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因特网
网络、互连网(互联网)与因特网的区别与关系
若干节点和链路互连形成网络,若干网络通过路由器互连形成互连网,世界上最大的互连网是互联网(因特网Internet)。
因特网发展的三个阶段
因特网服务提供者(Internet Service Provider,ISP)
如,中国电信、联通、移动,还有教育网。因特网已发展成为基于ISP的多层次结构的互连网络。
因特网的标准化工作
去掉了草案标准
因特网的管理结构
三种交换
电路交换
线路的传输效率一般都会很低,线路上真正用来传送数据的时间往往不到10%甚至1%。
分组交换
优点:没有建立连接和释放连接的过程。有较高的通信线路利用率。交换节点可以为每一个分组独立选择转发路由,使得网络有很好的生存性。
缺点:分组首部带来了额外的传输开销;时延;无法确保通信时端到端通信资源全部可用,在通信量较大时可能造成网络拥塞;分组可能会出现失序和丢失等问题。
报文交换
报文交换是分组交换的前身。在报文交换中,报文被整个地发送,而不是拆分成若干个分组进行发送。交换节点将报文整体接收完成后才能查找转发表,将整个报文转发到下一个节点。因此,报文交换比分组交换带来的转发时延要长很多,需要交换节点具有的缓存空间也大很多。
若要连续传送大量的数据,并且数据传送时间远大于建立连接的时间,则使用电路交换可以有较高的传输效率。然而计算机的数据传送往往是突发式的,采用电路交换时通信线路的利用率会很低。
报文交换和分组交换都不需要建立连接(即预先分配通信资源),在传送计算机的突发数据时可以提高通信线路的利用率。
将报文构造成若干个更小的分组进行分组交换,比将整个报文进行报文交换的时延要小,并且还可以避免太长的报文长时间占用链路,有利于差错控制,同时具有更好的灵活性。
计算机网络
早期定义:互连,自洽,计算机集合
现在定义:计算机网络主要是由一些通用的、可编程的硬件(不限于计算机)互连而成的,而这些硬件并非专门用来实现某一特定目的(例如,传送数据或视频信号)。这些可编程的硬件能够用来传送多种不同类型的数据,并能支持广泛的和日益增长的应用。
传输介质:有线、无线
覆盖范围:广域网WAN,城域网MAN,局域网LAN,个域网PANA
拓扑结构:总线、星型、环型、网状型
性能指标
速率
数据量的单位:比特,bit,b,一个二进制数字;字节B(byte),KB,MB,GB,TB, 换算是1B=8b,2的十次方换算
速率是指数据的传送速率(即每秒传送多少个比特),也称为数据率(Data Rate)或比特率(Bit Rate)。速率的基本单位是比特/秒(bit/s,可简记为b/s,有时也记为bps,即bit per second)。速率的常用单位有千比特/秒(kb/s或kbps)、兆比特/秒(Mb/s或Mbps)、吉比特/秒(Gb/s或Gbps)以及太比特/秒(Tb/s或Tbps)。他们至今的换算是10的三次方
因此他们不是严格对应的,一秒发送1MB并不等于8Mb/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