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目录
- 如何远程连接MySQL数据库
- 1.创建用户来运行,此用户从任何主机连接到mysql数据库
- 2.使用IP地址来访问MySQL数据库
- 如何远程访问Django项目
- Web应用
- 什么是Web应用
- 应用程序的两种模式
- Web应用程序的优缺点
- HTTP协议(超文本传输协议)
- 简介
- HTTP协议特性
- HTTP数据格式
- 常用的请求头
- 常用的响应头
- 常用的响应状态码
- HTTP版本之间的区别
如何远程连接MySQL数据库
1.创建用户来运行,此用户从任何主机连接到mysql数据库
- 要远程连接MySQL数据库,首先需要确保MySQL数据库允许远程连接:
在MySQL服务器上,确保my.cnf(或my.ini,具体文件名可能有所不同)配置文件中的bind-address属性设置为服务器的公共IP地址,或者设置为0.0.0.0以接受所有的IP地址。这样可以确保MySQL服务器监听远程连接请求。
bind-address = 0.0.0.0
然后,确保MySQL服务器的防火墙已配置允许连接到MySQL端口(默认是3306)。
- 创建MySQL用户并允许远程连接:
在MySQL中创建一个用户,授予该用户远程连接的权限。例如,你可以使用以下命令:
CREATE USER 'your_username'@'%' IDENTIFIED BY 'your_password';
GRANT ALL PRIVILEGES ON your_database.* TO 'your_username'@'%' WITH GRANT OPTION;
FLUSH PRIVILEGES;
'''
这将创建一个用户名为your_username,密码为your_password的用户,
并允许该用户从任何主机('%')连接到MySQL服务器。
'''
- 连接到MySQL数据库:
使用MySQL客户端工具(如MySQL命令行工具、MySQL Workbench等)或编程语言中的MySQL连接库,通过提供远程MySQL服务器的IP地址、端口、用户名和密码连接到数据库。
mysql -h your_mysql_server_ip -u your_username -p
然后输入密码以完成连接。
2.使用IP地址来访问MySQL数据库
- 将你本机的IP地址告知给远端数据库
通过cmd命令“ipconfig”查询到以太网适配器 以太网的ipv4地址
- 给数据库设置访问权限
MySQL默认是不允许远程连接的,因为有很大的安全隐患,所以需要我们手动添加用户有权限去访问。
先通过cmd进入到MySQL中
- 然后配置远程连接权限
1.配置连接权限
授权全部权限: grant all on *.* to root@"自己的ip地址" Identified by "密码"
仅授权select、update、insert和delete权限
'只能对表数据进行增删改查操作,不能对数据库进行操作,比如添加表、天机表字段、修改表字段等'
grant select,insert,update,delete on *.* to root@"自己的IP地址" Identified by "密码"
2.需要让mysql数据库中的user表的host字段为%,接受远程控制请求
update user set host="%" where user="root" and host = "localhost";
3.然后刷新一下
flush privileges;
- 连接MySQL数据库
登陆远程数据库需要指明远程数据库所在服务器的IP地址或者域名,以及端口号,
mysql -h mysql服务器的IP地址 -P 端口号(通常为3306) -u 用户名 -p密码
-h: mysql服务器的IP地址
-P: 大写的P选项表示端口号,端口号默认为3306,可省略
-u: 用户名
-p: 小写的p表示密码,当-p后输入密码时,会直接登陆。当-p后不输入密码时,会要求输入密码,但密码不显示
'显示密码登录'
mysql -h192.168.1.90(IP地址) -P3306(端口号) -uroot -p1234
'隐藏密码登录'
mysql -h192.168.1.90(IP地址) -P3306(端口号) -uroot -p
然后输入数据库密码即可。
小知识
1.允许某个用户在任何主机可以访问mysql服务器
GRANT ALL PRIVILEGES ON *.* TO '用户名'@'%'IDENTIFIED BY '密码' WITH GRANT OPTION;
FLUSH PRIVILEGES;
%表示任何主机
例如: 你想myuser使用mypassword(密码)从任何主机连接到mysql服务器的话。
mysql>GRANT ALL PRIVILEGES ON *.* TO 'myuser'@'%'IDENTIFIED BY 'mypassword' WITH GRANT OPTION;
mysql>FLUSH PRIVILEGES;
'=============================================='
2.允许某个用户在在指定的主机可以访问mysql服务器,在指定主机以外的主机则无法访问数据库
GRANT ALL PRIVILEGES ON *.* TO '用户名'@'指定主机的IP地址'IDENTIFIED BY '密码' WITH GRANT OPTION;
如果你想允许用户myuser从ip为192.168.1.6的主机连接到mysql服务器,并使用mypassword作为密码
mysql>GRANT ALL PRIVILEGES ON *.* TO 'myuser'@'192.168.1.3'IDENTIFIED BY 'mypassword' WITH GRANT OPTION;
mysql>FLUSH PRIVILEGES;
如何远程访问Django项目
-
首先需要再Django项目的settings配置文件中配置
ALLOWED_HOSTS = ['*']
-
然后需要给项目的HOST设置为
‘0.0.0.0’
- 防火墙配置
如果服务器有防火墙,确保允许从外部访问Django项目的端口。默认情况下,Django开发服务器使用端口8000,你需要确保该端口是打开的。
- 访问Django项目
在浏览器中输入服务器的IP地址或域名,加上Django项目运行的端口号。
例如,如果Django项目在端口8000上运行,你可以通过访问 http://192.168.x.x:8000/index 来访问。
Web应用
什么是Web应用
Web应用程序时一种可以通过Web访问的应用程序,用户只需要有浏览器即可,无需再安装其他软件
应用程序的两种模式
- C/S(客户端------>>>>服务端)
- 也就是说这类程序一般独立运行。
- 网络协议一般都是软件自定制协议----->基本都是基于TCP协议
- B/S(浏览器------>>>>服务端)
- 这类应用程序一般借助IE等浏览器来运行。
- 网络协议全是HTTP协议----->基于TCP协议
B/S本质也是C/S
Web应用程序的优缺点
优点:
- 只需要一个适用的浏览器即可,无需安装其他应用软件
- 节省用户的硬盘空间资源
- 它们无需更新,因为所有新的特性都在服务端上执行,从而自动传达到客户端
- 跨平台使用。例如:Windows、Mac、Linux等
缺点:严重依赖服务端的正常运行,一旦服务端出现问题、宕机,会直接影响客户端正常访问
Web应用程序时B/S架构的,所以我们需要自己写一个服务端,这里的Web服务端是我们使用socket套接字来实现的,以浏览器作为客户端,朝我们搭建的服务端发送数据,已经我们的服务端给浏览器返回数据的过程。
因为这里是用浏览器做客户端,就涉及到了HTTP协议的相关知识
HTTP协议(超文本传输协议)
简介
HTTP协议(Hypertext Transfer Protocol,超文本传输协议)是用于从www服务器传输超文本到本地浏览器的传送协议。它可以使浏览器更加高效,使网络传输减少,我们在浏览器的地址栏里输入的网站地址叫做URL(UniformResourceLocator,统一资源定位符)。
HTTP协议特性
1.基于请求响应
客户端发送请求,服务端回应响应。服务端永远不会主动给客户端发消息。
如果想让服务端主动给客户端发送消息可以采用其他网络协议
2.基于TCP/IP作用与应用层的协议
3.无状态
服务端不会保存客户端的状态(不保存客户端的状态信息)
就是这个协议它不能够在浏览器中保存数据,而保存数据的是cookie、session、token等
4.无/短连接
客户端与服务端不会长久保持连接(两者请求响应之后立马断绝关系)
HTTP数据格式
请求格式
请求(Request)
HTTP请求由客户端发起,通常是通过Web浏览器。请求由请求方法(如GET、POST等)、URL、协议版本、请求头部和请求体组成。
1> 请求首行(请求方式'有很多种' 协议名称及版本号)
2> 请求头(一堆K:V键值对) \r\n\r\n
3> 请求体:get请求一般没有请求体,post请求有请求体
响应格式
响应(Response)
服务器接收到请求后,会返回一个HTTP响应。响应包含一个状态码、响应头部和响应体。状态码指示请求的处理结果,例如,200表示成功,404表示未找到请求的资源。
1> 响应首行(协议名称及版本号 响应状态码)
2> 响应头(一堆K:V键值对)\r\n\r\n
3> 响应体 (一般情况下就是浏览器要展示给用户看的数据如HTML标签等)
更细致的HTTP协议知识可前去我的另一篇博客查看https://blog.csdn.net/achen_m/article/details/134083061?spm=1001.2014.3001.5501
常用的请求头
标头类型 | 作用 |
---|---|
Accept: | 描述客户端可接受的媒体类型。 |
Accept-Encoding: | 指定客户端支持的内容编码,例如gzip、deflate等。 |
Accept-Language: | 指定客户端希望接收的自然语言。 |
Cache-Control: | 指定请求/响应是否需要缓存,以及如何进行缓存控制。 |
Content-Type: | 在POST请求中,指定发送的数据类型,如表单数据、JSON等。 |
Cookie: | 包含客户端提交的cookie信息,用于保持状态。 |
Host: | 指定目标服务器的主机名和端口号。 |
User-Agent: | 包含了发起请求的用户代理,通常是浏览器或其他应用程序的标识。 |
Authorization: | 包含了客户端的认证凭据,用于进行身份验证。 |
Referer: | 指示请求的来源页面,用于标识请求是从哪个页面链接过来的。 |
If-Modified-Since: | 用于条件性GET请求,如果资源在指定日期后被修改过,则返回资源,否则返回304 Not Modified。 |
常用的响应头
标头类型 | 作用 |
---|---|
Content-Type: | 指定响应的媒体类型。 |
Content-Length: | 指定响应正文的长度。 |
Cache-Control: | 指定响应的缓存策略。 |
Server: | 包含了服务器的信息。 |
Set-Cookie: | 用于在客户端存储cookie信息,用于保持状态。 |
Location: | 在重定向时,指定新的URL。 |
WWW-Authenticate: | 当服务器需要进行身份验证时,指定客户端应该如何提供凭据。 |
Expires: | 指定响应过期的日期和时间。 |
Last-Modified: | 指定资源最后修改的日期和时间。 |
ETag: | 用于识别资源版本,支持条件性请求。 |
以上的一些HTTP常用的请求头和响应头,实际上还有很多其他头部字段,具体使用取决于特定的应用场景。
HTTP标准和相关规范定义了许多可用的头部字段,具体可以参考https://developer.mozilla.org/en-US/docs/Web/HTTP/Headers
常用的响应状态码
'HTTP响应状态码是服务器对客户端请求的响应的一部分'
1xx(信息性状态码):
100 Continue: 表示服务器已收到客户端的请求头,并且客户端应继续发送请求体。
2xx(成功状态码):
200 OK: 表示请求成功,通常在GET请求中返回请求的资源。
201 Created: 表示请求已成功,并且服务器创建了新资源。
204 No Content: 表示请求成功,但响应中没有实体的主体返回,通常在DELETE请求中使用。
3xx(重定向状态码):
301 Moved Permanently: 请求的资源已被永久移动到新的位置,客户端应更新其链接。
302 Found (或者临时重定向): 请求的资源暂时被移动到新的位置,客户端应继续使用原有的链接。
304 Not Modified: 表示资源未被修改,可以使用客户端的缓存。
4xx(客户端错误状态码):
400 Bad Request: 请求无效,服务器无法理解请求的语法。
401 Unauthorized: 请求需要身份验证。
403 Forbidden: 服务器拒绝请求,通常因为缺乏访问权限。
404 Not Found: 请求的资源未找到。
5xx(服务器错误状态码):
500 Internal Server Error: 通用的服务器错误消息,服务器遇到意外情况无法完成请求。
502 Bad Gateway: 服务器作为网关或代理,从上游服务器收到无效的响应。
503 Service Unavailable: 服务器当前无法处理请求,通常是因为维护或过载。
这只是HTTP响应状态码的一些示例,具体的状态码还有其他,每个状态码都有特定的含义,
可以帮助客户端了解服务器对请求的处理结果。详细的状态码定义可以参考
https://developer.mozilla.org/en-US/docs/Web/HTTP/Status
HTTP版本之间的区别
HTTP协议有多个版本,每个版本都在之前的版本基础上进行了改进和扩展。以下是HTTP协议的主要版本及其主要区别:
'HTTP/0.9:'
发布于1991年。
最初版本,非常简单,只支持GET请求,响应只包含HTML内容。
不支持头部信息,状态码等。
'HTTP/1.0:'
发布于1996年。
引入了更多的请求方法(如POST)、头部字段(如Host)、状态码、以及支持多部分传输(multipart)等。
默认情况下,每个请求/响应建立一个新的连接,不支持持久连接。
'HTTP/1.1:'
发布于1999年。
引入了持久连接,通过在头部使用Connection: keep-alive来实现,在同一个连接上可以发送多个请求和接收多个响应。
引入了管道化(pipelining),允许在一个连接上同时发送多个请求,而无需等待每个响应。
引入了块传输编码(chunked transfer encoding)以支持流式传输。
引入了Host头部,以支持同一服务器上的多个虚拟主机。
'HTTP/2:'
发布于2015年。
完全重新设计了HTTP协议,引入了二进制协议、头部压缩、多路复用等功能,以提高性能。
允许在同一连接上同时发送多个请求和响应,减少了延迟。
使用头部压缩减小了传输的数据量。
支持服务器推送,允许服务器在客户端请求之前发送额外的资源。
'HTTP/3:'
在HTTP/2的基础上进行改进,使用QUIC协议作为传输协议。
QUIC协议是一个基于UDP的协议,具有更低的连接建立和重新连接的延迟。
引入了一些安全性和性能方面的改进,包括零轮询(zero round-trip time)连接建立等。
HTTP/3仍在不断发展,是一个相对较新的协议。
'''
总结:
HTTP/0.9:功能简陋,只支持GET方法,只能发送HTML格式字符串。
HTTP/1.0:支持多种数据格式,增加POST、HEAD等方法,增加头信息,每次只能发送一个请求(无持久连接)
HTTP/1.1:默认持久连接、请求管道化、增加缓存处理、增加Host字段、支持断点传输分块传输等。
HTTP/2.0:二进制分帧、多路复用、头部压缩、服务器推送
'''
新版本的HTTP通常包含了对性能、安全性和功能的改进,因此建议使用最新版本的HTTP协议,特别是HTTP/2或HTTP/3,以获得更好的性能和更安全的通信。选择使用的协议版本通常取决于服务器和客户端的支持情况。