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写目录标题
- 1 基础内容
- 1.1 图的表示
- 1.2图的遍历
- 2 例题
- 2.1 所有可能的路径
1 基础内容
图没啥高深的,本质上就是个高级点的多叉树而已,适用于树的 DFS/BFS 遍历算法,全部适用于图。
1.1 图的表示
图的存储在算法题中常用邻接表和邻接矩阵表示:
// 邻接表
// graph[x] 存储 x 的所有邻居节点
List<Integer>[] graph;
// 邻接矩阵
// matrix[x][y] 记录 x 是否有一条指向 y 的边
boolean[][] matrix;
有向加权图怎么实现?很简单呀:
如果是邻接表,我们不仅仅存储某个节点 x 的所有邻居节点,还存储 x 到每个邻居的权重,不就实现加权有向图了吗?
如果是邻接矩阵,matrix[x][y] 不再是布尔值,而是一个 int 值,0 表示没有连接,其他值表示权重,不就变成加权有向图了吗?
如果用代码的形式来表现,大概长这样:
// 邻接表
// graph[x] 存储 x 的所有邻居节点以及对应的权重
List<int[]>[] graph;
// 邻接矩阵
// matrix[x][y] 记录 x 指向 y 的边的权重,0 表示不相邻
int[][] matrix;
1.2图的遍历
图怎么遍历?还是那句话,参考多叉树,多叉树的 DFS 遍历框架如下:
/* 多叉树遍历框架 */
void traverse(TreeNode root) {
if (root == null) return;
// 前序位置
for (TreeNode child : root.children) {
traverse(child);
}
// 后序位置
}
图和多叉树最大的区别是,图是可能包含环的,你从图的某一个节点开始遍历,有可能走了一圈又回到这个节点,而树不会出现这种情况,从某个节点出发必然走到叶子节点,绝不可能回到它自身。
所以,如果图包含环,遍历框架就要一个 visited 数组进行辅助:
// 记录被遍历过的节点
boolean[] visited;
// 记录从起点到当前节点的路径
boolean[] onPath;
/* 图遍历框架 */
void traverse(Graph graph, int s) {
if (visited[s]) return;
// 经过节点 s,标记为已遍历
visited[s] = true;
// 做选择:标记节点 s 在路径上
onPath[s] = true;
for (int neighbor : graph.neighbors(s)) {
traverse(graph, neighbor);
}
// 撤销选择:节点 s 离开路径
onPath[s] = false;
}
注意 visited 数组和 onPath 数组的区别:
类比贪吃蛇游戏,visited 记录蛇经过过的格子,而 onPath 仅仅记录蛇身。在图的遍历过程中,onPath 用于判断是否成环,类比当贪吃蛇自己咬到自己(成环)的场景。
如果让你处理路径相关的问题,这个 onPath 变量是肯定会被用到的,比如 拓扑排序 中就有运用。
这个 onPath 数组的操作很像前文 回溯算法核心套路 中做「做选择」和「撤销选择」,区别在于位置:回溯算法的「做选择」和「撤销选择」在 for 循环里面,而对 onPath 数组的操作在 for 循环外面。
回忆:
对于回溯算法,我们需要在「树枝」上做选择和撤销选择:
反映到代码上就是:
// DFS 算法,关注点在节点
void traverse(TreeNode root) {
if (root == null) return;
printf("进入节点 %s", root);
for (TreeNode child : root.children) {
traverse(child);
}
printf("离开节点 %s", root);
}
// 回溯算法,关注点在树枝
void backtrack(TreeNode root) {
if (root == null) return;
for (TreeNode child : root.children) {
// 做选择
printf("从 %s 到 %s", root, child);
backtrack(child);
// 撤销选择
printf("从 %s 到 %s", child, root);
}
}
另一种解释就是,如果用回溯的方法遍历树,你会发现根节点被漏掉了:
void traverse(TreeNode root) {
if (root == null) return;
for (TreeNode child : root.children) {
printf("进入节点 %s", child);
traverse(child);
printf("离开节点 %s", child);
}
}
所以对于这里「图」的遍历,我们应该用 DFS 算法,即把 onPath 的操作放到 for 循环外面,否则会漏掉记录起始点的遍历。
说了这么多 onPath 数组,再说下 visited 数组,其目的很明显了,由于图可能含有环,visited 数组就是防止递归重复遍历同一个节点进入死循环的。
当然,如果题目告诉你图中不含环,可以把 visited 数组都省掉,基本就是多叉树的遍历。
2 例题
2.1 所有可能的路径
给你一个有 n 个节点的 有向无环图(DAG),请你找出所有从节点 0 到节点 n-1 的路径并输出(不要求按特定顺序)
graph[i] 是一个从节点 i 可以访问的所有节点的列表(即从节点 i 到节点 graph[i][j]存在一条有向边)
示例1:
输入:graph = [[1,2],[3],[3],[]]
输出:[[0,1,3],[0,2,3]]
解释:有两条路径 0 -> 1 -> 3 和 0 -> 2 -> 3
代码以及思路:
解法很简单,以 0 为起点遍历图,同时记录遍历过的路径,当遍历到终点时将路径记录下来即可。
既然输入的图是无环的,我们就不需要 visited 数组辅助了,直接套用图的遍历框架:
class Solution {
List<List<Integer>> res = new ArrayList();
public List<List<Integer>> allPathsSourceTarget(int[][] graph) {
List<Integer> path = new ArrayList();
traverse(graph,0,path);
return res;
}
public void traverse(int[][] graph,int s,List<Integer> path){
path.add(s);
int n = graph.length;
if(s == n-1){
res.add(new ArrayList(path));
}
for(int i:graph[s]){
traverse(graph,i,path);
}
path.removeLast();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