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 作为 Vite 的双引擎之一,Esbuild 在很多关键的构建阶段(如 依赖预编译 、 TS 语法转译 、 代码压缩 ) 让 Vite 获得了相当优异的性能,是 Vite 高性能的得力助手
- 无论是在 Vite 的配置项还是源码实现中,都包含了不少 Esbuild 本身的基本概念和高阶用法
高性能的Esbuild
- Esbuild 是由 Figma 的 CTO 「Evan Wallace」基于 Golang 开发的一款打包工具,相比传统的打包工具,主打性能优势,在构建速度上可以比传统工具快 10~100 倍。获得这样超高的构建性能,主要原因可以概括为 4 点
1 )使用 Golang 开发
- 构建逻辑代码直接被编译为原生机器码,而不用像 JS 一样先代码解析为字节码,然后转换为机器码,大大节省了程序运行时间。
2 ) 多核并行
- 内部打包算法充分利用多核 CPU 优势,所有的步骤尽可能并行,这也是
得益于 Go 当中多线程共享内存的优势。
3 )从零造轮子
- 几乎没有使用任何第三方库,所有逻辑自己编写,大到 AST 解析,小
到字符串的操作,保证极致的代码性能
4 )高效的内存利用
- Esbuild 中从头到尾尽可能地复用一份 AST 节点数据,而不用像 JS 打包工具中频繁地解析和传递 AST 数据(如 string -> TS -> JS -> string),造成内存的大量浪费
使用
- 执行 pnpm init -y 新建一个项目, 然后通过如下的命令完成 Esbuild 的安装:
- $
pnpm i esbuild
- $
- 使用 Esbuild 有 2 种方式,分别是 命令行调用和代码调用
1 )命令行调用
-
命令行方式调用也是最简单的使用方式。我们先来写一些示例代码,新建 src/index.jsx 文件,内容如下
// src/index.jsx import Server from "react-dom/server"; let Greet = () => <h1>Hello, juejin!</h1>; console.log(Server.renderToString(<Greet />));
-
注意安装一下所需的依赖,在终端执行如下的命令:
- $
pnpm install react react-dom
- $
-
接着到 package.json 中添加 build 脚本:
"scripts": { "build": "./node_modules/.bin/esbuild src/index.jsx --bundle --outfile=dist/out.js" },
-
现在,你可以在终端执行 $
pnpm run build
,可以发现如下的日志信息 -
说明我们已经成功通过命令行完成了 Esbuild 打包!但命令行的使用方式不够灵活,只能传入一些简单的命令行参数,稍微复杂的场景就不适用了,所以一般情况下我们还是会用代码调用的方式
2 ) 代码调用
- Esbuild 对外暴露了一系列的 API,主要包括两类: Build API 和 Transform API ,我们可以在 Nodejs 代码中通过调用这些 API 来使用 Esbuild 的各种功能
项目打包——Build API
- Build API 主要用来进行项目打包,包括 build 、 buildSync 和 serve 三个方法。
首先我们来试着在 Node.js 中使用 build 方法。你可以在项目根目录新建 build.js 文
件,内容如下:
const { build, buildSync, serve } = require("esbuild");
async function runBuild() {
// 异步方法,返回一个 Promise
const result = await build({
// ---- 如下是一些常见的配置 ---
// 当前项目根目录
absWorkingDir: process.cwd(),
// 入口文件列表,为一个数组
entryPoints: ["./src/index.jsx"],
// 打包产物目录
outdir: "dist",
// 是否需要打包,一般设为 true
bundle: true,
// 模块格式,包括`esm`、`commonjs`和`iife`
format: "esm",
// 需要排除打包的依赖列表
external: [],
// 是否开启自动拆包
splitting: true,
// 是否生成 SourceMap 文件
sourcemap: true,
// 是否生成打包的元信息文件
metafile: true,
// 是否进行代码压缩
minify: false,
// 是否开启 watch 模式,在 watch 模式下代码变动则会触发重新打包
watch: false,
// 是否将产物写入磁盘
write: true,
// Esbuild 内置了一系列的 loader,包括 base64、binary、css、dataurl、file、js(x)、ts(x)、text
// 针对一些特殊的文件,调用不同的 loader 进行加载
loader: {
'.png': 'base64',
}
});
console.log(result);
}
runBuild();
- 随后,你在命令行执行 node build.js ,就能在控制台发现如下日志信息:
-
以上就是 Esbuild 打包的元信息,这对我们编写插件扩展 Esbuild 能力非常有用。
-
接着,我们再观察一下 dist 目录,发现打包产物和相应的 SourceMap 文件也已经成功写入磁盘:
-
其实 buildSync 方法的使用几乎相同,如下代码所示:
function runBuild() { // 同步方法 const result = buildSync({ // 省略一系列的配置 }); console.log(result); } runBuild();
-
但我并不推荐大家使用 buildSync 这种同步的 API,它们会导致两方面不良后果。一方面容易使 Esbuild 在当前线程阻塞,丧失 并发任务处理 的优势。另一方面,Esbuild 所有插件中都不能使用任何异步操作,这给 插件开发 增加了限制
-
因此更推荐使用 build 这个异步 API,它可以很好地避免上述问题。在项目打包方面,除了 build 和 buildSync ,Esbuild 还提供了另外一个比较强大的 API
—— serve 。这个 API 有 3 个特点- 开启 serve 模式后,将在指定的端口和目录上搭建一个静态文件服务 ,这个服务器用原生 Go 语言实现,性能比 Nodejs 更高
- 类似 webpack-dev-server,所有的产物文件都默认不会写到磁盘,而是放在内存中,通过请求服务来访问
- 每次请求到来时,都会进行重新构建( rebuild ),永远返回新的产物
-
值得注意的是,触发 rebuild 的条件并不是代码改动,而是新的请求到来
-
现在,举一个例子
// build.js const { build, buildSync, serve } = require("esbuild"); function runBuild() { serve({ port: 8000, // 静态资源目录 servedir: './dist' }, { absWorkingDir: process.cwd(), entryPoints: ["./src/index.jsx"], bundle: true, format: "esm", splitting: true, sourcemap: true, ignoreAnnotations: true, metafile: true, }).then((server) => { console.log("HTTP Server starts at port", server.port); }); } runBuild();
-
我们在浏览器访问 localhost:8000 可以看到 Esbuild 服务器返回的编译产物如下所示:
- 后续每次在浏览器请求都会触发 Esbuild 重新构建,而每次重新构建都是一个增量构建的过程,耗时也会比首次构建少很多(一般能减少 70% 左右)。
- Serve API 只适合在开发阶段使用,不适用于生产环境。
单文件转译——Transform API
-
除了项目的打包功能之后,Esbuild 还专门提供了单文件编译的能力,即 Transform API ,与 Build API 类似,它也包含了同步和异步的两个方法,分别是 transformSync 和 transform 。下面,我们具体使用下这些方法。
-
首先,在项目根目录新建 transform.js ,内容如下:
// transform.js const { transform, transformSync } = require("esbuild"); async function runTransform() { // 第一个参数是代码字符串,第二个参数为编译配置 const content = await transform( "const isNull = (str: string): boolean => str.length > 0;", { sourcemap: true, loader: "tsx", } ); console.log(content); } runTransform();
-
transformSync 的用法类似,换成同步的调用方式即可
function runTransform { const content = await transformSync(/* 参数和 transform 相同 */) console.log(content); }
-
不过由于同步的 API 会使 Esbuild 丧失 并发任务处理 的优势( Build API 的部分已经分析过),我同样也不推荐大家使用 transformSync 。出于性能考虑,Vite 的底层实现也是采用 transform 这个异步的 API 进行 TS 及 JSX 的单文件转译的
Esbuild 插件开发
- 在使用 Esbuild 的时候难免会遇到一些需要加上自定义插件的场景,并且 Vite 依赖预编译的实现中大量应用了 Esbuild 插件的逻辑。因此,插件开发是 Esbuild 中非常重要的内容,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完成 Esbuild 的插件开发,带你掌握若干个关键的钩子使用。
1 ) 基本概念
-
插件开发其实就是基于原有的体系结构中进行 扩展 和 自定义 。 Esbuild 插件也不例外,通过 Esbuild 插件我们可以扩展 Esbuild 原有的路径解析、模块加载等方面的能力,并在Esbuild 的构建过程中执行一系列自定义的逻辑。
-
Esbuild 插件结构被设计为一个对象,里面有 name 和 setup 两个属性, name 是插件的名称, setup 是一个函数,其中入参是一个 build 对象,这个对象上挂载了一些钩子可供我们自定义一些钩子函数逻辑。
2 ) 插件示例
- 以下是一个简单的 Esbuild 插件示例:
const envPlugin = { name: 'env', setup(build) { build.onResolve({ filter: /^env$/ }, args => ({ path: args.path, namespace: 'env-ns', })) build.onLoad({ filter: /.*/, namespace: 'env-ns' }, () => ({ contents: JSON.stringify(process.env), loader: 'json', })) }, } require('esbuild').build({ entryPoints: ['src/index.jsx'], bundle: true, outfile: 'out.js', // 应用插件 plugins: [envPlugin], }).catch(() => process.exit(1))
2 ) 使用插件后效果如下:
// 应用了 env 插件后,构建时将会被替换成 process.env 对象
import { PATH } from 'env'
console.log(`PATH is ${PATH}`)
- 那么, build 对象上的各种钩子函数是如何使用的呢?
3 ) 钩子函数的使用
3.1 onResolve 钩子 和 onLoad 钩子
-
在 Esbuild 插件中, onResolve 和 onload 是两个非常重要的钩子,分别控制路径解析和模块内容加载的过程
-
首先,我们来说说上面插件示例中的两个钩子该如何使用
build.onResolve({ filter: /^env$/ }, args => ({ path: args.path, namespace: 'env-ns', })); build.onLoad({ filter: /.*/, namespace: 'env-ns' }, () => ({ contents: JSON.stringify(process.env), loader: 'json', }));
-
可以发现这两个钩子函数中都需要传入两个参数: Options 和 Callback
-
先说说 Options 。它是一个对象,对于 onResolve 和 onload 都一样,包含 filter 和 namespace 两个属性,类型定义如下:
interface Options { filter: RegExp; namespace?: string; }
- filter 为必传参数,是一个正则表达式,它决定了要过滤出的特征文件。
- 📢 注意: 插件中的 filter 正则是使用 Go 原生正则实现的,为了不使性能过于劣化,规则应该尽可能严格。同时它本身和 JS 的正则也有所区别,不支持前瞻(?
<=)、后顾(?=)和反向引用(\1)这三种规则。
-
namespace 为选填参数,一般在 onResolve 钩子中的回调参数返回 namespace 属性作为标识,我们可以在 onLoad 钩子中通过 namespace 将模块过滤出来。如上述插件示例就在 onLoad 钩子通过 env-ns 这个 namespace 标识过滤出了要处理的 env 模块。
-
除了 Options 参数,还有一个回调参数 Callback ,它的类型根据不同的钩子会有所不同。相比于 Options,Callback 函数入参和返回值的结构复杂得多,涉及很多属性。不过,我们也不需要看懂每个属性的细节,先了解一遍即可
-
在 onResolve 钩子中函数参数和返回值梳理如下:
build.onResolve({ filter: /^env$/ }, (args: onResolveArgs): onResolveResult => { // 模块路径 console.log(args.path) // 父模块路径 console.log(args.importer) // namespace 标识 console.log(args.namespace) // 基准路径 console.log(args.resolveDir) // 导入方式,如 import、require console.log(args.kind) // 额外绑定的插件数据 console.log(args.pluginData) return { // 错误信息 errors: [], // 是否需要 external external: false; // namespace 标识 namespace: 'env-ns'; // 模块路径 path: args.path, // 额外绑定的插件数据 pluginData: null, // 插件名称 pluginName: 'xxx', // 设置为 false,如果模块没有被用到,模块代码将会在产物中会删除。否则不会这么做 sideEffects: false, // 添加一些路径后缀,如`?xxx` suffix: '?xxx', // 警告信息 warnings: [], // 仅仅在 Esbuild 开启 watch 模式下生效 // 告诉 Esbuild 需要额外监听哪些文件/目录的变化 watchDirs: [], watchFiles: [] } }
-
在 onLoad 钩子中函数参数和返回值梳理如下
build.onLoad({ filter: /.*/, namespace: 'env-ns' }, (args: OnLoadArgs): OnLoadResult => { // 模块路径 console.log(args.path); // namespace 标识 console.log(args.namespace); // 后缀信息 console.log(args.suffix); // 额外的插件数据 console.log(args.pluginData); return { // 模块具体内容 contents: '省略内容', // 错误信息 errors: [], // 指定 loader,如`js`、`ts`、`jsx`、`tsx`、`json`等等 loader: 'json', // 额外的插件数据 pluginData: null, // 插件名称 pluginName: 'xxx', // 基准路径 resolveDir: './dir', // 警告信息 warnings: [], // 同上 watchDirs: [], watchFiles: [] } });
3.2 其他钩子
- 在 build 对象中,除了 onResolve 和 onLoad ,还有 onStart 和 onEnd 两个钩子用来在构
建开启和结束时执行一些自定义的逻辑,使用上比较简单,如下面的例子所示:
const examplePlugin = {
name: 'example',
setup(build) {
build.onStart(() => {
console.log('build started')
});
build.onEnd((buildResult) => {
if (buildResult.errors.length) {
return;
}
// 构建元信息
// 获取元信息后做一些自定义的事情,比如生成 HTML
console.log(buildResult.metafile)
})
},
}
-
在使用这些钩子的时候,有 2 点需要注意。
- onStart 的执行时机是在每次 build 的时候,包括触发 watch 或者 serve 模式下的
重新构建。 - onEnd 钩子中如果要拿到 metafile ,必须将 Esbuild 的构建配置中 metafile 属性
设为 true 。
- onStart 的执行时机是在每次 build 的时候,包括触发 watch 或者 serve 模式下的
-
接下来我们进入插件实战,通过编写一些特定功能的插件来熟悉 Esbuild 插件的开发流程
和技巧。
CDN 依赖拉取插件
- Esbuild 原生不支持通过 HTTP 从 CDN 服务上拉取对应的第三方依赖资源,如下代码所示:
// src/index.jsx // react-dom 的内容全部从 CDN 拉取 // 这段代码目前是无法运行的 import { render } from "https://cdn.skypack.dev/react-dom"; import React from 'https://cdn.skypack.dev/react' let Greet = () => <h1>Hello, juejin!</h1>; render(<Greet />, document.getElementById("root"));
- 示例代码中我们用到了 Skypack 这个提供 npm 第三方包 ESM 产物的 CDN 服务 ,我们
可以通过 url 访问第三方包的资源,如下图所示:
-
现在我们需要通过 Esbuild 插件来识别这样的 url 路径,然后从网络获取模块内容并让
Esbuild 进行加载,甚至不再需要 npm install 安装依赖了,这看上去是不是很酷呢? -
顺便提一句,ESM CDN 作为面向未来的前端基础设施,对 Vite 的影响也至关重
大,可以极大提升 Vite 在生产环境下的构建性能。 -
我们先从最简单的版本开始写起:
// http-import-plugin.js module.exports = () => ({ name: "esbuild:http", setup(build) { let https = require("https"); let http = require("http"); // 1. 拦截 CDN 请求 build.onResolve({ filter: /^https?:\/\// }, (args) => ({ path: args.path, namespace: "http-url", })); // 2. 通过 fetch 请求加载 CDN 资源 build.onLoad({ filter: /.*/, namespace: "http-url" }, async (args) => { let contents = await new Promise((resolve, reject) => { function fetch(url) { console.log(`Downloading: ${url}`); let lib = url.startsWith("https") ? https : http; let req = lib .get(url, (res) => { if ([301, 302, 307].includes(res.statusCode)) { // 重定向 fetch(new URL(res.headers.location, url) .toString()); req.abort(); } else if (res.statusCode === 200) { // 响应成功 let chunks = []; res.on("data", (chunk) => chunks.push(chunk)); res.on("end", () => resolve(Buffer.concat(chunks))); } else { reject( new Error(`GET ${url} failed: status ${res.statusCode}`) ); } }) .on("error", reject); } fetch(args.path); }); return { contents }; }); }, });
-
然后我们新建 build.js 文件,内容如下:
const { build } = require("esbuild"); const httpImport = require("./http-import-plugin"); async function runBuild() { build({ absWorkingDir: process.cwd(), entryPoints: ["./src/index.jsx"], outdir: "dist", bundle: true, format: "esm", splitting: true, sourcemap: true, metafile: true, plugins: [httpImport()], }) .then(() => { console.log("🚀 Build Finished!"); }); } runBuild();
-
通过 node build.js 执行打包脚本,发现插件不能 work,抛出了这样一个错误:
-
这是为什么呢?你可以回过头观察一下第三方包的响应内容:
export * from '/-/react-dom@v17.0.1-oZ1BXZ5opQ1DbTh7nu9r/dist=es2019,mode=imports/optimized/r export {default} from '/-/react-dom@v17.0.1-oZ1BXZ5opQ1DbTh7nu9r/dist=es2019,mode=imports/opt
-
进一步查看还有更多的模块内容:
-
因此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除了要解析 react-dom 这种直接依赖的路径,还要解析它
依赖的路径,也就是间接依赖的路径。那如何来实现这个效果呢?我们不妨加入这样一段 onResolve 钩子逻辑:// 拦截间接依赖的路径,并重写路径 // tip: 间接依赖同样会被自动带上 `http-url`的 namespace build.onResolve({ filter: /.*/, namespace: "http-url" }, (args) => ({ // 重写路径 path: new URL(args.path, args.importer).toString(), namespace: "http-url", }));
-
加了这段逻辑后,Esbuild 路径解析的流程如下:
-
现在我们再次执行 node build.js ,发现依赖已经成功下载并打包了。
实现 HTML 构建插件
-
Esbuild 作为一个前端打包工具,本身并不具备 HTML 的构建能力。也就是说,当它把
js/css 产物打包出来的时候,并不意味着前端的项目可以直接运行了,我们还需要一份对
应的入口 HTML 文件。而这份 HTML 文件当然可以手写一个,但手写显得比较麻烦,尤
其是产物名称带哈希值的时候,每次打包完都要替换路径。那么,我们能不能通过
Esbuild 插件的方式来自动化地生成 HTML 呢? -
刚才我们说了,在 Esbuild 插件的 onEnd 钩子中可以拿到 metafile 对象的信息。那么,这个对象究竟什么样呢?
{ "inputs": { /* 省略内容 */ }, "output": { "dist/index.js": { "imports": [], "exports": [], "entryPoint": "src/index.jsx", "inputs": { "http-url:https://cdn.skypack.dev/-/object-assign@v4.1.1-LbCnB3r2y2yFmhmiCfPn/dist=es": true, // 假设使用布尔值来表示引入 "http-url:https://cdn.skypack.dev/-/react@v17.0.1-yH0aYV1FOvoIPeKBbHxg/dist=es2019,mode=imports-auto": true, // 添加了可能的mode参数 "http-url:https://cdn.skypack.dev/-/scheduler@v0.20.2-PAU9F1YosUNPKr7V4s0j/dist=es2015": true, // 假设是es2015而不是es201(可能是个打字错误) "http-url:https://cdn.skypack.dev/-/react-dom@v17.0.1-oZ1BXZ5opQ1DbTh7nu9r/dist=es2019,mode=imports-auto": true, // 添加了可能的mode参数 // 注意:以下条目格式可能不正确,通常我们不会在这里使用对象,除非有特定的原因 // "http-url:https://cdn.skypack.dev/react-dom": { "bytesInOutput": 0 }, // 这可能不是有效的输入表示 "src/index.jsx": { "bytesInOutput": 178 } }, "bytes": 205284 }, "dist/index.js.map": { /* 省略内容 */ } } }
-
从 outputs 属性中我们可以看到产物的路径,这意味着我们可以在插件中拿到所有 js 和
css 产物,然后自己组装、生成一个 HTML,实现自动化生成 HTML 的效果 -
我们接着来实现一下这个插件的逻辑,首先新建 html-plugin.js ,内容如下:
const fs = require("fs/promises"); const path = require("path"); const { createScript, createLink, generateHTML } = require('./util'); module.exports = () => { return { name: "esbuild:html", setup(build) { build.onEnd(async (buildResult) => { if (buildResult.errors.length) { return; } const { metafile } = buildResult; // 1. 拿到 metafile 后获取所有的 js 和 css 产物路径 const scripts = []; const links = []; if (metafile) { const { outputs } = metafile; const assets = Object.keys(outputs); assets.forEach((asset) => { if (asset.endsWith(".js")) { scripts.push(createScript(asset)); } else if (asset.endsWith(".css")) { links.push(createLink(asset)); } }); } // 2. 拼接 HTML 内容 const templateContent = generateHTML(scripts, links); // 3. HTML 写入磁盘 const templatePath = path.join(process.cwd(), "index.html"); await fs.writeFile(templatePath, templateContent); }); }, }; // util.js // 一些工具函数的实现 const createScript = (src) => `<script type="module" src="${src}"></script>`; const createLink = (src) => `<link rel="stylesheet" href="${src}"></link>`; const generateHTML = (scripts, links) => ` <!DOCTYPE html> <html lang="en"> <head> <meta charset="UTF-8" /> <meta name="viewport" content="width=device-width, initial-scale=1.0" /> <title>Esbuild App</title> ${links.join("\n")} </head> <body> <div id="root"></div> ${scripts.join("\n")} </body> </html> `; module.exports = { createLink, createScript, generateHTML };
-
现在我们在 build.js 中引入 html 插件
const html = require("./html-plugin"); // esbuild 配置 plugins: [ // 省略其它插件 html() ],
-
然后执行 node build.js 对项目进行打包,你就可以看到 index.html 已经成功输出到根
目录。接着,我们通过 serve 起一个本地静态文件服务器:// 1. 全局安装 serve npm i -g serve // 2. 在项目根目录执行 serve .
-
可以看到如下的界面:
- 再访问 localhost:3000 ,会默认访问到 index.html 的内容:
- 这样一来,应用的内容就成功显示了,也说明 HTML 插件正常生效了。当然,如果要做
一个足够通用的 HTML 插件,还需要考虑诸多的因素,比如 自定义 HTML 内容 、 自定义
公共前缀(publicPath) 、 自定义 script 标签类型 以及 多入口打包 等等,大家感兴趣的话
可以自行扩展。可以参考这个插件: esbuild-plugin-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