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一、慢查询日志
1、相关数据结构
2、慢查询日志的记录
3、慢查询日志的操作
4、如何设置慢查询的阈值?
5、如何查看慢查询日志的内容?
6、如何分析慢查询日志以找出性能瓶颈?
7、如何优化慢查询以提高Redis的性能?
8、慢查询日志对Redis的性能有何影响?
9、是否可以禁用慢查询日志?
10、如何定期清理慢查询日志以减少磁盘空间占用?
11、在集群模式下如何处理慢查询日志?
二、小结
一、慢查询日志
慢查询日志是 Redis 提供的一个用于观察系统性能的功能,这个功能的实现非常简单,这里我们也简单地讲解一下。
本章先介绍和慢查询功能相关的数据结构和变量,然后介绍 Redis 是如何记录命令的执行时间,以及如何为执行超过限制事件的命令记录慢查询日志的。
1、相关数据结构
每条慢查询日志都以一个 slowlog.h/slowlogEntry 结构定义:
typedef struct slowlogEntry {
// 命令参数
robj **argv;
// 命令参数数量
int argc;
// 唯一标识符
long long id; /* Unique entry identifier. */
// 执行命令消耗的时间,以纳秒(1 / 1,000,000,000 秒)为单位
long long duration; /* Time spent by the query, in nanoseconds. */
// 命令执行时的时间
time_t time; /* Unix time at which the query was executed. */
} slowlogEntry;
记录服务器状态的 redis.h/redisServer 结构里保存了几个和慢查询有关的属性:
struct redisServer {
// ... other fields
// 保存慢查询日志的链表 list
*slowlog; /* SLOWLOG list of commands */
// 慢查询日志的当前 id 值
long long slowlog_entry_id;/* SLOWLOG current entry ID */
// 慢查询时间限制
long long slowlog_log_slower_than; /* SLOWLOG time limit (to get logged) */
// 慢查询日志的最大条目数量
unsigned long slowlog_max_len; /* SLOWLOG max number of items logged */
// ... other fields
};
slowlog 属性是一个链表,链表里的每个节点保存了一个慢查询日志结构,所有日志按添加时 间从新到旧排序,新的日志在链表的左端,旧的日志在链表的右端。
slowlog_entry_id 在创建每条新的慢查询日志时增一,用于产生慢查询日志的 ID (这个 ID 在执行 SLOWLOG RESET 之后会被重置)。
slowlog_log_slower_than 是用户指定的命令执行时间上限,执行时间大于等于这个值的命令 会被慢查询日志记录。
slowlog_max_len 慢查询日志的最大数量,当日志数量等于这个值时,添加一条新日志会造成 最旧的一条日志被删除。
下图展示了一个 slowlog 属性的实例:
2、慢查询日志的记录
在每次执行命令之前,Redis 都会用一个参数记录命令执行前的时间,在命令执行完之后,再 计算一次当前时间,然后将两个时间值相减,得出执行命令所耗费的时间值 duration ,并将 duration传给 slowlogPushEntryIfNeed 函数。
如果 duration 超过服务器设置的执行时间上限 server.slowlog_log_slower_than 的话, slowlogPushEntryIfNeed 就会创建一条新的慢查询日志,并将它加入到慢查询日志链表里。可以用一段伪代码来表示这个过程:
def execute_redis_command_with_slowlog():
# 命令执行前的时间
start = ustime()
# 执行命令
execute_command(argv, argc)
# 计算命令执行所耗费的时间
duration = ustime() - start
if slowlog_is_enabled:
slowlogPushEntryIfNeed(argv, argc, duration)
def slowlogPushEntryIfNeed(argv, argc, duration)
# 如果执行命令耗费的时间超过服务器设置命令执行时间上限
# 那么创建一条新的 slowlog
if duration > server.slowlog_log_slower_than:
# 创建新 slowlog
log = new slowlogEntry()
# 设置各个域
log.argv = argv
log.argc = argc
log.duration = duration
log.id = server.slowlog_entry_id log.time = now()
# 将新 slowlog 追加到日志链表末尾
server.slowlog.append(log)
# 更新服务器
slowlog server.slowlog_entry_id += 1
3、慢查询日志的操作
针对慢查询日志有三种操作,分别是查看、清空和获取日志数量:
-
查看日志:在日志链表中遍历指定数量的日志节点,复杂度为 O(N) 。
-
清空日志:释放日志链表中的所有日志节点,复杂度为 O(N) 。
-
获取日志数量:获取日志的数量等同于获取 server.slowlog 链表的数量,复杂度为 O(1) 。
4、如何设置慢查询的阈值?
在Redis中,可以通过设置slowlog-log-slower-than
参数来设置慢查询的阈值。
该参数的默认值是10000,单位是微秒。这意味着,如果一个查询的执行时间超过10毫秒,则会被记录在慢查询日志中。
你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来设置慢查询的阈值:
-
修改Redis配置文件redis.conf,在文件中找到
slowlog-log-slower-than
,修改其值为你希望的慢查询阈值,例如:slowlog-log-slower-than 5000
这里将慢查询阈值设置为5毫秒。
-
或者,在Redis启动后,使用命令
CONFIG SET
来修改该参数的值。例如:CONFIG SET slowlog-log-slower-than 5000
这里同样将慢查询阈值设置为5毫秒。
请注意,修改Redis参数后,需要重启Redis服务才能生效。
5、如何查看慢查询日志的内容?
要查看Redis的慢查询日志的内容,需要按照以下步骤进行操作:
-
打开Redis的配置文件redis.conf,查找以下配置项:
slowlog-log-slower-than 10000 slowlog-max-len 128
slowlog-log-slower-than
配置项定义了超过多少微秒的查询会被记录到慢查询日志中,默认值是10000微秒(10毫秒)。slowlog-max-len
配置项定义了慢查询日志的最大长度,默认值是128。 -
检查Redis服务器是否启用了慢查询日志功能。在Redis的命令行界面上执行
CONFIG GET slowlog-log-slower-than
命令,如果返回的值大于0,则表示慢查询日志功能已启用。 -
检查慢查询日志的长度。在Redis的命令行界面上执行
SLOWLOG LEN
命令,返回的值表示当前慢查询日志中记录的慢查询数量。 -
查看慢查询日志的内容。在Redis的命令行界面上执行
SLOWLOG GET
命令,可以返回所有慢查询日志的详细信息,包括查询命令、执行时间等。
注意:慢查询日志是以队列的形式存储在内存中的,当队列长度达到了设置的最大长度时,新的慢查询日志会覆盖最早的日志。如果要持久化保存慢查询日志,可以使用Redis的持久化功能将日志写入磁盘文件。
6、如何分析慢查询日志以找出性能瓶颈?
要分析Redis慢查询日志以找出性能瓶颈,可以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
打开Redis配置文件(redis.conf)并启用慢查询日志记录。找到
slowlog-log-slower-than
配置项并设置一个合适的阈值,表示执行时间超过该阈值的命令将被记录为慢查询。例如,将阈值设置为10000,表示执行时间超过10毫秒的命令将被记录。 -
重启Redis服务使配置生效。
-
使用Redis的
SLOWLOG GET
命令可以获取慢查询日志信息。可以通过指定参数SLOWLOG GET n
来获取最近的n条慢查询日志。 -
分析慢查询日志时,可以关注以下几点:
-
查看命令执行时间(duration)是否超过预期。可以根据具体需求来判断哪些命令执行时间太长,从而找出潜在的性能瓶颈。
-
查看命令的执行次数(count)以及执行时间总和(total duration)。这可以帮助你确定哪些命令对Redis的性能影响最大。
-
查看命令的调用者(client name)和客户端地址(client address)。这可能有助于定位哪些客户端对Redis的性能产生较大负担。
-
查看命令的参数,特别是那些可能会导致性能问题的参数。例如,使用
KEYS
命令获取所有键可能会导致性能问题,可以考虑改为使用SCAN
命令。
-
-
如果发现某些命令执行时间过长,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来优化性能:
-
使用Redis的管道(pipeline)机制批量执行多个命令,减少网络开销和服务器响应时间。
-
使用Redis的事务(transaction)机制将多个命令包装在一个事务中,减少多次网络往返的开销。
-
使用Redis的持久化功能,将一些频繁访问的数据加载到内存中,减少磁盘IO开销。
-
合理设计数据结构和命令调用方式,避免不必要的命令调用和数据转换操作。
-
通过以上步骤,你可以分析Redis慢查询日志并找出性能瓶颈,从而优化Redis的性能。
7、如何优化慢查询以提高Redis的性能?
要优化慢查询以提高Redis的性能,可以采取以下几个步骤:
-
使用正确的数据结构:Redis支持多种数据结构,如字符串、哈希表、列表、集合和有序集合等。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数据结构,以便更高效地使用Redis。
-
合理设置索引:对于需要频繁查询的数据,可以考虑使用Redis的有序集合或哈希表来建立索引,以加快查询速度。
-
使用批量操作:Redis支持批量操作,如批量获取和批量设置操作等。通过减少网络请求次数,可以提高性能。尽量将多个操作合并到一次请求中。
-
避免频繁的数据库查询:如果Redis作为缓存层使用,尽量避免频繁的数据库查询,可以通过设置合适的过期时间和适当的缓存策略来减轻数据库负载。
-
使用Pipeline技术:Redis的Pipeline技术可以将多个命令打包成一个批处理命令,减少网络开销。通过使用Pipeline技术,可以大幅度提高性能。
-
适当使用持久化功能:Redis支持持久化功能,可以将数据写入磁盘,以防止数据丢失。但是,持久化功能会对性能产生一定影响。因此,需要根据实际需求,选择是否启用持久化功能。
-
配置合理的内存策略:根据实际情况,合理配置Redis的最大内存限制和数据淘汰策略,以充分利用有限的内存资源。
-
配置合理的网络参数:根据实际网络环境,优化网络参数,如TCP连接数、超时时间等,以提高网络通信的性能。
-
使用连接池:为了减少每次请求时的连接建立和断开开销,可以使用连接池技术,提前创建连接并重复利用。
-
使用集群模式:当单机Redis无法满足需求时,可以考虑使用Redis集群模式,将数据分片存储在多个Redis节点上,以提高性能和可伸缩性。
通过以上优化措施,可以显著提高Redis的性能,并提升系统的整体运行效率。
8、慢查询日志对Redis的性能有何影响?
慢查询日志可以对Redis的性能产生一定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
I/O开销:启用慢查询日志会增加对磁盘的写入操作,增加了I/O开销。尤其是在高并发读写场景下,频繁写入慢查询日志可能会影响Redis的性能。
-
CPU开销:Redis在记录慢查询日志时需要对查询进行解析和分析,这会增加CPU的使用量。对于高负载的Redis服务器来说,频繁记录慢查询日志可能会竞争CPU资源,导致性能下降。
-
空间占用:慢查询日志会占用一定的存储空间,特别是在长期记录慢查询日志的情况下,可能会占用较大的磁盘空间。
为了减轻对Redis性能的影响,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
适量记录:根据实际情况设置阈值,只记录超过一定执行时间的慢查询,避免记录过多的查询。
-
异步记录:将慢查询日志记录操作异步化,通过将慢查询信息写入队列或发送到其他存储系统,减少对Redis主线程的阻塞。
-
定期清理:定时清理过期的慢查询日志,避免占用过多的存储空间。
总之,慢查询日志可以提供有价值的性能分析信息,但在启用的同时需注意对性能的影响,合理设置慢查询日志的记录策略。
9、是否可以禁用慢查询日志?
是的,Redis可以禁用慢查询日志。你可以通过修改Redis的配置文件(redis.conf)来禁用慢查询日志的记录。找到配置文件中的slowlog-log-slower-than
指令,将其值设置为-1即可禁用慢查询日志。然后重新启动Redis服务器使修改生效。
10、如何定期清理慢查询日志以减少磁盘空间占用?
Redis没有内置机制来自动清理慢查询日志。如果你希望定期清理慢查询日志以减少磁盘空间占用,可以考虑使用以下方法:
-
使用Redis的
SLOWLOG RESET
命令手动清空慢查询日志。执行该命令后,慢查询日志将被清空。 -
使用外部脚本或工具定期执行Redis的
SLOWLOG RESET
命令。你可以编写一个脚本来定期执行该命令,例如使用Cron定时任务或其他调度工具。 -
在Redis配置文件中设置
slowlog-max-len
参数来限制慢查询日志的数量。该参数指定了慢查询日志的最大长度,默认为128条。当慢查询日志达到最大长度时,旧的慢查询日志将被自动删除。
请注意,清理慢查询日志可能会导致你失去一些有用的诊断信息。如果你需要保留慢查询日志进行性能分析和问题排查,可以将日志定期备份到其他存储介质,如远程服务器或云存储服务。
11、在集群模式下如何处理慢查询日志?
在Redis集群模式下,慢查询日志的处理与单节点模式下略有不同。以下是在Redis集群模式下处理慢查询日志的一些建议方法:
-
通过设置
slowlog-log-slower-than
参数来定义慢查询的阈值,表示执行时间超过该值的命令将被记录为慢查询。可以根据需求调整该参数的值,通常建议设置为一个合理的时间阈值。 -
启用慢查询日志记录,在Redis配置文件中设置
slowlog-max-len
参数,定义慢查询日志的最大长度。可以根据需要将该值设置为一个适当的数字。 -
使用
slowlog get
命令来获取最近的慢查询日志,可以根据需要获取最新的日志或者历史日志。可以使用slowlog reset
命令来重置慢查询日志,可以在某些情况下对维护和监控很有帮助。 -
使用Redis的监控命令来监视Redis集群中的各个节点的性能。可以使用
info
命令获取Redis集群的信息,例如内存使用情况、连接数、命令处理速度等等。这些信息可以帮助找到潜在的性能瓶颈。 -
如果发现慢查询是由于某个特定的命令或操作引起的,可以考虑使用Redis的性能分析工具来进一步分析和优化该命令。
总之,在Redis集群模式下处理慢查询日志需要结合Redis的监视和分析工具,以及适当的参数设置来获取和分析性能数据,从而找到潜在的性能问题并采取相应的优化措施。
二、小结
• Redis 用一个链表以 FIFO 的顺序保存着所有慢查询日志。
• 每条慢查询日志以一个慢查询节点表示,节点中记录着执行超时的命令、命令的参数、命 令执行时的时间,以及执行命令所消耗的时间等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