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系统结构
冯•诺依曼体系结构
冯•诺依曼体系结构的基本要点
冯•诺依曼思想即冯•诺依曼体系结构思想,其最基本的概念是存储程序概念,它奠定了现代计算机的结构基础。
功能部件:
计算机必须具备五大基本组成部件,包括: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
存储程序原理
即把编制好的程序和数据存放在存储器中,按存储程序的首地址执行程序的第一条指令,以后就由程序控制执行,直到程序运行结束。
程序是按一定规则编制的指令序列,按地址存储在存储器之中,计算机工作过程—取指令-分析指令-执行指令—有限循环
采用二进制形式计数
数据与指令均以二进制代码的形式同存于存储器中,两者在存储器中的地位相同,并可按地址寻访。
(存储器按字节编配地址,二进制存储,按址访问)
计算机体系结构的研究
电子计算机问世以来,冯•诺依曼体系结构一直占据计算机体系结构的统治地位,科学家和工程师们在此基础上不断研究硬件和软件,使CPU和存储器技术得到了飞速的发展,也为信息化、网络化奠定了基础。
近年来人们谋求突破传统冯•诺依曼体制的束缚,这种努力被称为非冯•诺依曼化。
计算机的总线结构
总线的概念
总线是一组信号线和相关的控制、驱动电路的集合,是计算机系统各部件之间传输地址、数据和控制信息的公共通道。(计算机系统内部通讯线路的集合)
典型的计算机总线结构由内部总线和外部总线组成。
-
内部总线用于连接CPU内部各个模块;
-
外部总线用于连接CPU、存储器和I/O系统,又称为系统总线。
- 片间总线(指CPU与主板之间的总线)
- 片外总线(主要连接主板上除CPU之外的其他部件、或外部设备)
图片来源网络
总线的内部结构
- 数据总线(Data Bus,DB)用于传送数据信息,双向通讯。
- 地址总线(Address Bus,AB)是专门用来传送地址的,由于地址只能从CPU传向外部存储器或I/O端口,所以地址总线是单向的。
- 控制总线(Control Bus,CB)用来传送控制信号和时序信号,双向通讯。
当代总线是一些标准总线,追求与结构、CPU、技术无关的开发标准,满足包括多CPU在内的主控者环境需求。当代计算机总线的内部结构如下图所示:
(数据传输总线—含地址、数据、控制三类总线,仲裁总线,中断和同步总线,公用总线)
总线接口
一个典型的计算机系统具有不同类型的外围设备,因而会有不同类型的接口。
常见的接口包括:
- 串行总线接口-Serial bus interface
- 并行总线接口-Parallel bus interface
- 通用串行总线接口-Universal Serial Bus Interface-USB接口(即插即用,允许热插拔,几乎适用于所有外设的连接)
图外围设备的连接方式
计算机的工作原理
指令系统
指令的格式
指令一般由两部分组成,包括操作码和地址码(address code)
- 指令:操作码+操作数
- 操作码-操作的类型(如做加法等);
- 操作数-操作的对象(如某个数值等),由于操作数是存放在存储器的某个地址中的,所以操作数与地址编码对应
组成操作码字段的位数一般取决于计算机指令系统的规模,所需指令数越多,组成操作码字段的位数也就越多。根据指令功能的不同,一条指令中可以有0个、一个或者多个地址码。(计算机是按照一定标准的指令系统设计制造的,计算机成品的指令系统固定不变)
指令的类型
一个较为完善的指令系统中常见的指令类型包括:
- 数据传送指令
- 算术运算指令
- 逻辑运算指令
- 程序控制指令
- 输入输出指令
- 字符串处理指令
- 系统控制指令
计算机的工作过程与性能指标
计算机的工作过程
计算机的性能指标
指标 | 定义 |
---|---|
机器字长 | 字: 计算机能够处理的一个信息单位 字长: 是字所包含的二进制代码的位数 |
数据通路宽度 | 数据总线(主要是外部总线)一次能够并行传输的二进制数据的位数,8bits, 16bits, 32bits, 64bits, 128bits等等 |
主存容量 | 内存容量:若干MB,GB,如258MB、512MB、1.024GB (1G内存) |
运算速度 | 单位时间内计算机执行指令的条数,单位:x-MIPS ,每秒x百万指令 |
计算机的基本组成
中央处理单元
中央处理单元(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
)是计算机系统的核心。微型计算机的CPU是由一块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组成,称为微处理器(microprocessor
),大、中、小型计算机的CPU则由多块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组成。
CPU的功能
- 程序控制
保证指令顺序执行:指令读取-分析-执行 - 操作控制
指令分解后对应的若干操作信号的控制,硬件实现 - 时间控制
时间顺序,时间长短 - 数据加工
运算器:算术运算、关系运算、逻辑运算等等,主要以 ‘二进制加法’ 实现
CPU的基本结构
CPU的工作过程
CPU的基本工作是执行预先存储的指令序列(即程序)。
-
程序的执行过程实际上是不断地取出指令、分析指令、执行指令的有限过程,如此周而复始,使得计算机能够自动地工作,其过程如图所示。
-
几乎所有的冯·诺伊曼型计算机的CPU,其工作都可以分为5个阶段:
取指令、指令译码、执行指令、访存取数、结果写回。
CPU的主要技术参数
-
主频(Clock Speed): CPU时钟工作频率,通常以GHz(千兆赫兹)为单位。
-
外频(Front Side Bus,FSB): 系统总线工作频率或主板工作频率,通常以MHz(兆赫兹)为单位。
-
前端总线频率: 连接CPU与北桥芯片的总线,反映CPU与内存的数据交换速度,通常以MHz或GHz为单位。数据带宽可以通过公式计算,即
数据带宽 = (总线频率 * 总线带宽)/ 8
。
注:计算机系统主板是计算机系统的硬件底座,包含北桥芯片和南桥芯片。北桥芯片负责主板与CPU的通讯,联系内存、显卡等数据量较大的部件;南桥芯片负责主板与其他设备的通讯。
-
CPU的位和字长: 表示处理器的数据处理能力,常见的有32位、64位和512位。
-
倍频系数: 主频等于外频乘以倍频,
主频 = 外频 * 倍频
。 -
缓存: 包括CPU内部寄存器和高速缓存(Cache),用于临时存储和加速数据访问。
-
工作电压: CPU的工作电压,通常以伏特为单位。
-
制造工艺: 制造CPU的技术和工艺,通常以纳米为单位,表示制造芯片的微观尺寸。
存储系统
在计算机运行过程中,存储器是各种信息存储和交换的中心。
存储器的分类
分类模式 | 说明 |
---|---|
按存取方式分类 | 随机存储器、顺序存储器。 |
按存储介质分类 | 广泛使用的存储介质主要有半导体器件、磁存储介质和光存储介质 |
按存储器的读写功能分类 | 只读存储器(ROM)、随机读写存储器(RAM) |
按信息的可保存性分类 | 非永久记忆存储器,如RAM;永久记忆存储器,如磁盘、光盘 |
按在计算机系统中的作用分类 | 主存储器、辅助存储器、高速缓冲存储器等 |
存储系统的分级结构
主存储器
主存储器的工作原理是,由CPU发来的数据地址送到地址寄存器中,在读写控制线路的作用下,对该存储单元进行读/写操作,读出或写入的信息都暂存于数据寄存器中。
衡量主存储器性能的技术指标主要有
- 存储容量: MB,GB
- 存取时间:
完成一次数据存入所需时间-写命令-数据写入数据寄存器
;
完成一次数据读取所需时间-读命令-熟读读出到数据寄存器
- 存储周期: 连续启动两次独立的存储器操作的最小时间间隔
- 存储器带宽: 单位时间内数据的存取量,bps,Bps
RAM-Random access memory | ROM-Read only memory |
---|---|
随机读写存储器,可读可写,断电后数据消失 它是通常意义上的内存,是数据的中转站,程序执行时,原始数据或直接输入内存、或由外部存储器调入内存,然后经Cache过渡后到达CPU,经CPU处理后形成中间数据或最终结果,这些数据经内存中转后,或者直接输出如显示、打印等,或者存储在外部存储器上如硬盘等 | 只读存贮器,存储计算机系统的固定信息,由计算机生产商预先写入,用户只读不写,信息永久保存。 |
输入输出系统
输入输出系统是计算机系统中的主机与外部进行通信的系统。它由外围设备和输入输出控制系统两部分组成。
输入输出设备
-
输入设备(input device)是人或外部与计算机进行交互的一种装置,用于把原始数据和处理这些数据的程序输入到计算机中。
-
输出设备(output device)包括显示设备、打印设备及声音设备等。
外部存储器能长期保存信息,并且不依赖于电来保存信息。
-
网络设备 计算机网络有利于高速、准确地进行信息传送,达到资源共享的目的。
-
过程控制设备
输入输出控制方式
- 程序查询方式
- 程序中断方式
- 直接存储器存取方式
- 通道方式
- 外围处理机方式
输入输出接口
用于连接主机与输入输出设备的这个转换机构是I/O接口电路,简称为I/O接口。
一个完整的输入输出接口不仅包括一些硬件电路,也可能包括相关的软件驱动程序模块。
通用串行总线接口
通用串行总线(Universal Serial Bus,USB)接口是连接计算机系统与外围设备的一种串口总线标准,也是一种输入输出接口的技术规范,被广泛地应用于个人电脑和移动设备等信息通讯产品,并扩展至摄影器材、数字电视(机顶盒)、游戏机等其它相关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