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一章,我们梳理了 URL 相关错误。实际上,对于一个 HTTP 请求而言,URL 固然重要,但是为了便于用户使用,URL 的长度有限,所能携带的信息也因此受到了制约。
如果想提供更多的信息,Header 往往是不二之举。不言而喻,Header 是介于 URL 和 Body 之外的第二大重要组成,它提供了更多的信息以及围绕这些信息的相关能力,例如 Content-Type 指定了我们的请求或者响应的内容类型,便于我们去做解码。虽然 Spring 对于 Header 的解析,大体流程和 URL 相同,但是 Header 本身具有自己的特点。例如,Header 不像 URL 只能出现在请求中。所以,Header 处理相关的错误和 URL 又不尽相同。接下来我们看看具体的案例。
案例 1:接受 Header 使用错 Map 类型
在 Spring 中解析 Header 时,我们在多数场合中是直接按需解析的。例如,我们想使用一个名为 myHeaderName 的 Header,我们会书写代码如下:
@RequestMapping(path = "/hi", method = RequestMethod.GET)
public String hi(@RequestHeader("myHeaderName") String name){
//省略 body 处理
};
定义一个参数,标记上 @RequestHeader,指定要解析的 Header 名即可。但是假设我们需要解析的 Header 很多时,,按照上面的方式很明显会使得参数越来越多。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一般都会使用 Map 去把所有的 Header 都接收到,然后直接对 Map 进行处理。于是我们可能会写出下面的代码:
@RequestMapping(path = "/hi1", method = RequestMethod.GET)
public String hi1(@RequestHeader() Map map){
return map.toString();
};
粗略测试程序,你会发现一切都很好。而且上面的代码也符合针对接口编程的范式,即使用了 Map 这个接口类型。但是上面的接口定义在遇到下面的请求时,就会超出预期。请求如下:
GET http://localhost:8080/hi1
myheader: h1
myheader: h2
这里存在一个 Header 名为 myHeader,不过这个 Header 有两个值。此时我们执行请求,会发现返回的结果并不能将这两个值如数返回。结果示例如下:
{myheader=h1, host=localhost:8080, connection=Keep-Alive, user-agent=Apache-HttpClient/4.5.12 (Java/11.0.6), accept-encoding=gzip,deflate}
如何理解这个常见错误及背后原理?接下来我们就具体解析下。
案例解析
实际上,当我们看到这个测试结果,大多数同学已经能反应过来了。对于一个多值的 Header,在实践中,通常有两种方式来实现,一种是采用下面的方式:
Key: value1,value2
而另外一种方式就是我们测试请求中的格式:
Key:value1
Key:value2
对于方式 1,我们使用 Map 接口自然不成问题。但是如果使用的是方式 2,我们就不能拿到所有的值。这里我们可以翻阅代码查下 Map 是如何接收到所有请求的。
对于一个 Header 的解析,主要有两种方式,分别实现在
RequestHeaderMethodArgumentResolver 和 RequestHeaderMapMethodArgumentResolver 中,它们都继承于 AbstractNamedValueMethodArgumentResolver,但是应用的场景不同,我们可以对比下它们的 supportsParameter(),来对比它们适合的场景:
在上图中,左边是 RequestHeaderMapMethodArgumentResolver 的方法。通过比较可以发现,对于一个标记了 @RequestHeader 的参数,如果它的类型是 Map,则使用 RequestHeaderMapMethodArgumentResolver,否则一般使用的是 RequestHeaderMethodArgumentResolver。
在我们的案例中,很明显,参数类型定义为 Map,所以使用的自然是RequestHeaderMapMethodArgumentResolver。接下来,我们继续查看它是如何解析 Header 的,关键代码参考 resolveArgument():
@Override
public Object resolveArgument(MethodParameter parameter, @Nullable ModelAndViewContainer mavContainer,
NativeWebRequest webRequest, @Nullable WebDataBinderFactory binderFactory) throws Exception {
Class<?> paramType = parameter.getParameterType();
if (MultiValueMap.class.isAssignableFrom(paramType)) {
MultiValueMap<String, String> result;
if (HttpHeaders.class.isAssignableFrom(paramType)) {
result = new HttpHeaders();
}
else {
result = new LinkedMultiValueMap<>();
}
for (Iterator<String> iterator = webRequest.getHeaderNames(); iterator.hasNext();) {
String headerName = iterator.next();
String[] headerValues = webRequest.getHeaderValues(headerName);
if (headerValues != null) {
for (String headerValue : headerValues) {
result.add(headerName, headerValue);
}
}
}
return result;
}
else {
Map<String, String> result = new LinkedHashMap<>();
for (Iterator<String> iterator = webRequest.getHeaderNames(); iterator.hasNext();) {
String headerName = iterator.next();
//只取了一个“值”
String headerValue = webRequest.getHeader(headerName);
if (headerValue != null) {
result.put(headerName, headerValue);
}
}
return result;
}
}
针对我们的案例,这里并不是 MultiValueMap,所以我们会走入 else 分支。这个分支首先会定义一个 LinkedHashMap,然后将请求一一放置进去,并返回。其中第 29 行是去解析获取 Header 值的实际调用,在不同的容器下实现不同。例如在 Tomcat 容器下,它的执行方法参考MimeHeaders#getValue:
public MessageBytes getValue(String name) {
for (int i = 0; i < count; i++) {
if (headers[i].getName().equalsIgnoreCase(name)) {
return headers[i].getValue();
}
}
return null;
}
当一个请求出现多个同名 Header 时,我们只要匹配上任何一个即立马返回。所以在本案例中,只返回了一个 Header 的值。
其实换一个角度思考这个问题,毕竟前面已经定义的接收类型是 LinkedHashMap,它的 Value 的泛型类型是 String,也不适合去组织多个值的情况。上,不管是结合代码还是常识,本案例的代码都不能获取到 myHeader 的所有值。
问题修正
现在我们要修正这个问题。在案例解析部分,其实我已经给出了答案。
在 RequestHeaderMapMethodArgumentResolver 的 resolveArgument() 中,假设我们的参数类型是 MultiValueMap,我们一般会创建一个 LinkedMultiValueMap,然后使用下面的语句来获取 Header 的值并添加到 Map 中去:
String[] headerValues = webRequest.getHeaderValues(headerName)
参考上面的语句,不用细究,我们也能看出,我们是可以获取多个 Header 值的。另外假设我们定义的是 HttpHeaders(也是一种 MultiValueMap),我们会直接创建一个 HttpHeaders 来存储所有的 Header。
有了上面的解析,我们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要完整接收到所有的 Header,能直接使用 Map 而应该使用 MultiValueMap。我们可以采用以下两种方式来修正这个问题:
//方式 1
@RequestHeader() MultiValueMap map
//方式 2
@RequestHeader() HttpHeaders map
重新运行测试,你会发现结果符合预期:
[myheader:"h1", "h2", host:"localhost:8080", connection:"Keep-Alive", user-agent:"Apache-HttpClient/4.5.12 (Java/11.0.6)", accept-encoding:"gzip,deflate"]
对比来说,方式 2 更值得推荐,因为它使用了大多数人常用的 Header 获取方法,例如获取 Content-Type 直接调用它的 getContentType() 即可,诸如此类,非常好用。
反思这个案例,我们为什么会犯这种错误呢?追根溯源,还是在于我们很少看到一个 Header 有多个值的情况,从而让我们疏忽地用错了接收类型。
案例 2:错认为 Header 名称首字母可以一直忽略大小写
在 HTTP 协议中,Header 的名称是无所谓大小写的。在使用各种框架构建 Web 时,我们都会把这个事实铭记于心。我们可以验证下这个想法。例如,我们有一个 Web 服务接口如下:
@RequestMapping(path = "/hi2", method = RequestMethod.GET)
public String hi2(@RequestHeader("MyHeader") String myHeader){
return myHeader;
};
然后,我们使用下面的请求来测试这个接口是可以获取到对应的值的:
GET http://localhost:8080/hi2
myheader: myheadervalue
另外,结合案例 1,我们知道可以使用 Map 来接收所有的 Header,那么这种方式下是否也可以忽略大小写呢?这里我们不妨使用下面的代码来比较下:
@RequestMapping(path = "/hi2", method = RequestMethod.GET)
public String hi2(@RequestHeader("MyHeader") String myHeader, @RequestHeader MultiValueMap map){
return myHeader + " compare with : " + map.get("MyHeader");
};
再次运行之前的测试请求,我们得出下面的结果:
myheadervalue compare with : null
综合来看,直接获取 Header 是可以忽略大小写的,但是如果从接收过来的 Map 中获取 Header 是不能忽略大小写的。稍微不注意,我们就很容易认为 Header 在任何情况下,都可以不区分大小写来获取值。
那么针对这个案例,如何去理解?
案例解析
我们知道,对于"@RequestHeader("MyHeader") String myHeader"的定义,Spring 使用的是 RequestHeaderMethodArgumentResolver 来做解析。解析的方法参考 RequestHeaderMethodArgumentResolver#resolveName:
protected Object resolveName(String name, MethodParameter parameter, NativeWebRequest request) throws Exception {
String[] headerValues = request.getHeaderValues(name);
if (headerValues != null) {
return (headerValues.length == 1 ? headerValues[0] : headerValues);
}
else {
return null;
}
}
从上述方法的关键调用"request.getHeaderValues(name)"去按图索骥,我们可以找到查找 Header 的最根本方法,即 org.apache.tomcat.util.http.ValuesEnumerator#findNext:
private void findNext() {
next=null;
for(; pos< size; pos++ ) {
MessageBytes n1=headers.getName( pos );
if( n1.equalsIgnoreCase( name )) {
next=headers.getValue( pos );
break;
}
}
pos++;
}
在上述方法中,name 即为查询的 Header 名称,可以看出这里是忽略大小写的。
而如果我们用 Map 来接收所有的 Header,我们来看下这个 Map 最后存取的 Header 和获取的方法有没有忽略大小写。
有了案例 1 的解析,针对当前的类似案例,结合具体的代码,我们很容易得出下面两个结论。
1. 存取 Map 的 Header 是没有忽略大小写的
参考案例 1 解析部分贴出的代码,可以看出,在存取 Header 时,需要的 key 是遍历 webRequest.getHeaderNames() 的返回结果。而这个方法的执行过程参考org.apache.tomcat.util.http.NamesEnumerator#findNext:
private void findNext() {
next=null;
for(; pos< size; pos++ ) {
next=headers.getName( pos ).toString();
for( int j=0; j<pos ; j++ ) {
if( headers.getName( j ).equalsIgnoreCase( next )) {
// duplicate.
next=null;
break;
}
}
if( next!=null ) {
// it's not a duplicate
break;
}
}
// next time findNext is called it will try the
// next element
pos++;
}
这里,返回结果并没有针对 Header 的名称做任何大小写忽略或转化工作。
2. 从 Map 中获取的 Header 也没有忽略大小写
这点可以从返回是 LinkedHashMap 类型看出,LinkedHashMap 的 get() 未忽略大小写。
接下来我们看下怎么解决。
问题修正
就从接收类型 Map 中获取 Header 时注意下大小写就可以了,修正代码如下:
@RequestMapping(path = "/hi2", method = RequestMethod.GET)
public String hi2(@RequestHeader("MyHeader") String myHeader, @RequestHeader MultiValueMap map){
return myHeader + " compare with : " + map.get("myHeader");
};
另外,你可以思考一个问题,如果我们使用 HTTP Headers 来接收请求,那么从它里面获取 Header 是否可以忽略大小写呢?
这点你可以通过它的构造器推测出来,其构造器代码如下:
public HttpHeaders() {
this(CollectionUtils.toMultiValueMap(new LinkedCaseInsensitiveMap<>(8, Locale.ENGLISH)));
}
可以看出,它使用的是 LinkedCaseInsensitiveMap,而不是普通的 LinkedHashMap。所以这里是可以忽略大小写的,我们不妨这样修正:
@RequestMapping(path = "/hi2", method = RequestMethod.GET)
public String hi2(@RequestHeader("MyHeader") String myHeader, @RequestHeader HttpHeaders map){
return myHeader + " compare with : " + map.get("MyHeader");
};
再运行下程序,结果已经符合我们的预期了:
myheadervalue compare with : [myheadervalue]
通过这个案例,我们可以看出:在实际使用时,虽然 HTTP 协议规范可以忽略大小写,但是不是所有框架提供的接口方法都是可以忽略大小写的。这点你一定要注意!
案例 3:试图在 Controller 中随意自定义 CONTENT_TYPE 等
和开头我们提到的 Header 和 URL 不同,Header 可以出现在返回中。正因为如此,一些应用会试图去定制一些 Header 去处理。例如使用 Spring Boot 基于 Tomcat 内置容器的开发中,存在下面这样一段代码去设置两个 Header,其中一个是常用的 CONTENT_TYPE,另外一个是自定义的,命名为 myHeader。
@RequestMapping(path = "/hi3", method = RequestMethod.GET)
public String hi3(HttpServletResponse httpServletResponse){
httpServletResponse.addHeader("myheader", "myheadervalue");
httpServletResponse.addHeader(HttpHeaders.CONTENT_TYPE, "application/json");
return "ok";
};
运行程序测试下(访问 GET http://localhost:8080/hi3 ),我们会得到如下结果:
GET http://localhost:8080/hi3
HTTP/1.1 200
myheader: myheadervalue
Content-Type: text/plain;charset=UTF-8
Content-Length: 2
Date: Wed, 17 Mar 2021 08:59:56 GMT
Keep-Alive: timeout=60
Connection: keep-alive
可以看到 myHeader 设置成功了,但是 Content-Type 并没有设置成我们想要的"application/json",而是"text/plain;charset=UTF-8"。为什么会出现这种错误?
案例解析
首先我们来看下在 Spring Boot 使用内嵌 Tomcat 容器时,尝试添加 Header 会执行哪些关键步骤。
第一步我们可以查看 org.apache.catalina.connector.Response#addHeader 方法,代码如下:
private void addHeader(String name, String value, Charset charset) {
//省略其他非关键代码
char cc=name.charAt(0);
if (cc=='C' || cc=='c') {
//判断是不是 Content-Type,如果是不要把这个 Header 作为 header 添加到 org.apache.coyote.Response
if (checkSpecialHeader(name, value))
return;
}
getCoyoteResponse().addHeader(name, value, charset);
}
参考代码及注释,正常添加一个 Header 是可以添加到 Header 集里面去的,但是如果这是一个 Content-Type,则事情会变得不一样。它并不会如此做,而是去做另外一件事,即通过 Response#checkSpecialHeader 的调用来设置 org.apache.coyote.Response#contentType 为 application/json,关键代码如下:
private boolean checkSpecialHeader(String name, String value) {
if (name.equalsIgnoreCase("Content-Type")) {
setContentType(value);
return true;
}
return false;
}
最终我们获取到的 Response 如下:
从上图可以看出,,Headers 里并没有 Content-Type,而我们设置的 Content-Type 已经作为 coyoteResponse 成员的值了。当然也不意味着后面一定不会返回,我们可以继续跟踪后续执行。
在案例代码返回 ok 后,我们需要对返回结果进行处理,执行方法为
RequestResponseBodyMethodProcessor#handleReturnValue,关键代码如下:
@Override
public void handleReturnValue(@Nullable Object returnValue, MethodParameter returnType,
ModelAndViewContainer mavContainer, NativeWebRequest webRequest)
throws IOException, HttpMediaTypeNotAcceptableException, HttpMessageNotWritableException {
mavContainer.setRequestHandled(true);
ServletServerHttpRequest inputMessage = createInputMessage(webRequest);
ServletServerHttpResponse outputMessage = createOutputMessage(webRequest);
//对返回值(案例中为“ok”)根据返回类型做编码转化处理
writeWithMessageConverters(returnValue, returnType, inputMessage, outputMessage);
}
而在上述代码的调用中,writeWithMessageConverters 会根据返回值及类型做转化,同时也会做一些额外的事情。它的一些关键实现步骤参考下面几步:
1. 决定用哪一种 MediaType 返回
参考下面的关键代码:
//决策返回值是何种 MediaType
MediaType selectedMediaType = null;
MediaType contentType = outputMessage.getHeaders().getContentType();
boolean isContentTypePreset = contentType != null && contentType.isConcrete();
//如果 header 中有 contentType,则用其作为选择的 selectedMediaType。
if (isContentTypePreset) {
selectedMediaType = contentType;
}
//没有,则根据“Accept”头、返回值等核算用哪一种
else {
HttpServletRequest request = inputMessage.getServletRequest();
List<MediaType> acceptableTypes = getAcceptableMediaTypes(request);
List<MediaType> producibleTypes = getProducibleMediaTypes(request, valueType, targetType);
//省略其他非关键代码
List<MediaType> mediaTypesToUse = new ArrayList<>();
for (MediaType requestedType : acceptableTypes) {
for (MediaType producibleType : producibleTypes) {
if (requestedType.isCompatibleWith(producibleType)) {
mediaTypesToUse.add(getMostSpecificMediaType(requestedType, producibleType));
}
}
}
//省略其他关键代码
for (MediaType mediaType : mediaTypesToUse) {
if (mediaType.isConcrete()) {
selectedMediaType = mediaType;
break;
}
//省略其他关键代码
}
这里我解释一下,上述代码是先根据是否具有 Content-Type 头来决定返回的 MediaType,通过前面的分析它是一种特殊的 Header,在 Controller 层并没有被添加到 Header 中去,所以在这里只能根据返回的类型、请求的 Accept 等信息协商出最终用哪种 MediaType。
实际上这里最终使用的是 MediaType#TEXT_PLAIN。这里还需要补充说明下,没有选择 JSON 是因为在都支持的情况下,TEXT_PLAIN 默认优先级更高,参考代码 WebMvcConfigurationSupport#addDefaultHttpMessageConverters 可以看出转化器是有优先顺序的,所以用上述代码中的 getProducibleMediaTypes() 遍历 Converter 来收集可用 MediaType 也是有顺序的。
2. 选择消息转化器并完成转化
决定完 MediaType 信息后,即可去选择转化器并执行转化,关键代码如下:
for (HttpMessageConverter<?> converter : this.messageConverters) {
GenericHttpMessageConverter genericConverter = (converter instanceof GenericHttpMessageConverter ?
(GenericHttpMessageConverter<?>) converter : null);
if (genericConverter != null ?
((GenericHttpMessageConverter) converter).canWrite(targetType, valueType, selectedMediaType) :
converter.canWrite(valueType, selectedMediaType)) {
//省略其他非关键代码
if (body != null) {
//省略其他非关键代码
if (genericConverter != null) {
genericConverter.write(body, targetType, selectedMediaType, outputMessage);
}
else {
((HttpMessageConverter) converter).write(body, selectedMediaType, outputMessage);
}
}
//省略其他非关键代码
}
}
如代码所示,即结合 targetType(String)、valueType(String)、selectedMediaType(MediaType#TEXT_PLAIN)三个信息来决策可以使用哪种消息 Converter。常见候选 Converter 可以参考下图:
最终,本案例选择的是 StringHttpMessageConverter,在最终调用父类方法 AbstractHttpMessageConverter#write 执行转化时,会尝试添加 Content-Type。具体代码参考 AbstractHttpMessageConverter#addDefaultHeaders:
protected void addDefaultHeaders(HttpHeaders headers, T t, @Nullable MediaType contentType) throws IOException {
if (headers.getContentType() == null) {
MediaType contentTypeToUse = contentType;
if (contentType == null || contentType.isWildcardType() || contentType.isWildcardSubtype()) {
contentTypeToUse = getDefaultContentType(t);
}
else if (MediaType.APPLICATION_OCTET_STREAM.equals(contentType)) {
MediaType mediaType = getDefaultContentType(t);
contentTypeToUse = (mediaType != null ? mediaType : contentTypeToUse);
}
if (contentTypeToUse != null) {
if (contentTypeToUse.getCharset() == null) {
//尝试添加字符集
Charset defaultCharset = getDefaultCharset();
if (defaultCharset != null) {
contentTypeToUse = new MediaType(contentTypeToUse, defaultCharset);
}
}
headers.setContentType(contentTypeToUse);
}
}
//省略其他非关键代码
}
结合案例,参考代码,我们可以看出,我们使用的是 MediaType#TEXT_PLAIN 作为 Content-Type 的 Header,毕竟之前我们添加 Content-Type 这个 Header 并没有成功。最终运行结果也就不出意外了,即"Content-Type: text/plain;charset=UTF-8"。
通过案例分析可以总结出,虽然我们在 Controller 设置了 Content-Type,但是它是一种特殊的 Header,所以在 Spring Boot 基于内嵌 Tomcat 开发时并不一定能设置成功,最终返回的 Content-Type 是根据实际的返回值及类型等多个因素来决定的。
问题修正
针对这个问题,如果想设置成功,我们就必须让其真正的返回就是 JSON 类型,这样才能刚好生效。而且从上面的分析也可以看出,返回符合预期也并非是在 Controller 设置的功劳。不过围绕目标,我们也可以这样去修改下:
1. 修改请求中的 Accept 头,约束返回类型
参考代码如下:
GET http://localhost:8080/hi3
Accept:application/json
即带上 Accept 头,这样服务器在最终决定 MediaType 时,会选择 Accept 的值。具体执行可参考方法 AbstractMessageConverterMethodProcessor#getAcceptableMediaTypes。
2. 标记返回类型
主动显式指明类型,修改方法如下:
@RequestMapping(path = "/hi3", method = RequestMethod.GET, produces = {"application/json"})
即使用 produces 属性来指明即可。这样的方式影响的是可以返回的 Media 类型,一旦设置,下面的方法就可以只返回一个指明的类型了。参考 AbstractMessageConverterMethodProcessor#getProducibleMediaTypes:
protected List<MediaType> getProducibleMediaTypes(
HttpServletRequest request, Class<?> valueClass, @Nullable Type targetType) {
Set<MediaType> mediaTypes =
(Set<MediaType>) request.getAttribute(HandlerMapping.PRODUCIBLE_MEDIA_TYPES_ATTRIBUTE);
if (!CollectionUtils.isEmpty(mediaTypes)) {
return new ArrayList<>(mediaTypes);
}
//省略其他非关键代码
}
上述两种方式,一个修改了 getAcceptableMediaTypes 返回值,一个修改了 getProducibleMediaTypes,这样就可以控制最终协商的结果为 JSON 了。从而影响后续的执行结果。
不过这里需要额外注意的是,虽然我们最终结果返回的 Content-Type 头是 JSON 了,但是对于内容的加工,仍然采用的是 StringHttpMessageConverter,感兴趣的话你可以自己去研究下原因。
重点回顾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到了在 Spring 解析 Header 中的一些常见错误及其背后的深层原因。这里带你回顾下重点:
1. 要完整接收到所有的 Header,不能直接使用 Map 而应该使用 MultiValueMap。常见的两种方式如下:
//方式 1
@RequestHeader() MultiValueMap map
//方式 2:专用于Header的MultiValueMap子类型
@RequestHeader() HttpHeaders map
深究原因,Spring 在底层解析 Header 时如果接收参数是 Map,则当请求的 Header 是多 Value 时,只存下了其中一个 Value。
2.在 HTTP 协议规定中,Header 的名称是无所谓大小写的。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所有能获取到 Header 的途径,最终得到的 Header 名称都是统一大小写的。
3.不是所有的 Header 在响应中都能随意指定,虽然表面看起来能生效,但是最后返回给客户端的仍然不是你指定的值。例如,在 Tomcat 下,CONTENT_TYPE 这个 Header 就是这种情况。
以上即为这一讲的核心知识点,希望你以后在解析 Header 时会更有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