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动手实现一个深度学习算法——七、卷积神经网络

news2024/10/6 12:20:29

文章目录

      • 1.整体结构
      • 2.卷积层
        • 1)全连接层存在的问题
        • 2)卷积运算
        • 3)填充
        • 4)步幅
        • 5)3维数据的卷积运算
        • 6)结合方块思考
        • 7)批处理
      • 3.池化层
        • 1)池化层的特征
      • 4.卷积层和池化层的实现
        • 1)im2co
        • 2)卷积层的实现
        • 3)池化层的实现
      • 5.CNN的实现
      • 6.CNN的可视化
        • 1)第1层权重的可视化
        • 2)基于分层结构的信息提取
      • 7.具有代表性的CNN
        • 1)LeNet
        • 2)AlexNet

1.整体结构

卷积神经网络(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CNN)和神经网络一样,可以像乐高积木一样通过组装层来构建。不过,CNN 中新出现了卷积层(Convolution 层)和池化层(Pooling 层)。相邻层的所有神经元之间都有连接,这称为全连接(fully-connected)。Affine层实现了全连接层

CNN 的层的连接顺序是“Convolution - ReLU -(Pooling)”(Pooling 层有时会被省略)。

2.卷积层

1)全连接层存在的问题

形状被“忽视”了。输入数据是图像时,图像通常是高、长、通道方向上的3维形状。但是,向全连接层输入时,需要将3维数据拉平为1维数据。

图像是3维形状,这个形状中应该含有重要的空间信息。比如,空间上邻近的像素为相似的值、RBG的各个通道之间分别有密切的关联性、相距较远的像素之间没有什么关联等,3维形状中可能隐藏有值得提取的本质模式。但是,因为全连接层会忽视形状,将全部的输入数据作为相同的神经元(同一维度的神经元)处理,所以无法利用与形状相关的信息。

而卷积层可以保持形状不变。当输入数据是图像时,卷积层会以 3 维数据的形式接收输入数据,并同样以3 维数据的形式输出至下一层。因此,在CNN中,可以(有可能)正确理解图像等具有形状的数据

有时将卷积层的输入输出数据称为特征图(feature map)。其中,卷积层的输入数据称为输入特征图(input feature map),输出数据称为输出特征(output feature map)。

2)卷积运算

卷积层进行的处理就是卷积运算。卷积运算相当于图像处理中的“滤波器运算”。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对于输入数据,卷积运算以一定间隔滑动滤波器的窗口并应用。

将各个位置上滤波器的元素和输入的对应元素相乘,然后再求和(有时将这个计算称为乘积累加运算)。然后,将这个结果保存到输出的对应位置。将这个过程在所有位置都进行一遍,就可以得到卷积运算的输出。

并且,CNN中也存在偏置。

3)填充

在进行卷积层的处理之前,有时要向输入数据的周围填入固定的数据(比如0等),这称为填充(padding),是卷积运算中经常会用到的处理。

使用填充主要是为了调整输出的大小。

4)步幅

应用滤波器的位置间隔称为步幅(stride)。

综上,增大步幅后,输出大小会变小。而增大填充后,输出大小会变大。

5)3维数据的卷积运算

通道方向上有多个特征图时,会按通道进行输入数据和滤波器的卷积运算,并将结果相加,从而得到输出

6)结合方块思考

将数据和滤波器结合长方体的方块来考虑,3维数据的卷积运算会很容易理解。

把3维数据表示为多维数组时,书写顺序为(channel, height, width)。

滤波器也一样,要按(channel, height, width)的顺序书写。

7)批处理

需要将在各层间传递的数据保存为4维数据。按(batch_num, channel, height, width)的顺序保存数据。

3.池化层

池化是缩小高、长方向上的空间的运算。

除了Max池化之外,还有Average池化等。相对于Max池化是从目标区域中取出最大值,Average池化则是计算目标区域的平均值。在图像识别领域,主要使用Max池化。

1)池化层的特征

没有要学习的参数:池化层和卷积层不同,没有要学习的参数。池化只是从目标区域中取最大值(或者平均值),所以不存在要学习的参数。

通道数不发生变化:经过池化运算,输入数据和输出数据的通道数不会发生变化。计算是按通道独立进行的。

对微小的位置变化具有鲁棒性(健壮):输入数据发生微小偏差时,池化仍会返回相同的结果。

4.卷积层和池化层的实现

1)im2co

im2col 是一个函数,将输入数据展开以适合滤波器(权重)。

在文件util.py, 添加代码如下:

def im2col(input_data, filter_h, filter_w, stride=1, pad=0):  
    """  
    将输入的4维张量进行im2col操作,转换为一维向量。  
    主要用于卷积神经网络的前向传播。  
      
    参数:  
    input_data : 由(数据量, 通道, 高, 长)的4维数组构成的输入数据  
    filter_h : 滤波器的高  
    filter_w : 滤波器的长  
    stride : 步幅,卷积步长  
    pad : 填充大小  
      
    返回:  
    col : 2维数组,转换后的一维向量  
    """  
    N, C, H, W = input_data.shape  # 获取输入数据的形状(N, C, H, W),其中N是批量大小,C是通道数,H和W分别是高和宽。  
    out_h = (H + 2*pad - filter_h)//stride + 1  # 计算输出数据的高,使用了步长和填充来计算。  
    out_w = (W + 2*pad - filter_w)//stride + 1  # 计算输出数据的宽,同样使用了步长和填充来计算。  
  
    img = np.pad(input_data, [(0,0), (0,0), (pad, pad), (pad, pad)], 'constant')  # 在输入数据的边缘添加填充,保证滤波器可以平滑地应用到整个数据上。  
    col = np.zeros((N, C, filter_h, filter_w, out_h, out_w))  # 初始化一个零矩阵,用于存储卷积结果。  
  
    for y in range(filter_h):  # 遍历滤波器的高。  
        y_max = y + stride*out_h  # 计算y的最大值,作为卷积操作的边界。  
        for x in range(filter_w):  # 遍历滤波器的宽。  
            x_max = x + stride*out_w  # 计算x的最大值,作为卷积操作的边界。  
            col[:, :, y, x, :, :] = img[:, :, y:y_max:stride, x:x_max:stride]  # 在输入数据上进行卷积操作并将结果存储到col中。  
  
    col = col.transpose(0, 4, 5, 1, 2, 3).reshape(N*out_h*out_w, -1)  # 将col中的数据重新排列维度并转换为一维数组,方便后续的计算。  
    return col  # 返回转换后的一维数组。
2)卷积层的实现

在文件layers.py, 添加代码如下:

"""
实现了卷积神经网络中的卷积操作及其反向传播。在前向传播过程中,输入数据x经过卷积操作得到输出数据out,
中间保存了im2col的结果以及卷积核矩阵的转置,用于反向传播。在反向传播过程中,根据链式法则计算参数的梯度,并保存到dW和db属性中。
同时,通过矩阵乘法和col2im操作计算出梯度dx,即卷积的梯度。最后返回dx。
"""
class Convolution:
    # 定义一个名为Convolution的类  
    def __init__(self, W, b, stride=1, pad=0):
        # 初始化函数,接收四个参数:W(卷积核的权重矩阵),b(偏置向量),stride(步长),pad(填充大小)  
        self.W = W
        self.b = b
        self.stride = stride
        self.pad = pad

        # 中间数据(backward时使用)  
        self.x = None
        self.col = None
        self.col_W = None
        # 定义三个属性,用于保存中间计算数据,这些数据在反向传播时会被使用  

        # 权重和偏置参数的梯度  
        self.dW = None
        self.db = None
        # 定义两个属性,用于保存参数的梯度,这些梯度在反向传播时会被使用  

    # 定义前向传播函数  
    def forward(self, x):
        FN, C, FH, FW = self.W.shape  # 获取卷积核的形状  
        N, C, H, W = x.shape  # 获取输入数据的形状  
        out_h = 1 + int((H + 2 * self.pad - FH) / self.stride)  # 计算输出数据的高
        out_w = 1 + int((W + 2 * self.pad - FW) / self.stride)  # 计算输出数据的宽

        # 对输入数据进行im2col操作,将数据展平为一维数组,并保存结果到col属性中  
        col = im2col(x, FH, FW, self.stride, self.pad)
        # 将卷积核矩阵展平为一维数组,并转置后保存结果到col_W属性中  
        col_W = self.W.reshape(FN, -1).T

        # 进行矩阵乘法运算:col * col_W,将结果保存到out属性中  
        out = np.dot(col, col_W) + self.b  # 进行矩阵乘法并加上偏置项b  

        # 将输出结果重新整理为和输入数据一样的形状,然后转置维度顺序,保存结果到out属性中  
        out = out.reshape(N, out_h, out_w, -1).transpose(0, 3, 1, 2)

        # 将输入数据保存到x属性中,卷积结果保存到out属性中,im2col的结果保存到col属性中,卷积核矩阵的转置保存到col_W属性中  
        self.x = x
        self.col = col
        self.col_W = col_W

        return out  # 返回卷积结果  

    # 定义反向传播函数  
    def backward(self, dout):
        FN, C, FH, FW = self.W.shape  # 获取卷积核的形状  
        dout = dout.transpose(0, 2, 3, 1).reshape(-1, FN)  # 改变dout的维度顺序并重新整理形状,以便与矩阵乘法相适应

        # 计算偏置项的梯度,并保存到db属性中  
        self.db = np.sum(dout, axis=0)
        # 计算卷积核的梯度,并保存到dW属性中  
        self.dW = np.dot(self.col.T, dout)  # 进行矩阵乘法运算,结果保存到dW属性中  
        # 将dW的形状变换为原来的卷积核的形状,并保存结果到dW属性中  
        self.dW = self.dW.transpose(1, 0).reshape(FN, C, FH, FW)  # 将dW的形状变换为原来的卷积核的形状,并保存结果到dW属性中  

        # 对偏置项和卷积核的梯度进行矩阵乘法运算,得到dcol属性中,即dx的展开形式的一部分dcol = np.dot(dout, self.col_W.T)
        # 进行矩阵乘法运算,结果保存到dcol属性中
        dcol = np.dot(dout, self.col_W.T)
        # 进行矩阵乘法运算,结果保存到dcol属性中 定义一个名为Col2Im的类来将dx的计算结果重新整理
        dx = col2im(dcol, self.x.shape, FH, FW, self.stride, self.pad)
        # 将dcol重新整理为与输入数据x相同的形状,并保存结果到dx属性中
        return dx  # 返回dx,即卷积的梯度
3)池化层的实现

在文件layers.py, 添加代码如下:

"""这个Pooling类的实现对应于深度学习中常用的最大池化操作。在前向传播过程中,输入数据x经过池化操作得到输出数据out。这个过程包括对输入数据进行im2col操作,然后进行最大值选择和reshape操作。在反向传播过程中,根据链式法则计算参数的梯度,并保存到dW和db属性中。同时,通过矩阵乘法和col2im操作计算出梯度dx,即池化的梯度。最后返回梯度dx。
"""
class Pooling: # 定义一个名为Pooling的类,用于实现池化操作  
    def __init__(self, pool_h, pool_w, stride=1, pad=0): # 初始化函数,接收四个参数:池化窗口的高度和宽度,步长,填充大小  
        self.pool_h = pool_h # 保存池化窗口的高度  
        self.pool_w = pool_w # 保存池化窗口的宽度  
        self.stride = stride # 保存步长  
        self.pad = pad # 保存填充大小  
  
        # 初始化两个属性,用于保存中间计算数据,这些数据在反向传播时会被使用  
        self.x = None # 保存输入数据  
        self.arg_max = None # 保存最大值的索引  
  
    def forward(self, x): # 前向传播函数,接收输入数据x,并返回池化后的结果  
        N, C, H, W = x.shape # 获取输入数据的形状  
        out_h = int(1 + (H - self.pool_h) / self.stride) # 计算输出数据的高度  
        out_w = int(1 + (W - self.pool_w) / self.stride) # 计算输出数据的宽度  
  
        # 对输入数据进行im2col操作,将数据展平为一维数组,并保存结果到col属性中  
        col = im2col(x, self.pool_h, self.pool_w, self.stride, self.pad)  
        # 将展平的数据reshape为二维数组,并保存结果到col属性中  
        col = col.reshape(-1, self.pool_h*self.pool_w)  
  
        # 找出每列最大值的索引,并保存结果到arg_max属性中  
        arg_max = np.argmax(col, axis=1)  
        # 找出每列的最大值,并保存结果到out属性中  
        out = np.max(col, axis=1)  
        # 将结果重新整理为和输入数据一样的形状,然后转置维度顺序,保存结果到out属性中  
        out = out.reshape(N, out_h, out_w, C).transpose(0, 3, 1, 2)  
  
        # 将输入数据保存到x属性中,最大值的索引保存到arg_max属性中,池化结果保存到out属性中  
        self.x = x    
        self.arg_max = arg_max    
  
        return out  # 返回池化结果  
  
    def backward(self, dout): # 反向传播函数,接收梯度dout,并返回梯度dx  
        # 将dout的维度顺序转置,并重新整理形状,以便与矩阵乘法相适应  
        dout = dout.transpose(0, 2, 3, 1)    
           
        pool_size = self.pool_h * self.pool_w # 计算池化窗口的数量  
        # 初始化一个与dout形状相同但全为0的矩阵dmax  
        dmax = np.zeros((dout.size, pool_size))    
        # 将dout中对应最大值位置的元素赋值给dmax中对应位置的元素
        dmax[np.arange(self.arg_max.size), self.arg_max.flatten()] = dout.flatten()

        dmax = dmax.reshape(dout.shape + (pool_size,))
        # 对dmax进行矩阵乘法和reshape操作,将其转换为与原输入数据x相同的形状  
        dcol = dmax.reshape(dmax.shape[0] * dmax.shape[1] * dmax.shape[2], -1)  
        # 使用col2im函数将dcol转换回与原输入数据x相同的形状,并保存结果到dx属性中  
        dx = col2im(dcol, self.x.shape, self.pool_h, self.pool_w, self.stride, self.pad)  

        # 返回梯度dx  
        return dx

5.CNN的实现

CNN可以有效读取图像中的某种特性,在手写数字识别中,还可以实现高精度的识别。

网络的构成是“Convolution - ReLU - Pooling -Affine - ReLU - Affine - Softmax”,如下所示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创建文件SimpleConvNet.py, 添加代码如下:

# coding: utf-8
import sys, os
sys.path.append(os.pardir)  # 为了导入父目录的文件而进行的设定
import pickle
import numpy as np
from collections import OrderedDict
from common.layers import *
from common.gradient import numerical_gradient


class SimpleConvNet:
    """简单的ConvNet

    conv - relu - pool - affine - relu - affine - softmax
    
    Parameters
    ----------
    input_size : 输入大小(MNIST的情况下为784)
    hidden_size_list : 隐藏层的神经元数量的列表(e.g. [100, 100, 100])
    output_size : 输出大小(MNIST的情况下为10)
    activation : 'relu' or 'sigmoid'
    weight_init_std : 指定权重的标准差(e.g. 0.01)
        指定'relu'或'he'的情况下设定“He的初始值”
        指定'sigmoid'或'xavier'的情况下设定“Xavier的初始值”
    """
    def __init__(self, input_dim=(1, 28, 28), 
                 conv_param={'filter_num':30, 'filter_size':5, 'pad':0, 'stride':1},
                 hidden_size=100, output_size=10, weight_init_std=0.01):
        filter_num = conv_param['filter_num']
        filter_size = conv_param['filter_size']
        filter_pad = conv_param['pad']
        filter_stride = conv_param['stride']
        input_size = input_dim[1]
        conv_output_size = (input_size - filter_size + 2*filter_pad) / filter_stride + 1
        pool_output_size = int(filter_num * (conv_output_size/2) * (conv_output_size/2))

        # 初始化权重
        self.params = {}
        self.params['W1'] = weight_init_std * \
                            np.random.randn(filter_num, input_dim[0], filter_size, filter_size)
        self.params['b1'] = np.zeros(filter_num)
        self.params['W2'] = weight_init_std * \
                            np.random.randn(pool_output_size, hidden_size)
        self.params['b2'] = np.zeros(hidden_size)
        self.params['W3'] = weight_init_std * \
                            np.random.randn(hidden_size, output_size)
        self.params['b3'] = np.zeros(output_size)

        # 生成层
        self.layers = OrderedDict()
        self.layers['Conv1'] = Convolution(self.params['W1'], self.params['b1'],
                                           conv_param['stride'], conv_param['pad'])
        self.layers['Relu1'] = Relu()
        self.layers['Pool1'] = Pooling(pool_h=2, pool_w=2, stride=2)
        self.layers['Affine1'] = Affine(self.params['W2'], self.params['b2'])
        self.layers['Relu2'] = Relu()
        self.layers['Affine2'] = Affine(self.params['W3'], self.params['b3'])

        self.last_layer = SoftmaxWithLoss()

    def predict(self, x):
        for layer in self.layers.values():
            x = layer.forward(x)

        return x

    def loss(self, x, t):
        """求损失函数
        参数x是输入数据、t是教师标签
        """
        y = self.predict(x)
        return self.last_layer.forward(y, t)

    def accuracy(self, x, t, batch_size=100):
        if t.ndim != 1 : t = np.argmax(t, axis=1)
        
        acc = 0.0
        
        for i in range(int(x.shape[0] / batch_size)):
            tx = x[i*batch_size:(i+1)*batch_size]
            tt = t[i*batch_size:(i+1)*batch_size]
            y = self.predict(tx)
            y = np.argmax(y, axis=1)
            acc += np.sum(y == tt) 
        
        return acc / x.shape[0]

    def numerical_gradient(self, x, t):
        """求梯度(数值微分)

        Parameters
        ----------
        x : 输入数据
        t : 教师标签

        Returns
        -------
        具有各层的梯度的字典变量
            grads['W1']、grads['W2']、...是各层的权重
            grads['b1']、grads['b2']、...是各层的偏置
        """
        loss_w = lambda w: self.loss(x, t)

        grads = {}
        for idx in (1, 2, 3):
            grads['W' + str(idx)] = numerical_gradient(loss_w, self.params['W' + str(idx)])
            grads['b' + str(idx)] = numerical_gradient(loss_w, self.params['b' + str(idx)])

        return grads

    def gradient(self, x, t):
        """求梯度(误差反向传播法)

        Parameters
        ----------
        x : 输入数据
        t : 教师标签

        Returns
        -------
        具有各层的梯度的字典变量
            grads['W1']、grads['W2']、...是各层的权重
            grads['b1']、grads['b2']、...是各层的偏置
        """
        # forward
        self.loss(x, t)

        # backward
        dout = 1
        dout = self.last_layer.backward(dout)

        layers = list(self.layers.values())
        layers.reverse()
        for layer in layers:
            dout = layer.backward(dout)

        # 设定
        grads = {}
        grads['W1'], grads['b1'] = self.layers['Conv1'].dW, self.layers['Conv1'].db
        grads['W2'], grads['b2'] = self.layers['Affine1'].dW, self.layers['Affine1'].db
        grads['W3'], grads['b3'] = self.layers['Affine2'].dW, self.layers['Affine2'].db

        return grads
        
    def save_params(self, file_name="params.pkl"):
        params = {}
        for key, val in self.params.items():
            params[key] = val
        with open(file_name, 'wb') as f:
            pickle.dump(params, f)

    def load_params(self, file_name="params.pkl"):
        with open(file_name, 'rb') as f:
            params = pickle.load(f)
        for key, val in params.items():
            self.params[key] = val

        for i, key in enumerate(['Conv1', 'Affine1', 'Affine2']):
            self.layers[key].W = self.params['W' + str(i+1)]
            self.layers[key].b = self.params['b' + str(i+1)]

创建文件train_convnet.py, 添加代码如下:

# coding: utf-8
import sys, os
sys.path.append(os.pardir)  # 为了导入父目录的文件而进行的设定
# 导入numpy库,为数据处理提供支持  
import numpy as np
# 导入matplotlib.pyplot库,用于数据可视化  
import matplotlib.pyplot as plt
# 从dataset.mnist模块导入load_mnist函数,用于加载MNIST数据集  
from dataset.mnist import load_mnist
# 从simple_convnet模块导入SimpleConvNet类,这是一个简单的卷积神经网络模型  
from simple_convnet import SimpleConvNet
# 从common.trainer模块导入Trainer类,这是一个通用的训练器,可以对网络进行训练和评估  
from common.trainer import Trainer

# 加载MNIST数据集,这里的数据集是带标签的,所以输入数据x_train和标签t_train都是二维的numpy数组  
# x_train和t_train分别代表训练集的图像和标签,x_test和t_test分别代表测试集的图像和标签  
# load_mnist(flatten=False)表示不将图像数据扁平化处理,保持原有的28x28像素的图片格式
# 读入数据
(x_train, t_train), (x_test, t_test) = load_mnist(flatten=False)

# 另外,为了处理大数据集和减少计算时间,有时候会只取部分数据进行训练和测试  
# 以下两行注释掉的数据处理就是取了MNIST数据集的前5000个训练样本和前1000个测试样本  
# x_train, t_train = x_train[:5000], t_train[:5000]
# x_test, t_test = x_test[:1000], t_test[:1000]

# 定义最大训练轮数,即最大迭代次数  
max_epochs = 20

# 初始化一个SimpleConvNet网络模型,输入数据的维度为(1,28,28),即单通道28x28像素的图像  
# 卷积层包含30个大小为5x5的卷积核,padding为0,步长为1  
# 隐藏层大小为100,输出层大小为10,权重初始标准差为0.01  
network = SimpleConvNet(input_dim=(1, 28, 28),
                        conv_param={'filter_num': 30, 'filter_size': 5, 'pad': 0, 'stride': 1},
                        hidden_size=100, output_size=10, weight_init_std=0.01)

# 创建一个Trainer对象,传入网络模型、训练数据、测试数据、训练参数(最大迭代次数、mini batch大小、优化器类型及其参数等)  
trainer = Trainer(network, x_train, t_train, x_test, t_test,
                  epochs=max_epochs, mini_batch_size=100,
                  optimizer='Adam', optimizer_param={'lr': 0.001},
                  evaluate_sample_num_per_epoch=1000)
# 使用Trainer对象的train方法对网络进行训练  
trainer.train()

# 将网络模型的参数保存到文件中,文件名为"params.pkl"  
# 在实际应用中,这些参数可以用于以后的预测或模型的部署  
network.save_params("params.pkl")
print("Saved Network Parameters!")

# 使用matplotlib库绘制训练集和测试集的准确率变化曲线  
# 首先定义标记类型和数据范围  
markers = {'train': 'o', 'test': 's'}
x = np.arange(max_epochs)  # x轴的数据范围从0到最大训练轮数(20)
plt.plot(x, trainer.train_acc_list, marker='o', label='train',
         markevery=2)  # 绘制训练集准确率曲线,标记为'o'(圆圈),标签为'train',每隔两个点画一个标记
plt.plot(x, trainer.test_acc_list, marker='s', label='test',
         markevery=2)  # 绘制测试集准确率曲线,标记为's'(正方形),标签为'test',每隔两个点画一个标记
plt.xlabel("epochs")  # x轴标签为"epochs"(训练轮数)
plt.ylabel("accuracy")  # y轴标签为"accuracy"(准确率)
plt.ylim(0, 1.0)  # y轴的数据范围从0到1(即准确率的范围)
plt.legend(loc='lower right')  # 图例显示在
#绘制图形
plt.show()
plt.show()

运行结果: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6.CNN的可视化

1)第1层权重的可视化

将卷积层(第 1层)的滤波器显示为图像。

创建文件visualize_filter.py, 添加代码如下:

# coding: utf-8
import numpy as np
import matplotlib.pyplot as plt
from simple_convnet import SimpleConvNet

def filter_show(filters, nx=8, margin=3, scale=10):
    FN, C, FH, FW = filters.shape
    ny = int(np.ceil(FN / nx))

    fig = plt.figure()
    fig.subplots_adjust(left=0, right=1, bottom=0, top=1, hspace=0.05, wspace=0.05)

    for i in range(FN):
        ax = fig.add_subplot(ny, nx, i+1, xticks=[], yticks=[])
        ax.imshow(filters[i, 0], cmap=plt.cm.gray_r, interpolation='nearest')
    plt.show()


network = SimpleConvNet()
# 随机进行初始化后的权重
filter_show(network.params['W1'])

# 学习后的权重
network.load_params("params.pkl")
filter_show(network.params['W1'])

运行结果:

学习前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学习后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学习前的滤波器是随机进行初始化的,所以在黑白的浓淡上没有规律可循,但学习后的滤波器变成了有规律的图像。我们发现,通过学习,滤波器被更新成了有规律的滤波器,比如从白到黑渐变的滤波器、含有块状区域(称为blob)的滤波器等。

卷积层的滤波器会提取边缘或斑块等原始信息。而刚才实现的CNN会将这些原始信息传递给后面的层。

2)基于分层结构的信息提取

最开始的层对简单的边缘有响应,接下来的层对纹理有响应,再后面的层对更加复杂的物体部件有响应。也就是说,随着层次加深,神经元从简单的形状向“高级”信息变化。换句话说,就像我们理解东西的“含义”一样,响应的对象在逐渐变化。

如果堆叠了多层卷积层,则随着层次加深,提取的信息也愈加复杂、抽象,这是深度学习中很有意思的一个地方。最开始的层对简单的边缘有响应,接下来的层对纹理有响应,再后面的层对更加复杂的物体部件有响应。也就是说,随着层次加深,神经元从简单的形状向“高级”信息变化。换句话说,就像我们理解东西的“含义”一样,响应的对象在逐渐变化

7.具有代表性的CNN

1)LeNet

LeNet 在 1998 年被提出,是进行手写数字识别的网络。

它有连续的卷积层和池化层(正确地讲,是只“抽选元素”的子采样层),最后经全连接层输出结果。

和“现在的CNN”相比,LeNet有几个不同点。第一个不同点在于激活函数。LeNet 中使用sigmoid 函数,而现在的 CNN 中主要使用 ReLU函数。此外,原始的LeNet中使用子采样(subsampling)缩小中间数据的大小,而现在的CNN中Max池化是主流。

2)AlexNet

AlexNet 叠有多个卷积层和池化层,最后经由全连接层输出结果。虽然结构上AlexNet和LeNet没有大的不同,但有以下几点差异。
• 激活函数使用 ReLU。
• 使用进行局部正规化的 LRN(Local Response Normalization)层。
• 使用 Dropout。

本文来自互联网用户投稿,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coloradmin.cn/o/1260904.html

如若内容造成侵权/违法违规/事实不符,请联系多彩编程网进行投诉反馈,一经查实,立即删除!

相关文章

C Primer Plus讲解前置说明

说明 本来是准备接着写下去,写着就发现思路整理的有点杂乱无章。果然是“想一千次,不如去做一次”。所以这次准备基于《C Primer Plus》第六版给大家分享一下,也是自己梳理的一个过程。有关C语言的书很多,我选这本也恰巧是因为以前…

7种SQL进阶用法【转】

1.自定义排序(ORDER BY FIELD) 在MySQL中ORDER BY排序除了可以用ASC和DESC之外,还可以使使用自定义排序方式来实现 CREATE TABLE movies ( id INT PRIMARY KEY AUTO_INCREMENT, movie_name VARCHAR(255), actors VARCHAR(255), price DECIMAL(10,2) DEFAULT 50, release date…

L4级智能驾驶公交量产方案

1、自动驾驶分级 2、L4级自动驾驶技术方案 3、线控底盘 4、整车传感器方案 5、自动驾驶能力 6、运控平台

在Linux中对Docker中的服务设置自启动

先在Linux中安装docker,然后对docker中的服务设置自启动。 安装docker 第一步,卸载旧版本docker。 若系统中已安装旧版本docker,则需要卸载旧版本docker以及与旧版本docker相关的依赖项。 命令:yum -y remove docker docker-c…

【Docker】python flask 项目如何打包成 Docker images镜像 上传至阿里云ACR私有(共有)镜像仓库 集成Drone CI

一、Python环境编译 1、处理好venv环境 要生成正常的 requirements.txt 文件,我们就需要先将虚拟环境处理好 创建虚拟环境(可选): 在项目目录中,你可以选择使用虚拟环境,这样你的项目依赖将被隔离在一个…

Java 基础学习(二)运算符与分支流程控制

1 运算符 1.1 运算符概述 1.1.1 运算符概述 运算符是一种告诉计算机执行特定的数学或逻辑等操作的符号。Java运算符号包括:数学运算符、关系运算符、逻辑运算符、赋值运算符号、字符串连接运算符。计算机本质上只能处理数字,处理数字的最常见的方式就…

java学习part15单例模式

107-面向对象(高级)-单例设计模式与main()的理解_哔哩哔哩_bilibili 1.单例 就是说在某些开发场景中,某个类只要有一个对象就足够使用了,不需要重复创建。 (理解:比如说是数据库对象,使用时创建一个可以处理所有的数…

虹科干货 | 适用于基于FPGA的网络设备的IEEE 1588透明时钟架构

导读:在基于FPGA的网络设备中,精确的时间同步至关重要。IEEE 1588标准定义的精确时间协议(PTP)为网络中的设备提供了纳秒级的时间同步。本文将介绍虹科提供的适用于基于FPGA的网络设备的IEEE 1588透明时钟(TC&#xff…

电机伺服驱动学习笔记(6)PID算法

提示:文章写完后,目录可以自动生成,如何生成可参考右边的帮助文档 文章目录 前言一、连续PID二、参数整定1.一般调节法 工具提示参考文献 前言 提示:本文是根据野火科技电机系列教学视频PID算法的通俗解说和参数整定视频课章节整…

C#文件夹基本操作(判断文件夹是否存在、创建文件夹、移动文件夹、删除文件夹以及遍历文件夹中的文件)

目录 一、判断文件夹是否存在 1.Directory类的Exists()方法 2. DirectoryInfo类的Exists属性 二、创建文件夹 1. Directory类的CreateDirectory()方法 2.DirectoryInfo类的Create()方法 三、移动文件夹 1. Directory类的Move()方法 2.DirectoryInfo类的MoveT…

Unity Meta Quest 一体机开发(八):实现 Hand Grab 扔物体功能

文章目录 📕教程说明📕设置刚体和碰撞体📕给物体添加 Physics Grabbable 脚本📕给手部添加 Hand Velocity Calculator 物体 此教程相关的详细教案,文档,思维导图和工程文件会放入 Seed XR 社区。这是一个高…

预览功能实现

<!-- 预览 --><el-dialog title"预览" :visible.sync"dialogPreviewVisible" width"50%" append-to-body :close-on-click-modal"false" close"PreviewClose"><div style"margin-bottom:5%">&l…

红黑树(万字图文详解)

红黑树 1. 红黑树的概念2. 红黑树的性质3. 红黑树节点的定义4. 红黑树结构5. 红黑树的插入操作5.1 按照二叉搜索的树规则插入新节点5.2 检测新节点插入后&#xff0c;红黑树的性质是否造到破坏5.2.1 情况一: cur为红&#xff0c;p为红&#xff0c;g为黑&#xff0c;u存在且为红…

【日常总结】Swagger 3.0 + 集成 knife4j ,并设置header入参

一、场景 环境&#xff1a; 二、问题 思路 &#xff1a; 三、解决方案 &#xff08;推荐&#xff09; Stage 1&#xff1a;接入knife4j 依赖 Stage 2&#xff1a;修改 yaml 配置 Stage 3&#xff1a;修改 swagger 3 配置文件 Stage 4&#xff1a;查看效果 Swagger UI …

Junos webauth_operation.php 文件上传漏洞复现(CVE-2023-36844)

0x01 产品简介 Junos 是 Juniper Networks 生产的一款可靠的高性能网络操作系统。 0x02 漏洞概述 Junos webauth_operation.php接口处存在文件上传漏洞&#xff0c;未经身份认证的攻击者可利用 Junos 操作系统的 J-Web 服务 /webauth_operation.php 路由上传 php webshell&…

LVS-DR实验

实验前准备 DR服务器&#xff1a;192.168.188.11 192.168.188.15 NFS服务器&#xff1a;192.168.188.14 Web服务器1&#xff1a;192.168.188.12 Web服务器2&#xff1a;192.168.188.13 Vip&#xff1a;192.168.188.188 客户端&#xff1a;192.168.188.200 配置负载均衡调度…

05-学成在线课程分类查询

课程分类查询 界面原型 在新增课程基本信息界面中课程等级、课程类型、课程分类三处信息需要用户选择 当我们点击新增课程时,前端会请求内容管理服务中的content/course-category/tree-nodes接口获取课程分类表中的课程分类信息 响应数据模型 课程分类表course_category是一…

文件权限中 chmod、u+x、u、r、w、x分别代表什么

Linux系统中的每个文件和目录都有访问许可权限&#xff0c;如下面所示&#xff1a; 要说清楚问题&#xff0c;我们截取一些内容&#xff1a; ypyubuntu:~$ ls -l drwxr-xr-- 2 ypy ypy 4096 Nov 30 18:33 Desktop/ drwxr-xr-- 2 ypy ypy 4096 Nov 30 18:33 Documen…

Unity之NetCode多人网络游戏联机对战教程(10)--玩家动画同步

文章目录 前言NetworkAnimation服务端权威客户端权威 前言 这次的动画同步与位置同步&#xff0c;可以说实现思路是一样的&#xff0c;代码相似度也非常高 NetworkAnimation 如果直接挂载这个脚本只有Host&#xff08;服务端&#xff09;才可以同步&#xff0c;Client是没有…

迁移redis数据库中的数据到另一台服务器

方案一 下面我使用的redis是用docker安装的&#xff0c;不是通过下载安装包安装的&#xff0c;所以和我安装方式不一样的小伙伴可以不看&#xff0c;因为很多操作是基于docker的 话不多说&#xff0c;直接开搞&#xff01; 1.首先一定要确保两台服务器上面的redis版本要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