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投稿推荐
SCI&EI
• 医学与心理学,纯正刊(基本不拒稿)
• 1区计算机水刊,3.5-4.0(1个月录用)
• 2区-Top水刊,2.0-3.0(沾边可录)
EI
• 各领域沾边均可(2天录用)
知网(CNKI)、谷歌学术
•1天提交-见刊,5天检索(包检索)
SSCI
• 1区,2.0-3.0(1个月录用)
2024国自然放榜
按照以往时间,2024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放榜日期最可能在8月16日或8月23日。
据说一些消息灵通的单位,其科研科已经掌握了部分相关消息。不过,大多数申请人依旧对任何消息都一无所知。正因如此,众多人等待得尤为焦虑:少数人已经探听到了是否成功获批,但自己却毫无消息,尤其会评已结束一段时间了,还没消息是不是就凉了?
现在还没消息,真的凉了?
肯定不是的,能提前知道消息的绝对是少数中的少数,绝大多数是等到真正公布后才知道的。
(来源:小木虫)
其实,网上那些说“中了”的人,确实可能认识会评专家,或者通过多方打听得到了一点内部消息。
很多学校和学院,特别是那些每年国社科项目立项数量都很多的学校。如果你的学校每年立项数量多、又时常会反馈“内部消息”,没消息大概率可能是凉了。
但是,大部分人都没有获取消息的渠道!而且,如果一个学校每年只有几项立项,或者根本没有项目立项,学校根本没有必要去打听;或者学校从来都没有打听消息的传统,没消息也很正常。
国社科会评每个组只有几个专家评审,那么多人都会立项,专家大概率不认识你,你怎么可能会收到消息呢?除非你自己有关系或者到处找人打听,或者你所在的学校或学院打听到了消息,而且你的领导愿意卖你一个人情,才会冒着风险提前告诉你。
国社科真的没那么黑暗,有很多成功立项的人都没有任何内部关系!大家放宽心!
真的可以提前知道吗?
当然,如果评你的申请书的人恰巧是你的朋友,那基本就没问题了。不过今年可能不太一样。与往年不同的是,今年基金委的严打导致能打听到的消息更少了。
希望大家保持正确心态。
因为有些申请人可能直接亦或者通过某些渠道得到的答复,这些答复有些比较斩钉截铁,而更多的是:“没看到”、“没有消息”(单位)......
而往往是没看到,没有消息等造成很多申请人的困扰,认为又是“名落孙山”。
值得注意的是:这样的表达其中有一部分确实是出于委婉表达(遗憾);但更多的则是实情。
申请人要考虑到:
1、专家的记忆力有限,因为等待学部专家公示的时候距离实际会评可能已经有几天的间隔;
2、虽然在一个学科处,但不在一个分组;
3、高强度的评审会(例如医学部两三天时间要搞定大规模的本子,投票速度非常快)节奏快;
4、有些专家出于保密亦或者一定的考量,可能看到了也出于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角度(毕竟这个来问,那个来问无形中也是浪费专家的时间与口舌,虽然概率很低,但万一有部分变化)进行婉拒,这样没看到或者不清楚这样的答复确实比较好;
5、单位在放榜前没有消息很正常,应该说是大部分科管部门均是如此。
所以没见到,没消息不见得一定是坏消息。
一般来说,到8月中旬放榜后,不管有没有通过,NSFC都会邮件告知当事人。因此,现在没有消息,不用担心。
放榜前的必看问答
Q 专家现场会评的时候,能够看到所有上会的名单么?
A 回答:函评和会评都是按二级代码分组进行,你只和同二级代码的竞争,比如化学口的化学合成b01下面的b0105催化合成在会评会指定一个大牛做主审,还有若干会评专家。现在一般只能看到本组的名单,除非互相交流。
Q A类上会一般中的概率会有多大呢?
A 回答:很稳,不中的概率只有10-20%。
Q 为什么函评意见差别很大?其他专家都给了我A,只有一个专家给了我C,这样的情况我还能在最终阶段获批吗?
A 回答:如果函评意见里有C,虽然也能最终在会评阶段通过获批,但是大多数情况下还是比较危险的。即使上会了,也是处于后50%的情况,最好的情况也只是中间50%,比较悬!
如果其他专家都给了A,只有一位专家给了C,那这种情况要么是学派不同有了站队,要么是不合专家口味,很难说!
而且本子的综合评价得分申请人也看不到,以上ABC只是申请人根据官方邮件里的函评意见的措辞自己给出的得分,跟实际情况是有差距的,所以建议大家还是稍安勿躁,耐心等待官方公布结果吧!
Q 各位评审人,会花多长时间看一份申请书?
A 回答:这个可不一定——明显很差的凑数的本子,或许半小时就审完了;通读一遍觉得非常不错的本子一般会再认真研读多遍以评判其学术水平,可能会花上半天到一天。
而那些第一次通读后觉得本子质量较好但似乎又没有好到眼前一亮、同时又没有明显错误的本子,会一本一本引经据典认真细读,最终希望能够公正地作出评判,这些本子平均每本大约耗时1天至2天。
评审人对申请书的审阅时间因书面材料的质量和复杂程度而异。质量差的申请书通常较快完成审阅,而质量较好或优秀的申请书则需要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进行深入分析。评审人通过细致的研读和全面的评估,努力做到公平、公正地评判每一份申请书,为科研资助的分配提供重要依据。
Q 针对不同类别的申请项目,评审专家的评价标准会有所区别吗?
A 回答:当然会有所区别。例如,青年基金项目是“青椒”们科研起步阶段的主要助力,只要提出的科学问题较靠谱、研究其有一定意义且讲故事思路较清晰;而优青、重点等申请项目的申请人大多具有良好的前期研究基础,也积累了较丰富的科研经验,给予其资助的目的是鼓励其挑战某研究领域内的“硬骨头”问题,自然应当从严要求申请项目的创新性。
现阶段大家应该做的
核心要点主要为两点:1. 尚无代表作的要抓紧出代表作;2. 已有代表作的要充分选题。
关于代表作。
倘若当前手头还没有代表作,那么当下最为紧迫的任务便是:尽快将代表作发表出来。从时间方面来计算:从7月底至明年3月份,总共不到8个月的时间。除非是极其高效的少数期刊,在多数情况下,这个时间是不太充足的。
由于如今众多期刊的审稿周期普遍大幅延长,即便当下手头已有文章,8个月的时间可能也仅仅刚够从投稿到见刊的流程。这种情况算是较为顺利的,但倘若中间出现些许波折,那么很可能就无法赶上了……
充分选题方面。
要从多个题目当中进行选择,并且一定要做到充分,经得住考量。大致的流程分为三步:a、了解国内外该领域的最新进展——总结该领域存在的问题;b. 结合自身的前期基础,构思自己能够切入或者研究的几个主题——反复斟酌申请哪个主题最具优势、最容易被专家所接受……;c. 咨询专家的意见,在确定没有重大问题之后再选定这个主题。
最后,「没看到」或者「没有消息」并不意味着一定是坏消息。
总之,在国自然放榜前没有消息是很正常的情况,大可不必因此过分焦虑。等待最终结果的公布才是最明智的选择。无论结果如何,继续努力和专注于科研才是最重要的。
• 本文素材来源:医途科研帮、科奖指南、小张聊科研等。
• 文中仅代表作者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仅出于传播更多资讯之目的。若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敬请告知我们更正或删除
更多科研选刊资讯,关注公众号【Unionpub学术】不迷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