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面试-核心概念-问题理解

news2025/1/18 20:11:44

目录

1.计算机网络OSI协议七层结构功能分别是什么?如何理解这些功能

2.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和应用层,这五个层之间功能的关系,或者说是否存在协调关系

3. 数据链路层功能理解

4.MAC地址和以太网协议

5.以太网协议中的CSMA/CD机制是如何工作的?​​​​​​​

6.网桥与交换机

7.局域网、广域网等与设备之间是什么关系?

8.碰撞域是什么?广播域是什么?

9.实际的网络部署中,如何有效地划分碰撞域和广播域?

10.网络层及功能理解

11.各层之间的数据传输及原理

12.IP协议与IP数据报

13.IP地址和子网掩码

14.IP协议的转发流程

15.IP地址的子网划分

16.ARP协议与RARP协议

17.​​​​​​​ICMP协议

18.网络层路由概述

19.集线器、路由器、交换机、主机、网关

20.路由器工作原理

21.动态路由算法

22.内部网关路由协议(IGP)介绍

23.传输层功能理解

24.端到端的数据传输

25.可靠传输与不可靠传输

26.UDP协议

27.TCP协议

28.UDP协议和TCP协议的区别

29.TCP协议的拥堵控制

30.TCP连接的三次握手

31.TCP连接的四次挥手

32.应用层功能概述

33.报文

34.DNS协议

35.DHCP协议

36.FTP协议和SMTP协议

37.HTTP协议

38.HTTP与HTTPS

END~


1.计算机网络OSI协议七层结构功能分别是什么?如何理解这些功能

OSI模型,是一个理论上的网络通信框架,用于标准化网络通信的不同方面。每一层负责不同的网络通信任务:

物理层(Physical Layer):
负责在物理媒介上传输原始的比特流,涉及电气信号、光信号等。
数据链路层(Data Link Layer):
负责在相邻网络设备之间传输帧,处理错误检测和纠正。
网络层(Network Layer):
负责数据包从源到目的地的传输和路由选择
传输层(Transport Layer):
负责提供端到端的数据传输服务,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和可靠性。
会话层(Session Layer):
负责建立、管理和终止应用程序之间的会话。
表示层(Presentation Layer):
负责数据的表示、编码和转换,确保一个系统的应用层所发送的信息可以被另一个系统的应用层读取。
应用层(Application Layer):
为应用软件提供网络服务,如HTTP、FTP、SMTP等网络应用。
通俗易懂的讲解:
想象一下,计算机网络的七层结构就像一个邮政系统,用于处理和递送信件:

物理层:
就像信件的物理载体,如纸张和墨水,确保信息可以写下来并物理传递。
数据链路层:
就像邮局工作人员,他们确保信件在邮局内部正确分类,没有损坏,并且可以找到下一个目的地。也可以相邻区域配送!
网络层:
就像邮差,他们负责将信件从一个地方送到另一个地方,找到最佳的路线。
传输层:
就像包裹追踪系统,确保信件安全到达,如果丢失或损坏,能够重新发送。(发送端到接收端)
会话层:
就像客户服务代表,他们帮助建立和结束通信会话,确保双方可以开始和结束对话。
表示层:
就像翻译服务,确保不同语言的信件可以被正确理解,格式和编码都被正确转换。
应用层:
就像不同的邮政服务,如快递、挂号信等,为不同的需求提供专门的服务。
通过这些层次的协同工作,计算机网络可以高效、可靠地传输和处理数据,就像邮政系统处理和递送信件一样。每一层都执行特定的任务,确保整个通信过程的顺利进行。

2.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和应用层,这五个层之间功能的关系,或者说是否存在协调关系

想象一下,这五层结构就像一家餐厅从采购食材到上菜给顾客的全过程:

  1. 物理层:就像食材的运输过程,确保原材料从供应商安全到达餐厅。

  2. 数据链路层:就像餐厅的收货区,进行包装并检查食材是否完好无损,数量是否正确。进行内部传输。

  3. 网络层:就像餐厅的物流规划,决定食材如何存储和在厨房中如何使用。

  4. 传输层:就像厨师将食材加工成菜肴的过程,确保菜肴的味道和质量。

  5. 应用层:就像服务员将菜肴上给顾客,满足顾客的不同需求。

在这个过程中:

  • 每一层都为下一层提供服务。例如,厨师(传输层)需要食材(网络层提供的数据包)来制作菜肴。
  • 每一层都依赖于上一层的服务来完成工作。例如,服务员(应用层)依赖于厨师(传输层)制作的菜肴。
  • 层与层之间的协调确保了整个餐厅的运作流畅,就像网络中的层与层之间的协调确保了数据的正确传输。

通过这种分层和协调的方式,计算机网络能够高效、可靠地处理和传输数据,就像餐厅处理和上菜一样。

3.TCP/IP 4层协议

3. 数据链路层功能理解

数据链路层(Data Link Layer)在网络通信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其主要功能包括:

物理地址寻址:
使用MAC(Media Access Control)地址等物理地址,确保数据帧能够正确地寻址到目标设备。
数据的成帧:
物理层传来的比特流数据分割并封装成帧,帧是数据链路层传输和处理的基本单位。
流量控制:
管理数据的发送速率,防止接收方因数据量过大而无法处理。
数据的检错:
通过错误检测机制(如CRC循环冗余检测),检查传输过程中数据是否出现错误。
重发机制:
当检测到数据错误时,触发重发机制,以确保数据正确传输。
访问控制:
在多设备共享同一通信媒介的网络中,控制设备对通信媒介的访问,如CSMA/CD(Carrier Sense Multiple Access with Collision Detection)。
通俗易懂的讲解:
想象一下,数据链路层就像一个邮局的内部处理系统,它确保邮件能够可靠地从邮局发送到收件人:

物理地址寻址:
就像每封邮件上都写有收件人的详细地址,数据链路层使用物理地址确保邮件(数据帧)能够发送到正确的目的地。
数据的成帧:
就像邮局工作人员将信件放入信封并封装好,数据链路层将数据封装成帧,准备发送。
流量控制:
就像邮局根据处理能力决定接收和发送邮件的速度,数据链路层控制数据的发送速率,防止系统过载。
数据的检错:
就像邮局在分拣过程中检查邮件是否完好无损,数据链路层通过错误检测机制确保数据在传输过程中没有错误。
重发机制:
如果发现邮件有损坏,邮局可能会要求发件人重新发送,数据链路层在检测到数据错误时也会触发重发机制。
访问控制:
在多个邮递员共用同一通信线路时,需要规则来决定谁先使用线路,数据链路层通过访问控制机制管理多个设备对通信媒介的访问。
通过这些功能,数据链路层在不可靠的物理介质上提供了可靠的数据传输服务,确保了网络通信的稳定性和效率。

4.MAC地址和以太网协议

MAC地址(Media Access Control Address):

  • MAC地址是网络设备的唯一标识符,通常被烧录在网络接口卡(NIC)上。
  • 它用于局域网(LAN)中识别设备,是数据链路层寻址和通信的基础。

以太网协议

  • 以太网是一种局域网技术,它定义了包括物理层和数据链路层的规范。
  • 以太网协议规定了如何封装数据(成帧)、传输方式、错误检测以及如何访问物理媒介

MAC地址的功能:

  1. 唯一标识:确保网络中每个设备都有一个独一无二的地址。
  2. 数据链路层寻址:使用MAC地址在局域网内定位和通信。
  3. 交换和过滤:交换机利用MAC地址来转发数据帧至正确的设备。

以太网协议的关键特点:

  1. 帧结构:定义了数据帧的格式,包括帧头、数据载荷和帧尾。
  2. 介质访问控制:如CSMA/CD,用于控制多个设备共享同一通信媒介时的访问。
  3. 错误检测:使用循环冗余检测(CRC)来检测数据传输中的错误。

通俗易懂的讲解:

想象一下,MAC地址和以太网协议就像一个小镇的邮政系统:

  • MAC地址 就像每个家庭的门牌号码。无论房子在小镇的哪个角落,都有一个唯一的门牌号,邮递员(数据帧)可以准确地将邮件(数据)送到正确的家庭。

  • 以太网协议 就像小镇的邮政规则:

    • 规定了邮件的封装方式,比如每个信封上都要写上门牌号(帧头包含源MAC和目的MAC地址)。
    • 规定了邮件的发送和接收方式,以及如何确保邮件在小镇内正确投递。
    • 当小镇的居民(网络设备)同时想要发送邮件时,邮政规则(CSMA/CD)确保他们不会同时挤在邮局(物理媒介),导致混乱。

在这个系统中:

  • 帧结构 就像小镇邮局规定的信封格式,包括寄件人地址、收件人地址和邮编(帧头)、信件内容(数据载荷)以及邮票(帧尾)。
  • 介质访问控制 就像小镇邮局在高峰时段的管理规则,确保居民不会同时发送邮件造成混乱。
  • 错误检测 就像邮局工作人员在分拣过程中检查信封是否完好,确保邮件没有在运输过程中损坏。

通过这些规则和机制,以太网协议确保了数据在局域网中的高效和可靠传输。

5.以太网协议中的CSMA/CD机制是如何工作的?

CSMA/CD(Carrier Sense Multiple Access with Collision Detection,带冲突检测的载波侦听多路访问)是一种局域网(LAN)中用于控制网络设备访问传输媒介的协议。它是以太网技术中用于避免和处理数据传输冲突的机制。以下是CSMA/CD的基本工作原理:

侦听载波
在发送数据之前,设备首先检测传输媒介是否空闲。如果检测到信号(载波),表示其他设备正在使用网络。
多路访问
如果媒介是空闲的,设备开始传输数据。
冲突检测
在数据传输过程中,设备继续侦听媒介,以检测是否有其他设备同时开始传输数据,从而产生冲突。
冲突处理
如果检测到冲突,所有涉及的设备立即停止传输,并发送一个特殊的信号(冲突信号),以通知网络上的其他设备。
退避算法
检测到冲突的设备使用退避算法计算等待时间,然后等待一段时间后再次尝试传输。
重传
等待指定的退避时间后,设备再次侦听媒介,如果空闲,则重传数据。
通俗易懂的讲解:
想象一下,CSMA/CD就像在一个喧闹的聚会上,多个人试图同时交谈:

侦听载波:
在你开始说话之前,你会先听听周围是否有人正在说话。如果没有人说话(媒介空闲),你就可以开始你的对话。
多路访问:
就像在聚会上,如果有几个人同时决定说话,他们都可以开始他们的对话。
冲突检测:
当你说话时,如果你听到其他人也在说话(检测到冲突),你知道你的对话可能无法被听到。
冲突处理:
如果你发现有人在同时说话,你和其他人都会停下来,并发出一个信号(比如咳嗽一声),让大家都知道发生了冲突。
退避算法:
停下来后,你会选择等待一个随机的时间再尝试说话,以减少再次发生冲突的可能性。
重传:
等待一段时间后,你再次检查是否有人正在说话。如果没有,你重新开始你的对话。
通过这种方式,CSMA/CD协议允许多个设备共享同一网络媒介,同时尽量减少因同时传输数据而产生的冲突。尽管CSMA/CD在早期以太网技术中非常重要,但随着全双工交换机的普及,这种机制在现代网络中已经较少使用。

6.网桥与交换机

网桥(Bridge)

  • 网桥是一种早期的网络设备,工作在数据链路层(第2层),用于连接两个局域网(LAN)并进行帧的转发和过滤。
  • 网桥具有学习功能,能够学习网络上设备的MAC地址,建立一个MAC地址表,以决定如何转发帧。
  • 网桥可以隔离碰撞域,但无法隔离广播域。

交换机(Switch)

  • 交换机是一种现代网络设备,也工作在数据链路层,用于连接多个设备并转发帧。
  • 交换机具有更高级的硬件支持,能够以更高速度和更低延迟转发帧。
  • 交换机可以隔离碰撞域,并且通过使用虚拟局域网(VLAN)技术,还可以隔离广播域。

网桥的功能:

  1. 帧的转发和过滤:根据MAC地址表决定是否转发或过滤掉进入的帧。
  2. 学习MAC地址:通过观察经过的帧来学习网络上设备的MAC地址。
  3. 隔离碰撞域:分割网络,减少冲突的可能性,提高网络效率。

交换机的功能:

  1. 高速帧转发:使用硬件支持,实现高速帧转发。
  2. MAC地址学习:与网桥类似,但速度更快,效率更高。
  3. 端口隔离:每个端口可以视为独立的碰撞域。
  4. VLAN支持:通过VLAN技术,可以隔离广播域,提高安全性和管理效率。

通俗易懂的讲解:

想象一下,网桥和交换机就像学校里的老师和辅导员,他们帮助管理学生(数据)的活动:

  • 网桥 就像一个老师,他负责监督两个班级(两个局域网),确保信息(帧)在两个班级之间正确传递。老师会记住每个学生的名字和特征(学习MAC地址),并且帮助学生找到正确的班级(转发帧)。但是,老师只能控制学生在班级内的活动(隔离碰撞域),对于全校范围内的通知(广播域),老师无法进行控制。

  • 交换机 就像一个辅导员,他有更先进的设备和系统来管理学生。辅导员可以快速地了解每个学生,并确保信息在学生之间高效传递。辅导员能够控制学生在特定区域内的活动(端口隔离碰撞域),并且可以通过安排不同的活动(VLAN)来确保学生群体之间不会互相干扰,就像在不同教室进行的活动一样。

在这个比喻中:

  • 帧的转发和过滤 就像老师和辅导员帮助学生传递信息或决定哪些信息可以传递。
  • 学习MAC地址 就像他们记住每个学生的特征。
  • 隔离碰撞域 就像老师确保班级内的学生不会相互干扰。
  • VLAN支持 就像辅导员安排不同的活动,确保学生群体之间不会互相影响。

通过这些功能,网桥和交换机提高了网络的效率、安全性和管理的便捷性。

7.局域网、广域网等与设备之间是什么关系?

局域网(LAN, Local Area Network)

  • 局域网是一种计算机网络,覆盖范围有限,通常限于一个办公室、一栋大楼或一个校园内。
  • 局域网允许连接其中的设备高速共享资源和通信。

广域网(WAN, Wide Area Network)

  • 广域网覆盖更广阔的地理范围,可以跨越城市、国家甚至大陆。
  • 广域网通常由多个局域网互联组成,并使用路由器和交换机等设备进行数据传输。

城域网(MAN, Metropolitan Area Network)

  • 城域网是覆盖范围介于局域网和广域网之间的计算机网络,通常覆盖一个城市或大都会区域。

设备之间的关系

  • 在局域网中,设备通常通过交换机、集线器等局域网设备互联。
  • 在广域网中,设备通过路由器、网关等设备互联,这些设备能够在不同网络之间转发数据。
  • 城域网结合了局域网的高速特性和广域网的广泛覆盖。

通俗易懂的讲解:

想象一下,计算机网络就像不同规模的邮政系统:

  • 局域网 就像一个小镇的邮政系统。小镇上的每个家庭(设备)都通过邮筒(接入点)将信件(数据)发送到小镇邮局(局域网中心)。邮局快速分拣信件,并确保它们能够快速投递到小镇上的其他家庭。

  • 广域网 就像一个国家的邮政系统。不同小镇(局域网)的邮局将信件发送到地区中心(广域网节点),然后通过大型运输工具(如卡车或火车)将信件送到国家的其他小镇或城市。

  • 城域网 就像一个大城市的邮政系统。城市的不同区域(类似于局域网)通过城市邮局(城域网节点)连接,信件可以在城市内部快速传递。

在这些网络中:

  • 设备 就像家庭或办公室,它们生成和接收数据。
  • 局域网设备 如交换机和集线器,就像小镇邮局,负责小镇内部的邮件分拣和投递。
  • 广域网设备 如路由器和网关,就像地区邮局和运输中心,负责在更广阔的区域内传递邮件。

通过这些网络和设备,数据(邮件)能够在不同设备和网络之间高效、可靠地传输。

8.碰撞域是什么?广播域是什么?

碰撞域(Collision Domain)

  • 碰撞域是指在网络中,两个或多个设备尝试同时发送数据时可能发生碰撞的区域。
  • 在共享介质的网络(如使用集线器的以太网)中,如果两个设备在同一时间发送数据,它们的信号会在传输介质上相互碰撞,导致数据损坏,这就需要发送方重新发送数据。

广播域(Broadcast Domain)

  • 广播域是指网络中可以接收到广播消息的设备范围。
  • 当网络中的一个设备发送广播消息时,该消息会被发送到同一广播域内的所有设备,不论这些设备是否是消息的目标接收者。

通俗易懂的讲解:

想象一下,碰撞域和广播域就像在一个大型体育馆中举行的聚会:

  • 碰撞域 就像体育馆内的一个嘈杂的交流区域,人们(设备)在这个区域内自由交谈。如果两个人(两个设备)同时开始说话,他们的声音会相互重叠(碰撞),其他人听不清他们在说什么。因此,他们需要停下来,等对方说完后再继续说话(重新发送数据)。

  • 广播域 就像体育馆内使用公共广播系统进行的通告。当DJ通过麦克风(一个设备)发出广播时,所有在体育馆内的人(设备)都能听到这个消息,不管他们是否是这个消息的特定目标。

在计算机网络中:

  • 碰撞域 通常与网络的物理布局和传输介质有关。例如,在共享以太网(使用集线器)中,所有连接到集线器的设备都处于同一个碰撞域,因为它们共享同一通信线路。

  • 广播域 与网络的逻辑结构有关。例如,在没有划分虚拟局域网(VLAN)的局域网中,任何设备发送的广播消息都会被发送到网络上的所有设备。

通过使用网络设备如交换机和路由器,可以控制和管理碰撞域和广播域,以优化网络性能和安全性。例如,交换机可以隔离碰撞域,而路由器可以隔离广播域。

9.实际的网络部署中,如何有效地划分碰撞域和广播域?

在实际的网络部署中,有效地划分碰撞域和广播域是确保网络性能和安全性的重要策略。以下是一些常用的方法:

划分碰撞域:

  1. 使用交换机代替集线器

    • 交换机(Switch)能够将每个端口分隔成一个独立的碰撞域,从而减少或消除碰撞。
  2. 升级网络设备

    • 使用全双工(Full-Duplex)模式的交换机,它允许数据同时双向传输,从而完全消除碰撞。
  3. 合理规划网络架构

    • 通过合理设计网络拓扑结构,比如使用分层网络设计,可以减少碰撞域的范围。
  4. 使用高速网络技术

    • 采用高速网络技术,如千兆以太网或更高,可以降低碰撞发生的概率。

划分广播域:

  1. 使用路由器

    • 路由器(Router)可以分隔广播域,因为它们不将广播流量从一个网络段转发到另一个网络段。
  2. 划分虚拟局域网(VLAN)

    • 通过配置交换机上的VLAN,可以将一个广播域分割成多个更小的广播域,每个VLAN有自己的广播流量。
  3. 使用子网

    • 在不同子网中部署路由器,可以隔离广播流量,因为路由器不会转发广播数据包。
  4. 配置网络设备

    • 在路由器或交换机上配置访问控制列表(ACLs)或防火墙规则,以限制广播流量的传播。

通俗易懂的讲解:

想象一下,划分碰撞域和广播域就像管理一个大型购物中心的人流:

  • 划分碰撞域

    • 就像在购物中心内设置多个独立的电梯和扶梯,每个电梯和扶梯服务一定数量的商店,减少了人流拥堵(碰撞)。
  • 划分广播域

    • 就像在购物中心内设置不同的广播系统,每个区域或楼层有自己的广播,不会影响其他区域。

通过这些措施:

  • 使用交换机就像为购物中心的每个区域提供专用的电梯和扶梯,减少了顾客之间的相互干扰。
  • 使用路由器和划分VLAN就像为购物中心的不同区域设置独立的广播系统,确保广播信息只针对特定区域。

通过合理地划分碰撞域和广播域,网络管理员可以提高网络的效率和安全性,就像购物中心管理者通过合理规划人流和信息传播来提升顾客体验一样。

10.网络层及功能理解

网络层(Network Layer)是TCP/IP模型中的核心层次之一,其主要功能包括:

  1. 寻址和路由选择

    • 网络层负责将数据包从源头路由到目的地。它使用IP地址进行寻址,并利用路由算法决定数据包的路径。
  2. 连接的建立、保持和终止

    • 在某些网络协议中,网络层负责建立和维护主机间的通信连接,以及在数据传输完成后终止连接。
  3. 数据交换技术

    • 早期的网络层使用报文交换技术,但现代网络通常使用分组交换技术。在分组交换中,数据被分割成小的数据包,每个数据包独立路由并最终到达目的地。
  4. 错误检测和处理

    • 网络层负责检测数据在传输过程中的错误,并采取措施进行恢复,如重传损坏或丢失的数据包。
  5. 拥塞控制

    • 网络层监控网络流量并采取措施以避免网络拥塞,保证数据传输的效率。
  6. 服务类型(QoS)

    • 网络层可以为不同类型的数据流分配不同的优先级,确保关键数据(如语音或视频)能够获得必要的带宽。

通俗易懂的讲解:

想象一下,网络层就像一个城市的邮政系统,它负责将邮件从发送者安全、高效地传送到接收者:

  1. 寻址和路由选择

    • 就像邮政系统使用街道地址和邮政编码来确定邮件的路线,网络层使用IP地址来决定数据包如何从源头路由到目的地。
  2. 连接的建立、保持和终止

    • 就像打电话时,电话网络会建立连接、保持通话并最终挂断电话,网络层在某些情况下也会建立和维护数据传输的连接。
  3. 数据交换技术

    • 早期的邮政系统可能一次发送一整箱邮件(报文交换),但现代邮政系统更倾向于将邮件分成小包裹单独发送(分组交换),这样可以更灵活、更快速地处理邮件。
  4. 错误检测和处理

    • 如果邮件在运输过程中丢失或损坏,邮政系统会尝试找回或替换丢失的邮件,网络层也会检测数据包的错误并进行重传。
  5. 拥塞控制

    • 就像城市交通在高峰时段可能会拥堵,网络层会监控数据流量并采取措施避免网络拥塞。
  6. 服务类型(QoS)

    • 就像邮政系统中的快递服务或挂号信服务,网络层可以确保某些重要的数据包(如视频会议数据)获得优先处理。

通过这些功能,网络层确保了数据能够在复杂的网络环境中高效、可靠地传输,就像邮政系统确保邮件能够安全到达目的地一样。

11.各层之间的数据传输及原理

数据在网络中的传输有发送端和接收端两种流向。下面详细讲解这两个过程:

发送端流向(自上而下):

  1. 应用层

    • 用户数据由应用程序生成,例如网页数据、邮件内容或文件传输。
  2. 传输层

    • 传输层协议(如TCP或UDP)接收来自应用层的数据。TCP可能将数据分割成数据流,并为每个数据段分配序列号,以确保可靠传输。
  3. 网络层

    • 网络层协议(如IP)将传输层的数据封装成数据包。它添加了源IP地址和目的IP地址,以标识数据包的发送者和接收者。
  4. 数据链路层

    • 数据链路层将网络层的数据包封装成帧。帧包含数据包的有效载荷和控制信息,如帧头(包括MAC地址)、帧尾(包括错误检测码)。
  5. 物理层

    • 物理层负责通过物理介质(如电缆、光纤或无线电波)传输数据链路层的帧。它涉及实际的信号传输和接收。

接收端流向(自下而上):

  1. 物理层

    • 物理层接收来自发送端的信号,并将其转换为比特流。
  2. 数据链路层

    • 数据链路层接收物理层的比特流,并将其解封装成帧。它执行错误检测,并在必要时请求重传。
  3. 网络层

    • 数据链路层将帧中的数据包传递给网络层。网络层检查数据包的目的IP地址,以确定是否为本地主机。如果是,则进一步处理;如果不是,则将其转发到下一个跳。
  4. 传输层

    • 网络层将数据包传递给传输层。传输层检查端口号,以确定哪个应用程序是数据包的接收者。如果是TCP,则执行重组操作,按正确的顺序重新组装数据流。
  5. 应用层

    • 传输层将数据传递给应用层,应用程序接收数据并对其进行处理,如显示网页、存储文件或更新用户界面。

通俗易懂的讲解:

想象一下,数据的发送和接收就像图书馆的书籍借阅过程:

  • 发送端流向

    • 就像读者从书架上选择一本书(应用层),然后到服务台登记借阅(传输层)。图书馆工作人员将书打包好(数据链路层),写上地址标签(网络层),然后通过运输服务送到另一个图书馆(物理层)。
  • 接收端流向

    • 就像书籍到达目的地图书馆(物理层),工作人员将其拆包并检查(数据链路层),然后根据地址标签将其送到正确的书架(网络层)。最后,读者可以在服务台取回他们借阅的书(传输层和应用层)。

在这个过程中,数据从发送端的应用程序生成,通过每一层的封装和传输,最终到达接收端的应用程序。每一层都为数据的传输添加了必要的信息,并在接收端进行了相应的处理,以确保数据能够正确、可靠地到达目的地。

两个方向的数据传输是网络通信的基础,它允许数据在发送端和接收端之间有效流动。以下是进行两个方向数据传输的原因:

  1. 双向通信

    • 网络通信通常是双向的。除了发送数据到目的地外,还需要从目的地发送响应或状态信息回发送端。
  2. 确认和错误检测

    • 在数据传输过程中,接收端需要能够确认数据已成功接收,或者在数据损坏时请求重新发送。
  3. 流量控制

    • 接收端可以根据自身的处理能力向发送端发送流量控制信息,以避免数据溢出或丢失。
  4. 会话管理

    • 在建立连接的协议中(如TCP),两个方向的数据传输用于管理连接的状态,包括连接的建立、维护和终止。
  5. 服务质量(QoS)

    • 不同类型的数据流可能需要不同的服务质量。两个方向的通信允许网络根据接收端的反馈调整数据传输的优先级。
  6. 网络拥塞避免

    • 接收端可以向发送端报告网络拥塞情况,发送端据此调整数据发送速率,以避免进一步的拥塞。
  7. 对称和非对称网络结构

    • 在某些网络结构中,发送和接收的数据路径可能不同,这要求网络能够处理两个方向上的数据流。
  8. 交互式应用

    • 对于需要实时交互的应用(如视频会议或在线游戏),两个方向的快速数据传输至关重要。

通俗易懂的讲解:

想象一下,两个方向的数据传输就像两个人之间的对话:

  1. 双向沟通

    • 就像对话中,一个人说话(发送数据),另一个人不仅听(接收数据),还会回应(发送响应)。
  2. 确认理解

    • 当一个人说了一些内容后,他们可能希望确认对方是否听清楚了(确认和错误检测)。
  3. 调整语速

    • 如果说话人发现听话人跟不上,他们可能会放慢语速(流量控制)。
  4. 对话控制

    • 双方可能需要开始对话、检查对话是否顺利进行,或结束对话(会话管理)。
  5. 优先级调整

    • 如果对话中的某个话题更紧急,说话人可能会提高语调或改变说话方式来表达这一点(服务质量)。
  6. 避免打断

    • 如果发现对方正在说话,一个人可能会暂停,让对方先说完(网络拥塞避免)。
  7. 不同的对话渠道

    • 有时候,两个人可能通过不同的方式说话,比如一个人通过电话,另一个人通过视频(对称和非对称网络结构)。
  8. 实时互动

    • 在需要快速反应的对话中,比如讨论紧急情况或进行在线游戏,双方的及时回应非常重要(交互式应用)。

通过两个方向的数据传输,网络能够实现有效的沟通和交互,确保数据能够可靠地在发送端和接收端之间流动。

总结:数据传输过程实际上相当于对数据的封装和解封装

1.数据封装过程(快件打包)
(1)应用层传输
这里可以理解为翻译的过程,当然这是属于计算机的翻译过程,应用层便是将数据进行二进制编码。
(2)传输层传输(数据段)
传输层将上层数据分割成诸多数据段(方便解决传输出错问题),并且为每个分段后的数据
封装—— TCP报文头部。其中TCP报文头部有一个关键的字段信息——端口号(保证上层应用数据通信)。
(3)网络层传输 (数据包)
网络层将上层数据再度添加封装——IP头部,其头部包含一个关键的字段信息——IP地址,用于标识网络
的逻辑地址。
(4)数据链路层传输(数据帧)
数据链路层将上层数据再次添加封装——MAC头部,其包含一个关键的字段信息——MAC地址, 可以理解
为固化在硬件中的物理地址,和我们的个人银行卡号一样具有唯一性。 该封装过程中的尾部封装暂不讨论。
(5)物理层传输(比特流)
物理层将上层二进制数据转成电信号在网络中传输。

上述就是数据在网络传输中的数据封装过程,其实可以简单理解为是我们平时冬天穿衣服的过程,其中括号内的数据段、数据包、数据帧和比特流就是我上面给出链接中介绍的PDU(协议数据单元)。

2.数据解封装过程(快件拆包)
数据封装后通过网络传输到接收方后需要进行解封装,恰好就是上述数据封装的逆过程。可以简单理解
为我们平时冬天在家里开暖气后脱衣服的过程。

12.IP协议与IP数据报

IP协议(Internet Protocol) 是负责在网络中传输数据的协议。它定义了数据如何封装成IP数据报,以及如何在网络层进行路由和传输。以下是IP协议的一些关键特性:

  1. 无连接服务

    • IP协议不建立持久的连接,每个数据报独立传输。
  2. 不保证交付

    • IP协议不保证数据报一定到达目的地,但提供了一种机制来尝试交付。
  3. 不保证顺序

    • IP协议不保证数据报以发送顺序到达,接收端需要重新排序。
  4. 数据报分段

    • 如果数据报太大,超过了网络的最大传输单元(MTU),IP协议会将其分割成较小的片段。
  5. 错误检测

    • IP协议在头部提供错误检测机制,确保头部信息的准确性。
  6. 路由功能

    • IP协议允许数据报在网络中通过多个路由器,根据当前的路由表找到到达目的地的路径。

IP数据报的结构:

  1. 版本(Version):

    • 指定IP协议的版本,如IPv4或IPv6。
  2. 头部长度(Header Length):

    • 指定IP头部的长度。
  3. 服务类型(Type of Service):

    • 指定数据报的服务质量要求。
  4. 总长度(Total Length):

    • 指定整个数据报的长度,包括头部和数据。
  5. 标识(Identification):

    • 用于标识属于同一原始数据报的各个片段。
  6. 标志(Flags):

    • 控制数据报分段的行为。
  7. 片偏移(Fragment Offset):

    • 指示片段在原始数据报中的位置。
  8. 生存时间(Time to Live, TTL):

    • 限制数据报在网络中的生命周期,避免无限循环。
  9. 协议(Protocol):

    • 指定数据报携带的是哪种协议的数据。
  10. 头部校验和(Header Checksum):

    • 用于检测头部信息的错误。
  11. 源IP地址(Source Address):

    • 发送数据报的设备的IP地址。
  12. 目的IP地址(Destination Address):

    • 接收数据报的设备的IP地址。
  13. 选项(Options):

    • 可选字段,用于特定用途。
  14. 填充(Padding):

    • 确保头部长度的32位字边界对齐。
  15. 数据/有效载荷(Data/Payload):

    • 实际传输的数据。

通俗易懂的讲解:

想象一下,IP协议就像邮政系统,而IP数据报就像寄送的信件:

  • 无连接服务

    • 就像在邮局寄信,你把信投进邮筒,邮局会尽力送达,但不保证每封信都到达。
  • 不保证交付

    • 有时信件可能会丢失,就像数据报在网络中可能会丢失。
  • 不保证顺序

    • 邮局可能会将同一信封中的信件分开投递,收信人需要自己整理顺序。
  • 数据报分段

    • 如果信件太大,无法通过邮筒,邮局会将其分成几个小信封分别投递。
  • 错误检测

    • 邮局在处理信件时会检查地址是否清晰可辨,但不会检查信件内容。
  • 路由功能

    • 邮局根据地址信息,决定如何通过不同的邮局和路线将信件送达目的地。
  • IP数据报的结构

    • 就像信封上有寄件人和收件人的地址、邮票(TTL)、邮政编码等信息,以及信封内装的信件内容。

通过这种方式,IP协议和IP数据报确保了数据能够在网络中从源头传输到目的地,尽管这种传输可能不是完全可靠的。

13.IP地址和子网掩码

IP地址(Internet Protocol Address):

  • IP地址是分配给网络中每个设备的唯一标识符,用于在网络层识别和路由数据包。
  • 有两种主要的IP地址:IPv4和IPv6。

IPv4地址

  • IPv4地址由32位二进制数表示,通常分为4个8位的字节,每个字节之间用点(.)分隔,例如192.168.1.1。
  • 由于IPv4地址数量有限,只能支持大约43亿个唯一地址。

IPv6地址

  • IPv6地址由128位二进制数表示,通常分为8个16位的组,每个组之间用冒号(:)分隔,例如2001:0db8:85a3:0000:0000:8a2e:0370:7334。
  • IPv6设计用于解决IPv4地址耗尽的问题,支持极其庞大的地址空间。

子网掩码(Subnet Mask):

  • 子网掩码是一种32位(对于IPv4)或128位(对于IPv6)的数字,用于标识IP地址中的网络部分和主机部分。
  • 子网掩码中的网络部分用二进制1表示,主机部分用二进制0表示。

子网掩码的功能:

  1. 区分网络和主机

    • 子网掩码帮助区分IP地址中哪部分属于网络地址,哪部分属于主机地址。
  2. 确定地址范围

    • 子网掩码定义了网络的大小,即网络中可以有多少个主机。
  3. 路由决策

    • 路由器使用子网掩码来确定数据包是否在同一网络内,或者是否需要转发到其他网络。
  4. 广播控制

    • 子网掩码可以限制广播域的范围,减少不必要的广播流量。

通俗易懂的讲解:

想象一下,IP地址和子网掩码就像城市的邮政编码系统:

  • IP地址 就像每个家庭的门牌号码,确保邮件能够准确投递到正确的家庭。

  • IPv4地址 就像一个由四组数字组成的门牌号码,但这种门牌号码有限,只能分配给一定数量的家庭。

  • IPv6地址 就像一个更复杂的门牌号码系统,它包含更多的组和数字,可以为更多家庭分配独特的门牌号,甚至足够为地球上每个人分配一个。

  • 子网掩码 就像邮政编码中的区码部分,它帮助邮递员确定邮件应该投递到城市的哪个区域。

在这个系统中:

  • 区分网络和主机

    • 就像邮政编码中的区码和详细编码,子网掩码区分了地址的网络部分和主机部分。
  • 确定地址范围

    • 子网掩码定义了网络的大小,就像区码定义了邮政编码覆盖的地理范围。
  • 路由决策

    • 邮递员使用区码来决定邮件是否投递到本区域,或者是否需要发送到其他区域。
  • 广播控制

    • 子网掩码可以限制广播通知的范围,比如只在本区域进行公告,而不是在整个城市广播。

通过IP地址和子网掩码,网络设备能够识别和路由数据包,确保信息能够高效、准确地在网络中传输。

14.IP协议的转发流程

IP协议的转发流程 是指IP数据报在源和目的地之间的传输过程,包括以下关键步骤:

  1. 封装

    • 在发送端,传输层数据被封装成IP数据报,加入源IP地址和目的IP地址。
  2. 路由选择

    • 发送设备根据路由表决定数据报的第一个跳点,通常是默认网关。
  3. 转发

    • 数据报被发送到下一跳的网络设备,如路由器或交换机。
  4. 重复路由选择

    • 每个接收到数据报的网络设备重复路由选择过程,直到数据报接近目的地。
  5. 分片

    • 如果数据报的大小超过了网络的最大传输单元(MTU),它将被分片以便传输。
  6. 错误检测

    • IP协议在头部进行错误检测,以确保路由信息的准确性。
  7. 丢弃

    • 如果数据报由于错误、过期(TTL减至0)或其他原因无法传输,它将被丢弃。
  8. 重组

    • 如果数据报被分片,接收端将存储这些片段,并在所有片段到达后进行重组。
  9. 交付

    • 当数据报到达目的网络,网络层将其传递给传输层,完成转发流程。

通俗易懂的讲解:

想象一下,IP协议的转发流程就像邮政系统中的邮件递送过程:

  1. 封装

    • 就像你写好一封信,放进信封,并写上收件人和寄件人的地址。
  2. 路由选择

    • 就像你把信投递到最近的邮局,邮局决定这封信的初始路线。
  3. 转发

    • 邮局将信件发送到下一个处理中心或目的地附近的邮局。
  4. 重复路由选择

    • 每个邮局在收到信件后,根据地址信息决定下一步的路由。
  5. 分片

    • 如果信件太大,无法通过某些邮筒或运输管道,它将被分成几个小包裹。
  6. 错误检测

    • 邮局在处理过程中检查信封上的地址信息是否有误。
  7. 丢弃

    • 如果信件因为地址错误、邮票不足或其他原因无法投递,它将被退回或销毁。
  8. 重组

    • 如果信件被分成了几个小包裹,收件人收到所有部分后将它们重新组合。
  9. 交付

    • 最终,信件被送到收件人的邮箱或手中,邮件递送完成。

在这个过程中,IP协议确保了数据报能够从发送端经过一系列网络设备,最终到达目的地。就像邮政系统确保邮件能够通过多个邮局和运输工具,从发件人安全地到达收件人。

15.IP地址的子网划分

子网划分(Subnetting)是将一个较大的IP地址网络划分成若干个较小的子网络的过程。子网划分的主要目的是提高网络的管理效率、增强安全性和优化路由性能。以下是子网划分的关键概念和步骤:

  1. 子网掩码

    • 子网掩码用于区分IP地址中的网络部分和主机部分。子网掩码中的“1”表示网络位,“0”表示主机位。
  2. 子网ID

    • 每个子网都有一个唯一的标识符,即子网ID,它通常是子网中的第一个地址。
  3. 广播地址

    • 每个子网都有一个广播地址,用于发送给该子网内所有主机的消息。
  4. 可用地址范围

    • 子网中的可用地址范围是从子网ID的下一个地址到广播地址的前一个地址。
  5. 子网划分步骤

    • 确定需要划分的子网数量和每个子网中需要支持的主机数量。
    • 根据这些需求,计算所需的子网掩码。
    • 应用新的子网掩码,重新分配网络中的IP地址。
  6. 子网划分方法

    • 等长子网划分:每个子网具有相同数量的地址。
    • 变长子网划分:根据需要为每个子网分配不同数量的地址。
  7. CIDR(无类别域间路由)

    • CIDR是一种用于IP地址分配和路由聚合的技术,它允许更灵活的子网划分。

通俗易懂的讲解:

想象一下,子网划分就像一个大城市的行政区划分:

  1. 子网掩码

    • 就像城市的行政区划分图,它告诉我们每个区域的边界在哪里。
  2. 子网ID

    • 就像每个行政区的政府大楼地址,它是该区域的标识。
  3. 广播地址

    • 就像每个行政区的广播中心,用于向区内所有居民发送通知。
  4. 可用地址范围

    • 就像每个行政区内可分配给居民和企业的地址数量。
  5. 子网划分步骤

    • 就像城市规划者根据人口密度和地理特征决定如何划分不同的行政区。
  6. 子网划分方法

    • 等长子网划分类似于每个行政区划分相同数量的街区。
    • 变长子网划分类似于根据人口和需求为每个行政区分配不同数量的街区。
  7. CIDR

    • 就像一个灵活的城市规划系统,允许根据实际情况调整行政区的边界。

通过子网划分,网络管理员可以更有效地管理大型网络,提高安全性,优化路由性能,并更合理地分配IP地址资源。就像城市规划者通过行政区划分来提高城市管理的效率和居民的生活质量一样。

16.ARP协议与RARP协议

ARP:知道名字- IP查找电话- MAC

RARP:知道电话但不知道名字,需查找

注:先在电话簿查找,找不到就广播

ARP协议(Address Resolution Protocol):

ARP协议用于将网络层的IP地址解析为数据链路层的MAC地址。在IPv4网络中,当一个设备需要发送数据到同一局域网内的另一个设备时,它会使用ARP来查询目的IP地址对应的MAC地址。
RARP协议(Reverse Address Resolution Protocol):

RARP协议允许设备通过其MAC地址查询其IP地址。这在设备不知道自己IP地址的情况下非常有用,例如,无盘工作站或某些服务器。
ARP协议的工作流程:
ARP请求:
发送方设备在本地ARP缓存中检查是否已有目的IP地址对应的MAC地址。
ARP广播:
如果缓存中没有条目,设备会发送一个ARP请求广播,询问网络上的所有设备。
ARP响应:
拥有请求中指定IP地址的设备会响应ARP请求,提供其MAC地址。
ARP缓存:
发送方设备接收到响应后,会将IP地址和MAC地址的映射关系存储在ARP缓存中一段时间。
数据传输:
一旦获得MAC地址,发送方设备就可以将数据封装成帧,并在数据链路层发送。
RARP协议的工作流程:
RARP请求:
设备发送一个RARP请求,广播到局域网上,询问其IP地址。
RARP响应:
网络上的RARP服务器接收到请求后,根据设备的MAC地址查找其IP地址。
IP地址分配:
RARP服务器将IP地址信息发送回请求设备的MAC地址。
使用IP地址:
设备接收到IP地址后,可以使用它进行网络通信。
通俗易懂的讲解:
想象一下,ARP和RARP协议就像电话簿和反向电话簿:

ARP协议 就像电话簿,你通过它查找朋友的电话号码。在网络中,设备使用ARP来查找IP地址对应的MAC地址,以便能够发送邮件(数据)。
ARP请求:
就像你查找电话簿,看看是否已经记录了朋友的号码。
ARP广播:
如果电话簿中没有,你就在社区广播,询问谁知道你朋友的电话号码。
ARP响应:
你的朋友听到广播后,告诉你他们的电话号码。
ARP缓存:
你将朋友的电话号码记在电话簿中,以备将来使用。
数据传输:
有了电话号码,你就可以给你的朋友打电话或发短信。
RARP协议 就像反向电话簿,你可以通过它查找自己的名字。在网络中,设备使用RARP来查询自己的IP地址。
RARP请求:
就像你在反向电话簿中查找自己的名字,看看是否有记录。
RARP响应:
电话簿管理员告诉你,你的名字对应的电话号码是什么。
IP地址分配:
你得到自己的电话号码后,就可以告诉别人,以便他们可以联系你。
使用IP地址:
有了IP地址,设备就可以在网络上进行通信,就像你知道自己的电话号码一样。
尽管RARP在实际应用中较少见,且已被更现代的技术(如DHCP)所取代,但ARP协议仍然是IPv4网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随着IPv6的普及,替代ARP的新协议——邻居发现协议(NDP)被用来进行地址解析。

17.​​​​​​​ICMP协议​​​​​​​​​​​​​​

ICMP协议(Internet Control Message Protocol) 是一种网络层协议,用于在IP主机、路由器或多播域之间传递控制消息。ICMP协议允许网络设备报告错误消息和进行诊断,是IP协议的重要组成部分。

ICMP协议的主要功能:
错误报告:
ICMP可以报告数据包传输过程中的错误,如目的不可达、超时、参数问题等。
回显请求和应答:
ICMP允许发送回显请求消息,接收方收到请求后返回回显应答消息,这用于测试网络连通性。
时间超过:
当IP数据包的生存时间(TTL)减至0时,ICMP会发送时间超过消息。
重定向:
当路由器发现一个更优的路由路径时,可以使用ICMP重定向消息通知主机。
路由器发现和广告:
ICMP可以用于路由器发现,帮助主机确定本地网络上的路由器。
参数问题:
如果收到的IP数据包头部有参数问题,ICMP会发送参数问题消息。
时间戳请求和应答:
ICMP可以用于获取网络中不同设备之间的时间同步。
地址掩码请求和应答:
ICMP可以用于获取或设置子网掩码信息。
通俗易懂的讲解:
想象一下,ICMP协议就像邮政系统中的客服中心,当邮件递送出现问题时,客服中心会通知寄件人或收件人:

错误报告:
就像邮件无法投递时,邮政系统会通知收件人邮件被退回。
回显请求和应答:
就像你向朋友发送一张明信片,朋友在上面签上名字和日期后再寄回给你,以证明他们已经收到。
时间超过:
就像邮件在邮局之间传递时间过长,超过了预定的投递时间。
重定向:
就像邮件原本通过一个较远的邮局投递,但后来发现了一条更近的路线,邮局会重新安排邮件的投递。
路由器发现和广告:
就像邮政系统中,新搬来的居民需要知道最近的邮局在哪里。
参数问题:
就像邮件上的地址信息有误,邮政系统会通知寄件人更正信息。
时间戳请求和应答:
就像你想知道邮件在每个邮局处理的时间,以了解邮件的递送速度。
地址掩码请求和应答:
就像居民需要知道他们所在区域的邮政编码,以确保邮件能被正确分拣。
通过ICMP协议,网络设备能够相互通知错误和状态信息,帮助网络管理员和用户诊断和解决网络问题。就像邮政系统的客服中心帮助确保邮件递送的顺利进行。

18.网络层路由概述

网络层路由 是指在计算机网络中,数据包从源头到目的地的传输过程,这个过程涉及到多个网络设备(如路由器和交换机)的决策和转发操作。以下是网络层路由的关键概念:

  1. 路由选择(Routing)

    • 路由选择是决定数据包从源头到目的地的最佳路径的过程。
  2. 路由器(Router)

    • 路由器是网络层的核心设备,负责根据数据包的目的IP地址进行路由选择和转发。
  3. 路由表(Routing Table)

    • 路由表是路由器和其他网络设备用来存储路由信息的数据结构,包括目的网络、网关、子网掩码等。
  4. 静态路由(Static Routing)

    • 静态路由是由网络管理员手动配置的路由信息,不随网络拓扑的变化而变化。
  5. 动态路由(Dynamic Routing)

    • 动态路由是由路由器根据网络拓扑的变化自动计算和更新的路由信息。
  6. 路由协议(Routing Protocol)

    • 路由协议是一组规则,用于在路由器之间传播路由信息,如RIP、OSPF、BGP等。
  7. 网关(Gateway)

    • 网关是连接不同网络的设备,通常作为数据包从一个网络到另一个网络的入口或出口。
  8. 最长前缀匹配(Longest Prefix Match)

    • 路由器在路由表中查找与目的IP地址最具体匹配的路由条目。
  9. 默认路由(Default Route)

    • 默认路由用于转发到未知网络的数据包,通常指向一个更高级别的路由器。

通俗易懂的讲解:

想象一下,网络层路由就像城市中的交通系统,帮助车辆(数据包)从起点(源头)到终点(目的地):

  1. 路由选择

    • 就像规划行车路线,考虑交通状况、道路距离和速度限制。
  2. 路由器

    • 就像城市中的交通信号灯和交警,控制车辆的流动和路线选择。
  3. 路由表

    • 就像地图或导航系统,存储了城市的道路网络和目的地信息。
  4. 静态路由

    • 就像按照固定的路线图行驶,不考虑实际交通变化。
  5. 动态路由

    • 就像根据实时交通信息调整行车路线。
  6. 路由协议

    • 就像交通广播,向驾驶员提供道路状况和建议路线。
  7. 网关

    • 就像高速公路的入口和出口,连接城市的不同区域。
  8. 最长前缀匹配

    • 就像选择最精确的地址信息来确定行车路线。
  9. 默认路由

    • 就像在没有特定目的地信息时,选择一条通往主要干道的路线。

通过有效的路由选择和路由协议,网络层能够确保数据包以高效、可靠的方式在复杂的网络环境中传输,就像城市的交通系统确保车辆能够顺利到达目的地。

19.集线器、路由器、交换机、主机、网关

集线器(Hub):
集线器是最简单的网络设备之一,工作在物理层。它将接收到的信号广播到所有端口,不区分数据包的目的地。
路由器(Router):
路由器工作在网络层,是连接不同网络的设备。它使用路由表来决定如何将数据包从一个网络转发到另一个网络。
交换机(Switch):
交换机工作在数据链路层,用于连接多个设备并进行帧的转发和过滤。它比集线器更智能,能够识别数据包的目的地MAC地址,并仅向正确的端口转发帧。
主机(Host):
主机是任何连接到网络的设备,如个人电脑、服务器或移动设备。主机可以发送和接收数据,并运行各种网络应用程序。
网关(Gateway):
网关是连接不同网络协议或子网的设备,常用于连接局域网和广域网。它在网络层上进行路由选择,并可能执行协议转换。
通俗易懂的讲解:
集线器:
想象一个会议室,里面有一个扬声器。当一个人说话时,扬声器将他的声音广播到会议室的每个角落。集线器就像这个扬声器,它将接收到的所有信号发送到所有连接的设备。
路由器:
路由器就像城市中的邮局,它根据信件上的地址信息决定如何将信件从一个地方发送到另一个地方。同样,路由器根据数据包的目的IP地址决定其传输路径。
交换机:
交换机就像一个智能邮局,它不仅知道每个居民的地址,还能够直接将信件投递到正确的邮箱,而不是让居民自己去查找。交换机能够识别数据包的目的地,并直接将其发送到正确的端口。
主机:
主机就像家庭中的电脑或手机,它们可以发送和接收信息,执行各种任务和应用程序。
网关:
网关就像一个国际邮件处理中心,它不仅连接着国内和国际的邮政系统,还能够处理不同国家的语言和邮政规则。网关在网络中连接不同的网络或子网,并处理数据传输和协议转换。
通过这些设备,网络能够实现复杂的数据传输和通信任务,确保信息能够高效、准确地在网络中的不同设备和网络之间流动。

20.路由器工作原理

路由器的工作原理基于以下几个关键步骤:

  1. 接收数据包

    • 路由器从其接口接收来自网络的数据包。
  2. 目的IP地址分析

    • 路由器检查数据包头部的目的IP地址,以确定其目的地。
  3. 路由表查找

    • 路由器使用目的IP地址在路由表中查找匹配条目,路由表包含目的网络、子网掩码、下一跳地址或网关等信息。
  4. 最长前缀匹配

    • 路由器执行最长前缀匹配,选择与目的IP地址最具体匹配的路由。
  5. 转发决策

    • 根据路由表的查找结果,路由器决定将数据包转发到下一个跳点。
  6. 数据包转发

    • 路由器将数据包从适当的接口转发出去,继续其向目的地的旅程。
  7. 重复过程

    • 数据包在网络中经过多个路由器,每个路由器重复上述过程,直到数据包到达其最终目的地或被丢弃。

通俗易懂的讲解:

想象一下,路由器就像城市中的邮政分拣中心:

  1. 接收数据包

    • 邮政分拣中心接收来自不同地区邮局的邮件。
  2. 目的IP地址分析

    • 分拣员检查每封邮件上的地址,以确定其目的地。
  3. 路由表查找

    • 分拣员根据地址信息查找分拣中心的分拣指南,了解邮件应该发送到哪个邮局。
  4. 最长前缀匹配

    • 分拣员选择最精确的地址匹配,以确保邮件能够被正确地分拣。
  5. 转发决策

    • 根据分拣指南,分拣员决定邮件应该发送到下一个邮局或直接投递。
  6. 数据包转发

    • 邮件被发送到下一个邮局或投递点,继续其向收件人的旅程。
  7. 重复过程

    • 邮件在邮政系统中经过多个邮局,每个邮局重复分拣过程,直到邮件到达收件人。

通过这种方式,路由器确保数据包能够从源头经过一系列决策和转发,最终到达目的地。就像邮政分拣中心确保邮件能够通过多个邮局和运输工具,从发件人安全地到达收件人。

21.动态路由算法

动态路由算法 是一种自动适应网络变化的路由选择方法。与静态路由不同,动态路由不需要管理员手动配置,而是由路由器根据网络状态自动计算和更新路由信息。以下是动态路由算法的关键概念:

  1. 路由信息传播

    • 动态路由算法通过路由协议在路由器之间传播路由信息。
  2. 路由表更新

    • 路由器根据收到的路由信息动态更新其路由表。
  3. 链路状态路由算法(如OSPF, IS-IS):

    • 链路状态算法要求路由器了解网络中所有链路的状态,并使用这些信息计算到达每个目的地的最佳路径。
  4. 距离矢量路由算法(如RIP, BGP):

    • 距离矢量算法中,路由器仅知道到达目的地的距离(如跳数)和方向(下一跳地址)。
  5. 路由度量

    • 路由度量是用于评估路由好坏的标准,如跳数、带宽、延迟等。
  6. 路由更新机制

    • 动态路由算法定期或在网络变化时发送路由更新。
  7. 路由收敛

    • 路由收敛是路由算法达到一致状态的过程,即所有路由器都有相同的路由信息。
  8. 负载均衡

    • 某些动态路由算法支持负载均衡,通过多条路径分发流量以优化网络资源使用。
  9. 自动故障恢复

    • 动态路由算法能够检测链路故障并自动重新路由流量。

通俗易懂的讲解:

想象一下,动态路由算法就像城市中的交通导航系统:

  1. 路由信息传播

    • 就像导航系统从各个交通监控摄像头获取实时交通信息。
  2. 路由表更新

    • 导航系统根据实时交通信息更新最佳路线建议。
  3. 链路状态路由算法

    • 类似于司机了解整个城市的道路状况,能够计算出从起点到终点的最佳路线。
  4. 距离矢量路由算法

    • 类似于司机只知道到达目的地的大致方向和距离,逐步导航。
  5. 路由度量

    • 就像司机选择路线时考虑的因素,如行驶距离、预计时间、拥堵情况等。
  6. 路由更新机制

    • 导航系统定期更新交通信息,或在发现事故和道路封闭时即时更新。
  7. 路由收敛

    • 所有司机通过导航系统获得相同的路线建议,交通流达到一种平衡状态。
  8. 负载均衡

    • 导航系统可能建议多条路线,以分散交通流量,避免拥堵。
  9. 自动故障恢复

    • 当某条道路发生事故时,导航系统能够快速推荐替代路线。

通过动态路由算法,网络中的路由器能够自动适应网络变化,优化数据传输路径,就像交通导航系统帮助司机找到最佳行车路线一样。

22.内部网关路由协议(IGP)介绍

1. RIP协议(Routing Information Protocol)

  • RIP是一种早期的、基于距离矢量的路由协议,使用跳数作为路由度量(metric),最大跳数限制为15跳。
  • RIP是简单且易于配置的协议,适用于小型网络。
  • 它定期广播整个路由表,使用触发更新来快速传播路由变化。

2. OSPF协议(Open Shortest Path First)

  • OSPF是一种基于链路状态的路由协议,使用Dijkstra算法计算最短路径。
  • 它能够快速适应网络变化,提供负载均衡和区域划分(Area)功能。
  • OSPF使用Hello协议来维护邻居关系,并在链路状态发生变化时发送链路状态通告(LSA)。

3. BGP协议(Border Gateway Protocol)

  • BGP是用于互联网上进行网络之间的自治系统路由和可达性信息传递的协议。
  • BGP是路径矢量协议,考虑路径属性如AS路径长度、本地偏好、社区属性等。
  • BGP4是目前使用最广泛的版本,支持CIDR和超网。

对比:

  1. 路由度量

    • RIP使用跳数作为度量,简单但可能导致非最优路径。
    • OSPF使用成本,可以基于不同因素(如带宽、延迟)定义。
    • BGP使用路径属性,提供更复杂的路由决策能力。
  2. 协议类型

    • RIP是距离矢量协议。
    • OSPF是链路状态协议。
    • BGP是路径矢量协议。
  3. 适用规模

    • RIP适用于小型网络,因为它的简单性和广播特性在大型网络中可能导致性能问题。
    • OSPF适用于中型到大型网络,尤其是在需要快速适应网络变化的场景。
    • BGP适用于大型网络和互联网规模的网络,因为它的可扩展性和复杂的路由策略。
  4. 路由更新

    • RIP定期广播路由信息,无论网络是否变化。
    • OSPF仅在链路状态变化时发送更新,减少网络流量。
    • BGP使用增量更新,只发送变化的路由信息。
  5. 收敛速度

    • RIP的收敛速度较慢,尤其是在网络拓扑变化时。
    • OSPF快速收敛,因为它使用链路状态信息和Dijkstra算法。
    • BGP收敛速度取决于网络策略和配置,但通常较快。
  6. 配置复杂性

    • RIP配置简单,易于实现。
    • OSPF配置相对复杂,需要设置区域和成本。
    • BGP配置最为复杂,需要详细的路由策略和属性配置。
  7. 使用场景

    • RIP适用于小型企业网络或校园网。
    • OSPF适用于大型企业网络或服务提供商网络。
    • BGP用于互联网服务提供商(ISP)和大型组织的网络边界。

每种协议都有其优势和局限性,网络管理员需要根据网络规模、性能需求和特定场景选择合适的路由协议。

23.传输层功能理解

传输层(Transport Layer)是网络协议栈中的第四层,它为应用程序提供了进程间的通信服务。以下是传输层的主要功能:

  1. 数据分段

    • 传输层将上层(如应用层)的数据分割成合适的大小,以适应网络层的数据传输需求。
  2. 端到端传输

    • 传输层负责在源和目的地的应用程序之间提供端到端的数据传输服务。
  3. 可靠性

    • 传输层通过确认机制、超时重传等手段,确保数据可靠地到达目的地。
  4. 错误检测与纠正

    • 使用校验和或更复杂的算法来检测数据在传输过程中的错误,并进行恢复。
  5. 流量控制

    • 传输层通过调节数据发送速率,防止接收方因数据量过大而无法处理。
  6. 拥塞控制

    • 传输层监控网络状况,避免过多的数据流量导致网络拥塞。
  7. 多路复用

    • 传输层允许多个应用程序在同一网络连接上并发发送数据。
  8. 端口寻址

    • 使用端口号区分同一主机上运行的不同应用程序或服务。
  9. 会话管理

    • 在需要建立连接的协议中,传输层负责会话的建立、维护和终止。

工作层次:

传输层的工作可以进一步细分为以下层次:

  1. 会话建立

    • 对于面向连接的传输层协议(如TCP),首先需要建立连接。
  2. 数据传输

    • 在连接建立后,开始数据的传输过程。
  3. 数据分段与重组

    • 将数据分割成合适大小的数据段,并在接收端进行重组。
  4. 错误检测

    • 为每个数据段生成校验和,以便接收方检测错误。
  5. 确认与重传

    • 发送方接收确认消息,如果没有收到确认,则进行重传。
  6. 流量控制

    • 使用滑动窗口机制来控制发送速率,适应接收方的处理能力。
  7. 拥塞控制

    • 使用拥塞避免算法来调整发送速率,防止网络拥塞。
  8. 连接终止

    • 完成数据传输后,优雅地终止连接。

通俗易懂的讲解:

想象一下,传输层就像一家快递公司的操作系统:

  1. 数据分段

    • 就像快递公司将大包裹分解成小包裹,以适应不同的运输工具。
  2. 端到端传输

    • 快递公司负责将包裹从发件人安全地送到收件人。
  3. 可靠性

    • 快递公司提供包裹追踪服务,确保包裹不会丢失。
  4. 错误检测与纠正

    • 快递公司在分拣过程中检查包裹是否损坏,并进行修复或重新发送。
  5. 流量控制

    • 快递公司根据处理能力调整接收和发送包裹的速度。
  6. 拥塞控制

    • 快递公司监控运输网络,避免因包裹过多导致处理延迟。
  7. 多路复用

    • 快递公司能够同时处理多个客户的包裹,确保每个客户的包裹都能按时送达。
  8. 端口寻址

    • 就像快递公司使用地址和门牌号来确保包裹送达正确的收件人。
  9. 会话管理

    • 快递服务包括下单、包裹追踪、确认收货和结束服务。

通过这些功能,传输层确保了数据能够在网络中的不同应用程序之间可靠、高效地传输。就像快递公司确保包裹能够安全、准时地送达目的地。

24.端到端的数据传输

端到端传输(End-to-End Communication):

端到端传输指的是在网络通信中,数据从发送端的最终用户(或应用程序)经过网络中的多个设备,最终到达接收端的最终用户(或应用程序)的完整过程。这个过程涵盖了从应用层到物理层的所有层次。

发送端的数据传输过程:

  1. 应用层:数据由应用程序生成。

  2. 传输层:传输层对数据进行分段,添加端口信息,并可能进行可靠性保证。

  3. 网络层:网络层将数据封装成数据包,添加IP地址,并进行路由选择。

  4. 数据链路层:数据链路层将网络层的数据包封装成帧,添加MAC地址和必要的控制信息。

  5. 物理层:物理层负责通过物理媒介(如电缆、光纤或无线电波)传输数据链路层的帧。

  6. 通过物理媒介:数据在物理层的传输介质上以比特流的形式传输。

接收端的数据传输过程:

  1. 物理层:接收端的物理层接收比特流,并将其转换回帧。

  2. 数据链路层:数据链路层解封装帧,提取MAC地址,并进行错误检测。

  3. 网络层:数据链路层将帧传递给网络层,网络层解封装数据包,检查IP地址。

  4. 传输层:网络层将数据包传递给传输层,传输层进行错误检测和流量控制。

  5. 应用层:传输层将数据传递给接收端的应用层,完成端到端的数据传输。

端到端的通俗解释:

想象一下,端到端传输就像一封邮件从发件人送到收件人的过程:

  • 发件人(应用层)写好邮件,放入信封(传输层),写上收发件人地址和邮票(网络层)。

  • 邮局工作人员(数据链路层和物理层)将信封分类,贴上邮政编码标签,然后通过交通工具(物理媒介)发送。

  • 收件地邮局(物理层和数据链路层)接收邮件,分类,然后送到收件人地址。

  • 收件人(应用层)收到邮件,阅读内容。

在整个过程中,邮件从发件人的手中经过多个环节和交通工具,最终到达收件人的手中。同样,网络中的数据从发送端的应用程序经过多个层次和网络设备,最终到达接收端的应用程序,这就是端到端传输。

25.可靠传输与不可靠传输

在网络通信中,可靠传输(Reliable Transmission)与不可靠传输(Unreliable Transmission)是两种不同的数据传输方式,它们在确保数据完整性和传输效率方面有着根本的区别。以下是这两种传输方式的特点:

可靠传输(Reliable Transmission):

  1. 确认机制

    • 接收方在成功接收数据后,会发送确认(ACK)消息给发送方。
  2. 超时重传

    • 如果发送方在一定时间内没有收到确认,它会重传数据。
  3. 错误检测

    • 传输的数据包含错误检测码,如CRC校验,以确保数据的完整性。
  4. 有序传输

    • 确保数据按照发送顺序到达接收方。
  5. 流量控制

    • 根据接收方的处理能力调整发送速率。
  6. 拥塞控制

    • 监控网络状况,避免网络拥塞。
  7. 连接导向

    • 在数据传输前建立连接,并在传输结束后释放连接。

不可靠传输(Unreliable Transmission):

  1. 无确认机制

    • 发送方发送数据后,不等待接收方的确认。
  2. 无超时重传

    • 不会自动重传未被确认的数据。
  3. 错误检测有限

    • 可能包含基本的错误检测,但不保证错误恢复。
  4. 无序传输

    • 不保证数据的到达顺序。
  5. 无流量控制

    • 不根据接收方的处理能力调整发送速率。
  6. 无拥塞控制

    • 不考虑网络状况,可能在网络拥塞时继续发送数据。
  7. 无连接

    • 数据发送不需要建立连接。

通俗易懂的讲解:

想象一下,可靠传输就像一个专业的快递服务:

  • 你(发送方)给朋友(接收方)寄送一个包裹,并要求签收确认。
  • 如果朋友没有签收,快递公司会在一定时间后重新尝试派送。
  • 包裹上有详细的地址和错误检测标签,以确保包裹没有损坏。
  • 快递公司会根据你朋友的接收能力调整派送速度。
  • 如果发现交通拥堵,快递公司会调整派送路线。

而不可靠传输则像是一个公共信箱系统:

  • 你把信件(数据)放入公共信箱,不关心信件是否到达或何时到达。
  • 没有签收确认,也没有重试机制。
  • 信件可能丢失或损坏,但没有额外的错误检测或恢复措施。
  • 信件的派送速度和路线不受控制。

在网络通信中,选择可靠传输还是不可靠传输取决于应用的需求。例如,文件传输和电子邮件通常需要可靠传输,以确保数据完整性。而一些实时应用,如视频流或在线游戏,可能更注重传输效率,可以接受一定程度的数据丢失,因此可能使用不可靠传输。

26.UDP协议

来源:
UDP协议(User Datagram Protocol)是一种无连接的传输层通信协议,它是网络协议套件TCP/IP模型的一部分。UDP由IETF在RFC 768中定义,最初设计用于提供一种简单、高效的数据传输方式,适用于那些对实时性要求高、可以容忍一定数据丢失的应用。

结构:
UDP数据报的结构相对简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源端口号(Source Port):16位,标识发送方的端口。
目的端口号(Destination Port):16位,标识接收方的端口。
长度(Length):16位,表示UDP数据报的总长度,包括头部和数据。
校验和(Checksum):16位,用于错误检测。
数据(Data):可变长度,实际传输的数据负载。
特点:
无连接:UDP是无连接的协议,数据发送前不需要建立连接。
简单性:UDP头部开销小,结构简单,易于实现。
快速性:没有建立连接的过程,传输速度快。
不可靠性:UDP不保证数据的可靠传输,不进行数据重传。
无拥塞控制:UDP不进行拥塞控制,可能在网络拥塞时继续发送数据。
功能:
数据传输:UDP提供基本的数据传输服务。
错误检测:通过校验和机制,UDP能够检测数据在传输过程中的错误。
端口寻址:使用端口号区分同一主机上的不同服务或进程。
内容:
UDP协议的数据报可以承载各种类型的应用层数据,包括但不限于:

DNS查询和响应:域名系统使用UDP进行快速域名解析。
DHCP消息:动态主机配置协议使用UDP来分配IP地址和其他网络配置。
多媒体数据流:如音频和视频流,这些应用可以容忍一定程度的数据丢失。
在线游戏:需要快速传输但可以容忍部分数据丢失的游戏应用。
VoIP:互联网语音和视频通话,对实时性要求高。
对象:
UDP适用于以下类型的对象或应用:

实时应用:如语音和视频通信,这些应用更注重传输速度而非数据完整性。
广播应用:如电视和广播信号的互联网传输。
简单查询:如DNS查询,不需要复杂的握手过程。
小型数据传输:如DHCP消息,数据量小,建立连接的开销相对较大。
通俗易懂的讲解:
想象一下,UDP就像一个邮局的快速服务,它允许人们快速发送和接收邮件,但不保证每封邮件都能安全到达:

源端口号和目的端口号:就像发件人和收件人的邮箱编号,确保邮件能够发送到正确的位置。
长度:就像邮件的尺寸,告诉邮局邮件的大小。
校验和:就像邮局在邮件上贴的一个小标签,用于检查邮件是否在运输过程中受损。
数据:就是邮件的内容。
UDP的快速服务适合那些需要快速发送,但可以容忍偶尔丢失或损坏的邮件的应用。就像在紧急情况下,快速发送信息比确保每条信息都完美无缺更为重要。

27.TCP协议

来源:

TCP协议(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传输控制协议)是一种面向连接的、可靠的、基于字节流的传输层通信协议。它是网络协议套件TCP/IP模型的核心组成部分。TCP由IETF在RFC 793中定义,设计用来在IP网络中提供可靠的数据传输服务。

结构:

TCP数据段的结构包括以下几个主要部分:

  1. 源端口号(Source Port):16位,标识发送方的端口。
  2. 目的端口号(Destination Port):16位,标识接收方的端口。
  3. 序列号(Sequence Number):32位,用于确保数据的有序传输。
  4. 确认号(Acknowledgment Number):32位,期望收到的下一个字节的序列号。
  5. 数据偏移(Data Offset):4位,指示TCP头部的长度。
  6. 保留(Reserved):6位,保留未用,总是设置为0。
  7. 控制位(Control Bits),包括:
    • URG:紧急指针有效。
    • ACK:确认号有效。
    • PSH:接收方应尽快将这个报文段交给应用层。
    • RST:重置连接。
    • SYN:同步序列编号用来发起一个连接。
    • FIN:结束一个连接。
  8. 窗口大小(Window Size):16位,用于流量控制。
  9. 校验和(Checksum):16位,用于错误检测。
  10. 紧急指针(Urgent Pointer):16位,指示紧急数据的结束位置。
  11. 选项(Options):可变长度,用于协议扩展。
  12. 填充(Padding):确保头部长度为32位字边界对齐。
  13. 数据(Data):可变长度,实际传输的数据负载。

特点:

  • 面向连接:TCP在数据传输前需要建立连接。
  • 可靠性:通过序列号、确认应答和超时重传来确保数据的可靠传输。
  • 有序性:序列号机制确保数据的有序传输。
  • 错误检测:使用校验和来检测数据在传输过程中的错误。
  • 拥塞控制:通过滑动窗口协议等机制来避免网络拥塞。
  • 流量控制:通过窗口大小来控制发送速率,适应接收方的处理能力。

功能:

  • 建立连接:使用三次握手过程建立可靠的连接。
  • 数据传输:提供字节流形式的数据传输服务。
  • 可靠性保证:通过确认和重传机制确保数据不丢失。
  • 有序传输:序列号和确认号确保数据的顺序。
  • 拥塞控制和流量控制:通过算法调整数据发送速率,优化网络资源使用。
  • 连接终止:使用四次挥手过程优雅地终止连接。

内容:

TCP协议适用于需要可靠传输的应用,包括:

  • Web浏览:HTTP/HTTPS协议使用TCP来传输网页数据。
  • 文件传输:FTP、SFTP等协议使用TCP保证文件数据的完整性。
  • 邮件传输:SMTP和POP3协议使用TCP来发送和接收电子邮件。
  • 远程登录和命令执行:SSH、Telnet等协议使用TCP来提供安全的远程访问服务。
  • 数据库访问:许多数据库访问协议使用TCP来保证数据的一致性和完整性。

对象:

TCP适用于以下类型的对象或应用:

  • 需要可靠传输的应用:如在线交易、在线游戏的比分同步等。
  • 数据完整性要求高的应用:如金融交易、医疗记录传输等。
  • 交互式应用:如远程桌面、视频会议等。
  • 大量数据传输:如大文件的上传下载。

通俗易懂的讲解:

想象一下,TCP就像一家高端的快递公司,它不仅保证包裹安全送达,还提供门到门的服务:

  • 源端口号和目的端口号:就像发件人和收件人的门牌号码,确保包裹能够准确送达。
  • 序列号和确认号:就像快递追踪号码,让双方都能追踪包裹的状态。
  • 控制位:就像快递服务中的各种选项,如加急、签收等。
  • 窗口大小:就像告诉快递公司你的接收能力,避免一次性送来太多包裹。
  • 校验和:就像检查包裹是否在运输过程中受损的机制。

TCP的快递服务适合那些需要确保包裹安全、完整送达的客户。就像在发送重要文件或贵重物品时,我们更愿意选择那些能够提供追踪、保险和确认服务的快递公司。

28.UDP协议和TCP协议的区别

UDP(User Datagram Protocol)协议和TCP(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协议是两种主要的传输层通信协议,它们在多个方面有着显著的区别。以下是UDP和TCP的主要区别:

连接性:
UDP:无连接。UDP发送数据前不需要建立连接,直接发送数据报。
TCP:面向连接。TCP在发送数据前必须通过三次握手过程建立连接。
可靠性:
UDP:不可靠。UDP不保证数据报的可靠传输,不进行错误恢复或重传。
TCP:可靠。TCP通过序列号、确认应答和超时重传机制确保数据的可靠传输。
有序性:
UDP:无序。UDP不保证数据报的有序传输,接收方可能接收到乱序的数据。
TCP:有序。TCP通过序列号确保数据的有序传输。
错误检测:
UDP:有限错误检测。UDP使用简单的校验和机制检测头部和数据部分的错误。
TCP:更全面的错误检测。TCP同样使用校验和,但对整个数据段进行错误检测。
拥塞控制:
UDP:无拥塞控制。UDP在网络拥塞时继续发送数据,不进行流量调整。
TCP:拥塞控制。TCP使用滑动窗口协议等机制进行拥塞控制,避免网络拥塞。
流量控制:
UDP:无流量控制。UDP不根据接收方的处理能力调整发送速率。
TCP:流量控制。TCP通过窗口大小机制进行流量控制。
头部开销:
UDP:头部较小。UDP的头部固定为8字节,加上可选的额外头部,通常开销较小。
TCP:头部较大。TCP的头部至少为20字节,且包含更多的控制信息。
速度:
UDP:通常更快。UDP由于没有连接建立、错误恢复和流量控制的开销,传输速度较快。
TCP:相对较慢。TCP的连接建立、确认应答和重传机制增加了传输延迟。
用途:
UDP:适用于对实时性要求高、可以容忍一定数据丢失的应用,如在线游戏、VoIP、DNS查询等。
TCP:适用于对数据完整性和可靠性要求高的应用,如Web浏览、文件传输、电子邮件等。
通俗易懂的讲解:
想象一下,UDP和TCP就像两种不同的快递服务:

UDP:像一个快速但不保证包裹安全的快递服务。快递员不检查包裹是否完好,也不保证包裹的送达顺序,但速度很快,适合那些不太重要或可以容忍丢失的包裹。
TCP:像一个高端的快递服务,提供门到门的跟踪和确认服务。快递员会确保包裹安全送达,按照正确的顺序分发,如果途中出现问题,会重新发送包裹。这种服务适合发送重要文件或易碎品,但速度可能稍慢。
根据需要发送的“包裹”的性质和重要程度,人们可以选择不同的快递服务。同样,在网络通信中,根据应用对数据传输的不同需求,可以选择UDP或TCP协议。

29.TCP协议的拥堵控制

慢开始和拥塞避免:

【慢开始】拥塞窗口从1指数增长;
到达阈值时进入【拥塞避免】,变成+1增长;
【超时】,阈值变为当前cwnd的一半(不能<2);
再从【慢开始】,拥塞窗口从1指数增长。


快重传和快恢复:

发送方连续收到3个冗余ACK,执行【快重传】,不必等计时器超时;
执行【快恢复】,阈值变为当前cwnd的一半(不能<2),并从此新的ssthresh点进入【拥塞避免】。

CP协议的拥塞控制 是指传输控制协议(TCP)内置的一系列算法和机制,旨在避免网络拥塞的发生,确保网络资源的合理分配和有效利用。拥塞控制是TCP的核心特性之一,对于维护网络的稳定性和性能至关重要。

TCP拥塞控制的主要机制包括:
慢启动(Slow Start):
初始发送速率较低,逐渐线性增加,直到达到一个阈值(ssthresh)。
拥塞避免(Congestion Avoidance):
当达到阈值后,发送速率增长变慢,采用“乘以1加1”的方式,即每经过一个往返时间(RTT)窗口大小增加1个MSS(最大报文段大小)。
快重传(Fast Retransmit):
当接收方连续收到三个相同的确认(即三个重复的ACK),发送方会立即重传丢失的数据段,而不是等待超时。
快恢复(Fast Recovery):
在快重传之后,发送方将ssthresh降低到当前窗口大小的一半,并进入拥塞避免模式,而不是慢启动。
窗口缩放(Window Scaling):
允许TCP窗口大小超过64KB,以充分利用高带宽网络。
选择性确认(Selective Acknowledgments, SACK):
允许接收方确认收到的特定数据段,以便发送方只重传丢失的段。
延迟确认(Delayed Acknowledgments):
接收方延迟发送确认,以减少ACK的数量,降低网络负载。
随机早期检测(Random Early Detection, RED):
在路由器层面,通过随机丢弃数据包来避免缓冲区溢出,从而触发发送方的拥塞控制。
通俗易懂的讲解:
想象一下,TCP拥塞控制就像一个繁忙的道路交通系统:

慢启动:
就像新开通的道路,开始时限制车辆进入,逐渐增加车流量,直到达到道路的最大容量。
拥塞避免:
当车流量接近道路容量时,开始缓慢增加车辆,以避免突然的拥堵。
快重传和快恢复:
就像发现某个路段发生事故后,立即采取措施,如重定向交通流,并在事故处理后逐渐恢复正常交通。
窗口缩放:
就像增加道路的车道数,允许更多车辆同时行驶。
选择性确认:
就像交通监控系统,能够精确识别并报告哪些路段拥堵,哪些路段畅通。
延迟确认:
就像减少交通信号灯的数量,以减少车辆在信号灯前的停留时间。
随机早期检测:
就像在道路容量达到极限前,随机减少某些车辆的通行,以避免整个道路的瘫痪。
通过这些机制,TCP拥塞控制确保了网络流量的合理分配和有效管理,避免了网络拥塞的发生,提高了网络的整体性能和稳定性。就像智能交通系统通过各种措施来优化道路使用,减少拥堵,确保交通流畅。

30.TCP连接的三次握手

TCP连接的三次握手(Three-way Handshake)是建立一个可靠的连接所必须的过程。这个过程确保了双方的接收和发送能力都是正常的,从而可以开始数据传输。以下是详细的三次握手过程:

过程:
第一次握手 - SYN:
发起方(客户端)选择一个初始序列号(ISN, Initial Sequence Number)并设置SYN标志位为1,发送SYN报文到接收方(服务器)。
状态:客户端处于SYN-SENT状态。
原因:客户端需要建立连接。
结果:客户端告知服务器它想连接,并等待服务器确认。
第二次握手 - SYN-ACK:
接收方接收到SYN报文后,如果同意连接请求,会分配TCP资源,并发送一个SYN-ACK确认报文。
接收方选择自己的初始序列号,并将确认号设置为客户端的序列号加1,同时设置SYN和ACK标志位。
状态:服务器处于SYN-RECEIVED状态。
原因:服务器确认客户端的连接请求,并发送自己的初始序列号。
结果:服务器告知客户端已接收到连接请求,并告知自己的初始序列号。
第三次握手 - ACK:
发起方接收到SYN-ACK报文后,会发送一个ACK确认报文给接收方,确认号设置为接收方的序列号加1,ACK标志位为1。
状态:客户端变为ESTABLISHED状态,服务器在发送完SYN-ACK后也处于ESTABLISHED状态。
原因:客户端确认接收到服务器的初始序列号和连接确认。
结果:客户端和服务器都确认了对方的接收和发送能力,连接建立成功,可以开始数据传输。
状态变化:
客户端:
从CLOSED -> SYN-SENT(发送SYN后)。
从SYN-SENT -> ESTABLISHED(接收SYN-ACK后)。
服务器:
从CLOSED -> SYN-RECEIVED(接收SYN后)。
从SYN-RECEIVED -> ESTABLISHED(发送完SYN-ACK后)。
通俗易懂的讲解:
想象一下,TCP三次握手就像在餐厅预定一个座位的过程:

第一次握手 - SYN:
你(客户端)走进餐厅,告诉服务员(服务器)你想预定一个座位,并等待确认。
第二次握手 - SYN-ACK:
服务员检查餐厅(系统)是否有足够的空位,然后告诉你(确认),并给你一个预定号码(初始序列号)。
第三次握手 - ACK:
你告诉服务员你已经知道了预定号码,并且你同意预定,之后服务员就会带你去你的座位。
通过这个过程,餐厅(服务器)和顾客(客户端)都确认了预定的细节,顾客得到了一个座位,可以开始享用美食(数据传输)。这个过程确保了双方都清楚了对方的意图和能力,为愉快的用餐体验(数据交换)打下了基础。

面试常客:为什么需要三次握手?

第一次握手:客户发送请求,此时服务器知道客户能发;
第二次握手:服务器发送确认,此时客户知道服务器能发能收;
第三次握手:客户发送确认,此时服务器知道客户能收。

31.TCP连接的四次挥手

TCP连接的四次挥手(Four-way Handshaking)是终止一个TCP连接的过程。这个过程确保了双方都能释放连接资源,正式结束通信。以下是详细的四次挥手过程:

过程:
第一次挥手 - FIN:
发起方(可以是客户端或服务器)决定关闭连接,并发送一个FIN报文,设置FIN标志位为1。
状态:如果发起方没有数据要发送了,它将进入FIN-WAIT-1状态。
原因:发起方完成了数据传输任务,想要关闭连接。
结果:告知对方发起方已经完成发送任务,准备关闭连接。
第二次挥手 - ACK:
接收方接收到FIN报文后,发送一个ACK确认报文,确认号设置为发起方的序列号加1。
状态:接收方进入CLOSE-WAIT状态,发起方接收到ACK后进入FIN-WAIT-2状态。
原因:接收方确认发起方的关闭请求,并告知发起方可以关闭其发送方向的连接。
结果:发起方知道接收方已经接收到关闭连接的请求,等待接收方完成数据传输。
第三次挥手 - FIN:
接收方发送完所有剩余数据后,发送一个FIN报文给发起方,请求关闭其发送方向的连接。
状态:接收方等待发起方确认关闭连接,进入LAST-ACK状态。
原因:接收方完成了数据传输任务,想要关闭连接。
结果:告知发起方接收方也完成了发送任务,准备关闭连接。
第四次挥手 - ACK:
发起方接收到接收方的FIN报文后,发送一个ACK确认报文,并释放所有连接资源。
状态:发起方进入TIME-WAIT状态,经过一段时间(称为2MSL,最大报文段生存时间的两倍)后,进入CLOSED状态;接收方接收到ACK后也进入CLOSED状态。
原因:发起方确认接收方的关闭请求,并告知接收方可以释放连接资源。
结果:双方都确认了对方的关闭请求,释放连接资源,正式结束通信。
状态变化:
客户端:
如果客户端发起关闭:
从ESTABLISHED -> FIN-WAIT-1(发送FIN后)。
从FIN-WAIT-1 -> FIN-WAIT-2(接收ACK后)。
从FIN-WAIT-2 -> TIME-WAIT(接收FIN后)。
从TIME-WAIT -> CLOSED(经过2MSL后)。
服务器:
如果服务器响应关闭:
从ESTABLISHED -> CLOSE-WAIT(接收FIN后)。
从CLOSE-WAIT -> LAST-ACK(发送FIN后)。
从LAST-ACK -> CLOSED(接收ACK后)。
通俗易懂的讲解:
想象一下,TCP四次挥手就像两个人在餐厅吃完饭后准备离开的场景:

第一次挥手 - FIN:
一个人(发起方)告诉服务员他准备买单,表示他不再点餐了。
第二次挥手 - ACK:
服务员告诉这个人他可以等待,同时服务员开始准备账单。
第三次挥手 - FIN:
另一个人(接收方)告诉服务员他也准备离开,表示他也不再需要服务。
第四次挥手 - ACK:
服务员给第一个人账单,告诉他可以结账了,然后服务员等待第一个人支付。
通过这个过程,两个人都告知了服务员他们准备离开,服务员确认了他们的请求,并在双方都准备好后,完成了结账。这个过程确保了双方都能优雅地结束用餐体验,释放了餐厅的座位资源。

TCP四次挥手确保了双方都能有序地关闭连接,释放资源,避免了数据丢失或错误。

​​​​​​​

为什么需要等待2MSL?

最后一个报文没有确认;
确保发送方的ACK可以到达接收方;
2MSL时间内没有收到,则接收方会重发;
确保当前连接的所有报文都已经过期。

32.应用层功能概述

应用层(Application Layer) 是OSI模型和TCP/IP模型中的最高层,位于网络协议栈的顶端。它直接为最终用户的应用程序提供网络服务和接口。以下是应用层的主要功能:

服务接入点(SAP, Service Access Point):
应用层定义了不同的服务接入点,允许应用程序通过特定的协议访问网络服务。
通信服务:
应用层提供通信服务,使应用程序能够通过网络与其他应用程序进行数据交换。
数据格式化:
应用层负责数据的格式化和编码,确保数据能够被正确地解析和显示。
协议支持:
应用层支持多种应用级协议,如HTTP、FTP、SMTP、DNS等。
错误处理:
应用层实现错误检测和处理机制,确保数据交换的可靠性。
会话管理:
应用层管理应用程序之间的会话,包括会话的建立、维护和终止。
资源定位:
应用层提供资源定位服务,如通过URL访问Web资源。
用户接口:
应用层为最终用户提供图形用户界面(GUI)或其他形式的用户接口。
安全性:
应用层实现安全机制,如加密、认证和授权,以保护数据的安全性和隐私。
同步和并发控制:
应用层管理应用程序的同步和并发访问,防止数据冲突。
通俗易懂的讲解:
想象一下,应用层就像一家餐厅的菜单和服务员:

服务接入点:
就像菜单上的不同菜品选项,顾客可以通过点选来选择他们想要的服务。
通信服务:
就像服务员将顾客的订单传递给厨房,应用层将应用程序的请求发送到网络上。
数据格式化:
就像餐厅将食材加工成美味的菜肴,应用层将数据格式化,使其对用户友好。
协议支持:
就像餐厅支持多种支付方式,应用层支持多种网络协议。
错误处理:
如果菜肴出现问题,服务员会及时处理并更换,应用层也会检测错误并进行相应处理。
会话管理:
就像服务员管理顾客的用餐过程,应用层管理应用程序的会话。
资源定位:
就像顾客通过菜单找到他们想要的菜品,应用层帮助应用程序定位网络资源。
用户接口:
就像菜单和服务员与顾客交互,应用层提供用户接口与用户交互。
安全性:
就像餐厅确保食品安全和顾客隐私,应用层实现安全机制保护数据。
同步和并发控制:
就像餐厅管理多个顾客的订单,防止混淆,应用层管理多个应用程序的同步和并发访问。
通过这些功能,应用层确保了用户能够方便、安全、可靠地使用网络服务。就像餐厅确保顾客能够享受到愉快的用餐体验。

33.报文

报文(Message)
在计算机网络中,报文 是指在应用层和传输层之间传输的数据单元。以下是报文的一些关键方面:

定义:
报文是应用层生成的数据块,它包含了应用层需要传输的全部信息。
结构:
报文通常包含头部(Header)和数据(Payload)两部分。头部包含控制信息,如源端口、目的端口、长度等。
传输:
报文在传输层被封装到传输层的段或数据包中,然后通过网络层发送到接收方。
大小:
报文的大小可能受限于最大传输单元(MTU)的大小,如果超过MTU,可能需要分片传输。
应用:
报文常用于应用层协议,如HTTP、SMTP、FTP等,用于在网络中传输应用数据。
封装:
在传输层,报文被封装成TCP或UDP段,然后通过网络层的IP协议进行路由。
可靠性:
TCP提供的报文传输是可靠的,而UDP提供的是尽力而为的传输服务。
通俗易懂的讲解:
想象一下,报文就像你通过邮局发送的一封信:

你写好信(生成报文),装进信封,并写上收发件人地址(头部信息)。
信件通过邮局系统发送(传输层)。
如果信件太大,可能需要分成几个小信封分别发送(分片)。
信件通过不同的邮局和运输工具,最终到达收件人(网络层路由)。

34.DNS协议

DNS(Domain Name System, 域名系统)
DNS是一个分布式服务,用于将易于记忆的域名转换为IP地址。以下是DNS的一些关键方面:

定义:
DNS是互联网上用于将域名解析为IP地址的系统。

功能:
允许用户通过域名访问网站,而不需要记住IP地址。
结构:
DNS是一个分层的分布式数据库,包括根服务器、顶级域名服务器、权威名称服务器和本地DNS服务器。
解析过程:
当用户输入域名时,查询从本地DNS服务器开始,可能递归地查询上级DNS服务器,直到找到对应的IP地址。
记录类型:
DNS包含多种记录类型,如A记录(域名到IPv4地址的映射)、AAAA记录(域名到IPv6地址的映射)、MX记录(邮件服务器地址)等。
缓存:
DNS查询结果通常被缓存,以减少延迟和DNS服务器的负载。
安全性:
通过DNSSEC(DNS安全扩展)提供数据完整性和认证。
通俗易懂的讲解:
想象一下,DNS就像一个电话簿:

你想要联系某人,记得他的名字(域名),但不知道他的电话号码(IP地址)。
你查找电话簿(DNS查询),找到了对应的电话号码(IP地址)。
如果电话簿中没有,你可能会问信息台(递归查询DNS服务器)。
信息台可能需要查询其他记录或数据库(上级DNS服务器)。
一旦找到电话号码,你就可以使用它来拨打电话(访问网站)。
通过DNS,我们能够方便地通过域名来访问互联网上的资源,就像通过电话簿找人一样。

域名解析的顺序:【1】浏览器缓存,【2】找本机的hosts文件,【3】路由缓存,【4】找DNS服务器(本地域名、顶级域名、根域名)->迭代解析、递归查询。

35.DHCP协议

DHCP协议(Dynamic Host Configuration Protocol) 是一种网络管理协议,用于自动分配IP地址和其他网络配置参数给网络中的设备。为临时接入局域网的用户自动分配IP地址

以下是DHCP协议的关键方面:

目的:
DHCP的主要目的是减少手动配置IP地址的需要,避免地址冲突,并简化网络管理。
工作流程:
DHCP使用客户端-服务器模型,DHCP客户端在启动时向DHCP服务器发送请求,以获取或更新IP配置。
地址分配:
DHCP支持三种类型的地址分配:自动分配、动态分配和手动分配。
租约:
分配给客户端的IP地址通常有一个租约期限,租约到期后,客户端需要续租或释放地址。
DHCP报文:
DHCP使用UDP协议传输,其报文类型包括发现(Discover)、提供(Offer)、请求(Request)、确认(Acknowledge)和释放(Release)。
DHCP服务器:
DHCP服务器负责监听客户端的请求,根据配置策略分配IP地址,并记录分配状态。
DHCP中继代理:
在大型网络中,DHCP中继代理可以转发客户端的DHCP报文到不同的网络段上的DHCP服务器。
配置参数:
DHCP不仅分配IP地址,还可以提供子网掩码、默认网关、DNS服务器地址等网络配置信息。
安全性:
DHCP本身不提供加密,但可以使用如DHCP Snooping等安全机制来防止未授权的DHCP服务器响应。
通俗易懂的讲解:
想象一下,DHCP就像一个酒店的前台服务:

目的:
就像酒店前台帮助客人快速办理入住,DHCP帮助设备自动获取网络连接所需的信息。
工作流程:
当你到达酒店(设备启动)时,你告诉前台你想要一个房间(发送DHCP请求)。
地址分配:
就像酒店有不同类型的房间(自动分配、动态分配和手动分配),DHCP也提供不同类型的IP地址分配方式。
租约:
就像酒店房间通常只保留到特定时间(租约期限),IP地址也需要在租约到期后续约或释放。
DHCP报文:
就像你在酒店办理入住时的对话(Discover、Offer、Request、Acknowledge),DHCP客户端和服务器之间的通信也有类似的报文交换。
DHCP服务器:
就像酒店前台管理房间分配,DHCP服务器管理IP地址和其他网络配置的分配。
DHCP中继代理:
就像酒店的礼宾服务,DHCP中继代理帮助将客人(客户端)的需求转发到正确的前台(服务器)。
配置参数:
就像酒店前台不仅给你房间号,还告诉你餐厅、健身房的位置(子网掩码、默认网关、DNS服务器地址),DHCP也提供这些额外的网络配置信息。
安全性:
就像酒店需要确保没有冒名顶替的前台服务,DHCP也需要确保没有恶意的DHCP服务器分配错误的配置。
通过DHCP,网络设备能够自动获取正确的网络配置,简化了网络管理和设备配置过程。就像酒店前台服务简化了客人的入住过程。

36.FTP协议和SMTP协议

FTP协议(File Transfer Protocol,文件传输协议)
定义:
FTP是一种用于在网络上的计算机之间传输文件的协议。它是应用层协议,使用TCP作为其基础的传输协议。

主要特点:

FTP通常使用两个TCP连接:一个用于控制命令和响应,另一个用于数据传输。
它是一个客户端-服务器协议,客户端发起文件传输请求,服务器响应请求。
工作流程:

连接建立:客户端发起连接到服务器的控制端口(通常是21端口)。
认证:客户端通过用户名和密码进行认证。
命令交换:客户端发送命令(如LIST、RETR、STOR等)来列出文件、下载或上传文件。
数据传输:一旦命令被服务器接受,客户端和服务器建立数据连接进行文件传输。
连接终止:文件传输完成后,客户端可以发送QUIT命令来终止会话。
安全性:

FTP传输的数据未加密,可能使用FTP over TLS(FTPS)或SFTP(SSH文件传输协议)来提供加密传输。
SMTP协议(Simple Mail Transfer Protocol,简单邮件传输协议)
定义:
SMTP是用于发送和接收电子邮件的协议。它是互联网电子邮件系统的核心,负责邮件的发送部分。

主要特点:

SMTP使用TCP作为其传输层协议,通常使用25号端口。
它是一个推送协议,即邮件发送方主动推送邮件到接收方的邮件服务器。
工作流程:

连接建立:发送方的SMTP客户端连接到接收方的SMTP服务器。
认证:客户端可能需要进行认证,尤其是在发送邮件时。
邮件发送:客户端发送邮件,包括发件人、收件人、主题和邮件正文等信息。
邮件接收:SMTP服务器接收邮件并根据收件人地址进行处理。
确认和响应:服务器返回响应给发送方,表明邮件是否被接受或拒绝。
安全性:

SMTP本身不提供加密,但可以使用STARTTLS命令升级为加密会话,或使用其他加密技术如S/MIME来保护邮件内容。
通俗易懂的讲解:
FTP:
想象一下,FTP就像你去邮局寄包裹。你(客户端)告诉邮局工作人员(服务器)你要寄送的包裹(文件),提供收件人信息(目标路径),然后工作人员帮你打包并发送。在这个过程中,你可能会先和工作人员确认身份(认证),然后告诉他们包裹的大小和内容(命令交换),最后工作人员帮你把包裹寄出(数据传输)。

SMTP:
SMTP就像你使用邮局发送信件。你(SMTP客户端)写好信(邮件),然后去邮局(SMTP服务器)寄信。你告诉邮局工作人员收件人的地址(邮件发送),工作人员确认信件内容无误后(邮件接收),帮你投递信件,并给你一个收据(确认和响应)。

通过FTP和SMTP,我们可以在网络上方便地传输文件和邮件,就像使用邮局服务一样。不过,随着技术的发展,我们也需要关注传输的安全性,确保我们的“信件”和“包裹”安全到达目的地。

37.HTTP协议

HTTP协议,即超文本传输协议(Hypertext Transfer Protocol),是互联网上应用最为广泛的协议之一,用于从网络传输超文本到本地浏览器的传输协议。它定义了客户端和服务器之间请求和响应的格式以及可以进行的可操作类型。

抽象介绍
协议基础:HTTP是基于TCP/IP协议的应用层协议,使用明文格式进行数据交换。
无状态协议:HTTP协议本身不保存任何请求或响应的状态信息,每个请求都是独立的。
请求-响应模型:客户端发送请求到服务器,服务器处理请求后返回响应。
方法:HTTP定义了多种请求方法,如GET、POST、PUT、DELETE等,用于不同的操作。
状态码:服务器响应包含状态码,如200表示成功,404表示资源未找到,500表示服务器错误等。
头信息:HTTP消息由开始行和头信息组成,头信息可以包含请求或响应的附加信息。
版本:HTTP有两个主要版本,HTTP/1.1和HTTP/2,后者提供了更高效的数据传输方式。
通俗易懂的解释
想象一下,HTTP协议就像你去图书馆借书的过程:

协议基础:就像图书馆和你的家之间的通信方式,确保信息正确无误地传递。
无状态协议:每次你去图书馆借书,图书馆不会记得你上次借了什么书,每次都是新的请求。
请求-响应模型:就像你告诉图书馆你想要哪本书(请求),图书馆找到书后给你(响应)。
方法:不同的请求方法就像是不同的借书方式,比如GET是告诉图书馆你想要哪本书,POST是提交你的借书申请。
状态码:就像图书馆告诉你书是否找到,200就是找到了,404就是书不在,500可能是图书馆系统出错了。
头信息:就像你在借书时告诉图书馆你的信息,或者图书馆告诉你书的一些信息,比如作者、出版年份等。
版本:就像图书馆的系统升级,HTTP/2比HTTP/1.1更快更高效,就像图书馆的自助借书机比人工服务更快。

HTTP请求报文方式:

GET:请求指定的页面信息,并返回实体主体;
POST:向指定资源提交数据进行处理请求;
DELETE:请求服务器删除指定的页面;
HEAD:请求读取URL标识的信息的首部,只返回报文头;
OPETION:请求一些选项的信息;
PUT:在指明的URL下存储一个文档。

38.HTTP与HTTPS

抽象介绍
HTTPS 是 HTTP 的安全版本,即超文本传输协议安全版(Hypertext Transfer Protocol Secure)。它在 HTTP 的基础上增加了 SSL/TLS(Secure Socket Layer/Transport Layer Security)协议,以提供数据加密、完整性校验和身份验证。

HTTPS 的关键特性:

数据加密:使用 SSL/TLS 协议对传输的数据进行加密,确保数据在传输过程中的安全性,防止数据被窃听。
完整性校验:通过使用消息摘要算法,确保数据在传输过程中未被篡改。
身份验证:使用数字证书来验证服务器的身份,防止中间人攻击。
HTTP 与 HTTPS 的区别:

协议层面:HTTP 运行在 TCP/IP 模型的应用层,而 HTTPS 在 HTTP 之上增加了 SSL/TLS 协议。
端口:HTTP 默认使用端口 80,HTTPS 默认使用端口 443。
安全性:HTTP 是明文传输,数据容易被截取和篡改;HTTPS 通过加密保证了数据传输的安全性。
性能:由于加密和解密过程,HTTPS 通常比 HTTP 有更高的延迟和资源消耗。
HTTP 与 HTTPS 的联系:

基础协议:HTTPS 是在 HTTP 的基础上增加安全性的协议,两者在非安全性方面(如请求方法、状态码等)具有相同的基础架构。
应用场景:两者都用于客户端和服务器之间的通信,但 HTTPS 更适用于需要保护用户隐私和数据安全的场合。
通俗易懂的解释
想象一下,HTTP 和 HTTPS 就像两种不同的邮件服务:

HTTP:就像你在一张明信片上写信,任何人都可以看到你写的内容,而且如果有人想改你的内容,也很容易做到。这就像在互联网上公开传输信息,没有加密,容易被人窥视和篡改。
HTTPS:就像你使用一个密封的信封和特殊的密码锁来发送信件。只有拥有正确钥匙的人才能打开信封阅读内容,而且信件在途中被篡改你也会知道,因为信封上的封印(完整性校验)会损坏。
区别:

安全性:HTTP 没有加密,HTTPS 有加密。
端口:HTTP 通常使用 80 端口,而 HTTPS 使用 443 端口。
性能:由于加密和解密,HTTPS 可能会比 HTTP 慢一些。
联系:

基础功能:无论是 HTTP 还是 HTTPS,它们的基本工作方式是相同的,都是用来在互联网上请求和传输数据。
使用场景:两者都可以用于网站和网络服务,但当你需要保护敏感信息,比如登录信息、支付信息时,HTTPS 是必须的。
简而言之,HTTPS 是 HTTP 的加强版,通过加密技术保护数据安全,适用于任何需要保护隐私和防止数据被篡改的场景。随着网络安全意识的提高,越来越多的网站和服务都在转向使用 HTTPS。

39.数据链路层、网络层和传输层在工作层面/对象上有什么不同?

在网络通信中,数据链路层、网络层和传输层是OSI模型或TCP/IP模型中的三个不同层次,它们分别负责不同的任务:

数据链路层:
工作在第二层,负责在相邻的网络设备之间传输帧。
它确保物理层传输的比特流没有错误,进行错误检测和纠正。
处理MAC地址,即网络设备的硬件地址。
网络层:
工作在第三层,负责在源和目的地之间选择路由,确保数据包能够正确到达。
它处理IP地址,进行数据包的分段和重组。
负责数据包在整个网络中的传输和路由选择。
传输层:
工作在第四层,负责在端到端的通信过程中提供可靠的数据传输服务。
它负责数据的分段、传输控制、错误检测和流量控制。
使用端口号来区分同一IP地址上的不同服务或进程。
通俗易懂的解释
想象一下,你要邮寄一个包裹到远方的朋友那里:

数据链路层:
就像你把包裹交给了快递公司,他们在包裹上贴上了快递单,这个快递单就相当于MAC地址,确保包裹能够被正确地送到你的邻居或者附近的快递分拣中心。快递公司还会检查包裹是否完好,如果有损坏,他们会尝试修复。
网络层:
就像快递公司决定如何将包裹从你的城市送到朋友的城市的路线。他们会根据交通情况和路线选择最佳的路径,这个过程就像是IP地址和路由选择。快递公司还会把大包裹分成小包裹,以便于运输。
传输层:
就像包裹到达朋友的城市后,快递公司会根据包裹上的详细地址(端口号)将包裹送到正确的房子和房间。同时,如果包裹在运输过程中丢失或损坏,快递公司会重新发送,确保你的朋友收到的包裹是完整无损的。
不同之处:

工作层面:数据链路层关注物理设备间的直接通信,网络层关注整个网络中的数据包传输和路由选择,传输层关注端到端的通信质量和可靠性。
对象:数据链路层处理的是帧和MAC地址,网络层处理的是数据包和IP地址,传输层处理的是数据段和端口号。
联系:

这三个层次是网络通信的基础,它们相互协作,确保数据能够从源头安全、可靠地传输到目的地。
简而言之,数据链路层、网络层和传输层在网络通信中各司其职,从确保物理设备间的通信,到数据包在整个网络中的传输,再到端到端的可靠数据传输,它们共同构成了网络通信的基础架构。

在计算机网络中,“端到端”通常指的是从通信的起点(发送端)到终点(接收端)的整个路径。这个术语强调的是通信过程中的完整性和连续性,确保数据从发送者完整、可靠地传输到接收者。

端到端通信的特点:

  1. 完整性:数据从发送端出发,经过网络中的多个节点,最终到达接收端,整个过程中数据保持完整,没有丢失或被篡改。

  2. 可靠性:端到端通信机制确保即使在网络不稳定或出现故障的情况下,数据也能被成功传输。如果数据在传输过程中丢失或损坏,会通过重传等机制确保数据最终被接收。

  3. 连续性:数据在传输过程中会经过多个网络层级和设备,但对发送者和接收者来说,他们只关心数据是否从一端成功传输到另一端,而不关心中间的具体传输细节。

  4. 透明性:对于发送者和接收者来说,网络的具体结构和路径是透明的,他们不需要了解数据是如何在网络中传输的。

端到端的例子:

  • 电子邮件:当你发送一封电子邮件时,邮件从你的邮箱出发,经过多个邮件服务器,最终到达收件人的邮箱。这个过程对发送者和接收者来说是端到端的,他们不需要关心邮件是如何在服务器之间传输的。

  • 视频通话:当你进行视频通话时,你的语音和视频数据从你的设备出发,通过网络传输到对方的设备。即使数据在网络中经过了多个路由器和服务器,通话双方只关心数据是否能够实时、清晰地传输。

  • 在线支付:当你进行在线支付时,你的支付信息从你的设备出发,通过银行和支付网关,最终到达收款方。整个支付过程对用户来说是端到端的,用户不需要了解支付信息是如何在各个系统之间处理的。

在你的例子中,包裹的邮寄过程从你手中开始,经过邮政系统,最终到达你朋友手中,这就是一个典型的端到端通信过程。传输层在这个过程中确保了包裹(数据)的可靠传输,即使在运输过程中遇到问题,也会采取措施(如重传)来确保包裹最终安全到达。

40.Question-既然传输层需要确保端到端传输-通信过程的完整性和连续性,那为什么要有UDP协议呢?

TCP(传输控制协议)
特点:
面向连接:在数据传输前需要建立连接。
可靠传输:确保数据包正确、完整、按顺序到达。
错误检测和重传机制:如果数据包丢失或损坏,TCP会重新发送。
流量控制和拥塞控制:避免网络拥塞和数据溢出。
UDP(用户数据报协议)
特点:
无连接:不需要建立连接,直接发送数据包。
不保证可靠性:不保证数据包的顺序、完整性或正确性。
没有错误检测和重传机制:如果数据包丢失或损坏,UDP不会自动重传。
轻量级:因为不提供可靠性保证,UDP的开销小,速度快。
为什么需要UDP?
尽管TCP提供了强大的可靠性保证,但并不是所有的应用都需要或能够承受TCP的这些特性。以下是一些使用UDP的理由:

性能:UDP由于没有建立连接的过程和重传机制,通常比TCP更快。
实时性:对于需要快速传输的应用,如在线游戏、实时视频会议等,UDP可以提供更低的延迟。
简单性:UDP的协议简单,适用于那些可以自己处理错误检测和重传的应用。
资源消耗:UDP不需要维护连接状态,因此在资源有限的环境中更为高效。
特定应用需求:某些应用可能只需要发送少量数据,或者数据传输的完整性不是最重要的,例如DNS查询、某些类型的网络广播等。
总结
TCP和UDP各有优势和适用场景。TCP适用于需要可靠传输的应用,如网页浏览、文件传输等。而UDP适用于对实时性要求高、可以容忍一定数据丢失的应用。

在实际应用中,开发者会根据应用的具体需求选择使用TCP或UDP,有时甚至在同一应用中同时使用两者,以满足不同的传输需求。例如,一个视频会议应用可能使用TCP来传输控制信号,使用UDP来传输音视频数据,以确保音视频数据的实时性,同时通过控制信号来处理可能的数据丢失。

END~


 

 ·屏蔽力+钝感力=人生无敌

·不要担心两小时和八公里以外的事情

本文来自互联网用户投稿,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coloradmin.cn/o/1989935.html

如若内容造成侵权/违法违规/事实不符,请联系多彩编程网进行投诉反馈,一经查实,立即删除!

相关文章

第十八节、野猪撞墙判定和等候计时

一、野猪撞墙修改 1、判断地面 2、检测半径迁移至头部 3、设置前后的监测点 二、自动调整检测半径 玩家的检测半径实现自动调整 bounds 是正常世界窗口的碰触体外框 这一章节很复杂观看代码physicalcheck和enemy

IT治理体系:构建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基石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xff0c;企业数字化转型已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在这一进程中&#xff0c;IT治理体系作为指导、控制和监督信息技术资源使用与管理的框架&#xff0c;其重要性日益凸显。它不仅关乎企业信息系统的稳定运行&#xff0c;更是推动业务创新、提升竞争力、…

计算机毕业设计选题推荐-基于网页开发和数据抓取技术的在线新闻聚合平台-Java/Python项目实战

✨作者主页&#xff1a;IT毕设梦工厂✨ 个人简介&#xff1a;曾从事计算机专业培训教学&#xff0c;擅长Java、Python、微信小程序、Golang、安卓Android等项目实战。接项目定制开发、代码讲解、答辩教学、文档编写、降重等。 ☑文末获取源码☑ 精彩专栏推荐⬇⬇⬇ Java项目 Py…

从源码剖析Java线程池的工作机制

文章目录 从源码剖析Java线程池的工作机制一、序言二、基础概念1、线程调度模型2、线程池创建方式&#xff08;1&#xff09;Executors工具类&#xff08;2&#xff09;ThreadPoolExecutor构造方法2.1 核心参数2.3 拒绝策略实现 三、源码剖析1、状态控制变量ctl2、线程执行exec…

MindSearch:AI 时代的“思考型”搜索引擎

随着AI技术的飞速发展&#xff0c;搜索引擎领域也迎来了新的变革。继 OpenAI 发布 SearchGPT 之后&#xff0c;国内也涌现出一批优秀的AI搜索引擎&#xff0c;其中&#xff0c;由中科大和上海人工智能实验室联合研发的 MindSearch&#xff08;思索&#xff09;尤为引人注目。这…

php收银系统源码-线上下单,门店接单

1.收银系统开发语言 核心开发语言: PHP、HTML5、Dart后台接口: PHP7.3后合管理网站: HTML5vue2.0element-uicssjs线下收银台&#xff08;安卓/PC收银、安卓自助收银&#xff09;: Dart3框架&#xff1a;Flutter 3.19.6助手: uniapp商城: uniapp 2.线上商城下单&#xff0c;门…

theaterjs使用

import theaterJS from "theaterjs"; interface ITheaterOptions {autoplay?: boolean;minSpeed?: {type: number;erase: number;};maxSpeed?: {type: number;erase: number;}; } export default function useTheater(id: string, options: ITheaterOptions, addS…

变压器耦合放大器(低频应用+高频应用)

2024-8-7&#xff0c;星期三&#xff0c;22:49&#xff0c;天气&#xff1a;晴&#xff0c;心情&#xff1a;晴。下班抽出点时间看看书&#xff0c;话不多说&#xff0c;学习开始啦。 今日继续学习模电自选教材的第六章&#xff0c;多级放大器、RF放大器和功率放大器。主要学习…

【Linux】进程概念—环境变量

目录 一、冯诺依曼体系结构 二、操作系统(Operator System) 1 .概念 2 .设计OS的目的 3 . 定位 4 . 系统调用和库函数概念 三、进程 1 .基本概念 2 .描述进程-PCB&#xff08;process control block&#xff09;进程控制块 3 . 组织进程 4 . 查看进程 5 .通过系统调用获取进程…

【iMSTK】第一期 imstk配置过程

很高兴在雪易的CSDN遇见你 VTK技术爱好者 QQ&#xff1a;870202403 公众号&#xff1a;VTK忠粉 前言 本文分享imstk的配置和使用过程&#xff0c;希望对各位小伙伴有所帮助&#xff01; 感谢各位小伙伴的点赞关注&#xff0c;小易会继续努力分享&#xff0c;一起进步&…

man手册安装

1.什么是man手册 &#xff08;输入man man) linux系统提供的有关函数或指令介绍的相关帮助手册&#xff0c;可以在该手册也中查看函数、指令功能&#xff0c;说白了就是相关操作说明书&#xff0c;一共有七章&#xff0c;主要使用前三章&#xff0c;第一章是shell指令相关说明…

TPS和QPS达到多少才算高并发?

&#x1f49d;&#x1f49d;&#x1f49d;欢迎莅临我的博客&#xff0c;很高兴能够在这里和您见面&#xff01;希望您在这里可以感受到一份轻松愉快的氛围&#xff0c;不仅可以获得有趣的内容和知识&#xff0c;也可以畅所欲言、分享您的想法和见解。 推荐&#xff1a;「storm…

操作系统 IO 相关知识

操作系统 IO 相关知识 阻塞与非阻塞同步与异步IO 和系统调用传统的 IODMAmmap 内存映射sendfilesplice 常用的 IO 模型BIO&#xff1a;同步阻塞 IONIO&#xff1a;同步非阻塞 IOIO 多路复用信号驱动 IOAIO&#xff1a;异步 IO 模型 IO 就是计算机内部与外部进行数据传输的过程&…

【Python系列】pathlib模块

&#x1f49d;&#x1f49d;&#x1f49d;欢迎来到我的博客&#xff0c;很高兴能够在这里和您见面&#xff01;希望您在这里可以感受到一份轻松愉快的氛围&#xff0c;不仅可以获得有趣的内容和知识&#xff0c;也可以畅所欲言、分享您的想法和见解。 推荐:kwan 的首页,持续学…

C语言项目——贪吃蛇,为什么用curses,定义上下左右

在Linux系统中&#xff0c;使用ncurses在程序编译时还要加上 -lcurses 即&#xff1a;gcc cursedemo.c -lcurses #include<curses.h> int main() {initscr(); //ncurse界面的初始化函数printw("This is a curses window.\n");//再ncurse模式下的printfgetc…

【代码随想录训练营第42期 Day22打卡 回溯Part1 - LeetCode 77. 组合 216.组合总和III 17.电话号码的字母组合

目录 一、做题心得 二、回溯基础知识 1.定义 2.适用问题 3.一个思想 4.代码实现 三、题目与题解 题目一&#xff1a;77. 组合 题目链接 题解&#xff1a;回溯 题目二&#xff1a;216.组合总和III 题目链接 题解&#xff1a;回溯 题目三&#xff1a;17.电话号码的字…

企元数智百年营销史的精粹:借鉴历史创造未来商机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xff0c;传统营销方式正在经历前所未有的颠覆和改变。在这个数字化时代&#xff0c;企业需要不断创新&#xff0c;同时借鉴百年营销史的精粹&#xff0c;汲取历史经验&#xff0c;创造未来商机。而"企元数智"作为现代营销的代表&#…

骑行激情,燃动巴黎——维乐Angel Revo坐垫,赋能你的奥运梦想!

当奥林匹克圣火在塞纳河畔熊熊燃烧&#xff0c;巴黎的街头巷尾都弥漫着骑行的激情。2024年的夏天&#xff0c;自行车赛道上&#xff0c;每一圈轮毂的转动都凝聚着运动员的汗水与荣耀。金牌赛程已定&#xff0c;女子公路自行车决赛于7月27日20:30鸣枪&#xff0c;男子紧随其后&a…

【Nuxt】编写接口和全局状态共享

编写接口 ~/server/api/homeInfo.get.ts export default defineEventHandler((event) > {return {code: 200,data: {name: hello world}} })服务端有一些方法可以快速获取请求常见字段&#xff1a; getQuery(event)getMethod(event)await readBody(event)await readRawBo…

配置Cuttlefish 虚拟 Android 设备

google 参考资料&#xff1a; https://source.android.com/docs/setup/start?hlzh-cn https://source.android.com/docs/devices/cuttlefish/get-started?hlzh-cn Cuttlefish 开始 验证 KVM 可用性 Cuttlefish 是一种虚拟设备&#xff0c;依赖于宿主机上可用的虚拟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