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消息来了!
5月24日,注册规模3,440亿元人民币的“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三期股份有限公司”正式成立,这也意味着,传闻已久的**“国家大基金三期”正式落地!**
企查查股东信息显示,该公司由财政部、国开金融有限责任公司、上海国盛(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农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等19位股东共同持股。
这次新成立的大基金三期,在前两期成功运作的基础上,旨在进一步推动中国半导体行业的创新发展,加强产业链整合,提升中国在全球半导体供应链中的地位。
国家大基金三期对比
- 国家大基金一期
注册规模 987.2亿元
成立时间:2014年9月26日
投资重点:集成电路芯片制造业,兼顾芯片设计、封装测试、设备和材料等产业。
投资特征:制造为主线,自上而下带动产业链发展。
投资项目:中芯国际、上海华虹、士兰微、长江存储、三安光电等制造公司
紫光展锐、中兴微电子、兆易创新、国科微、景嘉微、瑞芯微等设计公司
芯原股份、华大九天等半导体IP及EDA公司
长电科技、华天科技、通富微电等封测公司
北方华创、中微公司、拓荆科技等设备公司
沪硅产业等材料公司
- 国家大基金二期
注册规模 2,041.5亿元
成立时间:2019年10月
投资重点:涵盖晶圆制造、集成电路设计工具、芯片设计、封装测试、装备、零部件、材料以及应用等多个领域。
投资特征:投资布局核心设备以及关键零部件,保障芯片产业链安全。
投资项目:中芯国际、华虹半导体、长江存储、睿力集成等制造公司
紫光展锐、格科微、思特威、智芯微、翱捷科技等设计公司
华天科技、通富微电等封测公司
合见工软等EDA公司
北方华创、中微公司等设备公司
沪硅产业等材料公司
- 国家大基金三期
注册规模 3,440亿元
成立时间:2024年5月24日
投资重点:其投资方向也将更加侧重于核心技术的研发和突破,以及高端制造装备的国产化,而这也会对A股相关方向产生较为直接的影响,预测将为半导体、人工智能等领域的上市公司带来直接利好。
投资特征:注重产业整体协同发展与填补技术空白,扶持龙头产业,提高国产替代化率。
“
大基金一期投资对国内半导体产业有何影响?
大基金一期的投资起到了关键的推动作用。
例如扶持长江存储实现了硬盘技术的突破,后来因技术先进性导致被美国制裁,其发展成果成为我国审查美国半导体时的重要底气。
此外,长电科技、通富微电和华天等公司在大基金一期的投资下,均成为了各自领域的领头羊。
“
大基金二期的投资策略发生了什么变化?
从一期不难看出,其更聚焦制造领域,主攻下游各主产业链龙头
而二期则更聚焦半导体设备材料等上游领域,重点关注的设备包括刻蚀机、薄膜设备、测试设备、清洗设备等,材料方面则涵盖大硅片、光刻胶、掩模版、电子特气等。
“
为什么需要战略性投资半导体材料公司?
在半导体行业中,特定材料如高级封装材料和ABS等关键技术,因它们技术门槛高且容易形成市场垄断,进而制约行业整体发展。
如ABF膜材料被日本公司垄断,这类小众材料虽然市场规模不大,但却是生产芯片必不可少的关键环节,其因市场规模有限,导致国产化进程缓慢。只有通过战略级别的超长期投资,耐心孵化这些公司,才能避免被国外企业卡脖子,保障半导体产业供应链的安全与自主可控。
关注半导体与算力芯片
三期投资重点:先进材料、设备及制成材料、以及算力芯片被认为是重点关注的领域。
此外,预测医疗设施设备和材料也是一个重点,反映了对未来健康领域发展的重视。
在半导体领域内,特别是芯片的设计环节,中国有着巨大的潜力和机遇。虽然在高端逻辑芯片如CPU和GPU方面,中国当前尚不具备顶尖竞争实力,但在模拟芯片、光电器件、分立器件等细分市场上,通过发力成熟的职场技术,中国有可能培育出综合性半导体巨头。想了解IC设计相关知识,可联系老师咨询。
中国在半导体领域的巨大需求已经占到全球的三分之一以上,若能在成熟制程上实现国产化供给并扩大生产规模,将极大地促进整个产业链的发展,并提升中国在全球半导体市场的话语权。
基金三期的成立有望继续深入细分领域,尤其是半导体产业链关键卡脖子环节,和算力芯片市场,促进国内集成电路产业长足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