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硬件电子电路过程中,特别是初级阶段,可能会走进一些误区,会比较迷茫和困惑。如果这时不能正确对待好这些困惑,就会影响正常的学习,干扰学习的进程,严重时可能会半途而废。今天我从网络上看到为初学者写的篇文章,觉得挺好的。所以想分享出来并结合实际来说说初学者学习电子时会有哪些误区呢?
工具买越贵越好?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在学习过程中,一般最容易解决的问题就是学习的工具准备,因为这些工具是可以用钱买得到的,所以比较好解决。而学电子硬件初始要用到的工具有螺丝刀、钳子、电烙铁、热风枪、万用表等等。
但是否说在初学阶段我们就需要买一些昂贵的仪器呢?举个例子就像是说你想跑步,是否在初学阶段就一定要买台跑步机?或者说拿万用表来说,便宜的有几十块的,贵的有上千元的。我们是否开始就需要配置一个上千的万用表呢?
其实,我们在进行购买和选择时,要根据自己的经济能力进行衡量,就算是实力很强,在初学阶段不必过分追求仪器精度和昂贵程度。在入门期间可能就测试个电压是不是5V,输出是不是高电平等等简单的定性测试,不像是科研一样,要求仪器精确。所以普通的产品其实已经能够满足我们使用需要。在进阶的时候我们再去根据需求购买更精密的仪器。
试想生活中很多人想健身,买了非常多的器械。但真正能坚持下来的、不是尝尝鲜的到底有几人呢?多数人开始就上了一套很好的装备,但无法坚持下来。我们需要的是由浅入深,根据自己的需求动态的去采购,这样不仅能更有趣,也能在学习的路上给自己一个奖励,所以这种路径比较合适普通人。
工具和仪器要买齐全套
学习电子过程中,涉及的工具和仪器有不少。焊接工具、直流稳压电源、示波器、函数发
生器、电子负载等等。
那是不是都要买完了才能学电子?肯定不是的。对于我们初学者来说,暂时先准备好一些基础的工具就好,比如万用表、焊接工具这些,抱着“所有工具和仪器我要买齐全套”这种想法是不可取的。
一方面,有些工具和仪器对初学者是暂时还用不着的,所以即使买了估计也是压箱底。另一方面,初学者思想上可能会对学习摇摆不定,说不定明天对学习丧失兴趣,就不想继续。
此外有一些仪器在初学的时候压根不知道怎么使用,到真的要使用的时候才发现性能不够或是不方便使用,那这样的仪器用起来也不顺手到时再买新的旧的又无法消化,干脆在开始的时候没有考虑周全就先考虑,不要着急购入仪器。
学习电子的起步从哪里开始
初学者在学习电子电路开始阶级,相信一定会有这样的困惑“从哪开始学?
从元器件基础知识和单片机最小系统学习作为起步最为科学。元器件有电阻、电容、电感、二极管,三极管等等,元器件是电路的最小组成单元,也是比较基础的知识,可以先从认识这些元件开始。
比如先认识常见元器件外观是怎样的?电路符号怎么画?有什么特性?怎么检测好坏?这部分知识难度不大,比较容易看到学习成果,有利于增强我们学习的信心。
此外嵌入式可以先从最小系统开始学习。因为一些复杂的功能只是最小系统增加一些外设而已。
学习初期可以参与一些简单的实践活动,例如拆开一些电子电器,打开外壳观察里面的电子元器件,结合元器件书中的讲解进行实践活动。现在也有很多仿真工具,可以在电脑上不需要其他硬件环境直接仿真。
如果想动手,也可以焊接一些有趣的电子小制作,这有利于提高我们对电子电路的学习兴趣。在建立了初步完整的元器件知识体系后,再转入电路分析的学习。
学电子不看书本
学电子不看书本用电子类杂志作为入门学习的教材是不可取的。有些初学者学习电子时不看书本,或者连本入门的教材都没有,只看杂志或网上的文章。今天这里看一点,那里看一点,以为这正是能“集百家之所长”,这样学习得更全。
这样的想法当然是不可取的,学习电子电路,初学的时候不要用电子类杂志,或者网上的文章作为入门学习的教材。有些文章短小精悍,系统性不强,只看这些文章进行学习,这势必造成知识不成体系,知识断点太多。正确的方法是以一本书为主教材,从头到尾系统地看完,建立初步的知识体系。还是要有自己的方式和方法,通过学习总结自己的笔记,然后再融合和精炼。
当然网络上也有一些很好的案例文章,这些文章对知识要求的综合性比较高,建议在初学阶段不要很认真的钻进去,而是到进阶和有自己动手实践经验的时候再看一下别人的分析文章和思路,这样会更有效果。
转载自:电子电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