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刚过去的上海公开课上,有一位学员在课间问了我个问题,他说“感觉HR更像是个打手,不知李老师怎么看?”基于我在现场与他交流的内容,我总结成这篇文章吧。
这位学员的问题,表他了他对HR这个岗位的负面感受。比如,像企业裁员这些让人不舒服的事,确实主要是HR在执行的。还有,当员工对公司的制度不满意时,也会将矛头指向HR。可感受归感受,还得回归理性来看待这个问题,避免以有色的眼光和负面的情绪来看待HR这个职业。
坦白说,在我参加工作前十来年的时间里,对HR的工作其实没有太多的直观感受,毕竟那时的岗位角色,除了入职和离职与HR有一些简单的接触外,基本没有往来。等到我2012年加入阿里巴巴后,需要参与组建团队和带团队后,才与HR有了更多的接触,当然后来做高管时,与HR的接触就更多了,所以对他们的工作有了更多的了解与观察。我总结下来有这么几大感受。
第一,HR的工作决定了有很多与人性打交道的事要处理。比如,人员的绩效考核、汰换,这些都与员工的核心利益相关,当与利益相关时他们就会碰到人性的很多面,俗话说的“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也是指这个意思。从这个角度上来说,HR的岗位角色,决定了他们更容易被人给误会或误解,进一步会让自己觉得委屈。针对这一点,除了HR个人在接受这个职业的同时,需要做好职业将面临的这些挑战的心理准备外,我们这些非HR岗位的人也可以有更多的理解。
第二,HR是公司(后面其实是管理者)与员工的粘合剂。当管理者(特别是高管)不称职,公司管理不规范时,就会出现一些让HR处理起来非常为难的事,一旦公司层面不能就事论事、及时承认不足并积极改善时,HR不恰当的处理方式就会让员工不满,最终变成员工对HR的积怨,这种积怨一旦形成,对于公司建设积极的文化氛围是非常不利的。
那HR如何做才能让员工对他们减少积怨呢?我有这2条建议。
第一条,同时关注公司和员工的利益。这个观点会受到很多有“老板思维”的人反对,因为在他们看来公司利益与员工利益就是一种博弈,而不是共赢。有老板思维的人认为,对员工好了公司利益就会受损。其实有这样思维的人,更多看到的是员工作为成本而非资本。当看到的只是成本时,就是能省则省只能博弈;当看到的是资本时,就会想办法实现人尽其材,在激发人的潜能上多花功夫。一旦有了激发员工的意识与实践,就会发现公司与员工的利益是一致的,让员工满意才能最大程度地激发他们的潜能。很显然,要有激发员工的意识与努力,对管理者的能力、格局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对于HR来说,他的立场应是服务好公司和员工,力争让公司与员工形成共赢的局面。我看到的一种糟糕现象是,HR的立场只是站到了公司的层面,对于公司层面(注意后面依然是管理者)不合理的制度、现象,不会借员工不满的机会去促成改进。某种程度上,这样的HR是不称职的,不仅无助于公司的长远可持续发展,还会害了公司。
可能有读者会想,“员工的诉求是无止境的,再说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不可能都共赢啊!”是的,这个问题也会引出我想给出的另一条建议。
第二条,接受现状并力争坦诚。每个公司都会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在任何阶段都会有相应的问题要解决,有些问题还不一定能解决,这些现状公司层面需要有清醒的认识。换句话说,不存在一个让所有员工都满意的公司,但公司对那些问题是否正视却是非常重要的。正视不是指一定要解决问题,而是至少得承认问题的存在。当公司层面不承认时,HR就很可能只能以撒谎的方式与员工就问题进行交流了,这就不可避免地与员工形成积怨、造成对立。公司层面是否承认,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公司的价值观。
不过让公司接受自己的不足是非常困难的一件事,背后其实是人性问题,但想做一名称职的HR、让公司受员工尊敬并愿意留下来好好发展,这样的努力是值得的。我能设想到人性的复杂会让这样的努力非常艰难,但将力争坦诚作为自己的工作原则,也许会让HR个人省去不少的精神内耗。HR不是神,他们也是公司的普通员工,与其他员工一样享受着同样的制度和文化氛围,他们是解决不了所有的问题,但那是这个公司当下的发展阶段决定的,大家直面那些问题才真实。我们可以有解决不了的问题,但不应由此而扭曲了现实。
当HR选择了坦诚,也就更能看到员工并与他们共情,这是共同解决问题非常关键的一步。
员工与公司一直是有双向选择的权利的,共同面对现实的选择会让双方都更轻松和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