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欲静,而风不止。
春节期间又一则关于阿里的谣言,再次广泛传播。谣言称,“阿里在新加坡筹建全球总部”。这则谣言前后,网络上还有许多关于阿里早期创始人移民的各种传言。
2023年1月27日下午,阿里集团相关负责人进行了辟谣,阿里表示,“阿里巴巴出生在杭州,生长在杭州,发展在杭州。阿里全球总部始终在杭州,是自然也是必然”。
如果仔细过往一年多的“传闻”和“八卦”,不难发现,类似的谣言,此起彼伏。这一系列的谣言,精心设计,也别有用心,既是架着阿里在火上烤,也是在打压中国民营经济的信心,进而影响中国经济——因为民营企业的健康对中国经济的繁荣实在是太重要了。一般来说,民营经济具有“五六七八九”的特征,即民营经济贡献了国家50%以上的税收,60%以上的国内生产总值,70%以上的技术创新成果,80%以上的城镇劳动就业,90%以上的企业数量。
事实上,阿里并不是唯一一个受此类谣言困扰的企业,阿里之外,像抖音、腾讯、京东、华为等民营企业在过去几年也备受造谣者的关注,但去年和今年这类的谣言尤其多。马云之外,马化腾、张一鸣、黄峥、刘强东,也都被移民的谣言所困扰。
风起于青萍之末。这些谣言之所以层出不穷,因为谣言有传播力,有流量,吸引人眼球。
比如,“阿里在新加坡成立全球总部”的谣言就是出自一位抖音博主之手。该博主发布澄清和致歉说,“前两天我曾发过一条’阿里巴巴在新加坡成立全球总部,马云卸任中国区一切公司职务,移民新加坡’的假消息”,这位抖音博主说,他当时是基于一些网传信息进行加工,纯属个人发挥,却不想发出后获得了大量关注和转发。这则谣言删除后,截图和相关内容却已经被很多网络传播者到处搬运。
造谣一张嘴,辟谣跑断腿。相比较其他新闻,谣言的传播速度可谓惊人,也因为谣言更容易传播,也就自然成了好事者用来打击竞争对手,甚至是打压民营企业的手段。尤其在国家出台了一系列利好中国经济和民营企业的政策的当下。
围绕阿里一系列谣言,不得不提的两个背景是:
2023年1月7日,央视王牌栏目《对话》推出新年特辑《对话开年说|启动,2023!》,央视邀请了包括阿里集团张勇、福耀玻璃曹德旺、携程梁建章、新希望集团刘永好、京东集团徐雷、复星郭广昌在内等几十位民营经济企业家,就如何重新激发中国经济活力,如何让企业和企业家重拾信心展开了对话。央视《对话》节目中,张勇表示,2023年最大机遇在于扎根实体经济,促进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的高度融合。阿里巴巴发展最大的信心在于公司与国家社会发展目标的同频共振、高度一致。
中国央行相关负责人13日在京出席新闻发布会时透露,2020年11月以来,金融管理部门指导督促蚂蚁集团等14家大型平台企业的一些突出问题扎实开展整改,目前已基本完成整改。平台企业金融业务的常态化监管框架也已初步形成。
国家政策春风送暖,民营企业也都踌躇满志撸起袖子加油干的时候,突然来了这样一个谣言,的确让人有些诧异,这可能不是自媒体吸引眼球博流量那么简单,或许还有更多不可告人的目的。
“搬到新加坡”的这类谣言,对民营企业,尤其是立志于参与全球竞争的中国公司来说,舆论很容易被谣言带着走,企业也很容易被“中伤”。无论是阿里,抑或是华为、吉利、长城、比亚迪等中国企业,他们都是土生土长的中国公司,根在中国,但它们也都立志为中国企业区积极参与全球竞争。敢于国际化,放眼世界,并不意味着它们就不是中国企业。真正的中国企业,应该扎根中国,更要放眼世界,要积极推动自身全球化建设,做中国人创办的、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中国企业。
中国企业生在中国,长在中国,扎根中国,但这与放眼世界,敢于国际化并不矛盾。事实上,现在和未来,真正有竞争力的中国企业一定是国际化的。
事实上,早在2013年,阿里就将全球总部落户到了杭州余杭区未来科技城,2015年,阿里也启动了全球化战略,投资了Lazada、Miravia、Trendyol等国家电商业务。在中国科技公司里,阿里在国际化领域走得比较早,也是最积极的企业之一。2019年,阿里部分参与了当地合作伙伴开发建设的新加坡某大厦,不过,这栋大厦也只是阿里旗下Lazada等部分东南亚业务办公场所。所谓全球总部搬到新加坡,纯属借题发挥的无稽之谈。阿里的全球总部只有杭州,就像阿里相关负责人说的那样——“阿里巴巴出生在杭州,生长在杭州,发展在杭州。阿里全球总部始终在杭州,是自然也是必然”。
闭门造车,固步自封从来都不应该是中国企业的首选。当华为在非洲铺设它的5G网络,比亚迪、长城把它们的汽车、智能汽车卖到欧洲,阿里把它的电商体系覆盖东南亚、欧洲的时候,它们更应该是让国人骄傲的中国企业。
这里,我们也真心呼吁,媒体也好,自媒体也好,大家为了流量和话题的急切是可以理解的,但起码要做到,不造谣,不传谣。其实不止是阿里,还有其他中国民营企业,大家还是高抬贵手,不造谣也不传谣,更不应该被好事者利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