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声明】未经博主同意,谢绝转载!(请尊重原创,博主保留追究权)
https://blog.csdn.net/m0_69908381/article/details/134777717
出自【进步*于辰的博客】
在学习了Jsoup这个知识点之后,发觉js的这一特点真的很强大—— 动态解释 \color{brown}{动态解释} 动态解释。
本文以实用性的角度对Jsonp进行阐述,故在有些方面不是很详细或“不到位”,推荐一篇博文【jsonp原理详解——终于搞清楚jsonp是啥了】(转发)。
参考笔记三,P47。
文章目录
- 1、jsonp是什么?
- 2、jsonp的原理
- 2.1 基本思路
- 2.2 扩展实现
- 2.3 补充说明
- 3、一个比较好的示例
- 4、最后
1、jsonp是什么?
在学习jsonp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个概念—— 同源策略 \color{green}{同源策略} 同源策略。
“同源策略”是为了保证服务器的安全性,从而对客户端请求进行一定限制的规定,规定当客户端与服务端在协议、域名(IP地址)、端口都相同时才允许访问。
若有一种不同时仍进行访问,称之为 “跨域访问” \color{red}{“跨域访问”} “跨域访问”。
由于js文件的访问不受“同源策略”限制,故若将请求“模拟”成js请求(以引入js文件<script>
的形式发送请求,服务端响应js脚本),便可解决“跨域”问题,这种“模拟”或“格式约定”就是jsonp,它是一种非正式的传输协议。
示例。
<script src="http://127.0.0.1:8081/j1.js"></script>
除了js请求外,凡是具有src
属性的标签同样不受“跨域”限制。
示例。
<img src="http://127.0.0.1:8081/1.jpg">
<iframe src="http://127.0.0.1:8081/1.html"></iframe>
2、jsonp的原理
2.1 基本思路
从以上对jsonp的简述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jsonp的原理是由客户端发出请求,服务端响应js脚本,再对js脚本进行“动态解释”。因此,客户端的请求方法任意(前提是客户端处理服务端响应的运行环境使用的是 “解释” \color{green}{“解释”} “解释”)。
注意:这里说的是“请求方法”(如:<script>
、ajax),不是“请求方式”(如:get、post)。
这个结论与上面简述有所不同,上面说的是“以引入js文件<script>
的形式发送请求(下文简称“js请求”)”,而这里却是“任意请求方法”,为什么?而且这段总结看起来云里雾里,下面我会用一个个示例逐步进行说明。。。
大家注意一个关键词“动态解释”,什么意思呢?就是当服务端响应后,客户端对响应体进行解释,将其加入到当前上下文中,并同时执行。(这就是为何服务端响应必须是js脚本的原因)
可能不太好理解,举几个例子。
客户端仍是:
<script src="http://127.0.0.1:8081/j1.js"></script>
1、若服务端中j1.js
的代码是:
console.log("1'm js脚本.")
则会在控制台打印1'm js脚本.
。
2、若j1.js
的代码是:
var test = confirm('You need a js脚本?')
if(test)
console.log('1'm js脚本.')
else
console.log('I can't help it.')
则会弹出确认框,显示的消息是You need a js脚本?
。
3、若j1.js
的代码是:
var script = document.querySelector('script')
console.log(script.src)
则会在控制台打印http://127.0.0.1:8081/j1.js
。
Y o u \color{red}{You} You a r e \color{red}{are} are O K 。 \color{red}{OK。} OK。
客户端是通过<script>
标签发送js请求(写死了。。。),我们改一下。
var script = document.createElement('script')
script.src = 'http://127.0.0.1:8081/j1.js'
document.body.append(script)
这种形式有一个名称—— “动态添加 j s 脚本” \color{blue}{“动态添加js脚本”} “动态添加js脚本”。
留言: \color{brown}{留言:} 留言:走到这一步,大家就知道jsonp是如何实现“跨域”了吧。。。
可是,如果仅仅是这样,并没有什么意义,因为我们要实现的是客户端与服务端之间的数据交互。
既然客户端都会对服务端响应的js脚本进行解释(动态解释),那么我们可以换一个思维。
服务端怎样能在js脚本中将数传递给客户端呢?一个典型的办法:
函数
\color{purple}{函数}
函数。也就是这样:
客户端代码。
var script = document.createElement('script')
script.src = 'http://127.0.0.1:8081/j1.js'
document.body.append(script)
var handlerRes = function(res) {
console.log(res)
}
j1.js
的代码。
handlerRes('I"m js脚本')// 函数调用语句
// 在客户端中,handlerRes()称为“回调函数”
这样就将字符串'I"m js脚本'
传递给客户端了。
还不够,这只是实现了服务端 → 客户端的数据传递,若要实现客户端 → 服务端的数据传递,则需要借助request
对象,这就需要在服务端搭建服务器。
这里服务器是通过Node.js中的
express
模块进行搭建,详述可查阅博文【JS服务端技术—Node.js知识点锦集】的第4项。
我们再改一下,也就是向服务器路由发送js请求。
客户端代码:
var script = document.createElement('script')
script.src = 'http://127.0.0.1:8081/g1?userid=1001'
document.body.append(script)
var handlerRes = function(res) {
console.log(res)
}
服务器在j1.js
中搭建,代码是:
const express = require('express')
const ser = express()
ser.get('/g1', (req, res) => {
var id = req.query.userid
console.log(id)// 打印:1001
})
ser.listen(8081, () => {
console.log('create3')
})
这样客户端 → 服务器的数据传递就实现了,可是服务器怎么响应呢?响应需要使用res
对象,难道是这样?
res.send(id)
没错,在F12的网络那里可以看到,响应是1001
。的确成功响应了,可是没有意义(客户端没反应。。。或者说客户端处理不了这个1001
)。怎么办呢?
前面提到,只要服务器响应js脚本,客户端就可以进行“动态解释”。那么我们就把这个1001
放进js脚本中,也就是这样:
res.send('handlerRes(' + id +')')
这样响应体就是'handlerRes(1001)'
,解释后打印1001
。
到这一步,基本功能实现了。。。既实现了客户端与服务器的数据交互(请求-响应),又解决了“跨域”问题。
2.2 扩展实现
综上所述,jsonp解决“跨域”问题的代码是这样:
客户端代码。
var script = document.createElement('script')
script.src = 'http://127.0.0.1:8081/g1?userid=1001'
document.body.append(script)
var handlerRes = function(res) {
console.log(res)
}
服务端代码。
const express = require('express')
const ser = express()
ser.get('/g1', (req, res) => {
var id = req.query.userid
res.send('handlerRes(' + id +')')
})
ser.listen(8081, () => {
console.log('create3')
})
虽然功能实现了,不过代码的整体情况差强人意。例如:
- 每次客户端都需要动态添加
<script>
;(有点“冗余”) - 服务器必须提前知道回调函数名是什么。
这样很不方便,我们可以再换个思维。。。在我们平时使用的技术中,哪一种跟上述这种情况类似?没错, a j a x \color{red}{ajax} ajax,于是客户端可以这样优化:
$.ajax({
url: 'http://localhost:8081/g1?userid=1001',
type: 'get',
success: res => {
console.log(res)
}
})
var handlerRes = function(res) {
console.log(res)
}
这样就出现了一个问题—— 跨域 \color{red}{跨域} 跨域。因为这只是一个普通的ajax异步请求,而不是js请求,自然受“同源策略”限制。
无妨,我们在服务器加上这一条代码:
res.set('access-control-allow-origin', '*')// 允许任意请求
这是解决“跨域”问题的另一种方法(在此不讨论),不过,这样不就直接解决了“跨域”问题,与jsonp有什么关系?没错,的确没有直接关系。我这样写是为了便于大家看到效果,继续看。。。
现在第一个问题解决了,第二个问题如何解决?我们可以给请求加一个参数funName
,值为回调函数名。也就是这样:
客户端代码。
$.ajax({
url: 'http://localhost:8081/g1?userid=1001&funName=handlerRes',
type: 'get',
success: res => {
console.log(res)
}
})
var handlerRes = function(res) {
console.log(res)
}
服务端代码。
const express = require('express')
const ser = express()
ser.get('/g1', (req, res) => {
res.set('access-control-allow-origin', '*')
var id = req.query.userid
var fn = req.query.funName
res.send(fn + '(' + id +')')
})
ser.listen(8081, () => {
console.log('create3')
})
这样处理后,响应结果同上,即'handlerRes(1001)'
。既然响应体相同了,是不是效果也相同?完全不同。
因为上一种是js请求,客户端会对响应体中的js脚本进行“动态解释”,即'handlerRes(1001)'
会被“解释”为回调函数的调用语句,因此打印1001
;而ajax并不会对响应体进行处理,即会将'handlerRes(1001)'
视为字符串直接打印(这样客户端就无法处理1001
,所以还不行。。。)。
ajax与jsonp的区别在哪?就是是否会对响应体进行“动态解释”。也就是说,如果ajax也能实现“动态解释”,这个优化就成功了。。。
还真有。 \color{red}{还真有。} 还真有。由于ajax与jsonp这两种技术在调用方式和目的上都很相似,故jq把jsonp作为ajax的一种形式进行了封装,就是这样:
$.ajax({
url: 'http://localhost:8081/g1?userid=1001',
type: 'get',
dataType: 'jsonp',
jsonp: 'funName',
jsonpCallback: 'handlerRes',
success: res => {
console.log(res)
}
})
var handlerRes = function(res) {
console.log(res)
}
可见,多了三个属性dataType
、jsonp
和jsonpCallback
,大家对ajax都很熟悉了,dataType
是响应体的数据类型;后面两个大家可能没见过,它们的含义暂不多言(大家结合上文便可知是做什么的)。
同时将服务器中的“跨域”设置去掉,最终的结果是:
这样大家就明白了吧(请求行和响应体与上一个示例相同)。我们再看一下控制台:
???
\color{red}{???}
???怎么突然就既实现了“动态解释”,又解决了“跨域”问题?
这就是dataType: 'jsonp'
的作用了,也就是jq在ajax上对jsonp的封装。即:
dataType: 'jsonp'
设置使得客户端将响应体视为js脚本进行“动态解释”,从而解决“跨域”问题。
留言: \color{purple}{留言:} 留言:言至于此,大家都已经完全明白了在使用ajax请求时如何通过jsonp解决“跨域”问题了吧。。。
思考: \color{red}{思考:} 思考:
- 另外两个属性到底是做什么的?或者说有没有必要自定义?
- 为什么控制台打印了两次
1001
?
2.3 补充说明
上面我留下了两个思考,我先回答第二个,因为:
- 首先,客户端将响应的字符串
'handlerRes(1001)'
视为js脚本进行“动态解释”,结果为回调函数的调用语句,于是打印一个1001
; - 然后,设置了
dataType: 'jsonp'
的ajax请求可是说是js请求,但本质仍是ajax请求。成功的ajax请求自然会调用success(res)
,又打印一个1001
。
所以控制台打印了两个1001
。
旁白:我们IT人士普遍有一个“通病”——强迫症,或者说是“严谨”。
ajax请求既会调用success(res)
,也会调用回调函数(也就是有两个位置可以处理响应体),这就有点“不严谨”了。换言之,肯定有某种情况的配置可以做到只有一个位置。
这里唯一可以配置的地方就只有jsonp
和jsonpCallback
这两个属性,那我们就详细了解一个这两个属性:
jsonp的思想就是将响应的js脚本进行“动态解释”,从而添加进上下文,并执行,故需要js脚本中包含回调函数的调用语句。js脚本由服务器提供,那么服务器就必须知道回调函数名是什么,这个名称自然由客户端提供,那么,客户端在请求时会将回调函数名以某种形式(添加参数)封装在请求中(请求行),例如:
funName=handlerRes
。
jsonp
:值为回调函数名对应的请求参数名,默认值为'callback'
;jsonpCallback
:值为回调函数名,默认值为由jq生成的随机字符串。
大致介绍是这样,效果如下:(在都不配置的情况下)
现在我们写一个完整的示例。
客户端代码。
$.ajax({
url: 'http://localhost:8081/g1?userid=1001',
type: 'get',
dataType: 'jsonp',
success: res => {
console.log(res)
}
})
服务器代码。
const express = require('express')
const ser = express()
ser.get('/g1', (req, res) => {
var id = req.query.userid
var fn = req.query.callback
res.send(fn + '(' + id +')')
})
ser.listen(8081, () => {
console.log('create3')
})
O
f
\color{red}{Of}
Of
C
o
u
r
s
e
!!
\color{red}{Course!!}
Course!!控制台只打印了一个1001
,功能实现。
能不能再简化一点?这样:
ser.get('/g1', (req, res) => {
var id = req.query.userid
res.send('xx(' + id +')')
})
响应体是函数xx()
的调用语句,就是忽略客户端发来的回调函数名。看一下控制台:
报错了,因为找不到回调函数xx()
,这样客户端会认为这个ajax请求失败了,也就不会调用success()
(ajax还有一个属性error(e)
,大家可以自行测试)。所以:
若想
success(res)
中的res
能接收到响应数据(指服务器响应的js脚本中函数调用语句的实参),要求服务器响应的js脚本中的回调函数名必须与参数jsonpCallback
的值相同。
也就是这样:
$.ajax({
url: 'http://localhost:8081/g1?userid=1001',
type: 'get',
dataType: 'jsonp',
jsonpCallback: 'xx',
success: res => {
console.log(res)
}
})
或者都不指定(使用默认值),那么服务器响应的js脚本中的回调函数名与参数jsonpCallback
的值都是jQuery37107813896465729704_1702010749715
(随机字符串),故res
可成功接收响应数据。
吐槽:研究了半天,转了这么一大弯,最后就只是在ajax那里添加一个属性
dataType: 'jsonp'
就解决了“跨域”问题,这不消遣人嘛。。。哈哈,虽同归,但殊途,我们这么研究过来就对jsonp有了一个全面的认识,并且对前端原生的底层逻辑有了更深的了解,而不是“套用式”学习。
3、一个比较好的示例
虽然上面已经可以实现“跨域访问”,但有点单调了(服务器的响应数据是1001
,仅是一个数字)。我们来补充一下:
客户端代码。
$.ajax({
url: 'http://localhost:8081/g1?userid=1',
type: 'get',
dataType: 'jsonp',
success: res => {
try {
var user = JSON.parse(res)
console.log(user)
console.log('用户名:' + user.name)
} catch(e) {
console.log(res)
}
}
})
服务器代码。
const express = require('express')
const ser = express()
var users = [
{
id: 1001,
name: '进步',
pass: '2023'
}, {
id: 1002,
name: '于辰',
pass: '2021'
}
]
ser.get('/g1', (req, res) => {
var id = req.query.userid
var fn = req.query.callback
var result = users.find(item => {
if (item.id == id) {
var jsonstr = JSON.stringify(item)
res.send(fn + "('"+ jsonstr + "')")
return true
}
})
if(!result)// 未找到
res.send(fn + "('未找到')")
})
ser.listen(8081, () => {
console.log('create3')
})
控制台:
如果userid
为1003
,则:
这是不是大家期望的效果?
留言:
\color{red}{留言:}
留言:至于为何要将对象(js对象 / json对象)转为json字符串
再进行响应,这一点我暂未作研究,似乎与“数据在网络传输时格式必须是字符串”有关。当然,也是可以将jsonstr
换成item
,只是客户端无法处理。
4、最后
首先,相信本文能帮助到大家。
在本文中,我写了很多个示例,大家可能看得有点晕。。。无妨,大家不用注意示例中具体的业务或目的,主要留意“前后变化”即可,关键是技术的运用,示例本身无关紧要。
jsonp其实很简单,就是实现对服务器响应的js脚本的“动态解释”,剩下的就是对js上下文的操作了。
js是一种“弱类型”的编程语言,在某种程度上说“很灵活”或者说“解释功能很强大”,所以“用函数调用语句将响应数据带回客户端”只是其中一种方法,至于其他方法需要大家自行扩展了。(本人暂且只想到这一种较好的方法,因此以这种方法作为阐述jsonp的示例)
本文完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