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笔 | 敏 敏
编辑 | 古利特
无论是语文课本中的“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还是朗朗上口的“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抑或是“若待上林花似锦,出门俱是看花人。”写尽了沉睡了一冬的春之热闹,写尽了春花之绚烂。
春来何事,只为花忙?自古至今,皆是如此,这在白酒行业也可管中窥豹。
融入了花的朝气的牡丹春曲
每到春日,山东菏泽人头攒动,许多人远道而来都是为了观赏牡丹的“天姿国色”。在欣赏了牡丹后,酒桌上自然也少不了当地出产的花冠美酒,花酒添香,几杯酒下肚,这个春天才品出几分真滋味。
花冠酒是为数不多的采用牡丹入酒的白酒。
每年谷雨时节,花冠人因时制宜,采集当地特有的黑、绿牡丹的花瓣、花蕊及牡丹根皮,加入到制曲原料中。多样的营养元素构成白酒呈香呈味的物质或前体物质,这构成花冠白酒特有“雅香”的来源之一。
“1%的牡丹花瓣、花蕊和0.5%牡丹根皮,小麦、大麦、豌豆,严格遵守质量比10∶2∶1”——这样严谨的制曲配方,再经过润料后,经机械破碎,进行人工加水拌合均匀,使其含水量达到38%-39%。再由人工踩制,制作成“包包曲”,进入曲房。
曲房中的温度,必须要达到56-60℃,再经40天发酵工艺及180天漫长储曲,最后才能制成独有的牡丹春曲。
佳曲本天成,是大自然赐予我们的瑰宝。每一块牡丹春曲中都融入了花的朝气、根的厚重、粮食的成熟、水的纯净。花冠人把白酒与牡丹巧妙融合在一起,把“品质”“创新”的理念诠释融进酒中,为齐鲁大地酿造出一瓶好酒。
草药入酒曲是悠久的传统
以花入酒曲不甚多见,但是以草药入酒曲则源远流长。
酒曲的起源已不可考,关于酒曲的最早文字记载可能就是周朝著作《书经·说命篇》中的“若作酒醴,尔惟曲蘖”。从科学原理加以分析,酒曲实际上是从发霉的谷物演变来的。
中草药和中国白酒一样,是独属于中华文明的见证和沉淀。在历史长河中,二者也不断交融碰撞,从而有了“药食同源”和“酒为药之长”的民间说法。
北魏贾思勰在《齐民要术》中的《造神曲并酒》篇中提到,用“面粉、赤小豆、杏仁、青蒿、辣蓼、苍耳”六种原料制成“六神曲”,这其中的青蒿就是一种草药。
从一“神”字可以看出,人们对于药入酒曲的推崇。此后,唐代甄权的《药性论》、陈藏器的《本草拾遗》、孟诜的《食疗本草》、宋代王怀隐的《太平圣惠方》、元代王好古的《医垒元戎》、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均收载了神曲,沿用千年,影响广远。
明代宋应星所著《天工开物》中提到:“其入诸般君臣与草药,少者数味,多者百味,则各土各法,亦不可殚述。”这种传统做法一直延续至现代。
酒界泰斗周恒刚曾在1964年搜集到四川邛崃的药曲配方,其中有一例配方中用药达72味,合计50多公斤,可配1460公斤的酿酒原粮。
今时今日,还有部分酒企沿袭了草药入酒曲的传统。
董酒就是在前人“引药入曲”的智慧传承的基础上,广泛收集民间有关引药入酒的酿酒工艺、制曲配方进行深入研究,并结合自身的地理优势条件,经过反复配比实际应用,确定了引130多味本草入曲的国密配方。
这些配方中,不乏虫草、阿胶、藏红花这样的名贵药材,砂仁、山奈、八角、广香、丹皮这些中国人传统调香的药材也尽数入曲。
如此多药物入酒,董酒却无药材之苦涩和浑浊,清澈透明,香气悠然。这得益于酒曲中的这些药物能在发酵过程中滋养有益微生物,抑制不利的微生物,精确配伍。
无论是以花入曲,还是引药入曲,都可以看出中国白酒的工艺之精妙,学问之深。一杯美酒中居然蕴含了这么多的学问,可真是杯中岁月长,杯中乾坤大。
-- The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