蝴蝶兰
蝴蝶兰(学名:Phalaenopsis aphrodite Rchb. F.)为兰科蝴蝶兰属,原产于亚热带雨林地区,为附生性兰花。蝴蝶兰白色粗大的气根露在叶片周围,除了具有吸收空气中养分的作用外,还有生长和光合作用。新春时节,蝴蝶兰植株从叶腋中抽出长长的花梗,并且开出形如蝴蝶飞舞般的花朵,深受花迷们的青睐,素有“洋兰王后”之称。分布在泰国、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及中国台湾。
形态特征
茎很短,常被叶鞘所包。叶片稍肉质,常3-4枚或更多,上面绿色,背面紫色,椭圆形,长圆形或镰刀状长圆形,长10-20厘米,宽3-6厘米,先端锐尖或钝,基部楔形或有时歪斜,具短而宽的鞘。
花序侧生于茎的基部,长达50厘米,不分枝或有时分枝;花序柄绿色,粗4-5毫米,被数枚鳞片状鞘;花序轴紫绿色,多少回折状,常具数朵由基部向顶端逐朵开放的花;花苞片卵状三角形,长3-5毫米;花梗连同子房绿色,纤细,长2.5-4.5厘米;花白色,美丽,花期长;中萼片近椭圆形,长2.5-3厘米,宽1.4-1.7厘米,先端钝,基部稍收狭,具网状脉;侧萼片歪卵形,长2.6-3.5厘米,宽1.4-2.2厘米,先端钝,基部收狭并贴生在蕊柱足上,具网状脉;花瓣菱状圆形,长2.7-3.4厘米,宽2.4-3.8厘米,先端圆形,基部收狭呈短爪,具网状脉;唇瓣3裂,基部具长约7-9毫米的爪;侧裂片直立,倒卵形,长2厘米,先端圆形或锐尖,基部收狭,具红色斑点或细条纹,在两侧裂片之间和中裂片基部相交处具1枚黄色肉突;中裂片似菱形,长1.5-2.8厘米,宽1.4-1.7厘米,先端渐狭并且具2条长8-18毫米的卷须,基部楔形;蕊柱粗壮,长约1厘米,具宽的蕊柱足;花粉团2个,近球形,每个劈裂为不等大的2爿。花期4-6月。
繁殖方式
播种繁殖:蝴蝶兰是附生性兰花,以气生根附着于岩石或树干生长,从空气中吸收水分和养份。因此,植料以疏松透气的材料为佳。所以盆栽材料最好不选单纯表土或园土,而选用如水苔、树皮、树蕨根、碎砖瓦、椰子壳。纤维、陶粒等基质为宜。或直接把幼苗固定在木炭上,让其自行攀附生长,PH值为6.5左右。
花梗催芽繁殖:通过以花梗腋芽为外植体的无性繁殖方法,建立了4个无性繁殖系。蝴蝶兰无菌播种的采果适宜时期是授粉后110-130天。播种后150-180天便可培养出瓶小苗,出瓶小苗经1年以上栽培便可开花成为商品花。利用电子扫描显微镜和体视显微镜在国内首次对蝴蝶兰无菌播种过程中的胚胎发育过程进行了系统观察和探讨。
生长习性
蝴蝶兰出生于热带雨林地区,本性喜暖畏寒。生长适温为15~20℃,冬季10℃以下就会停止生长,低于5℃容易死亡。原产马来西亚热带地区的蝴蝶兰属兰科蝴蝶兰属,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高温高湿河川海岸边的森林树木是蝴蝶兰附着生长的地方。蝴蝶兰由于其生理结构可以保护自身在低湿状态下受到的应力影响,但是在太湿的环境下,高温高湿往往相伴着病害。最适宜的相对湿度范围为60%~80%RH。
主要价值
观赏价值:蝴蝶兰的学名按希腊文的原意为“好似蝴蝶般的兰花”。它能吸收空气中的养分而生存,归入气生兰范畴,可说是热带兰花中的一个大族。台湾原生种白花蝴蝶兰闻名世界,南洋诸岛菲律宾、婆罗洲、印尼、马来西亚各地约有五、六十种原生种。蝴蝶兰色彩多种,从纯白、粉红、黄花着斑、线都有。育种家们利用各地搜取到珍贵的原种进行人工交配,改良出各种花色、花型,在花的尺寸上也有惊人的成就,当今达六寸的大白花,近五寸的粉红花,各种黄花红斑、红点、红线、纯黄、白花红心等色彩在各处兰花展都可看到,蝴蝶兰已是当今兰花之后(嘉德丽雅是兰花之王)蝴蝶兰也被用来与近亲异属杂交,尤其与Doritis的交配(称为朵丽蝶兰)产生很悦目的深紫红花。
花 语
蝴蝶兰花姿如蝴蝶飞舞而得名,花语为我爱你,象征着高洁、清雅。
自我经验
蝴蝶兰,在生活中见到时,感觉它比假花还假,气味迷人,长得也非常独特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