(True Negative)。

ROC 曲线的绘制:

  1. 步骤一:对分类模型的预测结果进行排序,从最高概率到最低概率。
  2. 步骤二:选择一个阈值,将预测结果分为正类和负类。
  3. 步骤三:计算在该阈值下的TPR和FPR。
  4. 步骤四:重复步骤二和三,改变阈值,得到多个(TPR, FPR)点。
  5. 步骤五:连接所有(TPR, FPR)点,绘制ROC曲线。

ROC 曲线的解读:

  • 曲线靠近左上角:表示模型性能越好。这意味着在保持低FPR的同时,模型能够获得高TPR。
  • 曲线靠近对角线:表示模型的性能接近随机猜测。
  • 曲线下面积(AUC):ROC曲线下的面积用于量化模型性能,值域为[0, 1]。AUC值越接近1,模型性能越好;AUC值为0.5表示模型性能与随机猜测无异。

ROC 曲线的优势:

  • 阈值不变性:ROC曲线不受阈值变化的影响,可以全面评估模型性能。
  • 类别不平衡不敏感:即使数据集中正负样本比例失衡,ROC曲线仍然是一个有效的评估工具。

ROC 曲线的局限:

  • 当正负样本极度不平衡时,FPR可能不够敏感。
  • ROC曲线没有考虑预测概率,因此可能无法反映模型在特定应用场景下的实际表现。
    在实际应用中,ROC曲线是评估分类模型性能的重要工具之一,尤其在医学诊断、金融风险评估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成本曲线

成本曲线(Cost Curve)是用于分析和可视化分类模型在不同阈值下所产生成本的工具。在许多实际应用中,不同的预测结果会带来不同的成本。例如,在医疗诊断中,错误地将一个病人诊断为健康(假阴性)的成本可能远高于错误地将一个健康人诊断为病人(假阳性)。成本曲线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这些成本,并选择合适的模型阈值以最小化总体成本。
以下是成本曲线的关键组成部分:

关键概念:

  • 真正例(True Positive, TP):正确识别的正例。
  • 假正例(False Positive, FP):错误地将负例识别为正例。
  • 假反例(False Negative, FN):错误地将正例识别为负例。
  • 真反例(True Negative, TN):正确识别的负例。
  • 成本:根据预测结果和实际结果产生的代价。通常包括以下几种成本:
    • 假阳性成本(Cost of FP):例如,不必要的进一步检查或治疗。
    • 假阴性成本(Cost of FN):例如,未及时治疗的严重后果。

成本曲线的绘制:

  1. 确定成本函数:首先,需要定义假阳性和假阴性的成本。这通常由领域专家或业务需求决定。
  2. 计算不同阈值下的成本
    • 对于一系列不同的阈值,计算对应的TP、FP、FN和TN。
    • 根据定义的成本函数,计算每个阈值下的总成本。
  3. 绘制成本曲线
    • 在横轴上,通常使用FPR(假正率)或阈值。
    • 在纵轴上,绘制不同阈值下的总成本。

成本曲线的解读:

  • 曲线的最低点:表示在该点对应的阈值下,总体成本最小。
  • 曲线的形状:反映了随着阈值变化,成本如何变化。

成本曲线的优势:

  • 考虑了实际业务成本:与仅考虑准确性或AUC的评估方法不同,成本曲线直接关联到业务决策和成本。
  • 帮助选择最佳阈值:通过成本曲线,可以找到最小化总体成本的阈值。

成本曲线的局限:

  • 依赖于成本定义:成本曲线的有效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假阳性和假阴性成本的定义是否准确。
  • 可能不如ROC曲线直观:对于没有明确成本定义的情况,ROC曲线可能更容易理解和使用。
    成本曲线在许多领域都有应用,尤其是在医疗诊断、金融信用评分、市场营销等领域,它们对于决策过程至关重要。通过使用成本曲线,可以更全面地评估模型在实际应用中的性能。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MDL原理

MDL(Minimum Description Length)原理是一种用于模型选择和模型估计的理论框架。它基于信息论中的一个基本概念,即最简单的模型通常是最佳的。MDL原理由Jorma Rissanen在20世纪70年代提出,其核心思想是选择那种能够以最短的方式描述数据集的模型。
以下是MDL原理的基本组成部分和原理:

基本概念:

  1. 描述长度:一个模型和数据集的描述长度是指编码该模型和数据所需的比特数。这包括两部分:
    • 模型描述长度:编码模型结构所需的比特数。
    • 数据描述长度:在给定模型下,编码数据所需的比特数。
  2. 总描述长度:模型描述长度和数据描述长度的总和。

MDL原理的核心:

MDL原理认为,一个好的模型应该能够以尽可能少的比特数来描述数据。换句话说,我们应该寻找这样的模型,它既能很好地拟合数据,又不会过于复杂。

MDL原理的应用步骤:

  1. 选择模型集合:确定一组可能的模型,这些模型可以是不同的参数化形式或不同的假设。
  2. 计算描述长度:对于每个模型,计算其描述长度,这通常涉及到以下步骤:
    • 编码模型参数。
    • 在给定模型和参数的情况下,编码数据。
  3. 选择最小描述长度的模型:选择那个具有最小总描述长度的模型。这个模型被认为是最优的,因为它以最简洁的方式捕捉了数据的结构和特征。

MDL原理的优势:

  • 避免过拟合:由于MDL原理偏好简单模型,因此它自然地避免了过拟合问题。
  • 模型选择的一致性:MDL原理提供了一种一致的方法来选择模型,特别是在面对大量候选模型时。
  • 无需正则化:MDL原理本身就可以看作是一种正则化方法,因为它限制了模型的复杂度。

MDL原理的局限:

  • 计算复杂性:计算所有候选模型的描述长度可能是计算密集型的。
  • 依赖于编码方案:描述长度的计算依赖于所使用的编码方案,不同的编码方案可能导致不同的结果。
    MDL原理在统计学、机器学习和信息理论中都有广泛的应用,它为模型选择提供了一个理论依据,并且与奥卡姆剃刀原理(Occam’s Razor)的精神相契合,即在没有足够证据的情况下,应该选择最简单的解释。

MDL在实际应用中效果如何?

MDL(Minimum Description Length)原理在实际应用中的效果通常是积极的,尤其是在需要避免过拟合和选择简单模型的情况下。以下是一些关于MDL原理在实际应用中的表现和效果:

优点和效果:

  1. 避免过拟合:MDL原理通过偏好更简单的模型来避免过拟合,这在许多实际问题中是非常有用的。例如,在机器学习任务中,使用MDL可以帮助找到既能够很好地泛化又不会过于复杂的模型。
  2. 自动模型选择:MDL提供了一种自动选择模型复杂度的方法,无需依赖交叉验证或人为设置正则化参数,这在某些情况下可以简化模型选择过程。
  3. 一致性和客观性:MDL原理提供了一种客观的模型评价标准,这在多模型比较时特别有用,因为它不依赖于特定的损失函数或先验假设。
  4. 适用于多种数据类型:MDL原理可以应用于各种类型的数据,包括分类、回归、时间序列分析等。

实际应用案例:

  • 统计学习:在统计学习中,MDL原理被用于选择线性模型的复杂度,比如确定多项式回归的阶数。
  • 模式识别:在模式识别任务中,MDL可以帮助确定特征选择和模型结构的最佳组合。
  • 信息压缩:在数据压缩领域,MDL原理被用于确定最优的压缩算法,因为它能够找到最简洁的方式来描述数据。

局限性和挑战:

  1. 计算复杂性:在实际应用中,计算所有候选模型的MDL可能非常耗时,尤其是当模型空间很大时。
  2. 编码方案的选择:MDL原理依赖于编码方案的选择,不同的编码方案可能导致不同的MDL值,因此在实际应用中需要谨慎选择。
  3. 数据大小和噪声:在处理大规模数据或含噪声数据时,MDL原理的效果可能会受到影响,因为它可能难以找到真正简洁的模型描述。
  4. 实际应用的困难:虽然MDL原理在理论上很有吸引力,但在实际应用中可能会遇到一些实施上的困难,比如如何准确地计算描述长度。
    总体来说,MDL原理在实际应用中通常是有效的,尤其是在需要平衡模型复杂度和数据拟合度的情况下。然而,它的成功应用往往需要结合具体问题的特点,以及适当的方法来克服其局限性和挑战。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决策树

决策树是一种常见的机器学习算法,用于分类和回归任务。它是一种树形结构,其中每个内部节点代表一个特征或属性,每个分支代表这个特征的一个可能值,每个叶节点代表一个分类或一个预测值。

决策树的主要组成部分:

  1. 根节点:包含整个数据集,是决策树的起点。
  2. 内部节点:代表一个特征或属性的测试,用来划分数据集。
  3. 分支:连接内部节点和代表测试结果的子节点。
  4. 叶节点:当到达叶节点时,决策树给出预测结果或分类。

构建决策树的过程:

  1. 选择最优特征:从当前数据集中选择一个最优特征作为节点的划分标准,这通常是基于某种信息增益(如信息增益、增益率或基尼不纯度)来进行的。
  2. 划分数据集:根据特征的不同取值,将数据集划分为几个子集。
  3. 重复过程:对每个子集递归执行步骤1和步骤2,直到满足停止条件(如数据集已经纯净、达到最大深度等)。

决策树的优点:

  • 易于理解:决策树的结构简单直观,易于解释和理解。
  • 需要少量预处理:决策树通常不需要对数据进行标准化或归一化处理。
  • 能够处理非线性关系:决策树能够捕捉数据中的非线性关系。

决策树的缺点:

  • 过拟合:决策树容易过拟合,特别是在没有适当剪枝的情况下。
  • 不稳定:数据的小变化可能导致生成完全不同的树结构。
  • 计算效率:对于大型数据集,构建决策树可能非常耗时。

决策树的剪枝:

为了防止过拟合,通常需要对决策树进行剪枝。剪枝有两种主要方法:

  1. 预剪枝:在树完全生长之前就停止增长,比如设定最大深度、最小样本数等。
  2. 后剪枝:先让树完全生长,然后从下到上修剪掉不必要的节点。

决策树的应用:

决策树在许多领域都有应用,包括医学诊断、金融风险评估、市场营销、天气预报等。

常见的决策树算法:

  • ID3:使用信息增益来选择特征。
  • C4.5:改进了ID3,使用增益率来选择特征,并且能够处理连续值。
  • CART(Classification and Regression Trees):不仅可以用于分类,还可以用于回归任务。
    决策树是机器学习中非常强大且实用的工具,尽管它们有缺点,但通过适当的方法(如剪枝、集成学习等),它们仍然能够在多种不同的应用中发挥重要作用。

剪枝

剪枝是决策树学习中的一种重要技术,用于防止过拟合和提高模型的泛化能力。剪枝通过移除决策树中的一些节点来简化模型结构,减少过拟合的风险。以下是剪枝的两种主要方法: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预剪枝(Pre-Pruning)

预剪枝是在决策树完全生长之前就停止其生长的策略。以下是一些预剪枝的方法:

  1. 设置最大深度:限制决策树的最大深度,防止树过于深入。
  2. 设置最小样本数:在节点进一步分裂之前,要求节点至少包含的最小样本数。
  3. 设置最小信息增益:如果某个节点的分裂不能带来足够的信息增益,则停止分裂。
  4. 设置叶子节点最小样本数:确保每个叶子节点至少包含一定数量的样本。
    预剪枝的优点是可以减少计算量,因为不需要生成完整的树。但是,它可能会过早地停止树的生长,导致模型可能不是最优的。

后剪枝(Post-Pruning)

后剪枝是先让决策树完全生长,然后再从下到上地修剪不必要的节点。以下是一些后剪枝的方法:

  1. 成本复杂度剪枝(Cost-Complexity Pruning):也称为最小成本复杂度剪枝,它通过最小化树的复杂度和训练误差来剪枝。
  2. 错误率降低剪枝(Reduced-Error Pruning, REP):通过在验证集上评估剪枝前后模型的错误率来决定是否剪枝。
  3. 悲观错误剪枝(Pessimistic Error Pruning, PEP):使用一种悲观估计来评估剪枝前后的错误率。
    后剪枝的优点是可以生成一个相对较大的树,然后逐步修剪,这有助于找到更接近最优的树结构。但是,后剪枝的计算成本较高,因为它需要先生成完整的树。

剪枝的步骤:

  1. 生成完整的决策树:首先,根据训练数据生成一个完全生长的决策树。
  2. 评估剪枝的效果:使用验证集或交叉验证来评估剪枝前后模型的性能。
  3. 剪枝:根据预剪枝或后剪枝的策略,移除不必要的节点。
  4. 重复评估和剪枝:重复上述步骤,直到达到某个停止条件,比如错误率不再显著降低。

剪枝的目的:

  • 避免过拟合:通过减少模型的复杂度,降低过拟合的风险。
  • 提高泛化能力:使模型在未知数据上的表现更好。
  • 简化模型:使模型更加简洁,易于理解和解释。
    剪枝是决策树算法中的一个关键步骤,它有助于平衡模型的复杂度和性能,从而在实际应用中取得更好的效果。

扩展线性模型

扩展线性模型(Generalized Linear Models,简称GLM)是一类用于处理响应变量(因变量)和解释变量(自变量)之间关系模型的统称。这些模型是线性模型的推广,可以处理响应变量不是正态分布的情况,以及响应变量和解释变量之间非线性关系的情况。

主要特点:

  1. 响应变量的分布:在传统线性回归中,响应变量必须是正态分布的。GLM允许响应变量遵循不同的分布,如二项分布、泊松分布、伽马分布等。
  2. 链接函数(Link Function):GLM通过链接函数将线性预测变量转换为响应变量的期望值。这意味着即使响应变量和解释变量之间的关系是非线性的,也可以通过链接函数转换为线性模型。
  3. 方差函数(Variance Function):GLM允许方差是均值的函数,这意味着响应变量的方差可以依赖于其均值,这是处理异方差性的一个重要特性。

常见的GLM类型:

  1. 逻辑回归(Logistic Regression):用于处理响应变量是二项分布的情况,通常用于分类问题。
  2. 泊松回归(Poisson Regression):用于处理响应变量是泊松分布的情况,通常用于计数数据。
  3. 伽马回归(Gamma Regression):用于处理响应变量是伽马分布的情况,通常用于连续的正值数据。
  4. 逆高斯回归(Inverse Gaussian Regression):用于处理响应变量是逆高斯分布的情况。

构建GLM的步骤:

  1. 选择合适的分布族:根据响应变量的特性和分布,选择合适的分布族。
  2. 选择链接函数:根据响应变量和解释变量之间的关系,选择合适的链接函数。常见的链接函数包括对数链接(log link)、身份链接(identity link)、逆链接(inverse link)等。
  3. 估计模型参数:使用最大似然估计或其他优化方法来估计模型的参数。
  4. 模型诊断:检查模型的假设是否得到满足,如响应变量的分布、方差齐性等。
  5. 模型预测:使用估计的模型参数进行预测。

GLM的优势:

  • 灵活性:能够处理多种类型的响应变量和数据结构。
  • 强大的统计特性:提供了假设检验、置信区间估计等统计工具。
  • 易于理解和实现:尽管是线性模型的扩展,但GLM在概念上仍然相对简单。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GLM的局限:

  • 假设:GLM仍然依赖于一些假设,如响应变量的分布、链接函数的正确选择等。
  • 计算复杂性:某些GLM的估计和推断过程可能比线性回归更复杂。
    扩展线性模型在社会科学、医学研究、生态学、金融分析等多个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通过它们,研究人员可以更准确地建模和预测各种复杂的现实世界数据。

支持向量回归

支持向量回归(Support Vector Regression,简称SVR)是一种利用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SVM)原理来进行回归分析的机器学习方法。SVR的目标是找到一个最优的超平面,使得所有数据点到这个超平面的距离之和最小化,同时允许一定的误差。

SVR的关键概念:

  1. 超平面:在特征空间中,SVR试图找到一个最优的超平面(在二维空间中是线,在三维空间中是平面),用于预测。
  2. ε-不敏感带:SVR允许数据点在超平面附近有一定的误差范围,这个范围被称为ε-不敏感带。在这个带内的数据点不计入损失函数。
  3. 支持向量:位于ε-不敏感带边缘的数据点被称为支持向量,它们是确定超平面位置的关键点。

SVR的工作原理:

  1. 映射到高维空间:通过核函数,原始数据可能被映射到一个更高维的空间,以便于找到最优超平面。
  2. 优化问题:SVR通过解决一个优化问题来找到最优超平面。目标是最小化一个由两部分组成的损失函数:一部分是超平面与支持向量之间的距离,另一部分是正则化项(如L2范数),用于控制模型的复杂度。
  3. 损失函数:SVR的损失函数通常是基于ε-不敏感带的,这意味着只有当预测值与实际值之间的差异超过ε时,才会计算损失。

SVR的优势:

  • 泛化能力强:SVR通常能够提供良好的泛化能力,适用于不同的回归问题。
  • 处理非线性问题:通过核函数,SVR能够有效地处理非线性回归问题。
  • 不受异常值影响:由于支持向量的性质,SVR对异常值不那么敏感。

SVR的局限:

  • 计算成本:对于大规模数据集,SVR的计算成本可能较高,尤其是在使用核函数时。
  • 参数选择:选择合适的参数(如ε、核函数参数等)可能比较困难,需要通过交叉验证等方法来优化。
  • 解释性:与线性回归相比,SVR的解释性较差,因为它可能涉及高维空间的非线性映射。

SVR的应用:

SVR在许多领域都有应用,包括股票价格预测、时间序列分析、生物信息学、信号处理等。

实现SVR的常见库:

在Python中,SVR可以通过scikit-learn库来实现,它提供了SVR类,可以方便地训练和预测SVR模型。

from sklearn.svm import SVR
from sklearn.model_selection import train_test_split
from sklearn.metrics import mean_squared_error
# 示例数据
X = [[0], [1], [2], [3], [4]]
y = [0, 1, 2, 2, 4]
# 划分数据集
X_train, X_test, y_train, y_test = train_test_split(X, y, test_size=0.2, random_state=0)
# 创建SVR模型
svr = SVR(kernel='linear')
# 训练模型
svr.fit(X_train, y_train)
# 预测
y_pred = svr.predict(X_test)
# 评估模型
mse = mean_squared_error(y_test, y_pred)
print(f'Mean Squared Error: {mse}')

在实际应用中,可能需要调整SVR的参数,如C(正则化参数)、epsilon(ε-不敏感带的宽度)和kernel(核函数类型),以获得最佳的模型性能。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多层感知机

多层感知机(Multilayer Perceptron,简称MLP)是一种前馈人工神经网络,由三层或更多层的神经元组成,包括输入层、隐藏层和输出层。每一层由多个神经元组成,每个神经元与前一层的所有神经元相连,并且可以对输入数据进行加权和求和,然后通过一个激活函数来输出。

多层感知机的主要组成部分:

  1. 输入层:包含与输入特征数量相同的神经元,每个神经元对应一个输入特征。
  2. 隐藏层:可以有一个或多个,包含多个神经元。这些神经元可以对输入数据进行非线性变换。
  3. 输出层:包含与输出类别数量相同的神经元。对于分类问题,每个神经元对应一个类别;对于回归问题,每个神经元对应一个预测值。
  4. 权重和偏置:连接神经元的边(称为连接或突触)具有权重,表示神经元之间的影响程度。每个神经元还有一个偏置,用于调整其输出。
  5. 激活函数:在每个神经元上应用激活函数,如Sigmoid、ReLU(Rectified Linear Unit)等,以引入非线性。

多层感知机的训练过程:

  1. 前向传播:输入数据通过网络,每一层神经元计算其输出,直到到达输出层。
  2. 反向传播:根据输出层的误差,通过网络反向传播误差,调整权重和偏置。
  3. 重复过程:重复前向传播和反向传播的过程,每次迭代都尝试优化网络的权重和偏置,以减少预测误差。
  4. 终止条件:当网络的性能不再显著提高,或者达到预设的迭代次数时,训练过程结束。

多层感知机的优点:

  • 非线性建模能力:通过多层隐藏层,MLP能够处理复杂的非线性关系。
  • 适应性强:MLP可以适应各种不同的数据集和问题类型。
  • 易于实现:MLP的实现相对简单,可以通过多种编程语言和库来实现。

多层感知机的局限:

  • 计算复杂性:MLP的计算成本可能较高,尤其是对于大规模数据集。
  • 过拟合风险:如果没有适当的正则化或剪枝技术,MLP容易过拟合数据。
  • 需要大量数据:为了获得良好的性能,MLP可能需要大量的训练数据。

多层感知机的应用:

MLP在许多领域都有应用,包括图像识别、语音识别、自然语言处理、金融预测等。通过适当的训练和调整,MLP可以有效地解决各种复杂的问题。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随机梯度下降

随机梯度下降(Stochastic Gradient Descent,简称SGD)是一种用于优化机器学习算法中的参数(如神经网络的权重)的迭代优化算法。它通过在每次迭代中使用一个随机样本的数据点来更新参数,而不是使用整个数据集,从而减少了计算成本并提高了算法的效率。

随机梯度下降的主要步骤:

  1. 初始化参数:选择一个初始权重向量。
  2. 随机选择样本:从训练数据集中随机选择一个样本。
  3. 计算梯度:使用当前的权重和随机选择的样本,计算损失函数相对于权重向量的梯度。
  4. 更新参数:将权重向量沿梯度方向移动一小步,通常是梯度乘以一个小的学习率。
  5. 重复过程:重复步骤2至4,直到达到某个停止条件,如达到预设的迭代次数、损失函数值不再显著下降等。

随机梯度下降的优势:

  • 计算效率:由于每次迭代只使用一个样本,因此计算成本较低。
  • 适应性强:SGD可以适应各种不同的数据集和问题类型。
  • 易于实现:SGD的实现相对简单,可以通过多种编程语言和库来实现。

随机梯度下降的局限:

  • 学习率选择:选择合适的学习率对于SGD的成功至关重要,因为过大的学习率可能导致权重震荡,而过小的学习率可能导致收敛速度慢。
  • 局部最优:SGD可能会陷入局部最优,而不是全局最优。
  • 过拟合风险:如果没有适当的正则化或剪枝技术,SGD容易过拟合数据。

随机梯度下降的应用:

SGD在许多领域都有应用,包括图像识别、语音识别、自然语言处理、金融预测等。通过适当的调整和学习率的选择,SGD可以有效地解决各种复杂的问题。

实现随机梯度下降的常见库:

在Python中,SGD可以通过scikit-learn库来实现,它提供了SGDClassifierSGDRegressor类,可以方便地训练和预测SGD模型。

from sklearn.linear_model import SGDClassifier
from sklearn.model_selection import train_test_split
from sklearn.metrics import accuracy_score
# 示例数据
X = [[0], [1], [2], [3], [4]]
y = [0, 1, 2, 2, 4]
# 划分数据集
X_train, X_test, y_train, y_test = train_test_split(X, y, test_size=0.2, random_state=0)
# 创建SGD分类器
sgd_clf = SGDClassifier(random_state=0)
# 训练模型
sgd_clf.fit(X_train, y_train)
# 预测
y_pred = sgd_clf.predict(X_test)
# 评估模型
accuracy = accuracy_score(y_test, y_pred)
print(f'Accuracy: {accuracy}')

在实际应用中,可能需要调整SGD的参数,如学习率、正则化参数等,以获得最佳的模型性能。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贝叶斯网络

贝叶斯网络(Bayesian Network),也称为信念网络(Belief Network)或概率图模型(Probabilistic Graphical Model),是一种图形化表示的概率模型,用于描述变量之间的依赖关系。在贝叶斯网络中,每个节点代表一个随机变量,节点之间的边表示变量之间的依赖关系。

贝叶斯网络的主要组成部分:

  1. 节点(Nodes):代表随机变量,每个节点都有其概率分布。
  2. 边(Edges):表示节点之间的依赖关系,有方向性。
  3. 有向无环图(Directed Acyclic Graph, DAG):贝叶斯网络是一个有向无环图,这意味着图中不存在环路。
  4. 条件独立性:在给定父节点的条件下,贝叶斯网络中的任意两个非父子节点是条件独立的。

贝叶斯网络的工作原理:

  1. 概率表示:每个节点都表示一个随机变量,其概率分布可以是离散的(如二项分布、多项分布)或连续的(如高斯分布)。
  2. 依赖关系:通过图中的边来表示变量之间的依赖关系。如果两个节点之间有边连接,则表示它们不是条件独立的。
  3. 推理和预测:贝叶斯网络可以用于推理和预测。通过概率推理,可以计算给定一组观察值(证据)的某个变量的概率。

贝叶斯网络的优势:

  • 表达复杂依赖关系:贝叶斯网络能够有效地表达变量之间的复杂依赖关系。
  • 概率推理:贝叶斯网络提供了一种强大的工具来进行概率推理和预测。
  • 易于理解和解释:相对于其他概率模型,贝叶斯网络的图形化表示使得理解和解释变得更加直观。

贝叶斯网络的局限:

  • 计算复杂性:贝叶斯网络的推理和预测过程可能非常复杂,特别是当网络结构复杂时。
  • 参数估计:估计贝叶斯网络中的参数(如先验概率和条件概率)可能是一个挑战。
  • 依赖关系假设:贝叶斯网络假设所有依赖关系都是已知的,这在实际应用中可能并不总是成立。

贝叶斯网络的应用:

贝叶斯网络在许多领域都有应用,包括生物信息学、医学诊断、计算机安全、人工智能等。通过它们,研究人员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处理复杂的数据和问题。

实现贝叶斯网络的常见库:

在Python中,可以使用pomegranate库来构建和操作贝叶斯网络。

import pomegranate
# 创建节点
node1 = pomegranate.DiscreteDistribution({'A': 0.2, 'B': 0.8})
node2 = pomegranate.DiscreteDistribution({'C': 0.3, 'D': 0.7})
# 创建网络
network = pomegranate.BayesianNetwork()
network.add_edges_from([(node1, node2)])
# 添加节点到网络
network.add_node(node1)
network.add_node(node2)
# 显示网络
print(network.to_networkx())

在实际应用中,可能需要根据具体问题的需求来调整贝叶斯网络的结构和参数。

TAN算法

TAN算法(Tree Augmented Naive Bayes)是一种基于朴素贝叶斯模型的扩展算法,它通过构建一棵树来改进朴素贝叶斯模型的性能。TAN算法结合了朴素贝叶斯和决策树的特点,能够处理比朴素贝叶斯模型更复杂的依赖关系。
TAN算法的工作原理包括:

  1. 构建初始树:首先,使用某种特征选择方法构建一个初始的树结构。
  2. 调整树结构:在训练过程中,根据特征之间的依赖关系调整树结构,以提高模型的性能。
  3. 概率计算:在调整后的树结构中,计算每个节点的条件概率。
    TAN算法的优势在于能够处理复杂依赖关系,提高性能,并且易于实现。然而,它的局限性在于计算复杂性较高,容易过拟合数据。
    TAN算法在许多领域都有应用,如文本分类、医学诊断、计算机安全等。通过适当的调整和训练,TAN算法可以有效地解决各种复杂的问题。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聚类

聚类是一种无监督学习技术,用于将数据集中的对象或样本分组到不同的组(簇)中,使得同一簇内的对象之间相似度较高,而不同簇之间的对象之间相似度较低。这种分组的过程不依赖于任何预先定义的标签或类别,而是基于对象之间的相似性。

聚类的主要步骤:

  1. 选择聚类算法:根据数据集的特性和问题需求,选择合适的聚类算法。常见的聚类算法包括K-Means、DBSCAN、层次聚类、谱聚类等。
  2. 数据预处理:对数据进行清洗、标准化、归一化等预处理,以便更好地应用聚类算法。
  3. 执行聚类:应用选择的聚类算法对数据进行分组。
  4. 评估聚类结果:评估聚类结果的质量,如轮廓系数、 Davies-Bouldin 指数等,以确定聚类效果是否满足需求。
  5. 调整参数:根据评估结果,调整聚类算法的参数,如K-Means中的K值、DBSCAN中的eps和min_samples等。
  6. 重复过程:重复执行聚类和评估过程,直到获得满意的聚类结果。

聚类的优势:

  • 无监督学习:不需要预先标记的数据,适用于大量未标记的数据集。
  • 发现数据结构:能够发现数据中的潜在模式和结构,有助于数据分析和可视化。
  • 适用于多种数据类型:可以处理数值型、分类型、时间序列等多种类型的数据。

聚类的局限:

  • 参数选择:聚类算法的参数选择可能比较困难,需要通过交叉验证等方法来优化。
  • 数据预处理:聚类结果可能受到数据预处理的影响,需要仔细处理数据。
  • 聚类结果解释:聚类结果可能难以解释,尤其是当数据集复杂时。

聚类的应用:

聚类在许多领域都有应用,包括图像处理、文本分析、生物信息学、市场细分等。通过聚类,研究人员可以更好地理解数据,发现数据中的潜在模式,并据此做出决策。

实现聚类的常见库:

在Python中,可以使用scikit-learn库来实现各种聚类算法。

from sklearn.cluster import KMeans
from sklearn.datasets import make_blobs
# 生成模拟数据
X, _ = make_blobs(n_samples=100, centers=3, cluster_std=0.5, random_state=0)
# 创建KMeans模型
kmeans = KMeans(n_clusters=3, random_state=0)
# 训练模型
kmeans.fit(X)
# 预测
y_pred = kmeans.predict(X)
# 显示聚类结果
print(y_pred)

在实际应用中,可能需要根据具体问题的需求来调整聚类算法的参数,以获得最佳的聚类效果。

EM算法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EM算法(Expectation-Maximization algorithm),期望最大化算法,是一种迭代算法,用于求解含有隐变量的概率模型。它是由J. Jordan、A. Dempster、N. Laird和D. B. Rubin在1977年提出的,主要用于解决最大似然估计(Maximum Likelihood Estimation, MLE)中的困难问题,尤其是在涉及隐变量时。

EM算法的主要步骤:

  1. 期望步骤(E-step)
    • 在给定当前参数估计值的情况下,计算隐变量的条件期望。
    • 这一步的目标是找到每个观测数据点属于每个高斯混合模型分量的概率。
  2. 最大化步骤(M-step)
    • 使用期望步骤中得到的隐变量的条件期望来更新参数估计值。
    • 这一步的目标是最大化观测数据的对数似然函数。
  3. 重复E和M步骤
    • 重复执行期望步骤和最大化步骤,直到收敛或者达到预设的迭代次数。

EM算法的优势:

  • 适用于含有隐变量的模型:能够解决最大似然估计中涉及隐变量的难题。
  • 强大的理论基础:基于概率论和统计学的理论基础。
  • 广泛的适用性:在图像处理、语音识别、生物信息学等领域都有应用。

EM算法的局限:

  • 局部最优解:EM算法可能收敛到局部最优解,而不是全局最优解。
  • 初始值敏感:算法的收敛性和性能对初始值敏感。
  • 计算复杂性:在某些情况下,EM算法的计算复杂性较高。

EM算法的应用:

EM算法在许多领域都有应用,包括:

  • 图像处理:用于图像分割、物体识别等。
  • 语音识别:用于识别语音中的隐藏音素。
  • 生物信息学:用于蛋白质结构预测、基因表达数据分析等。

实现EM算法的常见库:

在Python中,可以使用scikit-learn库来实现EM算法。

from sklearn.mixture import GaussianMixture
# 示例数据
X = [[0], [1], [2], [3], [4]]
# 创建GaussianMixture模型
gmm = GaussianMixture(n_components=2, random_state=0)
# 训练模型
gmm.fit(X)
# 预测
y_pred = gmm.predict(X)
# 显示聚类结果
print(y_pred)

在实际应用中,可能需要根据具体问题的需求来调整EM算法的参数,以获得最佳的模型性能。

监督学习,无监督学习,半监督学习

监督学习、无监督学习和半监督学习是机器学习中三种不同的学习范式,它们根据数据集的不同特性来划分。

监督学习(Supervised Learning)

监督学习是一种机器学习范式,其中算法从已标记的数据中学习,并尝试在未标记的数据上做出准确的预测。这种类型的学习涉及训练数据集和测试数据集,其中训练数据集包含输入数据和相应的输出标签。

  • 优点
    • 能够处理复杂的任务,如分类和回归。
    • 结果可解释性强。
  • 缺点
    • 需要大量的标记数据。
    • 对异常值敏感。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无监督学习(Unsupervised Learning)

无监督学习是一种机器学习范式,其中算法从未标记的数据中学习,旨在发现数据中的模式、关联或结构。这种类型的学习通常涉及数据集,但不需要输出标签。

  • 优点
    • 能够处理大量未标记的数据。
    • 发现数据中的潜在模式。
  • 缺点
    • 难以解释和验证发现的模式。
    • 缺乏明确的性能评估标准。

半监督学习(Semi-Supervised Learning)

半监督学习是一种介于监督学习和无监督学习之间的机器学习范式,它利用少量标记数据和大量未标记数据来提高模型的性能。这种类型的学习结合了监督学习和无监督学习的优势。

  • 优点
    • 利用未标记数据来提高模型的性能。
    • 减少标记数据的成本。
  • 缺点
    • 算法设计复杂。
    • 难以平衡标记数据和未标记数据的使用。
      这三种学习范式各有特点,适用于不同的应用场景。在实际应用中,选择哪种学习范式取决于数据集的特性、问题的复杂性以及可用资源的多少。

离散化

离散化(Discretization)是一种数据预处理技术,用于将连续型数据转换为离散型数据。这种转换通常发生在数据分析和建模之前,目的是为了简化数据、减少数据存储空间、提高模型的计算效率,或者为了适应某些算法和模型对输入数据格式的要求。

离散化的主要步骤:

  1. 确定离散化边界:根据数据的分布和应用需求,确定将连续数据划分为离散区间的方法。
  2. 应用离散化方法:根据确定的边界,将连续数据转换为离散值。常用的离散化方法包括等宽离散化、等频离散化、基于熵的离散化等。
  3. 验证离散化效果:评估离散化对数据分析和建模的影响,确保离散化后的数据仍能满足模型的需求。

离散化的优势:

  • 简化数据:减少数据量,简化数据结构和分析过程。
  • 提高计算效率:离散化后的数据更适合于某些算法和模型的输入要求。
  • 便于数据可视化:离散化后的数据更容易在图表中展示和解释。

离散化的局限:

  • 信息损失:离散化可能会导致原始数据的某些信息丢失。
  • 离散化边界选择:离散化边界的选择对结果有很大影响,需要谨慎处理。

离散化的应用:

离散化在许多领域都有应用,包括数据挖掘、统计分析、机器学习等。通过离散化,研究人员可以更好地处理和分析数据,发现数据中的潜在模式和规律。

实现离散化的常见库:

在Python中,可以使用pandas库中的cut函数来实现等宽离散化,或者使用scikit-learn库中的KBinsDiscretizer类来实现等频离散化。

import pandas as pd
from sklearn.preprocessing import KBinsDiscretizer
# 示例数据
data = pd.DataFrame({'feature': [1, 2, 3, 4, 5, 6, 7, 8, 9, 10]})
# 创建KBinsDiscretizer模型
discretizer = KBinsDiscretizer(n_bins=3, encode='ordinal', strategy='uniform')
# 离散化特征
data['discretized_feature'] = discretizer.fit_transform(data[['feature']])
# 显示离散化后的数据
print(data)

在实际应用中,可能需要根据具体问题的需求来调整离散化的方法和参数,以获得最佳的离散化效果。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投影

在数据挖掘领域,投影(Projection)通常指的是从高维数据集中选择或抽取一部分特征子集的过程。这种操作的目的是为了简化数据、减少计算复杂度,或者为了可视化高维数据。

投影的主要步骤:

  1. 选择投影方向:确定从原始高维数据集中选择哪些特征。这可以通过多种方法完成,例如基于特征重要性、基于相关性、基于聚类结果等。
  2. 执行投影:根据选择的投影方向,从原始数据集中抽取相应的特征子集。
  3. 验证投影效果:评估投影对数据分析和建模的影响,确保投影后的数据仍能满足模型的需求。

投影的优势:

  • 简化数据:减少数据量,简化数据结构和分析过程。
  • 提高计算效率:投影后的数据更适合于某些算法和模型的输入要求。
  • 便于数据可视化:投影后的数据更容易在图表中展示和解释。

投影的局限:

  • 信息损失:投影可能会导致原始数据的某些信息丢失。
  • 投影方向选择:投影方向的选择对结果有很大影响,需要谨慎处理。

投影的应用:

投影在许多领域都有应用,包括数据挖掘、统计分析、机器学习等。通过投影,研究人员可以更好地处理和分析数据,发现数据中的潜在模式和规律。

实现投影的常见库:

在Python中,可以使用pandas库中的select_dtypes函数来选择特定类型的特征,或者使用scikit-learn库中的SelectKBest类来选择特征子集。

import pandas as pd
from sklearn.feature_selection import SelectKBest
from sklearn.feature_selection import f_regression
# 示例数据
data = pd.DataFrame({'feature1': [1, 2, 3, 4, 5, 6, 7, 8, 9, 10],
                    'feature2':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 选择前两个最佳特征
selector = SelectKBest(score_func=f_regression, k=2)
# 执行特征选择
data['selected_features'] = selector.fit_transform(data[['feature1', 'feature2']], data['target'])
# 显示选择的特征
print(data)

在实际应用中,可能需要根据具体问题的需求来调整投影的方法和参数,以获得最佳的投影效果。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数据清洗

数据清洗是数据预处理过程中的一个关键步骤,其目的是识别和纠正数据集中的错误或不一致性,提高数据质量,确保后续分析或建模的准确性。数据清洗包括多种操作,如缺失值处理、异常值检测和处理、数据转换、数据标准化等。

数据清洗的主要步骤:

  1. 识别和标记问题数据:通过统计分析、可视化等方法,识别数据集中的缺失值、重复值、异常值等问题。
  2. 处理缺失值
    • 删除缺失值:如果缺失数据量不大,可以直接删除包含缺失值的记录。
    • 填充缺失值:使用平均值、中位数、众数、向前填充、向后填充、使用其他变量等方法来填充缺失值。
  3. 处理异常值
    • 删除异常值:如果异常值对分析影响不大,可以直接删除。
    • 保留异常值:在某些情况下,异常值可能包含重要的信息,可以保留。
    • 转换异常值:通过数学变换(如取对数、平方根等)来处理异常值。
  4. 数据转换:将数据转换为更适合分析或建模的格式,例如将日期时间转换为统一的格式。
  5. 数据标准化:将数据转换到特定的范围或分布,以便进行比较和分析。
  6. 验证数据清洗效果:通过统计测试、可视化等方式,验证数据清洗后的数据质量。

数据清洗的优势:

  • 提高数据分析质量:清洗后的数据更准确、可靠,有助于提高分析结果的准确性。
  • 节省分析时间:减少分析过程中因数据问题而产生的额外工作。
  • 降低决策风险:基于准确的数据进行决策,降低决策风险。

数据清洗的局限:

  • 人工成本:数据清洗需要人工参与,可能需要花费大量时间。
  • 主观性:数据清洗过程中存在一定的主观性,不同的清洗策略可能得到不同的结果。
  • 数据损失:在处理异常值和缺失值时,可能会导致有价值的数据丢失。

数据清洗的应用:

数据清洗在各个领域都有应用,包括金融分析、医疗健康、市场研究等。通过数据清洗,研究人员可以更好地利用数据,提高分析结果的可靠性。

实现数据清洗的常见库:

在Python中,可以使用pandas库来进行数据清洗,包括处理缺失值、异常值、数据转换等操作。

import pandas as pd
# 示例数据
data = pd.DataFrame({'feature1': [1, 2, None, 4, 5],
                    'feature2': [11, 12, 13, 14, None]})
# 处理缺失值
data.fillna(data.mean(), inplace=True)
# 处理异常值
data = data[(data['feature1'] >= data['feature1'].quantile(0.05)) & (data['feature1'] <= data['feature1'].quantile(0.95))]
# 显示清洗后的数据
print(data)

在实际应用中,可能需要根据具体问题的需求来调整数据清洗的方法和参数,以获得最佳的清洗效果。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本文来自互联网用户投稿,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coloradmin.cn/o/2043447.html

如若内容造成侵权/违法违规/事实不符,请联系多彩编程网进行投诉反馈,一经查实,立即删除!

相关文章

解密!抖音百万粉丝博主三维地图视频都用到了什么GIS数据和技术

引言 在抖音上有许多诸如三维地图科普局、三维地图看世界和三维地图鉴赏等百万粉丝博主靠着三维地图科普城市、景区、人文和地理视频获赞百万&#xff0c;在我们浏览视频时犹如身临其境一般&#xff0c;那么制作这些视频需要什么GIS技术呢&#xff1f;如何利用MapMost技术自己…

怎么防止源代码泄露?十种方法杜绝源代码泄密风险

源代码是软件开发的核心资产之一&#xff0c;保护其不被泄露对企业的安全至关重要。源代码泄露不仅可能导致知识产权的丧失&#xff0c;还可能给企业带来经济损失和品牌形象的损害。以下是十种有效的方法&#xff0c;可以帮助企业杜绝源代码泄密的风险。 1. 代码加密 对源代码…

LeetCode 3148.矩阵中的最大得分:每个元素与其左或上元素之差的最大值(原地修改O(1)空间)

【LetMeFly】3148.矩阵中的最大得分&#xff1a;每个元素与其左或上元素之差的最大值&#xff08;原地修改O(1)空间&#xff09; 力扣题目链接&#xff1a;https://leetcode.cn/problems/maximum-difference-score-in-a-grid/ 给你一个由 正整数 组成、大小为 m x n 的矩阵 g…

ESVC论文笔记

ESVC: COMBINING ADAPTIVE STYLE FUSION AND MULTI-LEVEL FEATURE DISENTANGLEMENT FOR EXPRESSIVE SINGING VOICE CONVERSION阅读笔记 发现问题 虽然SVC在自然度和相似度方面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但音频中除了歌手身份之外,情感表达也是传递歌手感情和态度的必要条件&#xf…

17.实现一个算法根据电话按键上的数字和字母的映射关系,输入一个或多个数字返回所有它能表示的全部字母组合

17. Letter Combinations of a Phone Number 题目 Given a string containing digits from 2-9 inclusive, return all possible letter combinations that the number could represent. A mapping of digit to letters (just like on the telephone buttons) is given belo…

电子音乐制作软件有哪些 电音制作用什么软件 好用的能够创作音乐的软件推荐 电音基础新手入门

电子音乐目前已经成为了年轻人的一大爱好&#xff0c;而全国各地随处可见的音乐节更是代表着电子音乐文化已经逐渐被年轻人所接受&#xff0c;在这样的大背景下&#xff0c;一些年轻人也开始了自己创作电子音乐的道路。现在有了软件的帮助&#xff0c;我们能够更加随心所欲的创…

卡码网KamaCoder 110. 字符串接龙

题目来源&#xff1a;110. 字符串接龙 C题解1&#xff1a;深度搜索。一条路径走到黑&#xff0c;并且记录到达当前节点的最短路径长度&#xff0c;不断更新&#xff0c;如果不是最短路径就不用再遍历那条路。 #include <iostream> #include <vector> #include <…

数据结构基本概念和术语

概论 1.1 基本概念和术语 1.1.1 基本概念 计算机处理的的是数值性数据&#xff0c;当计算机处理用户信息表中的数据的时候&#xff0c;需要弄清3个问题 1.数据的逻辑结构 数据之间存在怎样的内在联系&#xff0c;数据中&#xff0c;有且只有一个是首节点/尾结点&#xff0…

Squish 8.0现已发布

本文翻译自&#xff1a;Squish 8.0 Available Now 原文作者&#xff1a;Qt Group质量保证高级解决方案工程师Katarina Behrens 审校&#xff1a;Jinjing Li Squish团队非常激动地宣布Squish GUI Tester 8.0现已发布。对于自动化跨平台GUI测试而言&#xff0c;这是一款软件质量…

41-设计规则:线宽规则

1.设置电源线规则和信号线规则 2.设置信号线规则 3.设置电源线规则 如果未生效&#xff1a; ① 提升优先级即可。 ②查看使能选项有没有勾选

2024医疗器械网络交易服务第三方平台备案申请流程

前几天&#xff0c;小编给大家分享了药品网络交易第三方平台备案申请流程&#xff0c;好多客户就来问&#xff0c;那医疗器械网络交易服务第三方平台备案怎么办理呢&#xff1f; 今天&#xff0c;就给大家好好聊聊医疗器械网络交易服务第三方平台备案申请流程&#xff0c;供大…

Xilinx课程,就这么水灵灵地上线了~

如果你想了解&#xff1a; 如何利用精通流水线&#xff08;Pipeline&#xff09;技术&#xff0c;让电路设计效率倍增&#xff1f; 如何掌握利用性能基线指导设计流程的方法&#xff1f; 如何理解集成电路设计中的UltraFast Design Methodology Implementation设计方法学中的…

C++拾趣——编译器预处理宏__COUNTER__的应用场景

大纲 生成唯一标识符调试信息宏展开模板元编程代码 在C中&#xff0c;__COUNTER__是一个特殊的预处理宏&#xff0c;它主要被用来生成唯一的整数标识符。这个宏是由一些编译器&#xff08;如GCC和Visual Studio&#xff09;内置支持的&#xff0c;而不是C标准的一部分。它的主要…

《AI视频类工具之五——​ 开拍》

一.简介 官网:开拍 - 用AI制作口播视频用AI制作口播视频https://www.kaipai.com/home?ref=ai-bot.cn 开拍是一款由美图公司在2023年推出,利用AI技术制作的短视频分享应用。这款工具通过AI赋能,为用户提供了从文案创作、视频拍摄到视频剪辑、包装的一站式解决方案,极大地…

Using the ST-LINK/V2-1 to program and debug the STM32 on board

1. Using the ST-LINK/V2-1 to program and debug the STM32 on board To program the STM32 on the board, plug in the two jumpers on CN2 要对板上的STM32进行编程&#xff0c;请插入CN2上的两个跳线 2. 单片机供电 标有IDD的跳线JP6用于测量STM32微控制器的功耗 拆下跳…

UE5学习笔记14-动画的混合空间

零、我看视频中使用的是UE5.0左右的版本&#xff0c;我使用的是UE5.4&#xff0c;5.4中创建混合空间&#xff0c;没有看见有2D和3D混合动画空间的区分&#xff0c;具体的UE5如何创建2D的动画暂时不知道(我感觉现在创建的是3D的动画) 一、创建混合空间 1.我将所有的动画蓝图和动…

vue用户管理、角色管理和部门管理展示

1、用户和角色一对多&#xff0c;用户和部门多对多 2、用户管理 编辑用户时部门层级展示 角色-下拉框展示 <template><div class"s"><!-- 操作按钮 --><div class"shang"><el-input v-model"searchText" placeholde…

EXTI外部中断之对射式红外传感器计次应用案例

系列文章目录 STM32中断系统之EXTI外部中断 文章目录 系列文章目录前言一、应用案例简介二、电路接线图三、应用案例代码四、应用案例分析4.1 配置外部中断4.1.1 配置RCC时钟4.1.2 配置GPIO4.1.3 配置AFIO4.1.4 配置EXTI4.1.5 配置NVIC 4.2 编写中断函数 前言 提示&#xff1…

泛微OA系统走进腾讯大厦

企业信息化、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快速发展带来了无限可能&#xff0c;但同时也带来了系统安全的严峻挑战。您准备好应对了吗? 上月由腾讯安全部、泛微联合举办的“OA 系统安全防护与腾讯iOA 零信任安全策略客户会”在腾讯滨海大厦成功举办&#xff0c;本次活动邀请了60位…

拆开一个断了FPC的墨水屏,是不是像OLED一样驱动芯片在里面

可对比查看一个OLED的屏幕拆解 拆解理由 第一次焊接驱动板时的fpc上下接问题&#xff0c;但焊接到板子上并没有达到正常的显示效果。PI补强也被撕下来。后来拔下来后发现金手指断裂。本来想用一个fpc排线连接在一起&#xff0c;但后来发现并没有达到理想效果&#xff0c;飞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