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需要的时间,一件一件地生产所需要的东西,就可以避免“过量生产的浪费”。但是,这时你必须知道“需要的时间”是在什么时候。于是,“单位时间”的意义就很重要了。
所谓“单位时间”,就是指制造一件产品的时间。这必须根据产品的“需求量”反过去推算,即用“一天的需求量(个数)”去除“一天的加工时间”。这里的“加工时间”,就是在一天里机器的生产加工时间。
在丰田生产方式中,“开动率”和“可动率”是严格区分的。“开动率”是目前的实际生产开动能力在机器全部开动的生产能力中所占的比率;而“可动率”是,想开动就能随时开动的能力。最理想的“可动率”是保持在100%。为此,要经常保养好机器,而且,必须处于能够缩短变换时间的状态。
拿家用汽车为例来说明“开动率”和“可动率的区别。“可动率”是用百分比表示的,是一种自己的汽车想什么时候开都能顺利开动的状态。“开动率”则是一天内有几个小时开动了自己汽车的比率。谁都是在需要的时候才坐汽车,所以,100%的“开动率”是不现实的。如果没有什么事整天坐车闲逛,就是浪费汽油,汽车出障的可能性也会增多,这是不合算的。
在此之前,还想涉及另外一个问题,那就是“生产量”和“人数”的关系问题。这个问题在研究和查明“需求量”上是很有好处的。一定要牢记,在用效率来表示“用几个人生产多少个产品”这种关系时,提高效率和和降低成本,未必可以画等号。
譬如,某生产线10个人一天生产100件产品。改进这条生产线后提高了效率,同样的10个人可以制造120件产品,效率提高了20%。由于这项改进正处在增产期,所以,制定了日产120件的生产计划,不需要再增加2个人就能完成任务。很明显,这样做可降低成本,并取得收益。
不过,在那以后,如果市场的需求即“需求量”下降到每天100件或90件,会怎样呢?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因为效率提高,每天制造120件,那么,产品每天就会剩余20~30件。这样一来,不仅会出现在预支材料和劳务费上的浪费,而且,必须负担库存的支出,库存是消耗成本的“大肚汉”。
在这种情况下,怎样才能用提高效率来降低成本呢?办法就是用8个人来生产一天100件的需求量。如果是90件就用7个人去干。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改进工艺流程。
在丰田生产方式中,把在需求量不变或减少的情况下,仍然用增加产量来提高效率的做法叫做“表面的效率”,即“计算效率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