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Redis过期键值删除
6.1 Redis的过期键值删除策略
6.1.1 什么是过期键值删除?
Redis中是可以对key设置过期时间的,所以需要有相应的机制将已过期的键值对删除,也就是**过期键值删除策略。Redis会用一个过期字典(expires dict)**来存储有过期时间的所有key。当查询一个key时,Redis会首先会检查这个key是否存在于过期字典中:
- 不存在,则正常读取键值;
- 存在,那需要首先获取这个key的过期时间,如果已经过期,则不会获得值;
至于具体去删除这个过期的key,Redis采用了「惰性删除+定期删除」两种策略配合使用。
6.1.2 什么是惰性删除策略?
惰性删除策略:不主动删除过期键,每当从数据库访问key时,如果检测到这个key过期了,则删除这个key。
优点:只有在访问时才会检测,消耗很少的系统资源,对CPU时间友好。
缺点:如果一个过期的key一直没有被访问,那么会始终最早数据库内,造成内存空间浪费,对内存不友好。
6.1.3 什么是定期删除策略?
定期删除策略:每隔一段时间**「随机」从过期字典中取出一定数量的 key 进行检查,并删除其中的过期key。**
具体流程:
- 从过期字典中随机选取20个key;
- 检查这20个key是否过期,删除已过期的key;
- 如果本轮检查的「已过期 key 的数量」占比「随机抽取 key 的数量」大于 25%,则继续重复步骤 1;否则,停止本次删除流程。
可以看到,定期删除是一个循环的流程。那 Redis 为了保证定期删除不会出现循环过度,导致线程卡死现象,为此增加了定期删除循环流程的时间上限,默认不会超过 25ms。
优点:可以限制删除执行的时长和频率,能够同时减少对CPU的影响和减少空间占用;
缺点:难以确定删除操作执行的时长和频率,执行的太频繁对CPU不友好,执行的太少对内存不友好。
可以看到,惰性删除策略和定期删除策略都有各自的优点,所以 Redis 选择「惰性删除+定期删除」这两种策略配和使用,以求在合理使用 CPU 时间和避免内存浪费之间取得平衡。
6.2 Redis持久化时,对过期键是如何处理的?
6.2.1 AOF日志
- AOF写入阶段:当Redis以AOF模式持久化时,如果数据库内某个键值过期还没有删除,AOF仍然会保留此键值,等过期键值被删除后,Redis会向AOF文件追加一条DEL命令来显式地删除该键值。
- AOF重写阶段:Redis执行AOF重写时,会对键值进行检查,过期的键值不再写入重写后的AOF文件中。
6.2.2 RDB快照
-
RDB文件生成阶段:将内存中的数据持久化为RDB文件时,会对key进行过期检查,过期的键值不会保存到RDB文件中。
-
RDB文件加载阶段:RDB加载阶段,需要看服务器是主服务器还是从服务器
- 主服务器:在载入 RDB 文件时,会对文件中保存的key进行检查,过期键「不会」被载入到数据库中。
- 从服务器:不进行过期检查,不论key是否过期,键值都会被载入到数据库中。
因为从服务器每次通过RDB数据同步时,从服务器都清空本身的所有数据,安装RDB文件的,所以下次就会删掉了,可以不用单独消耗时间来检查。
6.3 Redis主从模式中,对过期键是如何处理的?
Redis运行在主从模式下时,从服务器不会主动去处理过期键。即使从库中的 key 过期了,如果有客户端访问从库时,依然可以得到 key 对应的值,像未过期的键值对一样返回。
从服务器对过期键的处理依赖于主服务器,当主服务器删除某个过期键时,在AOF文件中增加一条命令。同步到所有的从服务器中,从服务器执行相应的命令来删除过期键值。
七、Redis内存淘汰
7.1 Redis运行在内存中,若Redis的内存满了,会发生什么?
Redis的运行内存如果达到了某个阈值,会触发**内存淘汰机制**,这个内存就是用户设置的最大运行内存。Redis提供了多种内存淘汰策略,根据不同的策略来将部分内进行淘汰。
7.2 Redis有哪些内存淘汰策略?
Redis 内存淘汰策略共有八种,这八种策略大体分为**「不进行数据淘汰」和「进行数据淘汰」**两类策略。
7.2.1 不进行内存淘汰
noeviction(Redis3.0之后,默认的内存淘汰策略) :它表示当运行内存超过最大设置内存时,不淘汰任何数据,而是不再提供服务,直接返回错误。
7.2.2 进行内存淘汰
针对「进行数据淘汰」这一类策略,又可以细分为**「在设置了过期时间的数据中进行淘汰」和「在所有数据范围内进行淘汰**」这两类策略。
- 在设置了过期时间的数据中进行淘汰:
- volatile-random:随机淘汰设置了过期时间的任意键值;
- volatile-lru:淘汰所有设置了过期时间的键值中,最久未使用的键值;
- volatile-lfu:淘汰所有设置了过期时间的键值中,最少使用的键值;
- 在所有数据范围内进行淘汰:
- allkeys-random:随机淘汰任意键值;
- allkeys-lru:淘汰整个键值中最久未使用的键值;
- allkeys-lfu:淘汰整个键值中最少使用的键值;
7.2.3 LRU算法:最近最少使用淘汰策略
传统 LRU 算法的实现是基于「链表」结构,链表中的元素按照操作顺序从前往后排列,最新操作的键会被移动到表头,当需要内存淘汰时,只需要删除链表尾部的元素即可,因为链表尾部的元素就代表最久未被使用的元素。
Redis 并没有使用这样的方式实现 LRU 算法,因为传统的 LRU 算法存在两个问题:
- 需要用链表管理所有的缓存数据,这会带来额外的空间开销;
- 当有数据被访问时,需要在链表上把该数据移动到头端,如果有大量数据被访问,就会带来很多链表移动操作,会很耗时,进而会降低 Redis 缓存性能。
Redis实现LRU算法的方式?
Redis 实现的是一种近似 LRU 算法,目的是为了更好的节约内存,它的**实现方式是在 Redis 的对象结构体中添加一个额外的字段,用于记录此数据的最后一次访问时间**。
当 Redis 进行内存淘汰时,会使用**随机采样的方式来淘汰数据,它是随机取 5 个值(此值可配置),然后淘汰最久没有使用的那个**。
但是 LRU 算法有一个问题,无法解决缓存污染问题,比如应用一次读取了大量的数据,而这些数据只会被读取这一次,那么这些数据会留存在 Redis 缓存中很长一段时间,造成缓存污染
7.2.4 LFU算法:最近最不常用淘汰策略
LFU 算法会记录每个数据的访问次数。当一个数据被再次访问时,就会增加该数据的访问次数。这样就解决了偶尔被访问一次之后,数据留存在缓存中很长一段时间的问题,相比于 LRU 算法也更合理一些。
Redis实现LFU算法的方式?
LFU 算法相比于 LRU 算法的实现,多记录了**「数据的访问频次」**的信息。
typedef struct redisObject {
...
// 24 bits,用于记录对象的访问信息(在LRU中只是记录访问时间,LFU中高位16bit记录访问时间 + 低位8bit记录访问频次)
unsigned lru:24;
...
} robj;
在 LFU 算法中,Redis对象头的 24 bits 的 lru 字段被分成两段来存储,高 16bit 存储 ldt(Last Decrement Time),用来记录 key 的访问时间戳;低 8bit 存储 logc(Logistic Counter),用来记录 key 的访问频次。
资料参考
内容大多参考自自:图解Redis介绍 | 小林coding (xiaolincodi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