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关于基本概念与对应的英文
遥感:Remote Sensing
遥测:Telemetry,对被测物体某些运动参数和性质进行远距离测量的技术,分为接触测量与非接触测量,对于RS的概念,遥测探测的目标显得狭隘了一些,原理也不太一样。
遥控:Remote Control,远距离控制目标物体运动状态和过程的技术。遥控的精髓在控字,这是它和遥感的本质区别,遥感主要是利用物体的客观信息,而遥控则是直接对物体进行控制,在测量上花的功夫较少。
遥感系统:Remote Sensing System
电磁波:Electromagnetic Waves
地面遥感/航空遥感/航天遥感/航宇遥感:Ground / Aerial / Space / Aerospace Remote Sensing
紫外遥感/可见光遥感/红外遥感/微波遥感/多波段遥感:
UV / Visible Linght / Infrared / Microwave / Multi-Band Remote sensing
主动遥感/被动遥感:Active / Passive Remote Sensing
成像遥感/非成像遥感:Imaging / No-Imaging Remote Sensing
二、遥感的定义
广义的遥感:一切无接触的远距离的探测。在现实生活中,无距离的探测有电磁场、力场、机械波声波、地震波等的探测,这里或多或少都和物理学有直接的关系,是物理学的基本理论应用于实物探测的过程,因此我们常常把这些探测归类为物探。只有和电磁波有关的探测属于遥感范畴。
狭义的遥感:应用探测仪器(探测工具),不与探测目标相接触(探测方式),从远处把目标物的电磁波特性(探测对象)记录下来,通过分析,揭示出物体的特征性质及其变化(探测目标)的综合性探测技术(探测广度与深度)。
遥感与遥测、遥控的关系:遥感过程的完成需要结合遥测与遥控,遥测测的是什么?测得是遥感平台的运动参数,遥控控的是什么?控的是遥感平台的工作状态。只有了解当前遥感平台的运行状况,才能更保证对地观测数据的有效性。
三、遥感系统的组成
组成:目标物的电磁波特性→信息的获取→信息的接收→信息的处理→信息的应用
目标物的电磁波特性:目标能够发射、反射和吸收电磁波,而且不同的地物能够发射、反射和吸收电磁波的特性还不一样,这种差异就好像是给地物贴上了特定的信息码,为我们进行地物的探测提供了窗口。
信息的获取:解决怎么获取地物的特征信息的问题,我们把能够接收和记录目标物的电磁波特征的仪器称之为传感器或者是遥感器。常见的遥感器有扫描仪、雷达、摄影机以及辐射计等。这些仪器都是需要一定的平台作为支撑,该平台即为遥感平台。遥感平台又有地面平台、空中平台和空间平台等等。
信息的接收:接收的信息记录在数字磁介质或胶片上,前者通过微波天线送至地面的卫星接收站,后者则可以由人或回收舱送至地面回收。
信息的处理:卫星上收集到的信息要经过处理才能被用户使用,哪些处理?包括信息恢复、辐射校正、卫星姿态校正、投影变换等,处理成什么?数据格式或模拟信号。
信息的应用:按照应用目的进行,应用过程中也需要进行大量的信息处理工作。
四、遥感的特点
(1)大面积的同步观测
大面积的同步观测能够获取最佳的信息成像方式,卫星在拍摄过程中并不会受到地表地形的阻隔,容易发现某些物体的宏观规律。
题外话,插播一个小的知识点,什么是同步观测?
卫星的同步观测是指卫星在轨道上与地球的自转周期相同,从而能够持续观测地球上某一特定区域的现象或变化。具体来说,卫星的轨道周期与地球自转周期相同,使得卫星每次绕地球一周时,地球已经完成了一次自转。这样,卫星就能够在每次经过同一地点时,观测到相同的地理区域。
同步观测的卫星是指能够与地球自转周期相同的轨道周期的卫星。为了实现这一点,同步观测卫星通常采用地球同步轨道(Geostationary Orbit)。
地球同步轨道是一种特殊的轨道,卫星在该轨道上的运行速度与地球自转速度相同,因此可以保持相对于地球某一固定点的位置不变。具体来说,地球同步轨道的特点如下:
①轨道高度:地球同步轨道的高度约为35,786公里,这个高度使得卫星的轨道周期与地球自转周期相同。
②轨道倾角:地球同步轨道的倾角为零,即与地球赤道平面平行。这样可以确保卫星始终保持在赤道上方的固定位置。
③轨道方向:地球同步轨道的方向与地球自转方向相同,即从西向东运行。这样可以使卫星与地球保持相对静止的位置。
(2)时效性
遥感探测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对同一地区进行重复探测,从而发现地球上许多事物的动态变化,大大提高了观测的时效性。
(3)数据的综合性和可比性
遥感获得的地物电磁波特性数据综合反映了地球上许多自然、人文信息;数据的同一性和相似性主要指的是遥感的探测波段、成像时间和数据记录可以按照要求进行设计;新的信息记录可以向下兼容,所以数据具有可比性。
(4)经济性
这里的经济性主要是和传统的观测手段相比,遥感探测的费用投入和效益可以大大节省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具有很高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5)多波段性
遥感技术发展到现在已经突破因电磁波波段利用有限而带来的观测范围和观测精度的局限性,现有的高光谱遥感技术大大提升了遥感技术对地观测的能力。
五、遥感的发展阶段
(1)无记录的地面遥感阶段(1608-1838)
记住一个大佬,叫伽利略,在1609年发明了放大倍数3倍的科学望远镜。
(2)有记录的地面遥感阶段(1839-1857)
记住一个法国人,叫艾米,在1849年制定了摄影测量计划,成为有目的有记录地面遥感阶段的标志。
(3)空中摄影遥感阶段(1858-1956)
一战二战,航空摄影发挥了巨大作用;1924年,彩色胶片的出现,使得航空记录的地面目标信息更加丰富,1935年彩色胶片投入市场化初期,但是由于速度慢,无法消除霾的影响等,不能推广,但为后期航空遥感典定基础。
(4)航天遥感阶段(1957-)
记住一个神圣的日子,1957年,苏联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标志着人类从空间探索地球奥秘进入新的纪元。
发展成就:卫星系列化、高光谱、软件发展、应用范围拓展、民用化和商业化
关于遥感绪论部分的内容到这里就结束了,如果对你学习遥感有帮助,不要忘记了给小编点赞哦!
更多内容,欢迎关注小编的公众号“梧桐凉月”,大家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