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C中实现的TCPI/IP网络堆栈模拟器。该模拟器实现基本的第2层(MAC地址,Arp)和第3层(路由,IP)功能。
TCP/IP协议栈是一个网络通信的基础架构,包含了多层次的协议和功能。在模拟实现基本的L2和L3功能时,可以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
L2(链路层)功能模拟:L2协议主要负责数据的帧封装和物理层的传输,可以模拟帧的封装和解封装过程,以及实现基本的链路层协议如以太网协议。
-
L3(网络层)功能模拟:L3协议主要负责数据包的路由和转发,可以模拟基本的路由表查找算法,以及实现IP协议,包括IP地址的分配、数据包的封装和解封装等功能。
-
数据包的发送和接收:模拟实现可以通过网络接口发送和接收数据包,可以使用socket编程等技术来模拟实现数据包的发送和接收过程。
-
网络拓扑的模拟:可以模拟多个网络节点,通过模拟点对点或者广播网络连接,来构建一个简单的网络拓扑结构。
L2(链路层)功能模拟
L2(链路层)是TCP/IP协议栈中的一层,负责数据的帧封装和物理层的传输。L2层通过提供一种通用的数据帧格式,将数据从网络层传递到物理层,并在物理层中进行传输。
以下是L2链路层功能模拟中涉及的一些相关概念和原理:
-
帧封装:L2层负责将网络层传递过来的数据进行帧封装。帧由头部和数据部分构成。头部包含了目标MAC地址、源MAC地址和一些控制信息等。数据部分则是网络层传来的数据。
-
物理层传输:L2层负责将封装好的帧传输到物理层。物理层通过底层的传输介质(例如以太网电缆、无线信道等)将帧发送出去。
-
MAC地址:MAC(Media Access Control,介质访问控制)地址是L2层中设备的唯一标识符。它是一个物理地址,通常由48位二进制数表示。通过MAC地址,L2层可以确定数据的发送和接收地址。
-
以太网协议:以太网是最常用的LAN(Local Area Network,局域网)技术之一,也是L2层中应用最广泛的协议之一。以太网使用CSMA/CD(Carrier Sense Multiple Access with Collision Detection,带有碰撞检测的载波监听多路访问)机制来协调多个设备之间的访问和传输。
-
碰撞检测:在以太网中,当两个设备同时发送数据帧时,会发生碰撞,导致数据帧损坏。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以太网使用碰撞检测机制,在发生碰撞时立即停止发送,并等待一段时间后再重新发送。
-
可靠性保证:L2层通常使用确认和重传机制来保证数据传输的可靠性。当发送方发送数据帧后,接收方会发送一个确认帧来告知发送方数据是否成功接收。如果发送方在一定时间内没有收到确认帧,会进行重传操作。
L3(网络层)功能模拟
L3(网络层)是TCP/IP协议栈中的一层,负责数据的路由和转发。L3层提供了一种通用的数据包格式,将数据从网络源主机传递到网络目的主机。以下是L3网络层功能模拟中涉及的一些相关知识:
-
路由表:L3层维护一个路由表,用于确定数据包的下一跳地址。路由表中包含目的网络的IP地址和对应的下一跳地址(即下一个路由器或目的主机)。
-
路由选择:L3层根据目的IP地址和路由表进行路由选择。它使用路由选择算法(如最长前缀匹配)来确定数据包下一跳地址。
-
IP地址分配:L3层负责分配和管理IP地址。IP地址是一个唯一的标识符,用于在网络中唯一识别主机和子网。
-
数据包封装和解封装:L3层负责将上层传递的数据封装成IP数据包,并添加源IP地址和目的IP地址。在接收端,L3层将IP数据包解封装,并将数据传递给上层协议。
-
数据包转发:L3层根据目的IP地址查找路由表,并将数据包转发到正确的下一跳地址。它使用目的IP地址和路由表中的下一跳地址来确定数据包的转发路径。
-
网络间通信:L3层通过互联网协议(如IPv4或IPv6)来实现不同网络之间的通信。它通过路由器将数据包从源网络转发到目的网络。
在模拟实现L3网络层功能时,需要实现路由表的管理、路由选择算法、IP地址分配、数据包的封装和解封装,以及数据包的转发。同时,还需要考虑网络拓扑的建立和维护,以模拟多个网络之间的通信。
数据包的发送和接收
数据包的发送和接收是网络通信中的核心操作。在模拟实现中,以下是数据包的发送和接收的一般步骤和原理:
-
发送数据包:
a. 选择一个合适的网络接口或套接字来发送数据包。
b. 构建需要发送的数据包。这涉及到设置目标IP地址、源IP地址、目标MAC地址、源MAC地址和其他必要的头部字段。
c. 将数据包发送到指定的目的地。这可以通过调用网络接口或套接字的发送函数来实现。 -
接收数据包:
a. 监听网络接口或套接字,以便接收传入的数据包。
b. 当接收到数据包时,提取所需的信息,如源IP地址、目标IP地址、源MAC地址、目标MAC地址等。
c. 根据需要处理数据包的内容,例如进行解包操作,提取数据部分。
在具体的实现中,可以使用一些网络编程的API或库来发送和接收数据包,例如使用socket编程接口。不同编程语言和平台上,有不同的方法和库可供选择。
网络拓扑的模拟
在模拟网络拓扑时,可以考虑以下几种常见的网络拓扑结构:
-
点对点拓扑(Point-to-Point Topology):这是最简单的网络拓扑,包括两个节点直接相连。可以通过模拟两个网络节点之间的连接来实现点对点拓扑。
-
星型拓扑(Star Topology):这是一种中心化的拓扑,包含一个中心节点(交换机或路由器)和若干个周边节点。中心节点负责转发和路由数据包。可以模拟一个中心节点和多个周边节点的网络连接来实现星型拓扑。
-
环形拓扑(Ring Topology):这是一个环状的网络拓扑,每个节点连接到两个相邻的节点。数据按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在环上传输。可以模拟多个相邻的节点之间的连接,形成一个环形网络。
-
总线拓扑(Bus Topology):这是一种广播型的拓扑,所有节点都连接到一个共享的通信介质(如以太网总线)。可以模拟多个节点连接到同一个通信介质上的网络。
-
树状拓扑(Tree Topology):这是一个层次化的拓扑,由多个星型子网组成,其中一个星型子网连接到另一个星型子网的中心节点。可以模拟一个或多个星型子网之间的连接来实现树状拓扑。
在模拟网络拓扑时,可以使用虚拟机、容器或模拟器来创建和管理模拟的网络节点,如使用VirtualBox、Docker等。通过在模拟网络节点之间配置网络接口和路由关系,可以构建和管理模拟的网络拓扑。
TCP/IP协议栈:模拟器实现基本的L2和L3功能
...
int send_pkt_to_self(char *pkt, unsigned int pkt_size, interface_t *interface);
int send_pkt_out(char *pkt, unsigned int pkt_size, interface_t *interface);
/* API从接口接收数据包 */
int pkt_receive(node_t *node, interface_t *interface,
char *pkt, unsigned int pkt_size);
int send_pkt_flood(node_t *node,
interface_t *exempted_intf,
char *pkt, unsigned int pkt_size);
/* API从节点的所有L2接口溢出pkt */
int send_pkt_flood_l2_intf_only(node_t *node,
interface_t *exempted_intf,
char *pkt, unsigned int pkt_size);
void dump_graph(graph_t *graph);
void dump_node(node_t *node);
void dump_interface(interface_t *interface);
/* 用于设置网络节点属性的API */
bool_t node_set_loopback_address(node_t *node, char *ip_addr);
bool_t node_set_intf_ip_address(node_t *node, char *local_if, char *ip_addr, char mask);
bool_t node_unset_intf_ip_address(node_t *node, char *local_if);
/*
转储用于转储网络信息的功能
关于节点和接口 */
void dump_nw_graph(graph_t *graph);
void dump_node_nw_props(node_t *node);
void dump_intf_props(interface_t *interface);
interface_t *
node_get_matching_subnet_interface(node_t *node, char *ip_addr);
/* 接口Vlan mgmt API */
/*应仅为在访问模式下操作的接口调用*/
unsigned int
get_access_intf_operating_vlan_id(interface_t *interface);
/*应仅为在Trunk模式下操作的接口调用*/
bool_t is_trunk_interface_vlan_enabled(interface_t *interface, unsigned int vlan_id);
char *pkt_buffer_shift_right(char *pkt, unsigned int pkt_size,
unsigned int total_buffer_size);
bool_t pkt_buffer_check_additional_hdr_space(unsigned int pkt_size,
unsigned int total_buffer_size,
unsigned int additional_space_requested);
extern graph_t *build_first_topo();
extern graph_t *build_simple_l2_switch_topo();
extern graph_t *build_square_topo();
extern graph_t *build_linear_topo();
extern graph_t *build_dualswitch_topo();
extern graph_t *linear_3_node_topo();
extern graph_t *L2_loop_topo();
extern void nw_init_cli();
...
int main(int argc, char **argv){
nw_init_cli();
show_help_handler(0, 0, MODE_UNKNOWN);
topo = build_square_topo();
start_shell();
return 0;
}
If you need the complete source code, please add the WeChat number (c17865354792)
运行结果:
您可以运行此可执行文件,并围绕所实现的相同默认命令进行播放。此外,还可以使用show help来熟悉CLI。尝试“?”、“.”和“/”功能
命令后面的字符,以查看可能完成的命令:
配置控制台名称:
运行节点,测试网络状态:
在init_libcli()之后;在main()中,调用以下API从库中导入钩子
param_t *show = libcli_get_show_hook();
param_t *debug = libcli_get_debug_hook();
param_t *config = libcli_get_config_hook();
param_t *clear = libcli_get_clear_hook();
param_t *run = libcli_get_run_hook();
这里,“show”、“debug”、“config”、“clear”和“run”被称为钩子。我们将要实现的每个特定于项目的命令都将从其中一个挂钩开始。实际上,这些钩子中的每一个都是它们各自的命令树的根。每个钩子都将有单独的命令树作为根。
总结
当涉及到模拟器实现TCP/IP协议栈的基本的L2(数据链路层)和L3(网络层)功能时,可以通过以下步骤进行简单的文章末尾总结:
-
L2功能的模拟器实现:在模拟器中,可以实现L2的基本功能,包括数据帧封装和解封装、MAC地址的分配和管理,以及通过以太网等数据链路协议进行数据的传输。模拟器可以模拟多个网络节点之间的数据链路连接,并使用虚拟的MAC地址进行通信。
-
L3功能的模拟器实现:在模拟器中,可以实现L3的基本功能,包括IP地址的分配和管理,路由表的维护和更新,以及数据包的路由和转发。模拟器可以通过模拟路由器的角色,按照路由表中的规则将数据包从源节点转发到目的节点。
-
模拟器的整合:通过整合L2和L3的功能,模拟器可以实现一个简单的TCP/IP协议栈。数据从上层传递到L3层,经过L3的封装和路由选择,到达L2层后再进行数据帧的封装,最终通过物理介质进行传输。接收端进行相反的操作,解封装数据帧,进行路由和解析IP数据包中的数据。
综上所述,通过模拟器实现基本的L2和L3功能,可以模拟网络节点之间的数据传输和路由选择,从而验证和测试TCP/IP协议栈。
Welcome to follow WeChat official account【程序猿编码】
参考:RFC 791、RFC 894、RFC 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