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测试环境
AC7840官方Demo板;
图莫斯0503
DSlogic U2Basic
使用引脚 输出脚:PB1 时钟:PB2,其他引脚可以不初始化,不接线
1. 数据解析
以下是SENT数据的格式(1tick以3us为例):
- 最小脉冲周期为12个时钟节拍=36us
- 每个脉冲,低电平持续时间最少为4个时钟节拍=12us
- 数据脉冲最低脉冲周期为12个时钟节拍/36us(对应半字节值0)
- 数据脉冲最低脉冲周期为27个时钟节拍/81us(对应半字节值15)
- Sync 同步脉冲,固定的56Ticks
- Status/Com 状态及通讯字段,12~27Ticks,即1个Nibble(4bit)
- Data 数据段,12~162Ticks,即1~6个Nibble
- CRC 校验字段,12~27Ticks,即1个Nibble
- Pause 暂停脉冲 12-768TICKs,早期的SENT协议无此字段或者一个周定长度TCKS,SENT2010之后,部分通讨此功能可以动态条件TICKS的个数,实现整个SENT协议是同一个固定长度TICKS
逻辑分析仪测试发送数据0符合上述数据
发送数据1如下所示
发送数据2如下所示
发送数据3如下所示
发送数据15如下所示
综上所述,主要区别在数据帧的高电平长度。
以下是发送0123456的数据格式,可以看到,数据位的长度为(21+3*N)
同步脉冲:格式固定为15uS+152uS=167uS的数据
2. SPI数据结构
测试在110K波特率的情况下,SPI发送一个位的时间为1uS。
以此为基准生成Sent的数据帧
SPI生成Sent数据
可以看到上面和我们用图莫斯发出来的波形一模一样。
最后一个FF是用来拉高电平,否则第一个从高到低的数据出不来。
可以看到,其中从F0开始是数据位,到第28个数据FE是数据位,后面是每个脉冲必须的4个tick的低电平,即12us
以下是0-F的校验码
发送2个字节
while (1)
{
g_spiTxBuff1[0] = 0;
g_spiTxBuff1[1] = 0x3;
for (int i = 0; i < 18; i++)
{
g_spiTxBuff1[i + 2] = 0xff;
}
g_spiTxBuff1[20] = 0;
g_spiTxBuff1[21] = 0x1;
g_spiTxBuff1[22] = 0xff;
g_spiTxBuff1[23] = 0xff;
g_spiTxBuff1[24] = 0xf0;
g_spiTxBuff1[25] = 0;
g_spiTxBuff1[26] = 0x1f; // 00011111后5位参与数据位高电平
g_spiTxBuff1[27] = 0xff; // 参与数据位高电平
g_spiTxBuff1[28] = 0xfe; // 参与数据位高电平
g_spiTxBuff1[29] = 0x00;
g_spiTxBuff1[30] = 0x03;
g_spiTxBuff1[31] = 0xff;
g_spiTxBuff1[32] = 0xff;
g_spiTxBuff1[33] = 0xf8;
g_spiTxBuff1[34] = 0x00;
g_spiTxBuff1[35] = 0x0f;
g_spiTxBuff1[36] = 0xff;
SPI_DRV_MasterTransfer(SPI_INSTANCE, g_spiTxBuff1, g_spiRxBuff1, 37); /*! SPI通信 */
OSIF_TimeDelay(100);
}
能识别到,就是校验码还需要再优化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