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记:模拟CMOS集成电路】噪声——基本电路噪声性能(2)
- 前言
- 1 噪声——分析基础
- 2 噪声——基本电路噪声性能
- 2.1 MOS管噪声模型
- (1)电阻RG热噪声和沟道热噪声
- (2)衬底电阻热噪声
- (3)源极寄生电阻RS热噪声
- 2.2常见组态的单级放大器噪声分析
- 2.2.1 CS放大器噪声分析
- (1)电阻RD负载
- (2)MOS恒流源为负载
- (3)带源极负反馈
- 2.2.2 CD放大器噪声分析
- 2.2.3 CG放大器噪声分析
- 2.2.4 CSCG放大器噪声分析
- (1)套筒式CSCG
- (2)折叠式CSCG
- 2.3 电流镜噪声分析
- (1)基本电流镜
- (2)带源极反馈电阻的电流镜噪声分析
- 2.4差分对噪声分析
- (1)简单差分对
- (2)电流镜差分对
- (3)带源极负反馈电阻的差分对
前言
该内容分为噪声的第二部分内容,主要对具体基本电路中的噪声进行分析,主要目的是理解噪声源如何折合到输入端,因此为使方法直观,将简化计算,忽略部分噪声源。关于噪声仿真内容,将会后续更新。
在分析基本电路噪声时,需要了解关于噪声相关的一些概念和定理,可以参考内容:
【笔记:模拟CMOS集成电路】噪声——分析基础(1)
对放大器增益和阻抗还不太熟练,可以参考内容:
【笔记:模拟MOS集成电路】单级放大器(非高频)
1 噪声——分析基础
【笔记:模拟CMOS集成电路】噪声——分析基础(1)
2 噪声——基本电路噪声性能
2.1 MOS管噪声模型
以NMOS为例,由图2.1,实际的MOS会存在寄生电阻,其中包括栅极寄生电阻 R G R_{G} RG、源漏极寄生电阻 R D R_{D} RD、 R S R_{S} RS,寄生的沟道电阻 R C H R_{CH} RCH,衬底寄生电阻,这些电阻都会产生热噪声,同时在栅端也会有1/f噪声和散弹噪声。一般漏端寄生电阻 R D R_{D} RD归结为负载电阻噪声计算中,源端寄生电阻 R S R_{S} RS下文单独考虑,散弹噪声极其微小可忽略不计。因此主要考虑沟道和栅极产生的噪声。
下面对MOS噪声模型进行分析,由易到难,逐步增加噪声源个数,进行分析,而且这些噪声源相互独立,其等效输入参考噪声,可以直接采用叠加定理。
(1)电阻RG热噪声和沟道热噪声
通过计算可知,可以通过增大MOS跨导
g
m
g_{m}
gm或减小栅极寄生电阻来优化噪声,前者可以通过增大
V
G
S
−
V
T
V_{GS}-V_{T}
VGS−VT、宽长比
W
/
L
W/L
W/L和直流偏置电流增大跨导
g
m
g_{m}
gm,后者可以优化版图采取叉指结构或优化工艺来减小栅极寄生电阻。
(2)衬底电阻热噪声
尽管衬底和源极连接在一起,但是通常衬底电阻仍然是存在的,也会产生噪声。考虑衬底电阻,电路图如图2.3所示。衬底电阻 R B R_{B} RB 产生的噪声乘以背栅跨导 g m b g_{mb} gmb折算到输出,然后除以 MOS 的跨导 g m g_{m} gm 折算到栅端,将 g m b / g m g_{mb}/g_{m} gmb/gm 表示成参数 n − 1 n-1 n−1,则很容易得到输入参考噪声 V i , e q 2 ‾ \overline{V^{2} _{i,eq} } Vi,eq2 和等效热噪声电阻 R e f f R_{eff} Reff。
(3)源极寄生电阻RS热噪声
单独考虑源端寄生
R
S
R_{S}
RS 的噪声,
R
S
R_{S}
RS 很小,取决于有效沟道长度,仅考虑
R
S
R_{S}
RS 的噪声模型如图2.4所示。由于栅极输入阻抗很大,因此可以忽略由输入参考电流源引起的输出噪声,仅考虑输入参考噪声电压源即可。
2.2常见组态的单级放大器噪声分析
2.2.1 CS放大器噪声分析
简化计算,忽略闪烁噪声和散弹噪声。若考虑闪烁噪声,计算与 R G R_{G} RG 的热噪声类似。
(1)电阻RD负载
(2)MOS恒流源为负载
分别计算 M1 与 M2 在输出端产生的噪声,M2 栅极噪声折合到输出要乘以
g
m
2
R
O
U
T
g_{m2}R_{OUT}
gm2ROUT, 折合到输入除以
g
m
1
R
O
U
T
g_{m1}R_{OUT}
gm1ROUT,因此 M2 栅极噪声折合到输入只需要乘以因子
g
m
2
/
g
m
1
g_{m2}/g_{m1}
gm2/gm1。然后通过叠加定理得到总输出噪声,最后折合到输入,求出输入参考噪声,噪声模型如图3.2所示,计算过程如下(同样的分析,对于1/f噪声过程类似,将M2栅极
1
/
f
1/f
1/f 噪声折合到M1的输入端,然后利用叠加定理与下面结果直接相加即可,对于M1的
1
/
f
1/f
1/f 噪声,直接相加。此处未计算
1
/
f
1/f
1/f 噪声)。
为了让 M2 的噪声可以忽略,应该使其具有大的过驱动电压
V
G
S
−
V
T
V_{GS}-V_{T}
VGS−VT 和小的
W
/
L
W/L
W/L,可以类比得知,电流源和电流镜器件一般都遵循此原则。
(3)带源极负反馈
由于栅极输入阻抗很大,因此可以忽略由输入参考电流源引起的输出噪声,仅考虑输入参考噪声电压源即可。假设
R
>
>
1
/
g
m
R>>1/g_{m}
R>>1/gm。为计算参考输入电压噪声,将输入接地。
在 R S R_{S} RS足够大的情况下,可忽略MOS沟道热噪声,可以理解成, I D 2 ‾ \overline{I_{D}^2} ID2被衰减因子 ( g m R S ) 2 (g_{m}R_{S})^2 (gmRS)2 衰减,一般 g m R S A > > 1 g_{m}R_{S}A>>1 gmRSA>>1。
2.2.2 CD放大器噪声分析
CD结构也被称为源极跟随器,对于源极跟随器,它的增益近似为1。因此将下一级反对噶其的噪声参考到输入端时,可以直接折合到输入,并没有被减小。源极跟随器常作为电流缓冲器,将高输入阻抗转化成低输出阻抗,若输入阻抗
R
S
R_{S}
RS 不大,则不需要加上CD结构作为缓冲,除此之外,CD结构的电流不能太小,否则电流源噪声电流将起作用。综上,CD结构噪声性能很差,对于低噪声设计,CD不能作为输入级。
首先,根据前文分析可知,M1产生的噪声最终会除以
(
g
m
1
r
D
S
2
)
2
(g_{m1} r_{DS2})^2
(gm1rDS2)2,产生的噪声可忽略不计。所以输出噪声仅由M2产生,表达式如(3.11)所示。
CD增益可以表示为式(2.18)
最终得到输入参考噪声
2.2.3 CG放大器噪声分析
CG电路结构如图2.9所示,以电阻负载为例进行分析,对于其他负载,将电阻电流噪声源进行替换即可。
对于CG电路,输入阻抗与CS和CD不同,其输入为中等阻抗,因此需要同时考虑输入参考电流源和输入参考电压源,可根据辅助定理对二者进行求解。
为求得输入参考噪声电压,如图2.10(a)将输入短路接地,并使其与图2.10(b)的输出噪声相等,得式(2.20)。
整理得到输入参考噪声为
为求得输入参考噪声电流,如图2.10(c)将输入开路,并使其与图2.10(d)的输出噪声相等。由电源开路,有
I
n
1
+
I
D
1
=
0
I_{n1}+I_{D1}=0
In1+ID1=0,从而电流
I
n
1
I_{n1}
In1 在M1中产生了一个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电流
I
D
1
I_{D1}
ID1,因此在输出端不产生噪声。仅电阻
R
D
R_{D}
RD在输出产生噪声电压
4
k
T
R
D
4kTR_{D}
4kTRD。进而得到输入参考噪声电流。
2.2.4 CSCG放大器噪声分析
(1)套筒式CSCG
首先将 M2 栅极到
X
X
X结点,看成源极跟随器,所以
v
2
v_{2}
v2 可直接折合到
X
X
X点,又因为输入
v
i
n
v_{in}
vin 到
X
X
X点电压增益为
g
m
1
/
g
m
2
g_{m1}/g_{m2}
gm1/gm2,因此
v
2
v_{2}
v2 除以因子
g
m
1
/
g
m
2
g_{m1}/g_{m2}
gm1/gm2即可折合到输入。对于电流
I
n
2
I_{n2}
In2,根据前文带源极负反馈电阻的噪声模型,除以因子
g
m
2
r
D
S
1
g_{m2}r_{DS1}
gm2rDS1 即可折合到输出,再除以
g
m
1
g_{m1}
gm1 即可折合到输入。电流
I
n
2
I_{n2}
In2 可通过除以因子
g
m
1
g_{m1}
gm1 折合到输入。基于此,有(2.23)~(2.24)计算。
如果 M1 和 M2 均工作在饱和区,则M2的沟道热噪声可以忽略,但有时会让 CSCG 中的输入晶体管 M1 工作在线性区来减小输入端的失真,此时 M2 的沟道噪声便不可忽略。下面进行说明。
引入参数
α
1
\alpha_{1}
α1,来衡量MOS管工作在线性区有多深。若
α
1
=
1
\alpha_{1}=1
α1=1 则晶体管工作在临界饱和状态。则有
α
1
=
V
D
S
1
/
(
V
G
S
−
V
T
)
\alpha_{1} =V_{DS1}/(V_{GS}-V_{T})
α1=VDS1/(VGS−VT)
当MOS处于线性区有
跨导和增益
若忽略MOS栅极寄生电阻热噪声,则有
(2)折叠式CSCG
2.3 电流镜噪声分析
(1)基本电流镜
一个基本电流镜如图2.13所示,电流增益为
N
N
N,用电流源表示可能存在的噪声源,输入支路的噪声源有两个,分别为外部电路的等效输入噪声
I
n
,
i
n
I_{n,in}
In,in 和 M1 的沟道热噪声
I
n
,
n
1
I_{n,n1}
In,n1,将左边支路噪声折合到输出端,需要乘以系数
N
2
N^2
N2,由此得到输出噪声电流。
(2)带源极反馈电阻的电流镜噪声分析
为简化计算,取电流镜 MOS 管尺寸相同,则电流增益取决于比值
R
1
/
R
2
R_{1}/R_{2}
R1/R2,最终得到输出噪声,如式(2.31)所示
为直接的了解电流镜的源端电阻对噪声性能的影响,令
R
1
=
R
2
R_{1}=R_{2}
R1=R2,电流增益为1,当衰减因子
g
m
R
>
1
g_{m} R>1
gmR>1,即
R
>
1
/
g
m
R>1/g_{m}
R>1/gm时,晶体管的噪声由于反馈因子
g
m
R
2
g_{m}R_{2}
gmR2 而下降,功率按照
(
g
m
R
2
)
2
(g_{m}R_{2})^2
(gmR2)2 衰减。
通过采用合适的源端电阻,可以降低噪声,但是CMOS电路中,通常不采用该方法,因为将 MOS 设计成具有大的过驱动电压
V
G
S
−
V
T
V_{GS}-V_{T}
VGS−VT 和小的
W
/
L
W/L
W/L,产生的效果与增加源端电阻的效果相似。如图3.12,M1和M2具有不同过驱动电压
V
G
S
−
V
T
V_{GS}-V_{T}
VGS−VT 和
W
/
L
W/L
W/L,M1晶体管具有大的
V
G
S
−
V
T
V_{GS}-V_{T}
VGS−VT 和小的
W
/
L
W/L
W/L,M2 具有小的
V
G
S
−
V
T
V_{GS}-V_{T}
VGS−VT 和大的
W
/
L
W/L
W/L,电路结构上 M2 支路额外增加的源端串联电阻
R
R
R。
M2 具有大的跨导
g
m
g_{m}
gm,因为它的过驱动电压
V
G
S
−
V
T
V_{GS}-V_{T}
VGS−VT 较小。但是反馈电阻的存在,使得其增益被衰减,因此采用合适的参数,两支路可以具有相同的增益。M2由于具有更大的跨导
g
m
g_{m}
gm,因此产生了更多的噪声电流,但是与反馈电阻有关的衰减因子使输出噪声电流减小,因此左右两支路输出的噪声相同。
2.4差分对噪声分析
(1)简单差分对
简单差分对电路如图2.17所示,两支路完全对称,且支路上产生的噪声功率是不相关的,可直接求和。首先第一个问题,等效输入参考噪声电压是加在同相端还是反相端?(其实加在哪一端都一样)。最终计算噪声电压时,需要对其平方,因此噪声在正端还是负端没有差别,一般加在容易计算的一侧。
(2)电流镜差分对
(3)带源极负反馈电阻的差分对
如图2.19所示,为两种带源极负反馈电阻的差分结构。
在小信号情况下,二者增益相同。对于噪声有差别,第一种情况等效输入噪声电压仅由两个电阻来提供,因为MOS管的沟道热噪声会被
(
g
m
R
)
2
(g_{m}R)^2
(gmR)2 因子衰减,忽略不计,而第二种结构的MOS沟道热噪声不可忽略。除此之外,第一种结构直流情况下,DC电流经过
R
R
R 产生压降,需要更大的电源电压,不利于低压工作场景。
分割线 |
1.针对以上部分电路进行仿真,观察相关参数对噪声影响
2.电路实例与仿真
当然,也可能是另一部分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