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验专栏来自于汤国安教授《地理信息系统基础实验操作100例》一书
实验平台:ArcGIS 10.6
实验数据:请访问实验1(传送门)
基础编辑篇--实验19 按值修改栅格值
目录
一、实验背景
二、实验数据
三、实验步骤
(1)条件函数工具
(2)栅格计算器中Con函数
一、实验背景
地理信息数据包括矢量数据与栅格数据。与矢量数据具有属性表所不同的是,栅格数据以属性值与图层像元相结合的形式进行存储,每个像元具有唯一属性值,而同一个属性值可能包含多个像元。因此,栅格数据的属性值更改方法与矢量数据的更改方法存在差异,需要考虑属性值对应的像元范围,即全部像元或特定位置的像元。
本实验讲述使用地理信息系统软件对栅格数据进行按值修改属性值的方法,属性值更改的像元范围为所有具有该值的像元。读者通过练习,应能够了解对矢量数据与栅格数据进行属性值更改的方法差异性,理解两者数据结构的差异与优缺点,掌握处理两种数据属性值的方法。
二、实验数据
图层名称 | 格式 | 坐标系 | 说明 |
grid | GRID栅格 | Unknown | 原始栅格数据 |
直接双击文件Ex19.mxd即可打开
三、实验步骤
(1)条件函数工具
在ArcToolbox 中,打开【Spatial Analyst Tools】→【Conditional】→【Con】对话框,【Input conditional raster】设置为“grid”;设置【Expression】时点击右侧【SQL】按钮打开【Query Builder】窗口,双击【Value】→【=】→【Get Unique Values】→【3】输入表达式:"Value"=3;设置【Input true raster or constant value】为“4”,【Input false raster or constant value】为原始值【grid】;点击【OK】,得到更新后的栅格。
(2)栅格计算器中Con函数
在ArcToolbox中,打开【Spatial Analyst Tools】→【Map Algebra】→【Raster Calculator】对话框,输入表达式:Con("grid"==3,4,“grid”);点击【OK】,得到更新后的栅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